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野山羊

(野生山羊通稱)

鎖定
野山羊是偶蹄目牛科山羊屬哺乳動物。 [3]  肩高90釐米左右,重90到120千克;有一對微微彎曲的大角,角上有橫的凸紋。皮毛夏天是灰色偏棕黃色,冬天換為深棕色; [4]  腹毛和蹄部白色,背中央有一條黑色縱紋。 [5]  壽命為20年。 [4] 
野山羊主要分佈在歐亞大陸、北美洲和非洲東部。 [4]  全國各地均有分佈。 [6]  多生活在較高的山林中,常在人們不易到達的地方活動。夏天多住在高山岩洞裏,冬天則從山頂遷居森林內。能爬陡坡,善於攀登。通常40—50只組成羣體共同生活,到秋天分散成交配小羣,由一隻雄體領隊。 [7]  草陸生動物,以青草和青苔為食。 [8]  天敵有狼、熊和狐狸。大型猛禽例如鷹類也會攻擊幼仔。 [9-10]  冬末產仔,每胎2—3只。 [7] 
中文名
野山羊
別    名
努比亞山羊
拉丁學名
Nubian ibex, Capra ibex nubiana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哺乳綱
亞    綱
真獸亞綱
偶蹄目
亞    目
反芻亞目
牛科
亞    科
羊亞科
羊族
山羊屬
野山羊
分佈區域
主要棲息在歐洲亞洲以及非洲東北部的山區。

野山羊形態特徵

野山羊
野山羊(5張)
肩高90釐,皮毛棕灰色,上體部分比較深。雄性長有鬍鬚和一對微彎的大角,上面有許多橫亙隆起,像連綿的山脈一樣。歐洲野山羊除了雄性老山羊獨身以外,都過羣居生活,原先廣泛分佈在阿爾卑斯山的高山上,數目鋭減,已屬瀕危動物。野山羊在南方稱“山幾”,是中國南方山區野生的一種珍貴的動物、瘦肉率高、適應性強、野味濃厚,其肉香味濃、營養豐富,脂肪含量低,含有17種氨基酸、亞油酸,含量是南江黃羊的20倍,是野豬的2倍。野山羊在北京懷柔也有分佈 ,2014年11月7日~12日召開的APEC會議地址雁棲湖的周邊山裏有一定數量的野山羊,近年加大了對獵取的處罰力度後,野山羊數量有所增長。

野山羊棲息環境

野山羊生活在海拔500~6000米的山上。夏天,野山羊呆在山的高處,以青草青苔為食;冬天,它們會移向低處,避開厚厚的積雪。 [1] 

野山羊生活習性

野山羊 野山羊
野山羊步覆穩健,有極好的平衡能力,能夠迅速、穩健地從一塊岩石跳到另一塊岩石。為了逃避敵人,它們總是選擇敵人難追的地方跑。如果走投無路,野山羊就會轉身用它們角同敵人進行戰鬥。野山羊是一種步履穩健的動物。它能夠快速走過,或奔跑着越過岩石地區。雄羊為了爭奪與雌羊的交配權而互相爭鬥。勝利的通常是年長者,也就是説歸那些至少己滿6歲的羊,因為它們的角最結實。雄羊在發情期打架,發情期一般在繁殖季節前,從秋季至12月期間。打架時,兩頭雄羊面對面,後腿直立站着,然後把頭猛地撞在一起。它們角的基底部很粗,因而不會受傷,勝利者才可以獲得同雌羊交配,繁殖後代的權利。

野山羊分佈範圍

布卡多野山羊 布卡多野山羊
主要棲息在歐洲、亞洲以及非洲東北部的山區。分佈於歐亞大陸多巖礫的山區。雌雄均有缺刻明顯的彎角,但雄山羊的角大得多,長可達150釐米。努比亞山羊年產1或者2仔,已淪為稀有種,生活在以色列的保護區裏。

