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洪順曲藝社

鎖定
洪順曲藝社,成立於2010年,全稱石家莊洪順曲藝社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洪順曲藝社以“弘揚民族藝術,傳播國飲文化”為己任,在古香古色、民俗特色濃郁的環境裏,客人每天都可以欣賞到以相聲為主,兼有曲藝、戲劇、河北特色文藝等各色精彩表演,同時可以品用各類名茶、宮廷細點、燕趙傳統風味小吃、特色茶宴;是集明星中介、演員輸出、晚會策劃、曲藝專場、休閒品茗、商務洽談、企業聯誼、朋友聚會、客户答謝、單位慶典等功能為一體的綜合性文化藝術場所。
中文名
洪順曲藝社
開放時間
20:00-22:30(週二-週日、週一閉館)
門票價格
根據座位位置不同,票價從30-180元不等
所屬國家
中國
所屬城市
河北省石家莊市

洪順曲藝社社團介紹

洪順曲藝社 洪順曲藝社
石家莊洪順曲藝社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成立於2010年12月,河北省文化示範單位、石家莊旅遊定點接待單位。洪順曲藝社,是由著名錶演藝術家侯耀華先生得意弟子河北省曲藝家協會副主席張洪順先生投巨資搭建的演藝平台。
相聲表演藝術家,國家特一級演員姜昆親筆為曲藝社提寫了牌匾,併為曲藝社題寫了“民族民藝之窗,大眾文化樂園”的對聯。
洪順曲藝社地處石家莊市繁華商業圈的中山西路黃金地段,市羣眾藝術館一樓西廳,與銀座東購店、新百廣場等時尚購物場所隔街相望,地理位置極其優越。社團投資500萬元,營業面積700平方米,擁有八間高檔雅間,大廳可同時容納200多名觀眾觀看演出。古戲樓風格的舞台,頂級的聲、光、電、LED平面電子顯示屏等設施,盡顯高雅品質;廳內仿古桌椅莊重典雅;各色宮燈、木質格柵、天橋藝人、曲藝名家的雕像古色古香;曲藝服飾、道具、樂器的展示和魔術的現場表演,體現了傳統與現代、繼承與發展高度融合的文化理念。
演出曲目以相聲為主,同時兼有展示河北特色文藝的大鼓、評書、快板、快書、雜技、魔術、絕活、絕技、民間藝術、戲曲演唱以及河北非物質文化遺產文藝展演等。成立以來,中國文聯主席、評書表演藝術家劉蘭芳、快板表演藝術家王雙福、山東快書表演藝術家李鴻民、相聲表演藝術家黃鐵良、尹笑聲、師勝傑、李伯祥、趙津生、侯耀華、陳寒柏、石富寬、劉際、馬雲路等曲藝名家都曾做客洪順曲藝社並演出。與此同時洪順曲藝社相聲隊也不斷成長進步,形成了以河北相聲泰斗李如剛、劉文亮、王金東為藝術顧問,河北中青年相聲演員為骨幹力量的強大演出陣容。並結合石家莊地方特色,創造出大量具有地方特色的相聲段子,方言單口和相聲劇,深受歡迎,特別是石家莊當地觀眾的喜愛。 [1] 
洪順曲藝社 洪順曲藝社
醒木聲響風雷動,摺扇輕搖論古今。品茗賞藝何處去,書茶館中覓知音。置身於清新、優雅、隨處滲透着茶文化氣息的書茶館,品茗、弈棋、賞藝,聆古琴聲,聽琵琶曲,欣賞茶藝師演繹具有華夏悠久歷史的精妙烹茶技藝,一切都是那麼的自然、親和。書茶館,為您醖釀出一份喧囂都市裏的温馨與淡定。書茶館,一杯茶、一首曲、一段書,讓您體味時光倒流的感覺,重拾流失的歲月。

