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洞鬣狗

鎖定
洞鬣狗(學名:Crocuta crocuta spelaea)是斑鬣狗已滅絕的一個亞種,分佈於歐亞大陸,由中國北部至西班牙及不列顛羣島。洞鬣狗於約2萬至1萬年前的冰河時期末滅絕。下裂齒極為伸長,前葉窄,後葉大,但比前葉低;下後尖有,但極不發育;跟座小,具顯著的下三尖(下內尖,下次尖,下次小尖)。洞鬣狗與斑鬣狗的主要分別是在於前後肢的長度。洞鬣狗的肱骨及大腿骨較長,顯示它們較斑鬣狗適應不同的環境。至於它們是否像斑鬣狗般的兩性異形就不得而知。洞鬣狗是真正的肉食者,食性與現代的鬣狗相同。
中文學名
洞鬣狗
拉丁學名
Crocuta crocuta spelaea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哺乳動物綱
食肉目
鬣狗科
斑點鬣狗屬
斑鬣狗Crocuta crocuta
亞    種
洞鬣狗Crocuta crocuta spelaea

洞鬣狗整體概述

洞鬣狗(學名:Crocuta crocuta spelaea)是斑鬣狗滅絕的一個亞種,分佈於歐亞大陸,由中國北部至西班牙不列顛羣島。雖然洞鬣狗最初因前後肢的不同而被描述成獨立的物種,但基因分析顯示洞鬣狗與斑鬣狗並沒有DNA的明顯分別。除了洞鬣狗的化石外,一些石洞壁畫亦有發現洞鬣狗。洞鬣狗於約2萬至1萬年前的冰河時期末滅絕。下裂齒極為伸長,前葉窄,後葉大,但比前葉低;下後尖有,但極不發育;跟座小,具顯著的下三尖(下內尖,下次尖,下次小尖) [1] 
洞鬣狗
洞鬣狗(5張)
洞鬣狗與斑鬣狗的主要分別是在於前後肢的長度。洞鬣狗的肱骨及大腿骨較長,顯示它們較斑鬣狗適應不同的環境。至於它們是否像斑鬣狗般的兩性異形就不得而知。洞鬣狗是真正的肉食者,食性與現代的鬣狗相同。而且從那個時候開始,鬣狗就已經成了草原清道夫。除了鮮肉,它們還會吃掉路上遇到的動物屍體,這在很大程度上保護了草原的生態環境,防止了瘟疫橫行。直到今天,這些草原清道夫仍然恪盡職守地保護着草原環境。科學家提取了洞鬣狗的遺傳物質之後發現,它們與現在的非洲斑鬣狗沒有很大差別,只是外形更大,四肢更修長 [2] 

洞鬣狗生活習性

對於洞鬣狗的社交習性知之甚少。一般接受它們都是生活在洞穴中。現時未有顯示它們是成羣生活或是獨自生活的,但更新世環境似乎不可能有成羣生活的動物。 洞鬣狗像現今的鬣狗般會在巢穴積存獵物的骨頭及角,供日後食用或玩耍,但這些骨頭並不清楚是屬於腐屍的或是被獵殺的動物。就波西米亞巖洞內遺骸的研究顯示,普氏野馬明顯是它們的獵物,約佔16-51%。洞鬣狗最大的獵物是披毛犀,在很多洞鬣狗的巢穴中都有發現它們的骨頭及頭顱骨。在一些區域,披毛犀佔其獵物的25-30%。馴鹿亦是另一個重要的食物來源,約佔7-15%。野牛馬鹿分別佔1-6%及3%,其他的亦包括了愛爾蘭麋鹿臆羚野山羊則只有少於3%。
洞鬣狗 洞鬣狗
一般相信洞鬣狗是將洞熊骨骼拆解及破壞的原兇。這麼大型的腐肉是洞鬣狗的重要食物,尤其是在冬季當食物短缺時。洞獅貂熊的遺骸亦在洞鬣狗的巢穴發現。另外有證據顯示洞鬣狗有時會同類相食的。

