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滿城漢墓

(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鎖定
滿城漢墓,又名中山靖王墓,位於河北省保定市滿城區陵山之上,是西漢中山靖王劉勝及其妻竇綰之墓。西漢武帝元鼎四年(前113)二月,劉勝 [1]  竇綰葬於西漢元鼎四年之後、太初元年之前,即前113~前104年之間。 [2-3] 
滿城漢墓屬於橫穴式的“崖墓”,均採用以山為陵的營建方式,墓道及墓室鑿山而成,呈弧形。滿城漢墓平面佈局上大同小異,均由墓道、甬道、北耳室、南耳室、中室、後室六個部分組成。墓中還設有構思精妙的防盜和排水系統。 [4]  兩墓的墓室龐大,隨葬品豪華奢侈,共出土金器、銀器、銅器、鐵器、玉器、石器、陶器、漆器、絲織品等遺物1萬餘件,其中包括“金縷玉衣”“長信宮燈”“錯金銅博山爐”等器物。 [5]  滿城漢墓是中國20世紀百項考古大發現之一,在中國考古史上佔重要的地位。作為漢諸侯王、後一級的大型崖洞墓,滿城漢墓墓室規模宏大,保存完整,墓中出土的文物充分反映了西漢盛世時期高度發達的物質文明以及當時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創造力。 [6]  滿城漢墓的發現,揭示了西漢時期諸侯王的墓葬結構和埋葬制度,為研究漢代冶煉、鑄造、漆器、紡織等手工業和工藝美術等方面的發展情況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 [5]  [7] 
1982年7月23日,滿城漢墓被河北省評為第一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8]  1988年1月13日,中山靖王墓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9]  2001年3月,滿城中山漢墓被評選為“中國20世紀100項考古大發現”之一。 [10]  2021年10月18日,中山靖王墓入選全國“百年百大考古發現”。 [23] 
中文名
滿城漢墓
外文名
Mancheng Cave Tombs of Han
別    名
中山靖王墓
地理位置
河北省保定市滿城區
所處年代
西漢
保護級別
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文物編號
3-0235-6-006

滿城漢墓歷史沿革

滿城漢墓
滿城漢墓(5張)
西漢景帝前元三年(前154年),劉勝被封為中山王。
西漢武帝元鼎四年(前113)二月,劉勝 [1]  竇綰葬於西漢元鼎四年之後、太初元年之前,即前113~前104年之間。 [2-3] 
1968年5月23日下午3時許,解放軍某部工兵團在滿城縣城西南約1.5千米處的陵山主峯東坡開鑿隧道時,發現滿城漢墓。
郭沫若主持發掘工作 郭沫若主持發掘工作
1968年6月18日晚,周恩來總理對時任中國科學院院長郭沫若做出批示,組織考古專家進行實地調查。
1968年6月27日,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和河北省文物工作隊開始聯合發掘。
1968年7月12日,靖王墓後室的石門被打開,並在後室靠右側牆邊發現金縷玉衣
1968年7月22日,郭沫若在墓室外對墓地的環境、地形進行觀察。他指出,漢代盛行夫妻合葬,西漢中期以前,夫妻往往是同墓地而不同墓穴。按照“同墳異葬”的習俗,認為靖王墓的北部應該還有一個墓室。 [11] 
1968年8月3日,周恩來總理批示:“可以按照郭老的設想去做。”
1968年8月13日,按照郭老標出的位置,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河北省文物工作隊部分人員和戰士們等原班人馬開始對靖王墓北側120米處進行挖掘,並發現竇綰墓。
滿城漢墓 滿城漢墓
1968年9月16日,竇綰墓墓穴後室被打開。墓中出土了一方銅印,兩面印文分別為“竇綰”、“竇君須”,由此得知其姓名。
1968年9月19日,歷時111天的滿城漢墓發掘工作全部結束。 [7] 
1991年5月3日,滿城漢墓對外開放。 [7] 
2014年,原滿城縣政府對滿城漢墓陵園區進行了環境整治,升級改造工程一期工程即將完工,分為未央廣場和漢墓核心景區建設兩部分。三重仿漢闕式大門、漢代文物展館已經完成,墓室內燈光也進行了改造。 [4]  [12] 

