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詠白海棠

(林黛玉所作詠白海棠)

鎖定
《詠白海棠》出自清代曹雪芹所著《紅樓夢》中,是小説人物林黛玉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詩。這首詩首聯交待了海棠花生長的環境;頷聯寫海棠花的白與潔;頸聯繼續寫白海棠的高潔白淨;尾聯寫相思之情,與首句遙相呼應。林黛玉借詠頌白海棠,寫出了一個熱戀中的少女的心聲。全詩採用了比喻、象徵、擬人、設問、神話傳説和直抒胸臆等多種表現手法,使得全詩生動活潑,風流別致。
作品名稱
詠白海棠
出    處
《紅樓夢》
作    者
曹雪芹
創作年代
清代
作品體裁
七言律詩

詠白海棠作品原文

作品原文 作品原文
詠白海棠
半卷湘簾半掩門1,碾冰為土玉為盆2
偷來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縷魂3
月窟仙人縫縞袂,秋閨怨女拭啼痕4
嬌羞默默同誰訴?倦倚西風夜已昏。 [1] 

詠白海棠註釋譯文

詠白海棠詞句註釋

  1. “半卷”句:這句説看花人。“半卷”、“半掩”與末聯花的嬌羞倦態相呼應。湘簾,湘竹製成的門簾。
  2. “碾冰”句:因花的高潔白淨而想像到栽培它的也不該是一般的泥土和瓦盆,所以用冰清玉潔來側面烘染。
  3. “偷來”二句:意即如梨花白淨,似梅花風骨,集兩者優點於一身 [7]  。宋代盧梅坡《雪梅》詩:“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又曹雪芹之祖曹寅有“輕含豆蔻三分露,微漏蓮花線香”的詩句,可能都為這一聯所借鑑。
  4. “月窟(kū)”二句:謂白海棠如月中仙子穿着自己縫製的素衣,又如閨中少女秋日裏心含怨苦,在抹拭着眼淚。月窟,月中仙境。因仙人多居洞窟之中,故名。縞袂(mèi),指白絹做成的衣服。蘇軾曾用“縞袂”喻花,有《梅花》詩説:“月黑林間逢縞袂。”這裏借喻白海棠,並改“逢”為“縫”亦甚巧妙。袂,衣袖,亦指代衣服。 [2] 

詠白海棠白話譯文

半卷湘妃竹簾半掩着門,啊,白海棠,你高潔白淨,該是碾冰為 [6]  土以玉為盆來栽培你。
你偷來梨花花蕊的三分潔白,又借得傲雪梅花一縷香魂。
你像月宮中仙女縫製的白色舞衣,又像秋閨中哀怨的少女在擦試淚痕。
嬌羞怯怯默默無言衷腸無處訴,我倦倦倚在西風窗下不覺日已昏。 [1] 

詠白海棠創作背景

《詠白海棠》出自《紅樓夢》第三十七回,是賈探春發起的海棠詩會的作品,由賈探春、薛寶釵賈寶玉和林黛玉完成四首作品,其中這首詩是由林黛玉所作。海棠詩會這一時間看起來還是大觀園的“太平盛世”,但正統與異端的激烈搏鬥;嫡庶之間的生死相爭,已經連續發生。封建貴族階級及其年輕一代,在這座實際是危機四伏的“樂園”裏,賞花飲酒,而衰亡的預感,也正在侵襲着他們的享樂生活。 [3] 

