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法駕導引

(詞牌名)

鎖定
法駕導引,詞牌名,調見陳與義無住詞》,以其《法駕導引·朝元路》為正體,單調三十字,六句三平韻。亦可衍為雙調。格式與“憶江南”相似。單調代表作有《法駕導引·東風起》等,雙調代表作有《法駕導引·壽劉侯》等。
中文名
法駕導引
別    名
法駕導引曲
始興年代
北宋
流行年代
南宋
字    數
正體三十字
代表作品
《法駕導引·東風起》等

法駕導引體裁沿革

法駕導引,詞牌名,又名“法駕導引曲”。此調始見於宋陳與義《無住詞》。楊慎詞品》卷一誤將陳與義詞三首題為赤城韓夫人作。《詞律》卷一、《欽定詞譜》卷二列陳與義詞。楊慎《詞品》謂“此詞即法曲之腔”,蓋以其視《望江南》即唐《法曲獻仙音》。
萬樹在《詞律》卷一收錄陳與義的三十字體《法駕導引·東風起》而説:起兩句重用,此調似《憶江南》,而首多一疊句耳。按此詞三首各刻俱作烏衣女子歌之,或問一道士,曰:“此赤城韓夫人作水府蔡真人《法駕導引》也。”今按簡齋無住詞,首即載此題下注前事雲:“是擬作三闋。”是為陳詞耳。
王弈清等《詞譜》也在卷二收錄單調三十字六句三平韻的陳與義《法駕導引·朝元路》,並説:此詞與《望江南》相近,但起句下多一疊句耳。這兩種詞籍都只收陳與義的詞作,而不收“有一體(別體)。”
萬樹和王弈清等人都以為《法駕導引》只有單調三十字體,即陳與義三首詞的體式。但《法駕導引》詞牌的創始者不見得就是陳與義。陳與義在《法駕導引》詞序中雲:“世傳頃年都下市肆中,有道人攜烏衣椎髻女子,買斗酒獨飲,女子歌詞以侑。凡九闋,皆非人世語。或記之,以問一道士。道士驚曰‘此赤城韓夫人所制水府蔡真人《法駕道引》也,烏衣女子疑龍’雲。得其三而忘其六,擬作三闋。”據此可知蔡真人、赤城韓夫人和陳與義三個人都填過這詞牌。
與陳與義同時代的胡仔對蔡真人的詞作困惑不解。他在《苕溪漁隱叢話》前集卷五十八引用洪邁的《夷堅志》説:“陳東,靖康間嘗飲於京師酒樓,有倡打坐而歌者,東不顧,乃去倚欄獨立,歌《望江南》詞,音調清越,東不覺傾聽。視其衣服皆故弊,時以手揭衣爬搔,肌膚綽約如雪。乃復呼使前再歌之。其詞曰:‘闌干曲,紅颺繡簾旌。花嫩不禁纖手捻,被風吹去意還驚。眉黛蹙山青。鏗鐵板,閒引步虛聲。塵世無人知此曲,卻騎黃鶴上瑤京,風泠月華清。’東問:‘何人制?’曰:‘上清蔡真人詞也。’歌罷,得數錢,即下樓。亟遣僕追之,已失矣。”他又在《苕溪漁隱叢話》後集卷三十八引用《復齋漫錄》雲:“李定記,宣和中太學士人,飲於任氏酒肆。忽有一婦人,妝飾甚古,衣亦穿弊,肌膚雪色,而無左臂,右手執拍板乃鐵,為之唱詞曰:‘闌干曲,紅颺繡簾旌。花嫩不禁纖手捻,被風吹去意還驚。眉恨蹙山青。’諸公怪其辭異,即問之,曰:‘此何辭也?’答曰:‘此上清蔡真人《法駕道引》也。妾本唐人,遭五季之亂,左手為賊所斷;今遊人間,見諸公飲酒,求一杯之適耳。’遂與一杯,飲畢而去。諸公送之山門,杳無所見。”對同樣的作品,《夷堅志》説雙調五十四字體《望江南》,《復齋漫錄》説二十七字體《法駕導引》,所以胡仔説:“《夷堅志》所記,與此小異;此仍少詞一半,未詳孰是。”雖然過了一千多年,這個問題的爭論仍然存在。《全宋詞》把蔡真人詞看作《望江南》,《詞律辭典》則把它看作別體《法駕導引》。
施蟄存《讀詞四紀》,《法駕導引》乃神君法駕前所用導引鼓吹曲,非詞調名。自陳與義誤以為詞調名後,范成大、劉克莊等均沿襲之,遂使宋詞中有此調。 [1-2]  [3]  [5] 

