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鎖定
浴(拼音:yù),漢語一級通用規範漢字(常用字) [1] 此字始見於商代甲骨文 [2]  初文為會意字,從人、從皿;後訛變為形聲字,從水,谷(yù)聲。 [3]  本義指洗澡,動詞作定語時還可表示為洗澡用的東西,如浴缸、浴巾、浴室等;引申指浸染、浸泡。
(基本信息欄主要來源:漢典網 [4] 搜韻網 [6] 《漢字計算機輸入常用編碼手冊》 [5] 
中文名
拼    音
部    首
五    筆
IWWK
倉    頡
ECOR
鄭    碼
VOOJ
筆    順
點、點、提、撇、點、撇、捺、豎、橫折、橫
字    級
一級字(編號:2076) [1] 
平水韻
入聲·二沃 [6] 
注音字母
ㄩˋ
總筆畫
3+7(部首+部外)
字形結構
左右結構
造字法
會意字或形聲字
統一碼
基本區 U+6D74
筆順碼
4413434251
四角號碼
38168
區位碼
5201
國標碼
D4A1

文字源流

“浴”字形演變流程圖 “浴”字形演變流程圖 [2]
浴,初文為會意字,從人、從皿。商代甲骨文(圖1)下部是一個大器皿,中間盛有水,水中站着一個曲背彎腰面朝左的人,人的周圍有四個點,好像人體兩側有水點滴下,表示人在洗澡;一説為淋水洗澡。到了戰國文字(圖2)發生了訛變,《楚帛書》和秦小篆將其變為“從水,谷聲” 的形聲字,雖不如甲骨文直觀,卻為今文奠定了結構基礎。而後續字形(圖3-6)基本都沿襲了戰國文字(圖2)字形,只是有結構上的調整,楷書則是由小篆楷化而成。
“浴”字本義是洗澡,“沐浴”連在一起就當“洗澡”講,也可作為比喻義用,就是受潤澤或得到某種恩惠的意思。一説因為人們洗澡會覺得全身舒暢、輕鬆、感到美好,認為這是一種享受。洗澡時身體浸泡在水中,“浴”因此引申為浸染、浸泡的意思,用作此意的有“浴血奮戰”、“浴火重生”等詞。 [3]  [7-8]  [21] 

詳細釋義

拼音
詞性
釋義
英譯
例句
例詞
動詞
洗澡
bathe
《周禮·宮人》:“共王之沐浴。”
洗滌
wash
《禮記·檀弓上》:“圉人浴馬,有流矢在白肉。”
浸染、浸泡
soak
魯迅《墳·文化偏至論》:“久浴文化,則漸悟人類之尊嚴。”
形容詞
鳥飛忽上忽下
fly up and down
大戴禮記》:“黑鳥浴,黑鳥者何也?烏也。浴也者,飛乍高乍下也。”

名詞
(極罕見)姓
Yu
萬姓統譜·沃韻》:“浴,本朝(明)浴沂,略陽人,永樂舉人,任通判。”
浴沂(明代人)
古水名

山海經·北山經》:“西望幽都之山,浴水出焉。”

通“谷”,山谷
valley
《老子乙本·德經》:“浴得一盈。”

通“俗”
custom
為吏之道》:“變民習浴。”

(參考資料: [9-11] 

字義辨析

關於我國的沐浴歷史,可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殷商時期。古漢語中,“、浴、”分別代表不同的意思,這在屬於象形文字的甲骨文中有很直觀的詮釋。如東漢王充《論衡·譏日》:“浴,去身垢”,“浴”字更偏向於清洗身體及上下肢部分。 [3]  [12]  [21] 

古籍釋義

説文解字

【卷十一】【水部】餘蜀切(yù)
灑身也。從水,谷聲。 [13] 

説文解字注

灑身也。
《老子》:“浴神不死。”河上公曰:“浴,養也。”《夏小正》:“黑鳥浴。浴也者,飛乍高乍下也。”皆引伸之義也。
從水,谷聲。
餘蜀切,三部。 [14] 

廣韻

餘蜀切,入燭以 ‖ 谷聲屋部
浴,洗浴。《説文》曰:“灑身也。”灑,先禮切。 [15] 

康熙字典

《唐韻》餘蜀切。《集韻》《韻會》俞玉切。並音欲。《説文》:灑身也。《周禮·天官·宮人》:共王之沐浴。注:浴用湯。
又借為潔治意。《禮·儒行》:儒有澡身而浴德。
又《夏小正》:十月,黑鳥浴。黑鳥,鳥也。浴,謂乍上乍下也。
又水名。《山海經》:泰冒之山,浴水出焉。
又:陰山,濁浴水出焉。
又:幽都之山,浴水出焉。
又《韻補》葉欲屑切。音悦。蘇軾《月硯銘》:其受水者哉生明,而運墨者旁死魄。忽玄雲之霮䨴,觀玉兔之沐浴。
《集韻》:或作𣴲(⿱谷水)。 [16] 

