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滕修

(三國時吳國及西晉初年將領)

鎖定
滕修(?-288年),字顯先,南陽郡西鄂縣(今河南南陽)人。三國時吳國西晉初年將領。
滕修最初在吳國曆任將帥職務,歷任廣州刺史、執金吾司空,後以使持節、都督廣州軍事、鎮南將軍、廣州牧之職討伐郭馬叛亂。適逢西晉伐吳,滕修率眾救援,至巴丘時得知孫皓已投降,只好流淚回師,投降西晉,被晉武帝拜為安南將軍、廣州牧,封武當侯,仍鎮廣州。他在南方多年,深受百姓愛戴。
太康九年(288年),滕修去世。最初被賜諡“聲”,後改諡為“忠”。
全    名
滕修
別    名
滕循
顯先
諡    號
聲→忠
所處時代
三國→西晉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南陽郡西鄂縣
逝世日期
288年
主要成就
在南積年,為邊夷所附
官    職
安南將軍、廣州牧、使持節
爵    位
武當侯

滕修人物生平

滕修仕吳為將

滕修最初在吳國曆任將帥之職,因功封西鄂侯。孫皓在位時,滕修代熊睦任廣州刺史,在任上甚有聲威恩澤,後被徵召為執金吾 [1] 
天紀三年(279年)夏,廣州部曲督郭馬等起兵作亂。八月,孫皓以滕修為司空,但還沒來得及拜官,孫皓又因滕修在南方宿有威名,為嶺表之人所信服,於是以他為使持節、都督廣州軍事、鎮南將軍、領廣州牧,讓他率領一萬人從東道討伐郭馬。郭馬的同黨王族正在攻打始興,滕修在始興遭遇王族,暫不得向前。 [1]  [11] 
不久後,郭馬又殺南海太守劉略,驅逐廣州刺史徐旗。孫皓又遣徐陵督陶濬率七千人從西道出發,交州牧陶璜率本部兵及合浦、鬱林諸郡兵出征,與東、西兩軍共同攻擊郭馬。 [16] 

滕修流涕而降

同年,西晉伐吳。當時滕修還未平定叛亂,聽聞消息後,馬上率眾前往救援。到巴丘時孫皓已經投降,滕修只好穿素服流淚返回,與廣州刺史閭豐、蒼梧太守王毅各自送印綬投降西晉。 [2] 

滕修邊夷所附

滕修投降後,被晉武帝司馬炎任命為安南將軍,廣州牧、持節、都督等職務與從前一樣,又封爵武當侯,加鼓吹,委任以南方事務。滕修在南方多年,為邊夷所附。 [3] 

滕修由聲改忠

太康九年(288年),滕修去世,遺願請求還葬京師洛陽,武帝嘉獎他的想法,於是賜其一頃墓田,賜諡號聲 [4]  。滕修的兒子滕並上表為其父申訴並請求改諡,於是武帝改賜諡號為忠。 [5] 

滕修人物評價

陸凱:“姚信樓玄賀邵張悌郭逴薛瑩、滕修及族弟喜、抗,或清白忠勤,或資才卓茂,皆社稷之良輔,願陛下重留神思,訪以時務,使各盡其忠,拾遺萬一。” [6] 
滕並:“亡父修羈紲吳壤,為所驅馳;幸逢開通,沐浴至化,得從俘虜握戎馬之要;未覲聖顏,委南籓之重,實由勳勞少聞天聽故也。” [7] 
房玄齡等《晉書》:①“忠為令德,貞曰事君,徇國家而竭身,歷夷險而一節。羅憲、滕修,濯纓入仕,指巴東而受脤,出嶺嶠而揚麾。屬鼎命淪胥,本朝失守,郕巴丘而流涕,集都亭而大臨。古之忠烈,罕輩子茲!” [7]  ②“修赴石門,惠政攸著。” [7]  ③“修宿有威惠,為嶺表所伏。” [7]  ④“修在南積年,為邊夷所附。” [7] 

滕修家庭成員

滕修兒子

滕並,為滕修請求改諡。 [7] 

滕修孫子

滕含,官至平南將軍、廣州刺史,封夏陽縣開國侯,卒諡曰戴。 [8] 

滕修曾孫

滕恬之,官至龍驤將軍、魏郡太守,後為翟遼所害。 [9] 

滕修姓名爭議

關於滕修的姓名,《晉書》、《郡國志》、《交廣記》皆作“滕脩”(滕修)。 [1]  [12]  [13]  [15] 
僅《三國志》、《北户錄》作“滕循”。(古代“脩”、“循”字形相似,可能是傳抄出現的問題) [11]  [14] 
另《國山碑》上有“執金吾脩”,可能即是滕修。 [19] 

滕修軼事典故

滕修五羊傳説

傳説滕修擔任廣州刺史,還未到任時,有五仙人騎着五色羊、帶着五穀而來,迎之而去。後來廣州廳事樑上仍有五仙人騎五色羊畫。 [12] 

滕修滕修蝦鬚

滕修為廣州刺史時,有人對他説:“這裏的大蝦觸鬚有一丈長,可以用來做支撐的枴杖。”滕修不相信。後來這個人到東海,取到了四、五尺(一説四丈四尺)長的蝦鬚,把它給滕修看,滕修才信服。 [13]  [14]  [15] 

滕修討伐南賊

根據《晉書·陶璜傳》記載,滕修曾多次南征討賊,都不能成功。陶璜對他説:“南岸仰吾鹽鐵,斷勿與市,皆壞為田器。如此二年,可一戰而滅也。”滕修聽從了陶璜的建議,最終成功擊破了賊軍。(此事不知發生在何時。) [17-18] 