洪順曲藝社社團文化

洪順曲藝社 洪順曲藝社
社團使命:
民族藝術之窗,大眾休閒樂園,燕趙文化名片。
社團發展願景:
打造新時代相聲團隊,成就百年洪順曲藝社。
社團目標:
把歡樂送給千家萬户。
社團精神:
每一個人都是社團主人。
社團管理理念:
以德服人 ,以藝育人。
以情感人, 以志正人。
社團用人理念:
德藝雙馨,德比藝更重要。

洪順曲藝社社團主人

張洪順 張洪順
洪順曲藝社以董事長張洪順的名字命名。張洪順,男,商人、相聲演員,1972年生,河北景縣人,大學學歷,河北省政協常委、河北省曲藝家協會副主席。自幼喜歡中國傳統文化,十三歲登台演出,受著名幽默大師、相聲表演藝術家馬三立先生長子著名相聲演員馬志明先生開蒙,後拜相聲大師侯寶林先生之子著名錶演藝術家侯耀華先生為師,技藝精進,台風穩健,頗具馬派風格。現為中國正大制管集團有限公司總裁、石家莊洪順曲藝社文化傳播公司董事長。因為對傳統文化的痴迷和熱愛,張洪順先生在河北省會石家莊創辦了洪順曲藝社,並將正大精神帶入到曲藝社的建設當中,秉承“做正派人、幹大事業”的公司精神,創造性的提出“儒家待人、法家治社”的管理理念,恪守“服務提升價值,發展贏得尊重”的服務理念,打造了一支“繼承老一輩藝術家的優良品德,做新時代的曲藝人”的優秀相聲團隊,並將曲藝社建設成為華北地區規模最大,檔次最高的專業弘揚傳統曲藝的文化場所。