字形書法

字形對比

字形對比(楷體) 字形對比(楷體) [4]

書寫提示

  1. “氵”窄“谷”寬,頂部和底部左右旁都持平。
  2. “氵”,第二點偏左,收筆於橫中線。
  3. “谷”,“人”罩住“口”;“八”,短撇從豎中線上端左側起筆,點寫在右上格;“人”,撇從豎中線右側起筆,撇向“氵”下側;“口”上寬下窄,首筆豎寫在豎中線左側。 [17] 
書寫演示(楷體) 書寫演示(楷體)

書法欣賞

音韻集成

上中古音

時代
聲韻系統名稱
韻部
聲母
韻母
先秦
高本漢系統

ɡ
i̯uk
王力系統
ʎ
ǐwɔk
董同龢系統
ɡ
juk
周法高系統
ɣr
iewk
李方桂系統
g
rjuk
兩漢
西漢


東漢




juk


juk
南北朝
北魏後期北齊
沃燭

jwok
北魏後期北齊
沃燭

jwok
隋唐
擬音/高本漢系統

0
i̯wok
擬音/王力系統

j
ǐwok
擬音/董同龢系統

0
juok
擬音/周法高系統

0
iuok
擬音/李方桂系統

ji
wok
擬音/陳新雄系統

0
ǐuk
(參考資料:漢典網 [18-19] 

音韻彙集

韻書
字頭
小韻
韻攝
聲調
韻目
聲母
聲類
四呼
等第
清濁
反切
擬音
廣韻
入聲

合口呼
三等
次濁
餘蜀切
0juok
集韻

入聲

合口呼
三等
次濁
俞玉切
0iok
禮部韻略


入聲





俞玉切

增韻


入聲





俞玉切

中原音韻

入作去聲
魚模



全清

iu
中州正韻


入作去聲
魚模





於句切

洪武正韻

入聲


次濁
餘六切
oyuk
分韻撮要

陽入
第六東董凍篤






(參考資料:漢典網 [20] 
參考資料
  • 1.    國務院關於公佈《通用規範漢字表》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2013-08-19[引用日期2022-05-07]
  • 2.    李學勤 編.字源[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13.07:1006
  • 3.    左民安.細説漢字(修訂版)——1000個漢字的起源與演變.北京:中信出版社,2015.01:338
  • 4.      .漢典網[引用日期2022-05-07]
  • 5.    楊小豔編.漢字計算機輸入常用編碼手冊[M].北京:國防工業出版社,2000.01:81
  • 6.    平水韻·二沃  .搜韻網[引用日期2022-05-07]
  • 7.    常文禮著.智慧漢字[M].貴陽:貴州大學出版社,2012.06:290
  • 8.    顏煦之.一字一世界 18 Y[M].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19.04:184
  • 9.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現代漢語詞典 第7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6.09:1603-1604
  • 10.    漢語大字典編輯委員會編纂.漢語大字典 第二版 九卷本[M].武漢:湖北長江出版集團·崇文書局;四川出版集團·四川辭書出版社,2010.04:1746
  • 11.    冷玉龍,韋一心 主編.中華字海[M].北京:中華書局;中國友誼出版公司,1994.08:544
  • 12.    關於洗澡的那些事兒  .百度百科-V百科[引用日期2022-05-07]
  • 13.    [東漢]許慎 原著;湯可敬 撰.説文解字今釋[M].長沙:嶽麓書社,1997.07:1592
  • 14.    《説文解字 最新整理全註譯本》編委會編.説文解字 最新整理全注全譯本 第2卷[M].北京:中國書店,2010.12:1862
  • 15.    浴-廣韻  .復旦大學東亞語言數據中心[引用日期2022-05-07]
  • 16.    漢語大詞典編纂處 整理.康熙字典 標點整理本.上海:漢語大詞典出版社,2002年6月:572
  • 17.    商務印書館辭書研究中心 編.新華寫字字典 第2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1.11:429
  • 18.    浴的上古音  .漢典網[引用日期2022-05-07]
  • 19.    浴的中古音  .漢典網[引用日期2022-05-07]
  • 20.    浴的音韻方言  .漢典網[引用日期2022-05-07]
  • 21.    子默著.讀懂漢字 人類生活篇 解析漢字字形的來源與演變[M]:中譯出版社,2017.11:22-23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