滕修史料記載

《晉書·卷五十七·列傳第二十七》 [7] 

滕修文學形象

在小説《三國演義》中,滕修於第一百二十回出場。為吳國司空,晉攻吳時,吳國累敗,孫皓召滕修與丞相張悌、司徒何植,商議退兵之策。 [10] 
參考資料
  • 1.    《晉書·卷五十七·列傳第二十七》:滕修,字顯先,南陽西鄂人也。仕吳為將帥,封西鄂侯。孫皓時,代熊睦為廣州刺史,甚有威惠。徵為執金吾。部曲督郭馬等為亂,皓以修宿有威惠,為嶺表所伏,以為使持節、都督廣州軍事、鎮南將軍、廣州牧以討之。
  • 2.    《晉書·卷五十七·列傳第二十七》:未克而王師伐吳,修率眾赴難。至巴丘而皓已降,乃縞素流涕而還,與廣州刺史閭豐、蒼梧太守王毅各送印綬。
  • 3.    《晉書·卷五十七·列傳第二十七》:詔以修為安南將軍,廣州牧、持節、都督如故,封武當侯,加鼓吹,委以南方事。修在南積年,為邊夷所附。
  • 4.    《逸周書·諡法解》:不生其國曰聲。
  • 5.    《晉書·卷五十七·列傳第二十七》:太康九年卒,請葬京師,帝嘉其意,賜墓田一頃,諡曰聲。修之子並上表曰:“亡父修羈紲吳壤,為所驅馳;幸逢開通,沐浴至化,得從俘虜握戎馬之要;未覲聖顏,委南籓之重,實由勳勞少聞天聽故也。年衰疾篤,屢乞骸骨,未蒙垂哀,奄至薨隕。臣承遺意,輿櫬還都,瞻望雲闕,實懷痛裂。竊聞博士諡修曰聲,直彰流播,不稱行績,不勝愚情,冒昧聞訴。”帝乃賜諡曰忠。
  • 6.    《三國志·吳書·潘濬陸凱傳第十六》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3-08-26]
  • 7.    《晉書·卷五十七·列傳第二十七》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3-07-05]
  • 8.    《晉書·卷五十七·列傳第二十七》:並子含,初為庾冰輕車長史,討蘇峻有功,封夏陽縣開國侯,邑千六百户,授平南將軍、廣州刺史。在任積年,甚有威惠,卒諡曰戴。
  • 9.    《晉書·卷五十七·列傳第二十七》:修曾孫恬之,龍驤將軍、魏郡太守,戍黎陽,為翟遼所執,死之。
  • 10.    薦杜預老將獻新謀 降孫皓三分歸一統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4-01-07]
  • 11.    《三國志 卷四十八 吳書三 三嗣主傳第三》:三年夏,郭馬反。馬本合浦太守脩允部曲督。允轉桂林太守,疾病,住廣州,先遣馬將五百兵至郡安撫諸夷。允死,兵當分給,馬等累世舊軍,不樂離別。皓時又科實廣州户口,馬與部曲將何典、王族、吳述、殷興等因此恐動兵民,合聚人眾,攻殺廣州督虞授。馬自號都督交、廣二州諸軍事、安南將軍,興廣州刺史,述南海太守。典攻蒼梧,族攻始興。八月,以軍師張悌為丞相,牛渚都督何植為司徒。執金吾滕循為司空,未拜,轉鎮南將軍,假節領廣州牧,率萬人從東道討馬,與族遇於始興,未得前。
  • 12.    《太平御覽 卷一百八十五 居處部十三》引《郡國志》曰:廣州,吳孫皓時以滕修為刺史,未至州,有五仙人騎五色羊負五穀來,迎而去。今州廳事樑上畫五仙人騎五色羊為瑞。
  • 13.    《太平御覽 卷九百四十三 鱗介部十五》引王隱《晉書》曰:吳後置廣州,以南陽滕修為刺史。或語修蝦長一丈,修不信。其人後故至東海取蝦鬚,長四五尺,封以示修,修乃服。
  • 14.    《太平廣記 卷四百六十五》引《北户錄》雲:“滕循為廣州刺史,有客語循曰:‘蝦鬚有一丈長者,堪為拄杖。’循不之信,客去東海,取須四尺以示循,方伏其異。”
  • 15.    裴松之注《三國志 卷六十 吳書十五 賀全呂周鍾離傳第十五》:【王隱交廣記曰:吳後復置廣州,以南陽滕脩為刺史。或語脩蝦鬚長一丈,脩不信,其人後故至東海,取蝦鬚長四丈四尺,封以示脩,脩乃服之。】
  • 16.    《三國志 卷四十八 吳書三 三嗣主傳第三》:馬殺南海太守劉略,逐廣州刺史徐旗。皓又遣徐陵督陶濬將七千人從西道,命交州牧陶璜部伍所領及合浦、鬱林諸郡兵,當與東西軍共擊馬。
  • 17.    卷五十七 列傳第二十七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3-10-26]
  • 18.    《晉書·卷五十七·列傳第二十七》:璜有謀策,周窮好施,能得人心。滕修數討南賊,不能制,璜曰:"南岸仰吾鹽鐵,斷勿與市,皆壞為田器。如此二年,可一戰而滅也。"修從之,果破賊。
  • 19.    《國山碑》:於是丞相沇、大尉璆、大司徒燮、大司空朝、執金吾脩、城門校尉歆,屯騎校尉悌、尚書令忠、尚書昏、直、晃、昌、國史瑩、核等。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