洞鬣狗與人關係

有證據指洞鬣狗會偷取尼安德特人的獵物,而它們亦會為洞穴而競爭,並會取化對方擁有該洞穴。在洞鬣狗的骨頭積存中亦發現有大量的人科骨頭,包括尼安德特人的。今人(真人)亦會與洞鬣狗並存,估計他們之間亦有相似的關係。

洞鬣狗其他種類

鬣狗的絕大多數種類被淘汰出局,到距今10000年前後,鬣狗家族徹底地告別了它們曾經不可一世的歐、亞大陸,只留下非洲的斑鬣狗。
在我國的新生代地層中,曾發現過許多鬣狗化石,至少有10餘種。有化石證據表明,在更新世,生存於我國的鬣狗,有中華縞鬣狗、桑氏縞鬣狗、斑鬣狗、洞鬣狗和大鬣狗等,北方常見的是縞鬣狗,南方常見的是斑鬣狗屬中的最後鬣狗和洞鬣狗。
鬣狗自古以來就是人類的死對頭,早期人類經常把洞穴作為柄身之地,但是鬣狗隨時隨地虎視眈眈,企圖侵佔人類居住的冬暖夏涼神仙之洞。北京周口店猿人洞裏,揭露出好幾層含鬣狗化石很豐富的地層,這種現象只能用人類和鬣狗爭奪地盤來解釋,時而人類佔上風,時而鬣狗佔上風,各有勝負,可謂j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
鬣狗是非常貪婪的動物,連各種動物的骨頭也當作食物,所以它們的糞便也會形成化石,因為其中含有大量骨質纖維。非洲的斑鬣狗,形態相當醜陋,也是非常賴皮的動物,每當獅子或獵豹抓住動物時,它們會湊上前去,憑藉其數量優勢,搶佔別人的獵物。一頓美食之後,鬣狗離去,禿鷲飛來接收最後的殘羹剩飯 [3] 
斑鬣狗生活在非洲撒哈拉以南的開闊地區,是鬣狗家族中體型最大的一種,同時也是最出名和捕食性最強的一種。我們前邊提到的可以與獅子抗衡的鬣狗,就是斑鬣狗。
棕鬣狗的體型比斑鬣狗小,站起來與德國牧羊犬差不多大。它們是鬣狗家族中的貴族,是四種鬣狗中最珍貴的品種。棕鬣狗能夠很好地適應南非乾旱地區的氣候,所以在卡拉哈里沙漠中保持着很可觀的數量。
縞鬣狗又叫“條紋鬣狗”,有時候羣居,有時候獨居。它們生活在亞洲西南部和非洲東北部,是唯一一種可以在非洲大陸之外見到的鬣狗科成員,它們是著名的食腐動物,“清道夫”的美名非它們莫屬。
土狼是整個鬣狗家族中最弱勢的一羣,體長只有55~ 80釐米,以白蟻為食。土狼只在夜間活動,所以很難見到它的身影。土狼非常愛惜自己的牙齒,進餐之後,它會把長舌頭拼命縮進、伸出或者捲曲,以此來清潔牙齒。大多數食肉動物在遭到威脅的時候都會露出血盆大口嚇唬敵人,而土狼似乎此時也捨不得自己的牙齒,它會選擇緊閉嘴巴,將毛豎起,靠增大體型來嚇唬敵人。當敵人上前襲擊時,它也不會用牙齒還擊,而是從肛門放出惡臭的液體來還擊。
雖然鬣狗外貌不佳、叫聲難聽,但卻是草原最好的清潔工。它與草原相互依存,為草原的和諧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參考資料
  • 1.    內蒙古自治區地質局 東北地質科學研究所,華北地區古生物圖冊 內蒙古分冊(二)中、新生代部分,地質出版社,1976年06月第1版,第137頁
  • 2.    陳鏡宇,楚麗萍編著,恐龍探秘百科 超值全綵白金版,中國華僑出版社,2015.06,第394頁
  • 3.    李國宏,範雪春,彭菲著,遠古的家園:兩萬年前台灣海峽揭秘,海潮攝影藝術出版社,2005.7,第4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