滿城漢墓建築特色

靖王墓
靖王墓(3張)
滿城漢墓坐落在陵山主峯的東坡,兩墓南北並列,墓門向東,相距約120米。陵山主峯居中,兩峯如左輔右弼,三峯相連,形如坐西朝東的太師椅。在墓口前的山坡上有一條寬6~14米的南北古道,此道應是營建墓穴和埋葬死者時人工修建的上山道路。陵山上除了第一、二號兩座墓外,暴露在外面的小墓還有18座。 [7] 
滿城漢墓屬於橫穴式的“崖墓”,均採用以山為陵的營建方式,墓道及墓室鑿山而成,呈弧形。滿城漢墓平面佈局上大同小異,均由墓道、甬道、北耳室、南耳室、中室、後室六個部分組成。陵墓佈局模仿了地上宮殿,耳室象徵車馬房和庫房、中室模擬宴客廳堂、後室象徵卧室並附有象徵浴室的側室,墓中還設有構思精妙的防盜和排水系統。 [4] 
靖王墓全長51.7米,最寬處37.5米,最高處6.8米,容積2700立方米,分為墓道、甬道、南耳室、北耳室、中室和後室6個部分,墓室中分別修建了木結構瓦房和石板房,形成了一座功能齊備的地下宮殿。 [1]  [11]  [13] 
靖王墓前堂長約15米,寬約12米,是一個修在巖洞裏的瓦頂木結構建築,廳堂裏擺滿了銅器、鐵器、陶器、瓷器和金銀器,還有象徵侍從的陶甬和石甬,以及出行時使用的儀仗等。前廳是象徵墓主人生前宴飲作樂的大廳。後室用大小不同的石板築成,分石門、石道、主室和側室。主室是一間石屋,內置漢白玉鋪成的棺牀,上置棺槨。室內放置了許多貴重器物。墓內有完整的排水系統。整個墓道先用石塊填滿,後在墓道外口砌兩道土坯牆,其間澆灌鐵水加以嚴封。
竇綰墓平面佈局與靖王墓大同小異,分為墓道、甬道、南耳室、北耳室、中室和後室等六個部分,全長49.7米,最寬處65米,最高處7.9米,容積3000立方米。就墓室建造來説,規模、氣魄、開鑿工藝均超過靖王墓的水平。 [7]  [11] 
滿城漢墓是中國保存最完整、規模最大的以山為陵的墓葬。 [1] 

滿城漢墓文物遺存

滿城漢墓綜述

滿城漢墓文物遺存
滿城漢墓文物遺存(17張)
滿城漢墓墓內除了華麗的陳設和棺槨外,發掘中還出土各類文物1萬多件。其中僅金銀器、玉石器、銅器、鐵器等精品便有4000多件,各類銅燈19件,尤以金縷玉衣、長信宮燈錯金銅博山爐等最為珍貴。其中靖王、竇綰兩套完整的玉衣,也是中國考古工作中首次發現。 [1]  [11] 
靖王墓除墓道外,其他各洞室都出土大量的隨葬器物。甬道和南耳室是車馬房,放置產用的車和駕車的馬,還有狗和鹿。北耳室主要放置陶器,象徵貯藏食物、飲料的倉庫和磨房。中室是一個寬大的廳堂,中置銅、陶、鐵、金、銀、玉石、漆器以及帷帳、俑、五銖錢等。後室是內室,除放置棺槨外,還有銅、鐵、玉石、料、漆器以及俑和錢幣等。銅器是一號墓中主要的和富有特色的隨葬器物,共64種419件,都屬實用器物,某些器物還刻有銘文。 [7] 
竇綰墓隨葬品主要放置在南、北耳室,中室和後室內。竇綰墓出土銅器40類188件。與靖王墓相比,兵器很少,多為生活用具。 [7] 
滿城漢墓其他主要文物還有有“當户”銅燈、鎏銀騎獸人物博山爐、透雕雙龍紋高鈕白玉谷紋璧、銅漏壺、“中山內府”銅鑊、鎏金鴛鴦銅戈、錯金鐵短劍、玉具劍、鎏金銀狩獵紋銅當盧、錯金銀銅鋸齒形器、錯金銀銅承弓器、爐形銅燈、豹形銅鎮、玉人、蟠虎鈕方形玉印、“私信”蟠龍鈕圓形玉印、“竇綰”銅印、花形懸猿銅鈎、銅朱雀銜環杯、幄帳構件、熊足銅鼎、蟠螭蕉葉紋提樑銅壺、銅鏈子壺、行酒令錢、錯金銀鑲嵌銅骰、銅説唱俑、“醫工”銅盆等。