野山羊生長繁殖

羣族中野山羊的數量可以多達500頭。較老的公羊會在發情期驅使年幼的公山羊進到母羣中交配。平均妊娠期為70日。母山羊一般會產下一隻幼山羊。幼山羊出生後會立即跟隨母山羊,在6個月後斷奶。母山羊在歲半至兩歲半時就達至性成熟,公山羊則要到三歲半至四歲。它們的壽命介乎12至22歲之間。

野山羊種羣分類

與歐洲野山羊同種的有亞洲山羊、努力比亞野山羊、阿比西尼亞野山羊、比利牛斯山脈野山羊。亞洲野山羊體型和角都比歐洲野山羊大,產於中亞地區,包括我國的新疆、甘肅和西藏,學名北山羊。各種野山羊羊肉鮮美,角被視為珍寶,可以製成精製的裝飾品,因此被視為理想的獵獸,被大量捕殺,幾乎都陷入瀕危的境地。阿比西尼亞野山羊最少的時候據説只剩300頭左右,後來在人類的保護下,數量逐渭的所增加。

野山羊人工馴養

野山羊建場要求

野山羊 野山羊
選擇坐南朝北的地勢,面積稍大,四周築成高2米左右的圍牆,裝上鐵棚門。場內要栽植一些落葉樹和野生毛草。但樹苗大,行距與株距不可太密,毛草不要太高,防止難以觀察。在靠牆南邊建幾間一般家豬式樣的圈舍,不要裝鐵柵門,讓它能自由出入,但圈內要蓋有遮陰棚,以防風擋雪,在圈臨近建一個淺水池,讓其在夏季喝水。

野山羊馴化飼養

野山羊形態圖
野山羊形態圖(6張)
野山羊是我國南北山區分佈很廣的野生珍貴動物。其瘦肉率高,適應性強,野味濃厚。其肉香味濃郁,營養豐富,脂肪含量低,含有17種氨基酸、亞油酸,其含量是南江黃羊的20倍,是野豬的2倍。 [2]  將野外捕捉或購回來的雄性和雌性純野山羊放入圍牆內人工馴養,在入馴養場之前首先要對其注射一次畜疫苗或三聯苗,並拔掉左右兩個獠牙,再用“滅蝨靈”按説明摻水擦其全身,因純野羊身上有很多羊蝨。被馴養的純野羊體重一般選在5~6公斤,因為這種野羊月齡不大,可塑性強,易馴化。由於被馴化的野羊開始時膽小、怕人,故在馴化過程中根據進場馴化純野羊的數量放進數頭同等體重的南江黃羊,使它們很快合羣,讓其帶着純野羊活動和採食,牧食的每天兩次,傍晚1次投餵佔60%,當野羊長成青年野羊不再怕人時,即將原放進的南江黃羊趕回進行另養。因野羊大多數吃的野草與南江黃羊相同(即紅薯秧、黃豆葉、小麥苗等等)。故剛開始馴養時,應配以生食及其它植物,最好切成碎短節,適時用0.5%碘鹽供給,使之慢慢改變野性。如剛捕來的野羊不吃這些飼草,可在毛草中噴入一點帶甜味的液體(糖水),野羊就會抱着吃。同時對野羊進行驅蟲,能使野羊毛色光亮。但預防拉稀。

野山羊雜交繁殖

當被馴養的雄性野山羊長到10公斤左右或有性行為時,即可將南江黃羊優良品種並已發情的母羊放進圈內讓野山羊與其進行自然交配。但什麼時間交配為宜,也是需要掌握的主要環節,一般初產母羊第一次發情不要放進,等到第二次發情時放進交配。老母羊則應在發情的時候及時放進交配,交配時間不要太長,一般交配兩次,即將母羊趕出圍牆回原圈。野山羊的原種公羊也可與當地麻羊進行交配(注意黑色羊與白色羊不宜交配),產下的二元雜交特種羊瘦肉率高、生長速度快,但其公羊不宜留作種用

