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汨羅市

鎖定
汨羅市,湖南省轄縣級市,由岳陽市代管,地處湖南省東北部,緊靠洞庭湖東畔、汨羅江下游,地勢東南部高、西北部低,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總面積1562平方千米。截至2022年底,汨羅市下轄2個街道,13個鎮。截至2023年末,汨羅市户籍人口為659486人。 [1]  [23] 
1966年2月,置汨羅縣。1987年9月,撤銷汨羅縣,設立縣級汨羅市。汨羅市因境內有汨水、羅水會合,其下游名汨羅江,因以名市,擁有世界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汨羅江畔端午習俗”和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長樂抬閣故事會”,是“中國龍舟名城”“中華詩詞之鄉”,被譽為“端午源頭、龍舟故里、詩歌原鄉”。 [1]  汨羅江是戰國時期楚國文學家、著名愛國詩人屈原行吟求索、投江殉國之地,現有屈子祠屈原墓等紀念屈原的古蹟建築,建有屈子文化園、屈子書院等旅遊景點。汨羅市交通發達,京廣鐵路、京廣高鐵、107國道、240國道、京港澳高速及複線、許廣高速、210省道縱貫南北,平益高速、536國道、308省道橫貫東西。 [1]  [31-32] 
2023年,汨羅市完成地區生產總值462.9億元,同比下降1.8%。 [28] 
中文名
汨羅市
外文名
MiLuo City
別    名
羅城
行政區劃代碼
430681
行政區類別
縣級市
所屬地區
中國湖南省岳陽市
地理位置
洞庭湖東畔、汨羅江下游
面    積
1562 km²
下轄地區
2個街道,13個鎮
政府駐地
歸義街道
電話區號
0730
郵政編碼
414400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氣候
人口數量
659486 人(2023年年末全市户籍人口)
著名景點
屈子文化園
汨羅江
玉池山
神鼎山
八景洞 展開
著名景點
屈子文化園
汨羅江
玉池山
神鼎山
八景洞
任弼時紀念館
屈子祠
屈原墓 收起
火車站
汨羅東站汨羅站
車牌代碼
湘F
地區生產總值
462.9 億元(2023年)

汨羅市歷史沿革

屈子祠
屈子祠(8張)
據考證,最遲在9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先民就在汨羅江畔繁衍生息,屬於大溪龍山文化範疇。
春秋,楚文王羅子國
東周莊王七年(前690年),楚武王滅羅子國,將其遺民從宜城(今湖北宜城)遷至丹陽(今湖北秭歸)附近的枝江,次年,楚文王遷都於郢(今湖北江陵西北),因枝江靠近郢都,“卧榻之側,不容他人鼾睡”,隨後將羅子國遺民遷至湘江流域,築城於汨羅江尾閭南岸(今汨羅城區西4千米處),故名羅城,其境域包括今湘陰縣、汨羅市、平江縣及岳陽縣南部和沅江市東部地區。
秦始皇帝二十六年(前221年),以羅子國移民領地設置羅縣,治所設羅城,隸屬長沙郡。
西漢高祖五年(前202年),徙衡山王吳苪為長沙王,長沙郡改為長沙國,羅縣隨隸。
東漢建武七年(31年),恢復長沙郡,隸荊州,羅縣仍隸長沙郡。東漢熹平年間(172—178年),劃出羅縣東部置漢昌縣(即平江縣)。建安十三年(208年)12月,荊州牧降劉備,羅縣隨隸。建安二十年(215年)5月,劉備與孫權議和,劃湘江為界,分荊州而治,羅縣屬吳國,直至三國末年。
晉太康元年(280年),西晉滅吳,羅縣仍隸荊州長沙郡。
南朝宋元徽二年(474年),析羅縣、益陽、湘西三縣的沿江沿湖地區設置湘陰縣,境內分隸羅縣和湘陰縣。
梁大通二年(528年)至太平元年(556年),置羅州,州治設在夾城(今汨羅鎮夾城村),析羅縣南部置湘濱縣,縣治設城江城(今川山坪鎮常公村),析羅縣東部、吳昌縣西部置岳陽縣,縣治設長(今長樂鎮新村),析羅縣北部置玉山縣,縣治設玉山城(今屈子祠鎮農科村玉笥山)。建岳陽郡,郡治設今長樂鎮長南村。岳陽郡轄羅縣、湘陰、湘濱、玉山、岳陽、吳昌等6縣。境內分隸羅、湘陰、湘濱、玉山、岳陽5縣。
隋開皇九年(589年),撤銷岳陽郡設置玉州,州治設在今屈子祠鎮農科村的玉笥山,吳昌、湘濱兩縣併入羅縣。湘陰縣併入岳陽縣。境內隸羅縣、玉山縣和岳陽縣3縣,同隸玉州。 [2]  開皇十一年(591年),改岳陽縣為湘陰縣,撤玉山縣併入湘陰縣(治所在今長樂鎮長樂街)。境內分隸羅縣和湘陰縣。次年撤玉州改為嶽州,羅縣和湘陰縣改隸嶽州。大業三年(607年),嶽州改為羅州,後改為巴陵郡(治所在今岳陽市城區),羅縣及湘陰縣先後隸羅州與巴陵郡。大業十三年(617年),羅縣縣令蕭銑據巴陵起兵反隋,號稱梁王,羅、湘陰兩縣屬梁。
唐武德四年(621年)11月,行軍總管李靖在攻降蕭銑後設置巴州。兩年後改巴州為嶽州,羅、湘陰兩縣先後隨隸。武德八年(625年),撤羅縣併入湘陰縣(治所今川山坪鎮城江村),隸嶽州。
從此時歷經五代、宋、元、清和中華民國時期,至1966年2月,歷時1341年,汨羅境地隸屬湘陰縣
1966年2月,根據國務院和省人民委員會通知,析湘陰縣東部置汨羅縣,縣城建於高泉山。汨羅縣隸岳陽專區。
1968年,改屬岳陽地區。
1986年1月,撤地建岳陽市,汨羅縣隨隸。
1987年9月,經國務院批准,撤銷汨羅縣,設立縣級汨羅市,仍隸岳陽市。 [2-3] 