洪順曲藝社主要成員

李如剛 李如剛
李如剛:著名相聲表演藝術家,師承相聲大師侯寶林先生。李如剛生長在曲藝之鄉——天津,在河北省曲藝團專門創作表演相聲,説過許多膾炙人口的相聲名段:《猜謎》、《醉酒》、《雜學唱》、《學方言》、《五紅圖》等。文化功底厚,能夠批判地吸收和繼承傳統文化,對於中國相聲界的現狀也有着清醒的認識。
王金東:中國曲藝家協會會員,中國煤礦文聯曲藝家協會理事,邯鄲市曲藝家協會顧問。原冀中能源峯峯集團文工團團長。師從著名相聲演員馬志明,為馬派相聲傳人。創作、表演的相聲多次獲獎,其中1983年相聲《照相》獲中國作家協會全國煤礦文學創作優秀作品獎;1984年相聲《夢中的懺悔》獲中國煤炭系統一等獎;1990年相聲《礦山情話》獲首屆中煤藝術節二等獎;河北省十佳相聲演員。現為石家莊洪順曲藝社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藝術總監,是洪順曲藝社的奠基人之一。
劉毛毛,原名劉建輝,籍貫;河北正定,1961年7月1日出生於河北石家莊, 曾任河北省消防總隊文工團曲藝隊隊長,大學本科學歷,中共黨員,中校警銜。1985年元月正式拜相聲藝術家李伯祥為師父。1986年正式調入河北省公安消防總隊文工團,逗哏説相聲至退休。 劉毛毛相聲特點:“快、爆、脆、準、活”有朝氣、口緊,人物貫穿,有心理活動,充分借用京劇、話劇、電影等各優秀藝術門類的藝術特點,歸己所用,表演出的相聲,有血有肉,又繼承傳統,又與時俱進。
劉有凱:1980年生,石家莊人,相聲演員。2001年調入河北省公安消防總隊文工團從事曲藝演出工作,2009年拜河北相聲名家劉毛毛為師,2010轉業任石家莊洪順曲藝社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演藝部部長。
黑 傑:1987年生人,洪順曲藝社相聲演員。師承著名相聲表演藝術家侯耀華高徒張洪順先生,黑傑自幼酷愛相聲曲藝,表演相聲的風格活潑新穎,能夠在傳統相聲中融入新鮮、時尚、流行元素,使得越來越多的年輕觀眾喜歡傳統相聲。得到了八零後觀眾的喜愛。
劉毛毛 劉毛毛
李 哲:優秀青年相聲演員,河北省曲藝家協會會員。1981年生人,大學本科學歷。自幼熱愛相聲,喜好文藝,參加曲藝表演,深受河北相聲名家李如剛、劉文亮、王金東等前輩老師指導,師承著名相聲表演藝術家馮春嶺先生。表演特點:簡潔明快,輕鬆幽默,瀟灑沉穩,尤以文哏見長深受觀眾朋友喜愛。2011年加盟洪順曲藝社。
項 輝:2002年文藝兵特招入伍,2004年榮獲全國第一屆山東快書大獎賽一等獎2006年獲得天津電視台《魚龍百戲》周冠軍,月冠軍,並被評為全國十大擂主2007年獲得全國選拔藝術人才大賽表演類金獎2008年獲得全國山東快書英雄會一等獎
郝 傑: 1999年畢業於山東藝術學校,之後進修于山東職業藝術學院相聲大專班,跟隨山東省曲藝家協會常務理事黃文忠先生學習快板。畢業後被武警甘肅省總隊政治部文工團特招入伍。退役後加入河北邯鄲相聲俱樂部。現為石家莊洪順曲藝社演員。
佘嶽東:畢業於中國北方曲藝學校。自幼學習曲藝表演,並得到其師爺——著名相聲表演藝術家李如剛先生的親自傳授。相聲的風格以學唱見長,擅長學唱中國各地方的地方戲與歌曲。以奇特而富於變化的嗓音特點受到了觀眾的喜愛。
周培巖:1987年生人自幼喜愛傳統藝術,先後跟隨李如剛先生、王金東先生學藝,擅長單口相聲,善於創作。2009畢業於河北藝術職業學院在校期間獲第三屆藝術節二等獎舞台劇《賽跑》獲最佳編劇獎《新衣》獲最佳導演獎最佳演員獎。
王博鵬:1994年生人。自幼酷愛相聲曲藝,2007年由相聲演員楊貴田先生開蒙,學習快板、相聲。2011年加入石家莊洪順曲藝社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職演員。受到許多相聲名家相聲藝人的指導,經常活躍在河北省各大藝術舞台上,深受觀眾喜愛曾獲得“河北省第二屆原創相聲大賽”二等獎。
鄭 寧:1983年出生,石家莊人,自幼喜歡傳統藝術,畢業後在北京發展,演出於首都各個劇場,現加盟洪順曲藝社。
李晨亮: 1987年生人,自幼熱愛曲藝,得到馬志明親傳弟子河北相聲“三寶”王金東先生等多位名家指導。2012年加入洪順曲藝社。
劉明遠:1990年生人,畢業於中國北方曲藝學校大專班,自幼跟隨相聲表演藝術家馮春嶺先生學習相聲,後拜馮春嶺先生為師。曾榮獲中國第三屆青少年藝術節河北賽區相聲表演金獎。2013從中國人民解放軍二炮文工團退役後加入洪順曲藝社,以其陽光帥氣的外形,機敏的反應受到了觀眾喜愛。
李成杯:1991年生,石家莊人。自幼喜歡傳統藝術,3歲拜師學習京劇,榮獲2003年CCTV全國京劇票友大賽銀獎。大學期間酷愛相聲,演出於首都各個劇場。師承著名相聲表演藝術家侯耀華高徒張洪順先生。表演風格火爆,貼近生活,原創作品多為“文哏”和“柳活”,得到了觀眾的喜愛。2013年7月加盟洪順曲藝社
劉佳:1980年生人,祖籍天津,生於石家莊,大學學歷。自幼喜歡相聲,虛心好學,台風穩健,受到了相聲表演藝術家王金東、李如剛等老先生的精心指導。2013年10月加盟洪順曲藝社。