滿城漢墓棺槨

靖王墓有一棺一槨,改變了過去諸侯王使用多層棺槨的舊制。髹漆棺槨置於漢白玉石的棺牀上。
竇綰墓有棺無槨,為鑲玉漆棺,裝飾頗為特殊,棺內周壁用192塊玉版鑲嵌,棺的外壁鑲嵌玉璧共26塊,棺蓋及左右側壁各鑲8塊,前後端均嵌大型玉璧一塊,這種內外鑲玉的漆棺未見於記載,在考古工作中也屬首次發現。這一鑲玉嵌璧木棺的出土,是中國考古學上的首次發現。 [7] 
竇綰墓鑲玉漆棺(復原圖) 竇綰墓鑲玉漆棺(復原圖)

滿城漢墓玉衣

滿城漢墓出土的兩套玉衣外觀與人體形狀一樣,玉衣分為頭部、上衣、袖筒、褲筒、手套和鞋子6個部分,均由玉片組成,玉片之間以金絲加以編綴。 [4] 
靖王的金縷玉衣全長1.88米,用玉片2498片,金絲約1100克。玉衣外貌和男子體型一樣,體軀肥大,腹部突鼓,頭枕鎏金鑲玉銅枕,兩手握璜形玉器。全身可分為頭、上衣、褲筒、手套和鞋五個部分,包括臉蓋、頭罩、上衣前片、上衣後片、左袖筒、右袖筒、左手套、右手套、左褲筒、右褲筒、左鞋、右鞋等十二個部件組成。袖筒、褲筒、手套和鞋都有開縫。臉蓋上刻畫出眼、鼻和嘴的形象。手作握拳狀,足部呈方頭平底高腰靴狀。在“玉衣”內還發現玉璧十八塊,以及飯含等佩戴之物。 [1]  [14] 
竇綰的玉衣全長1.72米,用玉片2160片,金絲約600克。 [1]  頭下枕一鎏金鑲玉銅枕。在玉衣內,放置玉璧15塊。 [7]  [13] 

滿城漢墓錯金銅博山爐

西漢錯金銅博山爐,出土于靖王墓側室,薰香用具,現藏於河北博物院。爐體高26釐米,通體錯金絲,爐蓋鏤雕成山巒起伏狀,人和虎、豹、猴、野豬等動物置身其間。足部為透雕蟠龍紋,器腹飾錯金捲雲紋。 [11]  爐身似豆形,通體用剛柔相濟的金絲和金片錯出舒展的雲氣,把香料放入點燃,香煙通過爐蓋的許多小孔,裊裊上升,瀰漫房中。博山,乃古代神話中的仙山,錯金是金銀鑲嵌的一種工藝。爐盤上部和爐蓋則鑄出高低起伏、挺拔峻峭的山巒,以象徵陸地和羣山。爐蓋上就山勢鏤孔,山巒間有神獸出沒,虎豹奔走,小猴或是蹲在山峯高處或是騎在獸背上嬉戲玩耍,獵人則在山中巡獵。爐座把上透雕成三條蛟龍,以龍頭擎託爐盤,爐座把上有山、海之間飾龍紋。 [15] 

滿城漢墓長信宮燈

長信宮燈,出土於竇綰墓。外形是個宮女跪坐執燈的形象,燈高48釐米,通體鎏金,作宮女跪坐雙手執燈狀,燈的各部分是分鑄而成,可以隨時拆卸,結合起來卻天衣無縫,構成了一個整體。燈盤可以轉動,燈罩在圓形軌道內可以開合,能根據需要調節光亮的大小和照射的方向。宮女的體內中空,燭火的煙滓可以通過宮女的右臂進入體內,使煙滓停滯在燈身中,用以保持室內的清潔。 [13] 
長信宮燈是一件罕見的古代藝術珍品,設計精巧,宮女的造型極其生動。 [7]  燈體上6處“陽信家”字,字跡比較工整;上部和燈座底部周邊刻有“長信尚浴,容一升少半升,重六斤,百八十九,今內者卧”的銘文,其字跡稍嫌潦草,説明宮燈原本是屬於陽信夷侯的劉揭之家,後為漢景帝的母親竇太后居所長信宮中使用,故名“長信宮燈 [16] 