汨羅市行政區劃

汨羅市區劃沿革

1950年9月,劃鄉建政結束,改設6區、84鄉、2鎮。其後,區鄉規模常有變更。
1956年5月,並31鄉。
1958年,建立人民公社,設16個公社,120大隊,1126個生產隊。
1961年底,調整至33個公社。
1966年2月,設置汨羅縣,33個公社調整為25個及1個縣屬鎮。
1984年,撤社復鄉,大隊、生產隊改為村、村民小組。其後部分鄉撤鄉建鎮。
汨羅市地圖
汨羅市地圖(4張)
1996年初,轄12個鎮、17個鄉:城關鎮、大荊鎮、川山坪鎮、長樂鎮、古培鎮、白水鎮、汨羅鎮、桃林寺鎮、高家坊鎮、黃柏鎮、弼時鎮、新市鎮、八景鄉、三江鄉、天井鄉、火天鄉、古侖鄉、白塘鄉、玉池鄉、紅花鄉、黃市鄉、沙溪鄉、范家園鄉、城郊鄉、銅盆鄉、智峯鄉、楚塘鄉、新塘鄉、磊石鄉。境內有國營屈原農場。
1996年,撤銷銅盆鄉,設立李家塅鎮。
2000年,三江鄉、范家園鄉撤鄉建鎮。
2001年,沙溪鄉、楚塘鄉撤鄉建鎮。
2002年底,汨羅市轄17個鎮、12個鄉:城關鎮、汨羅鎮新市鎮、古培鎮、白水鎮、川山坪鎮、高家坊鎮、弼時鎮、李家塅鎮沙溪鎮黃柏鎮長樂鎮三江鎮、大荊鎮、桃林寺鎮、屈子祠鎮、范家園鎮、城郊鄉、紅花鄉、黃市鄉、玉池鄉、天井鄉、古侖鄉、智峯鄉、八景鄉、火天鄉、新塘鄉、白塘鄉、磊石鄉。6個場圃:原種場、范家園茶場、磊石漁場、桃林林場、玉池林場、白水苗圃。轄村(居)委會413個,村(居)民小組6189個。 [1]  [4] 
汨羅市區
汨羅市區(2張)
2015年12月3日,湖南省民政廳辦公室印發《湖南省民政廳關於同意汨羅市鄉鎮區劃調整方案的批覆》(湘民行發〔2015〕118號),白塘鄉、磊石鄉成建制合併設立白塘鎮;三江鎮、智峯鄉、八景鄉成建制合併設立三江鎮;大荊鎮、古侖鄉成建制合併設立大荊鎮;紅花鄉、黃市鄉、天井鄉成建制合併設立羅江鎮;桃林寺鎮、火天鄉、新塘鄉成建制合併設立桃林寺鎮;城關鎮、城郊鄉成建制合併設立歸義鎮;黃柏鎮、沙溪鎮成建制合併設立神鼎山鎮;屈子祠鎮、范家園鎮成建制合併設立屈子祠鎮,將范家園茶場代管的新湖、新範2個建制村劃歸屈子祠鎮;將原種場代管的前進、華中、大華、全民4個建制村劃歸白水鎮管轄;李家塅鎮、弼時鎮成建制合併設立弼時鎮,高家坊鎮、川山坪鎮成建制合併設立川山坪鎮;撤銷玉池鄉建制,將其行政區域分別劃入弼時鎮、川山坪鎮。長樂鎮、新市鎮、古培鎮、汨羅鎮的行政區域及鎮人民政府駐地不作調整。該輪鄉鎮區劃調整後,汨羅市共減少14個鄉鎮建制,現轄汨羅鎮、新市鎮、古培鎮、白水鎮、川山坪鎮、弼時鎮、長樂鎮、大荊鎮、桃林寺鎮、三江鎮、屈子祠鎮、歸義鎮、神鼎山鎮、羅江鎮、白塘鎮15個鎮,轄179個村(社區),市人民政府駐歸義鎮。 [1] 
2024年1月11日,經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省民政廳批覆同意撤銷汨羅市歸義鎮、新市鎮,設立歸義街道、新市街道。 [29] 