法駕導引詞調説明

定格
單調三十字,六句三平韻,例見宋陳與義《法駕導引·朝元路》。此調與“憶江南”相近,但起句下多一疊句耳。 按陳詞別首起二句“煙漠漠,煙漠漠”,上兩“漠”字俱仄聲;第三句“海上百花搖”,“海”字仄聲;第四句“十八風鬟雲半動”,“十”字仄聲,“風”字平聲;第五句“月華微映是空舟”,“月”字仄聲。譜內可平可仄據此。此格可衍為雙調,即單調詞加一疊,六十字,其可平可仄與單調詞同。
變格
一、單調二十七字,五句三平韻,例見元虞集《法駕導引·盤石上》。此調與“憶江南”句數字數相同,格律極為相似,因此有以為即“憶江南”者。
二、此格亦可衍為雙調,即單調詞加一疊,五十四字,例見劉克莊《法駕導引·樵柯爛》。其可平可仄與單調詞同。 [2]  [3]  [4] 

法駕導引格律對照

正格
對照例詞:陳與義《法駕導引·朝元路》
平中仄,平中仄,中仄仄平。中仄中平平仄仄,中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朝元路,朝元路,同駕玉華。千乘載花紅一色,人間遙指是祥。回望海光
變格一
對照例詞:虞集《法駕導引·盤石上》
平中仄,中仄仄平。中仄中平平仄仄,中平平仄仄平。中仄仄平
盤石上,新畫太丘。扶老一枝風滿袖,凌霄千歲露垂。不與世間
變格二
對照例詞:劉克莊《法駕導引·樵柯爛》
平平仄,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
樵柯爛,丹灶熟,一跳出紅。鬥紫一雙龍奮蟄,帝青九萬里為。赤腳踏層
平平仄,平平仄,仄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
鞭鸞上,騎麟下,彷彿睹昆。灑馬鬃泉蘇赤地,翻蟾滴水漲滄。笑殺懵仙
(説明:詞牌格律與對照例詞交錯排列。格律使用宋體字排印,例詞使用斜體字排印。詞牌符號含義如下:平,表示填平聲字;仄,表示填仄聲字;中,表示可平可仄。句末加粗為韻腳。) [3]  [4-5] 

法駕導引典範作品

宋·陳與義《法駕導引三首》
宋·劉克莊《法駕導引·樵柯爛》
宋·劉辰翁《法駕導引·壽劉侯》《法駕導引·壽吳蒙庵》《法駕導引·壽胡潭東》《法駕導引·代壽丹山》
宋·趙文《法駕導引·壽雲巖師》《法駕導引·公度我》
元·虞集《《法駕導引·盤石上》《法駕導引·廬山尋真觀題》
明·顧清《法駕導引·讀蕳齋法駕導引詞有感擬作五首》
明·夏言《法駕導引曲·紀上祀方澤三闋》
明·周履靖《法駕導引 和韓夫人》
清·陳維崧《法駕導引·曹南耕表弟禮斗甚虔詞以紀之四首》
清·馮雲驤《法駕導引·擬本調》
清·顧翎《法駕導引四首》 [2]  [4] 
參考資料
  • 1.    馬興榮.中國詞學大辭典.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6:538
  • 2.    柳己洙.中國與朝鮮的《法駕導引》.古典文學知識,2015(06)
  • 3.    嚴建文.詞牌釋例.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12:32
  • 4.    法駕導引 欽譜  .搜韻網[引用日期2018-06-06]
  • 5.    林大椿.詞式(上).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2019: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