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鎖定
沐(讀作mù)是漢字通用規範一級字(常用字)。 [1]  此字始見於戰國時期的文字。 [2]  本義為洗頭,後由本義引申為洗滌、潤澤之義。也指水名。即今山東的“彌河”。 [2-3] 
(基本信息欄參考資料來源:漢典網 [4] 
中文名
拼    音
注音字母
ㄇㄨˋ
字    級
一級字(編號0856) [1] 
統一碼
基本區 U+6C90
五    筆
isy
平水韻部
入聲一屋 [5] 
部    首
結構構型
左右結構
總筆畫
7

字源演變

字源演變流程圖 字源演變流程圖 [2]
“沐”始見於戰國時期的文字(圖1)。戰國時期的文字構型相對比較簡單。左邊是三橫,右邊像是一個樹木。到了《説文》的小篆文字時(圖2),構型開始變的複雜。左邊的三橫變成了“水”的小篆文字書寫體,右邊原先的樹木樹枝,相互連接起來,像是一個“山”字上下對稱被中間一豎貫穿而成。此寫法一直沿用到漢代前期的書寫。在漢代後面的發展中,開始了演變成了現代漢語書寫的樣式。直至發展到了楷書。
“沐”字是形聲字。《説文》中説“沐,濯發也。從水,木聲”。“沐”是由“”和“”字構成。“”字旁表意,篆書之形像流水,表示用水洗頭,“”讀mù,表聲。本義是洗頭。《荀子·不苟》中説“故新浴者振其衣,新沐者彈其冠,人之情也。”這裏的“沐”是洗滌、潤澤的意思。也指水名,指今山東的“彌河”。 [2]  [6] 

詳細釋義

讀音
詞性
釋義
例句
英譯
例詞
動詞
洗頭髮。
《詩·小雅·采綠》:予發曲局,薄言歸沐。
荀子·不苟》:故新浴者振其衣,新沐者彈其冠,人之情也。
漢·王充《論衡·譏日》:且沐者,去首垢也。洗去足垢,盥去手垢,浴去身垢,皆去一形之垢,其實等也。
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養氣》:沐則心覆,且或反常,神之方昏,再三愈黷。
wash one's hair;shampoo
芟除。
管子·輕重戊》:今吾沐塗樹之枝,日中無尺寸之陰,出入者長時,行者疾走,父老歸而治生,丁壯者歸而薄業。
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種榆白楊》:初生三年,不用採葉。尤忌捋心,不用剝沐……諺曰:‘不剝不沐,十年成轂。’言易粗也。
remove
整治。
明·高啓《魏夫人宋氏墓誌銘》:吾度不能久處世間矣。命舁柩堂下沐之曰:‘吾藏身此中,無隙則佳耳。’
renovate
潤澤。
後漢書·明帝紀》:京師冬無宿雪,春不燠沐。
李賢注:沐,潤澤也。
moisten
受潤澤。引申為蒙受。
唐·段成式《題商山廟》詩:偶出雲泉謁禮闈,篇章曾沐漢皇知。
宋·岳飛《乞依樞副舊例敍位札子》:臣近蒙恩除樞密副使,已具懇辭,未沐矜許。
郭沫若《女神·輟了課的第一點鐘裏》:我跑到松林裏來散步,頭上沐着朝陽,腳下濯着清露,冷暖温涼,一樣是自然生趣!
suffer
沐恩;沐澤;沐浴;沐仁浴義;沐露沾霜
名詞
泛指洗滌。
文選·宋玉〈神女賦〉》:沐蘭澤,含若芳。
李善注:沐,洗也。
梁啓超《雙濤園讀書》詩:山空蟬自語,雨過鬆如沐。


指休假。
南朝·宋鮑照《數詩》:三朝國慶畢,休沐還舊邦。
《文選·沈約〈和謝宣城〉》:晨趨朝建禮,晚沐卧郊園。
李善注:沐,休沐也。
take a holiday
米汁。古人常作洗頭之用。
《詩·衞風·伯兮》:自伯之東,首如飛蓬。豈無膏沐,誰適為容?
高亨注:沐,米汁,古人洗頭用之。
《文選·曹植〈求通親親表〉》:妃妾之家,膏沐之遺,歲得再通,齊義於貴宗,等惠於百司。
呂延濟注:沐,甘漿之屬。
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歸心》:梁世有人,常以雞卵白和沐,雲使發光。
thin rice gruel
姓。



[4]  [7] 