汨羅市區劃詳情

截至2024年2月,汨羅市下轄2個街道:歸義街道新市街道;13個鎮:汨羅鎮古培鎮白水鎮川山坪鎮弼時鎮長樂鎮大荊鎮桃林寺鎮三江鎮屈子祠鎮神鼎山鎮羅江鎮、白塘鎮。轄179個村(社區)。市人民政府駐歸義街道。 [1] 

汨羅市地理環境

汨羅市位置境域

汨羅市位於湖南省東北部,屬幕阜山脈與洞庭湖平原的過渡地帶,西臨洞庭湖。地處東經112°51′—113°27′,北緯28°28′—29°27′之間。地勢由東南向西北傾斜。東與平江縣相靠,南與長沙市長沙縣望城區相攜,西與湘陰縣沅江市接壤,北同岳陽縣毗鄰。最東處為三江鎮八景村的山陽寨,最西處是蘆葦場的石湖包,最南端系川山坪鎮麓風寨村的陳家灣,最北端是白塘鎮汨北村的汨嶽界。南北相距66.75千米,東西相距62.5千米,全境周長301.84千米,總面積1562平方千米。 [5] 

汨羅市地形地貌

汨羅市風光
汨羅市風光(15張)
汨羅市地勢東南部高、西北部低,由山地向濱湖平原呈梯降過渡,頭枕幕阜,腳踏洞庭。東南部峯嶺起伏,連綿成脈,形成天然屏障。其中,東有幕阜山餘脈智峯山,羣峯拱岱,嶺巒盤結,溝谷迴環,犬牙交錯,地形險峻。山區還有南嶺、米家寨、老山尖、苦嶺、烏石尖、冷水尖、從毛山、漢峯山等山峯。南部有飄峯山、神鼎山、隱居山、玉池山、湖鼻山、密巖山等。
汨羅市的丘陵多處於崗地與低山過渡地帶或山地餘脈末梢。海拔一般在110—250米之間。崗地是汨羅分佈最廣的地貌類型,面積613.51平方千米,佔汨羅市總面積39.28%。汨羅的平原位於汨羅江及其支流溪谷兩側,由中部向西北部呈扇形展布敞開,地表物質由河湖的沉積作用形成深厚的沖積物或沖積湖組成。海拔絕大部分在50米以下,平原面積296.01平方千米,平原土質肥沃,海拔絕大部分在50米以下。 [5] 

汨羅市氣候

汨羅市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累計年平均氣温17℃,以1月、4月、7月、10月分別代表冬、春、夏、秋四季,其平均氣温分別為4.4℃、17.0℃、28.9℃、18.1℃。全年氣候是冬冷、春暖、夏熱、秋涼。熱量充足,雨水集中。累計年平均日照時數為1650.1小時,日照百分率為37%。其中71.6%集中在主要農作物生長的7—10月在全國屬多雨地區,65.6%的降水和70%—85%的總輻射集中在4—10月,光、熱、水三者配合較好,適宜於雙季稻生長成熟和亞熱帶經濟林木生長,為農業生產的發展提供良好的氣候環境。 [5] 
汨羅市地圖
汨羅市衞星圖 汨羅市衞星圖
汨羅市地形圖 汨羅市地形圖
汨羅市電子地圖 汨羅市電子地圖