滿城漢墓“當户”銅燈

“當户”銅燈,出土于靖王墓中室,收藏於河北博物院,高12釐米。燈作當户跪擎銅燈形象。銅俑身着直襟左衽胡服,右袒,身後左袖束成長尾狀拖曳於地,支持燈座保持平衡。手有臂褠,腳着長靴。昂首,右腿跪,左手按膝,右手上舉託燈盤。燈盤敞口,直壁,平底,盤心有燭釺。燈盤和俑分鑄,在俑右臂上用銅釘鉚合,盤壁上刻銘文8字,"御當户錠一,第然於"。“當户”系當時匈奴官吏的名稱。“錠”同“燈”。“然於”應為器物的編號。鑄匈奴官吏形象來跪擎銅燈,反映漢朝和匈奴之間的矛盾。 [17] 

滿城漢墓鎏金銀蟠龍紋銅壺

鎏金銀蟠龍紋銅壺,出於靖王墓後室,盛酒器。通體以鎏金、鎏銀工藝裝飾。通高59.5釐米、腹徑37釐米,重16.25千克。全壺金銀相間,黃白互映,異常華麗。壺底銘文顯示此壺是主司膳食的官用來盛酒的器物。口部和圈足有鎏銀捲雲紋裝飾帶,頸部為鎏金銀相間的三角紋帶。腹部飾4條獨首雙身龍,上下盤繞,中間以金色雲紋為地。紋飾帶之間用金色帶狀弦紋分隔。壺蓋上面飾有3只鎏金鳳紋。壺內壁髹朱漆,底部刻有銘文:“楚,大官,糟,容一石,並重二鈞八斤十兩,第一”。 [18]  此壺原屬楚國,景帝前元三年(前154年),楚王劉戊參與七國之亂敗死,國除,其財產沒歸朝廷。漢朝又將其轉賜給中山王。
鎏金銀蟠龍紋銅壺 鎏金銀蟠龍紋銅壺

滿城漢墓“中山內府”銅鑊

“中山內府”銅鑊,出於靖王墓中室,收藏於河北博物院,高22.5釐米、口徑41釐米。敞口、微鼓腹,腹部有蟾蜍形鋪首銜環一對。即大鍋,用以煮牲肉。口沿上有銘文:“中山內府銅鑊,容十鬥,重卌一斤,卅九年九月己酉,工丙造。”西漢諸侯國的職官設置與朝廷基本類同,“內府”職能應與中央“少府”職能相近,執掌諸侯王府內的事務。卅九年即漢武帝元鼎二年(前115年),“己酉”指九月的某一日,“工丙造”即工匠丙製造,工匠丙所屬機構可能是中山國專設的銅器生產機構。此器為斷定墓主人身份提供了證據,西漢中山王只有劉勝在位時間超過39年。銘文對於時間的記載精確到日,這在滿城漢墓刻銘銅器中是唯一的一件。
“中山內府”銅鑊 “中山內府”銅鑊

滿城漢墓鎏銀騎獸人物博山爐

鎏銀騎獸人物博山爐,出於竇綰墓中室,薰香用具。高32.3釐米、口徑13.1釐米、底徑22.3釐米,由爐蓋、爐身、底座三部分組成。盤形底座,折沿,淺腹,平底,四周飾同心圓和一組柿蒂紋。底盤內有一騎獸力士,獸作俯卧昂首張口狀,力士上身赤裸,下身着短褲,腰間束帶,跪坐於獸背,獸體下面有一支釘,安插於底盤上的小圓孔中。力士左手撐在獸頸部,右手上舉托住爐身,並回首仰望着爐體,笑面可掬。爐身呈缽狀,子母口,圓鼓腹,底部有一小圓座和力士的右手鉚接在一起。爐蓋分上下兩層,上層鑄出山巒和流雲,山雲間有虎熊出沒、人獸搏鬥和人駕牛車等場面;下層鑄龍、虎、朱雀、駱駝及草木、雲氣等紋飾。
鎏銀騎獸人物博山爐 鎏銀騎獸人物博山爐

滿城漢墓銅朱雀銜環杯

銅朱雀銜環杯,出於竇綰墓中室。通體錯金,朱雀銜環矗立於兩高足杯的獸背上,朱雀展翅翹尾,喙部銜一能自由轉動的白玉環。獸昂首張口,四足蹬於高足杯的底座上。朱雀的頸、腹與兩杯的表面嵌有圓形和心形綠松石十三顆。出土時杯內尚存硃紅色痕跡。 [19] 