洪順曲藝社常年演出曲目

洪順曲藝社相聲

相聲 相聲
相聲起源於北京,流行於全國各地。一般認為於清咸豐、同治年間形成。它是一種歷史悠久、流傳較廣,有深厚羣眾基礎的曲藝表演形式。用北京話説講,現各地也有以當地方言説講的“方言相聲”。在相聲形成過程中廣泛吸取口技、説書等藝術之長,寓莊於諧,以諷刺笑料表現真善美,以引人發笑為藝術特點,以“説、學、逗、唱”為主要藝術手段。表演形式有單口、對口、羣口三種。單口由一個演員表演,講述笑話;對口由兩個演員一問一答,通常又有“一頭沉”和“子母哏”兩類;羣口又叫“羣活”,由三個以上演員表演。傳統曲目以諷刺舊社會各種醜惡現象和通過詼諧的敍述反映各種生活現象為主,解放後除繼續發揚諷刺傳統外,也有歌頌新人新事的作品。

洪順曲藝社山東快書

山東快書 山東快書
起源於山東臨清、濟寧、菏澤、兗州一帶的一種傳統曲藝形式。流行於山東、華北、東北各地。其初專説武松故事,曾名“武老二”。演唱者一人手持竹板或銅板兩塊,以快節奏擊板敍唱,又名竹板快書。流傳已有百餘年曆史山東快書。當初,山東大鼓盛極一時,山東大鼓裏有個牌子,近似半説半唱的韻誦體,叫做“竄鋼腔”,據説,山東快書就是在它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洪順曲藝社京東大鼓

京東大鼓產生於香河和寶坻一帶的農村,它是在民間小調的基礎上,結合當地的語言音調逐步發展而成的。20 世紀初傳入天津市區。從寶坻流落市區的民間藝人劉文斌,經常利用晚上走街串巷演唱他在農村地頭上哼唱的民間小調。後來專門撂地演唱,以此為生。京東大鼓便由他命名。代表曲目有《楊家將》、《薛剛反唐》等。劉文彬去世後,其子劉少彬繼承了其父的演唱特點,而且能自彈自唱。

洪順曲藝社西河大鼓

西河大鼓 西河大鼓
西河大鼓又名西河調、河間大鼓。源於清代中葉,河北省中部農村,流行於河北、山東、河南以及東北,西北部分地區。清道光年間,河北高陽縣木板大鼓藝人馬三峯在當時流行的木板大鼓和絃書基礎上吸取戲曲、民歌曲調對原有唱腔加以改革,舍木板改用鐵梨鏵片,用大三絃伴奏,從而奠定了西河大鼓的唱腔音樂。由於該曲種的藝人多是沿着大清河入津。大清河俗呼西河,因而在書寫海報時即將其定名“西河大鼓”。

洪順曲藝社雙簧

雙簧是兩個演員,一人用形體表演,一人用聲音説唱,合二為一,以假作真。説唱者,必須嗓子好,聲音亮。表演者不發音,只張嘴模仿説唱的口形,大嘴張開,甚至能讓人看見喉內的肉簧片——聲帶。有一副對聯描述雙簧的表演惟妙惟肖:假説真學彷彿一個,前演後唱喉嚨兩條。
雙簧的化妝:演雙簧必須有場面桌和椅子,其道具除説相聲用的醒木、手絹、摺扇之外,還有一個演雙簧專用的頭飾:套在頭上的小辮,一般都用繩圈拴一個小圓託,上連一根沖天杵獨辮,也有其他樣式的。雙簧演員甲化妝時,將其大褂領子窩進去,露出脖頸,然後自己用大白塊將兩眼和嘴部抹上三大塊白,為了看清頭部動作、面部表情和語言口型。

洪順曲藝社快板

“快板“這一名稱出現較晚,早年叫做“數來寶”,也叫“順口溜”、“流口轍”、“練子嘴”,是從宋代貧民演唱的“蓮花落”演變發展成的。快板的演出形式主要有一個人演唱和兩個人對口演唱兩種。對口還保留了“數來寶”的名稱,也有稱“對口快板”的。在工廠、部隊裏也曾出現過三、四個人演唱的“羣口快板”和十幾個人表演的“快板羣”。為了更好地迎接奧運,老舍茶館從北京奧運倒計時500天開始就準備了一個四人組合的羣口快板把老舍茶館、五環茶和北京奧運聯繫在一起,以羣口快板這種通俗易懂的方式宣傳北京奧運。