汨羅市水文

汨羅市地處東洞庭湖南岸,湘江、沅水和汨羅江尾閭,境內河道縱橫、水域遼闊,有大小河流(含溪流)115條,總長654.9千米,流域面積在6.5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44條,其中10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10條。湘江汨羅段全長26.7千米,水域面積約8萬畝;沅水汨羅段全長9.7千米,水域面積約5萬畝;汨羅江汨羅段全長63.5千米,水域面積約38萬畝。汨羅江流長253.2千米,流域面積5543平方千米,是洞庭湖水系中僅次於湘、資、沅、澧的第五大水系。汨羅江的上游稱汨水,發源於江西省修水縣的黃龍山梨樹堝,流經修水縣白石橋、龍門橋,平江縣長壽、嘉義、獻衝、三市、橫槎、金窩、城關、浯口、青衝、黃旗塅,汨羅市長樂、新市、羅江,在大洲灣與羅水匯合。羅水因源出巴陵羅內而得名,幹流長88千米,流域面積595平方千米,跨岳陽、平江、汨羅三縣市。
汨羅年平均降水量1345.4毫米,年降水總量21.31億立方米,地表水資源總量44.65億立方米,尚可利用的地表水資源為28.43億立方米。 [5] 

汨羅市土壤

汨羅市土壤的成土母質有第四紀鬆散堆積物、花崗岩母質、板頁岩母質及雲母片巖母質、紅巖母質4種,不同母質形成不同類型的土壤。土壤類型有水稻土45.60萬畝,紅(黃)壤94.57萬畝,紫色土11.57萬畝,潮土2.54萬畝。土壤分佈為南部紅(黃)壤水稻土區、中北部紅壤水稻土區、汨羅江流域潮土及水稻土區、東北部紫色土、紅壤水稻土區。 [5] 

汨羅市自然資源

汨羅市水資源

汨羅市境內河流多且水量豐富。有大小河流(含溪流)115條,總長654.9千米。流域面積在6.5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44條,其中10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10條。湘江水系有白水江、白沙河、沙河、九雁水;洞庭湖水系有汨羅江及支流汨江、羅水;還有湄水注入汨江,洪源洞水、藍家洞水注入羅水。常年平均降水總量為21.31億立方米;可利用的達28.43億立方米。地下水儲量24.21億立方米,其中可開採量2.36億立方米。水資源的理論藴藏能量4.01萬千瓦,已有水電站12處,尚可開發12處。史載名泉有貢水、白鶴泉、高泉、甘泉、清泉、福果泉等,富含多種微量元素,多有開採價值。 [6] 

汨羅市土地資源

汨羅市有土地面積234.29萬畝,分為水稻土、紅壤、黃壤、紫色土、潮土等土類5個,亞類11個,土屬35個,土種103個。土壤分別為第四紀鬆散堆積物、花崗岩母質、板頁岩母質及雲母片巖母質、紅巖母質而形成。以紅、黃壤為主,質量較好。有耕地總面積51.16萬畝,宜林地87萬畝,草場54.76萬畝。土地後備資源充足。花卉、苗木時鮮。 [6] 

汨羅市植物資源

汨羅市屬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區,植物資源十分豐富。境內共有蕨類植物15科,25種;裸子植物7科,13種;被子植物94科,383種。其中有培植的48科,253種,有實用推廣價值的達180餘種。屬國家保護的有水杉、銀杏、杜仲等,主要用材樹種有松、杉、樟、檫、楠竹等。汨羅物華天寶,資源富集,生態資源豐富,亞熱帶季風氣候帶來分明的四季、充沛的雨量;森林覆蓋率達40%,積蓄林木218.3萬立方米。砂金、高嶺土、花崗岩等20多種礦產星羅棋佈於全市,其中汨羅江砂金砂儲量居長江以南各縣(市)之首。 [6] 

汨羅市動物資源

汨羅市已查明的野生動物有昆蟲65科,168種;魚類20科,90種;鳥類28科,50種;哺乳類16科,29種。還有大量的兩棲類、爬行類動物。屬國家保護動物的有鯪鯉(穿山甲)、金錢豹、大鯢(娃娃魚)、猴面鷹、江豚(江豬)、大靈貓等。主要經濟魚類有草、青、鰱、鱅、鯉等;主要爬行動物有鱉、烏龜、蟹等;主要家畜有牛、豬、羊等;主要家禽有雞、鴨、鵝等。 [6] 

汨羅市礦產資源

汨羅市境藴藏砂金和非金屬礦產資源比較豐富。已開發利用的有黃金、花崗石、砂礫石、鉀長石、石英和粘土等,尚待開發的是高嶺土。其中汨羅江砂金礦是已探明的長江以南最大的河流礦牀,地質儲量20噸左右;高嶺土總儲量5000萬噸以上,可淘洗精泥1250萬噸以上;花崗石總儲量在5000億立方米以上,產品已銷往日本及國內的20多個省、市、自治區。粘土總儲量在10億噸以上;石英總儲量10萬噸以上。在境內花崗岩體的晚期偉晶岩脈中,已探明有鈹(綠桂石)、鋰、銣、銫、鈮、鉭等稀有金屬礦分佈。石油、天然氣具有一定的找礦前景,汨羅市發現礦牀、礦點、礦化點40多處。 [6] 