滿城漢墓透雕雙龍紋高鈕白玉谷紋璧

透雕雙龍紋高鈕白玉谷紋璧,出土于靖王墓棺槨之間,收藏於河北博物院。玉璧高25.9釐米、直徑13.4釐米,用和田白玉琢制,兩面琢刻谷紋,璧上端透雕一對矯健威嚴的夔龍,夔龍張口挺胸、長尾高卷、側身相背,有蓄勢欲飛之勢。頂端有流暢的雲頭裝飾。中央有一圓穿,可供穿系懸掛之用。
透雕雙龍紋高鈕白玉谷紋璧 透雕雙龍紋高鈕白玉谷紋璧

滿城漢墓銅鳩杖首

銅鳩杖首,出於靖王墓後室,收藏於河北博物院。銅鳩杖首高5.7釐米,作鳩頭形,長喙,圓眼,頸作橢圓形銎,杖已朽。相傳鳩鳥進食不噎,杖飾鳩首,寓意老人進食順利,身體健康。
銅鳩杖首 銅鳩杖首

滿城漢墓銅説唱俑鎮

銅説唱俑鎮,出於靖王墓中室,收藏於河北博物院。銅説唱俑鎮高7.7釐米,兩件風格基本相同,均坐姿,頭戴圓帽,高髻,着錯金雲紋右衽衫,袒胸露腹。大眼睛,高額骨,尖下巴,張嘴嬉笑,表情滑稽。兩者均為漢代俳優人形象,正在進行説唱表演。此二鎮應為中央工官的製品,由朝廷統一賜給諸侯王使用。
銅説唱俑鎮 銅説唱俑鎮

滿城漢墓主要展覽

2018年12月28日,由中國國家博物館河北博物院共同舉辦的“漢世雄風——紀念滿城漢墓考古發掘50週年特展”在中國國家博物館隆重開幕。展品共計151套724件,其中包括來自河北博物院的149套722件文物和中國國家博物館收藏的2件滿城漢墓出土的一級文物,一級品數量多達62套(件),佔比41%,如劉勝金縷玉衣、銅朱雀銜環杯、錯金銅博山爐、錯金銀鳥篆紋壺、鎏金銀蟠龍紋壺、透雕雙龍紋白玉谷紋璧等。展覽以劉勝的人生軌跡為敍事線索,融入西漢盛世的大時代背景,共分為“盛世風貌”“王國往事”“長樂無極”“因山為藏”“發現靖王”等五個單元。 [6] 

滿城漢墓歷史文化

滿城漢墓西漢中山國

西漢中山國,位於太行山東麓,大致包括今易水以南、滹沱河以北的地區,首府設在盧奴(今河北省定州市)。西漢中山國有十代王,劉勝是第一代王。 [1] 
據史書記載,西漢時,景帝劉啓平定“七國之亂”後,為加強自己的皇權統治,對自己的子孫分封。景帝前元三年(前154年),封劉勝為第一代中山靖王,並改中山郡為中山國。此時滿城縣為中山國的北平縣。 [11] 

滿城漢墓因山為葬

中山靖王墓 中山靖王墓
因山為葬,即依山開鑿,滿城漢墓這種“因其山,不起墳”的埋葬方式是效仿其劉勝祖父漢文帝劉恆的霸陵而成。陵墓的佈局模仿了地上的宮殿,有象徵廳堂的中室和象徵卧室的後室及附設的浴室(側室)。墓道兩側還有車馬房和庫房。墓中還設有構思精妙的防盜和排水系統。 [6] 
相傳一日劉勝登上鳳凰山(今陵山),見主峯居中,兩峯如左輔右弼,三峯相連,形如坐西朝東的太師椅,又似築有雙闕的城堡。於是他就對隨從説,自己百年之後便安寢在這座山上。西漢武帝元鼎四年(前113年),劉勝死後便葬在鳳凰山上,山名也更名為陵山。主峯頂上的祠廟為劉勝祠廟。 [7] 

滿城漢墓劉勝

劉勝(前165年-前113年),漢景帝劉啓之子,漢武帝劉徹異母兄,西漢中山靖王。劉勝是第一代中山王,統治中山國42年。西漢武帝元鼎四年(前113年)二月,劉勝去世。 [11] 