古籍釋義

説文解字

《卷十一》《水部》 莫卜切
濯發也。從水木聲。 [8] 

説文解字注

濯發也。
引伸為芟除之義。如管子云沐塗樹之枝。釋名雲沐禿無上皃之稱。
從水木聲。
莫⺊切。三部。 [9] 

宋本廣韻

莫卜切,入屋明 ‖木聲屋部
沐,沐浴。《説文》曰:“濯發也。”《禮記》曰:“頭有創則沐。”又姓,《風俗通》曰:“漢有東平太守沐寵。”又漢複姓,有沐𥳑氏,何氏《姓苑》雲:“今任城人。” [10] 

康熙字典

《巳集上》《水字部》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莫卜切。音木。《説文》:濯發也。《詩·衞風》:豈無膏沐。《周禮·天官》:宮人共王之沐浴。疏:沐用潘,浴用湯。
又《漢官儀》:五日一假,洗沐,亦曰休沐。
又潤澤之意。《後漢·明帝紀》冬無宿雪,春不燠沐。注:沐,潤澤也。言無暄潤之氣。
又治也。《禮·檀弓》:夫子助之沐槨。
又溟沐,細密之雨也。揚子《太𤣥經》:密雨溟沐。
又姓。漢有陳郡太守沐寵。 [11] 
《説文解字》書影 《説文解字》書影
《説文解字注》書影 《説文解字注》書影
《宋本廣韻》書影 《宋本廣韻》書影
《康熙字典》書影 《康熙字典》書影

字形書法

字形對比

字形對比(楷體) 字形對比(楷體) [4]

書寫演示

書寫演示 書寫演示
“沐”是由“氵”和“木”構成。首先書寫“氵”字旁,第一筆一點開始書寫,隨後第三筆一提結束書寫。隨後在其正右方書寫“木”字,第四筆一橫書寫,第七筆一捺結束“沐”字書寫。

書法欣賞

音韻彙集

中上古音

時代
聲韻系統名稱
韻部
聲母
韻母
先秦
高本漢系統

m
uk
王力系統
m
ɔk
董同龢系統
m
ûk
周法高系統
m
ewk
李方桂系統
m
uk
兩漢
西漢


東漢




uk


uk
南北朝
北魏後期北齊

uk
齊梁陳北周隋

uk
隋唐
擬音/高本漢系統

m
uk
擬音/王力系統

m
uk
擬音/董同龢系統

m
uk
擬音/周法高系統

m
uk
擬音/李方桂系統

m
uk
擬音/陳新雄系統

m
ok
[12-13] 

韻書集成


字形
小韻
韻攝
聲調
韻目
聲母
聲類
開合
等第
清濁
反切
擬音
廣韻
入聲

合口呼
次濁
莫卜切
muk
集韻

入聲

合口呼
次濁
莫卜切
muk
韻略


入聲





莫卜切

增韻


入聲





莫卜切

中原音韻

入作去聲
魚模



次濁

mu
中州音韻


入作去聲
魚模





葉暮

洪武正韻

入聲


次濁
莫卜切
muk
分韻撮要

陽入







[13-14] 
參考資料
  • 1.    國務院發佈關於《通用規範漢字表》的通知  .中國政府網[引用日期2020-05-23]
  • 2.    李學勤主編;趙平安副主編.字源[M]:天津古籍出版社;遼寧人民出版社,2013.07:1006
  • 3.    谷衍奎編 .漢字源流字典.北京:語文出版社,2008.01:494
  • 4.      .漢典[引用日期2018-09-18]
  • 5.    平水韻部 一屋  .搜韻[引用日期2020-05-23]
  • 6.    駢宇騫著.漢字字源.瀋陽:萬卷出版公司,2009.10:444
  • 7.    中國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漢語大詞典編纂處編纂.漢語大詞典 [M]: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86.11:第五卷944
  • 8.    [東漢]許慎 原著;湯可敬 撰.説文解字今釋[M].長沙:嶽麓書社,1997.07:396
  • 9.    [東漢]許慎撰;[清]段玉裁注.説文解字 2 全注全譯版[M].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2008.05:2252
  • 10.    餘乃永校注. 新校互注宋本廣韻[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2000.08:452
  • 11.    漢語大詞典編纂處整理.康熙字典 標點整理本[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8.08:558
  • 12.    沐 中古音  .漢典[引用日期2020-05-23]
  • 13.    沐 上古音  .漢典[引用日期2020-05-23]
  • 14.    沐 韻書  .漢典[引用日期2020-05-23]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