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海漫漫

鎖定
《海漫漫》是唐代詩人白居易創作的一首新樂府詩。詩人借秦始皇漢武帝求仙的史實,諷刺了以求仙博取長生的錯誤想法,同時表達了“不言藥,不言仙,不言白日升青天”的思想。此詩諷諫了唐朝統治者,語意警策,抑揚頓挫,氣勢非凡。
作品名稱
海漫漫
作品別名
海漫漫——戒求仙也
作    者
白居易
創作年代
中唐
作品出處
全唐詩
文學體裁
七言古詩

海漫漫作品原文

海漫漫
戒求仙也
海漫漫,直下無底旁無邊。
雲濤煙海最深處,人傳中有三神山
山上多生不死藥,服之羽化為天仙
秦皇漢武信此語,方士年年採藥去
蓬萊今古但聞名,煙水茫茫無覓處。
海漫漫,風浩浩,眼穿不見蓬萊島。
不見蓬萊不敢歸,童男丱女舟中老
徐福文成多誑誕,上元太一虛祈禱
君看驪山頂上茂陵頭,畢竟悲風吹蔓草
何況玄元聖祖五千言
不言藥,不言仙,不言白日升青天 [1] 

海漫漫註釋譯文

海漫漫詞句註釋

⑴三神山:指方丈、蓬萊、瀛洲這三座古來相傳的海中三座神山。
⑵不死藥:傳説中一種能使人長生不死的藥。
⑶羽化:指飛昇成仙。
⑷秦皇漢武:秦始皇漢武帝的省稱。
⑸方士:方術之士。古代自稱能訪仙煉丹以求長生不老的人。
⑹丱(guàn)女:此指童女。丱,指把頭髮束成兩角的樣子。
⑺徐福:秦時方士,秦始皇派他帶重男丱女數千人,入海求仙。文成:漢時方士,以鼓吹鬼神方術為武帝所信任,後因騙局拆穿而被殺。誑誕:猶荒誕。
⑻上元:古代神話傳説中的仙女名,即上元夫人。太一:即太乙,天帝神。
⑼驪(lí)山:位於陝西省臨潼縣東南,因古驪戎居此得名,秦始皇葬於此。茂陵:位於陝西省興平縣東北,是漢武帝墳墓所在地。
⑽蔓(màn)草:生有長莖能纏繞攀緣的雜草。泛指蔓生的野草。
⑾玄元聖祖:指老子,被唐朝皇族攀認為始祖,稱其為“大聖祖高上大道闕玄天皇大帝。”五千言:指老子的《道德經》。
⑿白日升青天:為方士迷信之言,意思是人服了煉成的金丹,便能成仙,能夠大白天飛上天空。 [2]  [3] 

海漫漫白話譯文

大海啊,水漫漫!直下沒有底,旁側沒有邊。
在那煙雲浪濤最深的地方,人們傳説有三座神山。
山上生長着很多的長生藥草,吃了它就變化飛昇,成為神仙。
秦始皇、漢武帝相信這些言語,每年派方士到神山採藥去。
從古至今,只聽説蓬萊山的名字,可是煙水茫茫,並沒有尋覓之處。
海水漫漫,海風浩浩,望穿了眼啊,也看不見蓬萊島。
找不到蓬萊不敢歸來,男女少年們都在船中衰老。
徐福和文成多麼虛妄荒誕,向上元女仙、太一尊神徒然祈禱。
你看那驪山和茂陵的墳頭,畢竟是悲風吹着亂草。
又何況玄元聖祖的《道德經》,
沒説過不死藥,沒説過求仙,沒説過大白日裏飛昇青天。 [3] 

海漫漫創作背景

白居易繼承並發展了《詩經》以來的現實主義傳統,積極倡導新樂府運動。唐憲宗元和四年(809年),白居易任左拾遺,創作了大型諷喻性的組詩新樂府》,共有五十首。這首《海漫漫》是其中的第四首。
《新樂府》五十首前有總序,闡明意圖是“為君、為臣、為民、為物、為事而作,不為文而作”。每首題名下有一小序,分別説明各首詩的主旨。《海漫漫》原序為:“戒求仙也。”早在戰國時期,齊燕近海一帶,就有一種人叫方士,專門以講究神仙方術來欺騙封建最高統治者。這種騙術後來甚至傳播到社會上去。自秦漢以來,方士神仙之説對人們一直有很大的吸引力。唐代迷信道教,煉丹服藥以求長生,更成為上層社會的風氣,而唐憲宗李純尤為信奉。此詩創作目的即在於諷喻唐憲宗。 [2]  [3] 