滿城漢墓玉衣

玉衣,史書稱“玉柙”或“玉匣”(亦作“框”),為封建貴族特製的葬服,始於戰國末年,而盛行於西漢和東漢,魏黃初三年(222年),魏文帝曹丕曾禁止使用珠襦玉匣。
玉衣有金縷、銀縷、銅縷之分,以金縷為最高級。按《後漢書●禮儀志下》記載,東漢時代皇帝的玉衣用金縷,諸侯王、列侯等用銀縷,大貴人、長公主用銅縷。劉勝僅是諸侯王,卻用了金縷玉衣,這可能是西漢時尚未定製之故,或者是漢武帝破格特賜的。 [7] 
玉衣製作的方法,是把玉石精工琢磨成長方形、方形、梯形、三角形、多邊形等不同形狀的厚0.2~0.35釐米小薄片,並在玉片不同部位的角上穿孔,有三孔、四孔、五孔不等,以四孔居多,然後用黃金或銀、銅製成細絲編綴而成。玉衣各部件的邊緣是以織物和鐵條鎖邊,加固成型,使之整齊美觀。 [14] 

滿城漢墓郵票

2000年10月20日,國家郵政局選取滿城漢墓出土的長信宮燈、蟠龍紋銅壺、錯金銅博山爐、朱雀銜環杯這四件具有代表性的國寶級文物,發行《中山靖王墓文物》郵票一套四枚。 [20] 
滿城漢墓郵票

滿城漢墓文物價值

滿城漢墓中的文物創造多項全國之最:4枚金針、5枚銀針、“醫工盆”,以及小型銀漏斗、銅藥匙、藥量、銅質外科手術刀等是發掘出土的質地最好、時代最早、保存最完整的一整套西漢時期醫療器具;計時器銅漏壺是出土年代最早的一個古代天文學器物;一個由石磨和大型銅漏斗組成的銅、石複合磨,是體積最大、時代最早、設計科學、構思奇妙的銅石複合糧食加工工具;500多件兵器中,有中國最早採用刃部淬火新工藝的鐵劍,而劉勝的鐵鎧甲,也是考古發掘中所見到的保存最完整的西漢鐵甲;一件玻璃盤和兩件玻璃耳杯為考古發現最早的國產玻璃容器。 [21] 
滿城漢墓是中國20世紀百項考古大發現之一,在中國考古史上佔重要的地位。作為漢諸侯王、後一級的大型崖洞墓,滿城漢墓墓室規模宏大,保存完整,墓中出土了數以萬計的珍貴文物,品級高、數量多,科技工藝價值含量高,充分反映了西漢盛世時期高度發達的物質文明以及當時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創造力。它的發掘,是考古界的盛事,創造了數項考古學之最,如首次發現了兩套完整的金縷玉衣,證實了文獻記載的準確性,揭開了歷史上的金縷玉衣之謎;首次發現了鑲玉漆棺和完整成套的漢代幄帳構件;發現了質地最好、時代最早、保存最完整的整套醫療器具,最早的玉飾齊備的漢代玉具劍、國產玻璃容器、單壺泄水型漏壺,以及最完整的西漢鐵甲等。 [6] 
滿城漢墓的發現,揭示了西漢時期諸侯王的墓葬結構和埋葬制度,為研究漢代冶煉、鑄造、漆器、紡織等手工業和工藝美術等方面的發展情況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 [5]  [7] 

滿城漢墓文物保護

滿城漢墓
滿城漢墓(2張)
1982年7月23日,滿城漢墓被河北省評為第一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8] 
1988年1月13日,中山靖王墓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9] 
2001年3月,滿城中山漢墓被評選為“中國20世紀100項考古大發現”之一。 [10] 
2021年10月,滿城漢墓入選為“百年百大考古發現”。 [23] 
2021年12月24日,滿城漢墓入選河北百年百項重要考古發現。 [24] 

滿城漢墓旅遊信息

地理位置
滿城漢墓,位於河北保定市滿城區城西南1.5千米的陵山上。
開放時間
門票價格
登山入園票,10元/人;
靖王墓+竇綰墓聯票50元/人。
2020年2月,為致敬一線抗“疫”工作者,景區自疫情結束起至2020年12月31日(景區運營時間內),全國醫護工作者憑藉醫生或護士執業資格證書可享受景區門票免費政策。 [22] 
交通信息
自駕:京昆高速(G5)滿城口下道10分鐘到滿城漢墓景區。京港澳高速(G4)保定北下道30分到漢墓景區。 [25] 
公交: 保定市客運中心-----未央廣場(滿城漢墓景區),15路、10路、106路。 [25]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