野山羊種羣現狀

野山羊 野山羊
野山羊瑞士最大的自然保護組善待自然(ProNatura)將野山羊定為2006年的主題動物,以紀念野山羊因在瑞士被過度捕殺滅絕後又被重新引進100週年。
生活在阿爾卑斯山區的野山羊有大而彎的角,被視為智慧、勇氣和堅韌的象徵。野山羊在瑞士這片土地上生存了1.8萬年,1809年最後一隻野山羊被獵殺。人們捕獵野山羊不只是為了吃肉,而是因為它的全身都是寶,可用作多種藥材。
1875年,瑞士政府試圖通過合法渠道從意大利購買野山羊,因為當時阿爾卑斯山區野山羊數量驟減,倖存的幾十只都在意大利國王維託利奧·伊曼紐爾二世的私人獵場裏。但意大利國王拒絕了瑞士的請求。
合法手段行不通,瑞士的一些動物學家便動起了“歪腦筋”。據瑞士國際廣播電台報道,1906年聖加侖地區的一些動物學家通過收買偷獵者,讓他們從意大利國王的獵場裏“帶回”了幾隻純種野山羊。很快,兩隻雌性和一隻雄性野山羊被送到瑞士。
野山羊在瑞士動物園裏成功繁育後,1911年被放歸大自然。如今,瑞士野山羊數量已達到1.4萬隻,野山羊也成為阿爾卑斯山區數量最多的有角動物。1977年,瑞士政府開始允許捕獵野山羊,但同時實施嚴格的控制。
據報道,2006年6月22日將舉行紀念野山羊重返瑞士100週年的儀式。此外,瑞士環境部門、自然保護組織、獵人協會和其他一些組織計劃舉辦一系列活動,包括髮行郵票、出書和召開“野山羊2006”國際會議等。瑞士政府還將向意大利贈送40只野山羊。

野山羊野山羊與聖經

野山羊經意

努比亞山羊的身材較其它高地山羊小,角卻較大,其重可達9公斤。其希伯來文為ya’el,系“上升”之意,因為這種瞪羚羞怯、猜疑而敏捷,遇敵則蹦跳到高處陡峭的崖壁上,所以詩篇104篇18節説道:“高山為野山羊的住所。”傳統上猶太新年所吹之號角又稱 shofar,均由努比亞山羊之角所制。

野山羊和合本譯

野山羊

野山羊經文出處

詩二104:18、高山為野山羊(.的住所.).岩石為沙番的藏處.
伯39:1、山岩間的野山羊幾時生產,你知道麼.母鹿下犢之期,你能察定麼.

野山羊相關經文

箴5:19、他如可愛的 鹿,可喜的母鹿.願他的胸懷,使你時時知足.他的愛情,使你常常戀慕.[注:ya’el非 鹿,而是羊]。
參考資料
  • 1.    孫永泰. 野山羊的養殖技術[J]. 當代畜禽養殖業,2011,(06):57-58.
  • 2.    鄭衞東. 野山羊養殖技術[J]. 農村新技術,2011,(03):18-19.
  • 3.    廖春敏主編,動物特種兵,上海科學普及出版社,2014.09,第88頁
  • 4.    印度XACT公司著;張聖奇譯,動物世界,天地出版社,2019.02,第84頁
  • 5.    鄧學建,莫小陽編,羊,南方出版社,1999.01,第2頁
  • 6.    張乃忠等編,農家副業顧問,廣西人民出版社,1982.08,第261頁
  • 7.    鄧學建,莫小陽編,羊,南方出版社,1999.01,第3頁
  • 8.    範雪機.會攀巖的野山羊[J].人才資源開發,2019,No.391(04):11.DOI:10.19424/j.cnki.41-1372/d.2019.04.006.
  • 9.    印度XACT公司著;張聖奇譯,動物世界,天地出版社,2019.02,第85頁
  • 10.    王桂民.野山羊的養殖技術[J].農家顧問,2014,No.369(01):45-46.DOI:10.16734/j.cnki.issn1003-7152.2014.0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