詠白海棠作品鑑賞

詠白海棠整體賞析

林黛玉這首《詠白海棠》與薛寶釵淡而不露的風格不同,此詩淡化了現實的外部環境,突出了詩人的主體形象,寫出了一個熱戀中的少女的心聲。首聯交待了海棠花生長的環境。首句寫看花人。“半卷湘簾半掩門”,看花人與花保持着一段距離,這就為下文寫看花人的想象提供了條件。看花人從房內望去,看到白海棠,得到最強烈的感受就是白海棠的高潔白淨,由此想象到,栽培它的該不是一般的泥土和瓦盆,“碾冰為土玉為盆”,從側面烘染白海棠的冰清玉潔,想象別緻。無怪乎此句一出,寶玉便先喝起彩來:“從何處想來!”
頷聯直寫白海棠,寫來對仗嚴謹,而又天然工巧。最難得的是它不是蒼白地寫白海棠的白淨,而是説它白淨如梨蕊,這就在白淨的顏色上突出了其高貴品格,並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寫出其有梅的精魂與風韻。“偷來”、“借得”的説法,更增添了詩句的巧妙別緻。在林黛玉筆下,白海棠絕沒有世俗的污濁,卻有梨蕊的高潔、梅花的傲骨。白海棠的這種精神品格,其實就是具有詩人氣質的林黛玉的思想性格的體現。眾人看了,感受到的當然是“果然比別人又是一樣心腸”。
頸聯則緊承上聯,以比喻筆法繼續寫白海棠的高潔白淨。以月宮仙女縫製的白色舞衣作比喻,形容它的素白,而且形象地描繪了它的美好形態。“秋閨怨女拭啼痕”,同是比喻,感情卻有變化。秋天蕭瑟,又是深閨怨女,並且在“拭啼痕”,雖仍寫海棠的高潔白淨,帶有愁戚傷感的感情色彩。這當然又是林黛玉的“別一樣心腸”,寫來只是“不脱落自己”(脂評),是林黛玉乖僻孤傲、多愁善感性格的流露。
尾聯,筆墨重又回到寫看花人,寫來情景交融,嬌羞默默。倦倚西風、欲訴衷腸的既可是花,也可是人,看花人與白海棠完全融為一體。不過重點應落在看花人身上。林黛玉是在託物抒情。從章法上説,“嬌羞默默”、“倦倚西風”,與首句的“半卷湘簾半掩門”相呼應,照應開頭,結束全篇,結構完整。從內容上看,它又是上兩句感情的必然發展。它從形神兩方面寫出看花人亦即林黛玉的內心世界,把她寄人籬下、無處傾吐衷腸的感傷情緒刻畫得極為深刻。由於林黛玉緊緊把握住了看花人與花的感情聯繫,詩中景中有情,情由景生,意與景渾,白海棠的形象成了林黛玉自身的象徵。
林黛玉的這首詩不僅是風流別致的,亦是含蓄渾厚的,只不過白海棠形象的內涵是林黛玉鄙棄世俗、純潔堅貞、乖僻孤傲的性格。這一點寶玉看到了,所以他對“瀟湘妃子當居第二,含蓄深厚,終讓蘅稿”的評論不服,提出“蘅瀟二首還要斟酌”。其實,李紈、探春也是感受到了瀟湘妃子詩內所含的意趣的,只是評價標準不一,她們只能推崇薛寶釵詩中那端莊穩重的形象和那種欲報皇恩、候選才人而又故作淡雅的含蓄渾厚,而不欣賞林黛玉的這樣“風流別致”。這也是所謂的“道不同,不相謀”罷了。 [1] 

詠白海棠名家點評

寧波大學浙東文化研究所研究員季學原《紅樓夢詩歌精華》:從詩本身看,這首詩特色是“風流別致”。林黛玉將比喻、象徵、擬人、設問、神話傳説和直抒胸臆等多種表現手法信手拈來,揮灑開去,句句詠物,又句句抒情,淋漓盡致地體現出她那孤寂芳潔的心靈和空靈飄逸的風格。如果説探春的詩以展志為主,寶釵的詩以顯理為主的話,那麼,黛玉的詩便是以情韻為特徵了。 [4] 

詠白海棠作者簡介

曹雪芹(1715—1764),清代小説家。名沾,字夢阮,雪芹是其號,又號芹圃、芹溪。祖籍遼寧遼陽,先世原是漢族,後為滿洲正白旗“包衣”。曹雪芹一生正好經歷了曹家盛極而衰的過程。少年時期曾經在南京過了一段“錦衣紈絝”、“飫甘饜肥”的生活。十三歲遷居北京。雍正(1722—1735)初年,曹家遭受一系列打擊,家產抄沒。乾隆十五年(1750)左右遷居北京西郊黃葉村(現為曹雪芹紀念館),“蓬牖茅椽、繩牀瓦灶”,貧病交加,又加上幼子夭折,生活非常悲涼。最後因貧病無醫而逝世。曹雪芹性格傲岸,憤世嫉俗,豪放不羈,嗜酒,才氣縱橫,善談吐。能詩善畫。其詩立意新奇,風格近唐代詩人李賀。他最大的貢獻在於小説創作,他所創作的長篇小説《紅樓夢》代表了中國古典小説的最高成就,在世界文壇上享有崇高聲譽。 [5] 
參考資料
  • 1.    玉乃球.紅樓夢詩詞鑑賞.廣州:花城出版社,1999:167-175
  • 2.    蔡義江.紅樓夢詩詞曲賦全解.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7:130-132
  • 3.    哈爾濱師範學院中文系“三結合”編寫小組.《紅樓夢》詩詞選評.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75:163-165
  • 4.    季學原.紅樓夢詩歌精華.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1999:119-120
  • 5.    李明新,樊志賓.黃葉村曹雪芹紀念館.北京:中國旅遊出版社,2006:3-4
  • 6.    玉乃球等編寫. 紅樓夢詩詞鑑賞[M]. 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2.07.第173頁.
  • 7.    朱移山,張慧. 紅樓夢詩文解讀[M]. 合肥:合肥工業大學出版社, 2018.10.第10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