海漫漫作品鑑賞

海漫漫整體賞析

《海漫漫》是一首長篇抒情詩,此詩用秦始皇和漢武帝求仙的歷史故事,告誡唐朝統治者不要做求仙這樣的蠢事。
詩的開頭六句,描述了關於蓬萊、方丈、瀛洲三座神山以及長生不老藥的傳説。接着複述了史書上所記載的秦始皇和漢武帝派人訪神山求不死藥的事。而“海漫漫,風浩浩”幾句用無可辯駁的客觀事實揭示了訪仙求丹的虛妄,同時也起了點題的作用。詩的結尾處“君看”六句,實際上是告訴當今皇上,當年的秦始皇漢武帝求仙,也就是落得個驪山茂陵頭上悲風吹蔓草的結局。
全詩以具體的描述揭示求仙之事原本渺茫,方士之説純屬虛妄,而死亡不可避免乃是自然之理。語意警策,足以使迷信者深省。
這首新樂府詩形式活潑,通俗易懂,在七言詩的基礎上夾雜着三言、九言的句子,富於變化,增強了詩的感染力。全詩讀來抑揚頓挫,氣勢非凡。
此詩從歷史事實方面力斥信方士、求神仙之非,目的在於諷喻唐憲宗。但唐憲宗並未從中吸取教訓,終於因亂服金丹、精神失常而為太監陳弘志所殺。 [2]  [3]  [4] 

海漫漫名家點評

明末清初黃周星《唐詩快》:餘嘗謂人皆可以求神仙,惟帝王不可以求神仙。神仙不無,但決非帝王所能求耳。
清代沈德潛唐詩別裁》:此言求仙之妄也。唐代崇奉老子,而五千言中不言神仙,恍然可悟矣。
清高宗敕編《唐宋詩醇》:神仙之説,世主多為所惑,而方士因得乘其蔽而中之,史策所垂足為炯戒。憲宗不悟,服柳泌金丹致殞。此詩作於元和初,想爾時已有先見耶?唐室崇奉老子,一結借矛攻盾,極其警快。
近代陳寅恪元白詩箋證稿》:憲宗為有唐一代中興之英主,然卒以服食柳泌所制丹藥,躁渴至極,左右宦官多因此得罪,遂為陳弘志所弒。觀元和五年憲宗問李藩之語,知其已好神仙之道。樂天是時即在翰林,頗疑亦有所聞知。故《海漫漫》篇所言,殆陳諫十幾先者。此篇末句以老子不言藥為説,遠行祖訓,近切時宜,誠《新樂府》大序所謂為君而作者也。 [5] 

海漫漫作者簡介

白居易像 白居易像
白居易(772—846),唐代詩人。字樂天,號香山居士。生於河南新鄭,其先太原(今屬山西)人,後遷下邽(今陝西渭南東北)。貞元進士,授秘書省校書郎。元和年間任左拾遺及左贊善大夫。後因上表請求嚴緝刺死宰相武元衡的兇手,得罪權貴,貶為江州司馬。長慶初年任杭州刺史,寶曆初年任蘇州刺史,後官至刑部尚書。在文學上,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是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其詩語言通俗。有《白氏長慶集》傳世。 [6] 
參考資料
  • 1.    彭定求 等.全唐詩(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1045
  • 2.    龔克昌 等.白居易詩文選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34-36
  • 3.    吳大奎 馬秀娟.元稹白居易詩選譯.成都:巴蜀書社,1991:125-128
  • 4.    劉漢斌.白居易的新樂府詩[N].濟寧日報,2013-05-24(B02)
  • 5.    陳伯海.唐詩匯評(中).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5:2059-2060
  • 6.    蕭滌非 等.唐詩鑑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3:1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