洪順曲藝社魔術

正確的魔術起源時間無從考據,推測從有人類活動開始就有了魔術,魔術分為古彩戲法、光影魔術、幻影戲法、小戲法等。
最早的戲法紀錄則是杯與球戲法,這是人們所知最古老的戲法,魔術充滿了神奇和夢想,魔術師神乎其神的手法,讓觀眾眼花繚亂,無不驚歎其神奇之處。

洪順曲藝社吳橋雜技

吳橋雜技 吳橋雜技
吳橋雜技是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雜技演員在台上每表演的一個動作,都要經過成千上萬次乃至更多的練習,所帶給大家的都是最精彩的瞬間。雜技分為:力技、形體技巧、巧弄技巧、高空節目等,雜技的幾大特點:1、險中求穩、動中求靜,顯示了冷靜、巧妙、準確的技巧和千錘百煉的硬功夫。如“滾燈”中種種驚險的表演,都要求“穩”;“踢碗”之類,演員必須在動盪不定的基礎上求平求靜,這必須有極冷靜的頭腦、高超的技藝與千百次刻苦訓練相結合才行,這顯示了對勢能和平衡的駕馭力量,表現了人類在戰勝險阻中的超越精神。2、輕重並舉,通靈入化,軟硬功夫相輔相成。最能表現這一藝術特色的是“蹬技”節目,蹬技多數是女演員表演,演員躺在特製的方台上,以雙足來蹬。至於所蹬物體,幾乎包羅萬象,輕至絹制的花傘,重到一百多斤重的大活人;被蹬物體,或飛速旋轉,或騰越自如,從光滑的瓷制彩缸,到笨重的木製八仙桌子,都可以蹬得飛旋如輪,只見影子不見物象。3、大量運用生活用具和勞動工具為道具,富於生活氣息。碗、盤、壇、盅、繩、鞭、叉、竿、梯、桌、椅、傘、帽等等,這些平凡東西,在中國雜技藝人手裏,變幻萬狀,顯示了中國雜技與勞動生活的緊密關係。4、古樸的工藝美術和形體技巧的結合。“耍罈子”、“轉碟”等節目把中國的瓷繪藝術與雜技交溶在一起,同樣給人以傳統藝術的美感。

洪順曲藝社變臉

變臉,是川劇表演藝術的特殊技巧之一,觀眾非常感興趣,看過之後,無不驚歎,它是揭示劇中人物內心思想感情的一種浪漫主義手法。把不可見的、不可感的抽象的東西變成可見、可感的具體的東西。變臉的手法大體可以分為三種,他們是"摸臉"、"吹臉"、"扯臉",此外還有一種"運氣"變臉。

洪順曲藝社京劇

京劇是中國的“國粹”,已有200年曆史。京劇之名始見於清光緒二年的《申報》,清朝乾隆五十五年四大徽班進京後與北京劇壇的崑曲、漢劇、弋陽、亂彈等劇種經過五、六十年的融匯,衍變成為京劇,是中國最大戲曲劇種。其劇目之豐富、表演藝術家之多、劇團之多、觀眾之多、影響之深均為全國之冠。京劇是綜合性表演藝術。即唱、念、做、打、舞為一體、通過程式的表演手段敍演故事,刻劃人物,表達"喜、怒、哀、樂、驚、恐、悲"思想感情。角色可分為:生、旦、淨、醜四大行當。人物有忠奸之分,美醜之分、善惡之分。各個形象鮮明、栩栩如生。

洪順曲藝社演出信息

洪順曲藝社演出票價

演出照 演出照
80元區:沙發座位,贈送茶水,小吃
50元區:八仙桌,太師椅,贈送茶水。
30元區:太師椅。
180元區:8人以內大卡包,贈茶水,小吃。
100元區:6人以內小卡包,贈茶水,小吃。

洪順曲藝社演出時間

每週一晚八點 洪順曲藝社京劇專場。
每週二至週日晚八點 洪順曲藝社相聲大會。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