汨羅市人口

截至2023年底,汨羅市户籍人口659486人,其中男性344616人,女性314870人。總人口中18歲以下人員128082人,18-35歲人員121523人,35-59歲人員259481人,60歲及以上人員150400人。全年出生3980人,其中男性2123人,女性1857人,出生率為5.8‰。死亡5012人,其中男性2957人,女性2055人,死亡率7.3‰。人口自然增長率-1.5‰。 [28] 

汨羅市政治

職務
姓名
市委書記
市長
市人大常委會主任
市政協主席
僅列四大班子主要領導,統計截至2024年6月 [24-27] 

汨羅市經濟

汨羅市綜述

2023年,汨羅市完成地區生產總值462.9億元,同比下降1.8%。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49.7億元,增長3.1%;第二產業增加值183.5億元,下降4.2%;第三產業增加值229.7億元,增長0.2%。三產業結構比為10.7:39.6:49.7。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GDP達到83409.2元。
2023年,汨羅市固定資產投資增長4.8%;分領域看,工業投資增長2.3%,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長2.1%。分產業看,產業投資增長20.2%,民間投資增長17.3%。高技術產業投資下降63.1%。
2023年,汨羅市完成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5.1億元,同比下降0.8%,一般公共預算地方收入完成15.7億元,同比增長4.0%,其中税收收入12.4億元,同比增長12.0%,非税收入3.3億元,同比下降17.8%,地方收入税收佔比78.9%。 [28] 

汨羅市第一產業

2023年,汨羅市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83.6億元,增長3.4%,其中,農業產值35.1億元,增長3.5%;林業產值2.3億元,增長8.9%;牧業產值31.0億元,增長0.4%;漁業產值9.1億元,增長9.8%;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6.1億元,增長8.5%。
2023年,汨羅市糧食作物種植面積98.7萬畝,其中稻穀種植面積83.3萬畝,玉米種植面積10.1萬畝,其他糧食作物種植面積5.3萬畝。糧食產量41.2萬噸,其中稻穀產量36.3萬噸,玉米產量3.8萬噸,其他糧食作物產量1.1萬噸。經濟作物種植面積37.5萬畝,其中油菜籽14.0萬畝,蔬菜及食用菌13.5萬畝,瓜果類4.1萬畝,其它經濟作物種植面積4.2萬畝。
2023年,汨羅市豬牛羊禽肉產量7.0萬噸,其中豬肉產量6.0萬噸,牛羊肉產量0.3萬噸,禽肉產量0.7萬噸,禽蛋產量1.1萬噸。年末生豬存欄53.0萬頭,全年生豬出欄81.8萬頭。
截至2023年底,汨羅市共有農民專業合作社1258家、家庭農場508家、規模以上農業企業49家,省級龍頭企業8家、市級龍頭企業36家,創建國家、省級農業產業強鎮3個,現代農業特色產業園8個,年末農業機械總動力58.6萬千瓦。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2個,高標準農田建設面積12.93萬畝,“兩品一標”農產品33個。 [28] 

汨羅市第二產業

2023年,汨羅市規模工業企業343家,規模工業增加值同比下降4.6%。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金屬製品、機械和設備修理業等主導行業實現較快增長,分別增長257.3%、85.5%、81.7%園區完成規模工業總產值194.5億元,下降8.4 %,園區規模工業總產值佔全市規模工業總產值比重達到85.3%。
截至2023年底,汨羅市共有建築業企業31家,其中一級建築施工總承包企業1家,二級建築施工總承包企業10家,三級建築施工總承包企業20家。全年實現建築業總產值41.3億元,增長3.3%。 [28] 

汨羅市第三產業

2023年,汨羅市完成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51.1億元,增長7.1%,其中限上法人單位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8.2億元,下降1.9%。按經營地看,限額以上法人批發和零售業城鎮實現零售額16.2億元,下降1.7%,限額以上法人批發和零售業鄉村實現零售額2.0億元,下降3.1%。按消費類型看,商品零售額增長0.3%;餐飲收入下降25.5%。按商品類別看,煙酒類下降2.6%、糧油、食品類增長26.9%、石油及製品類下降14.5%、新能源汽車類增長293.7%、日用品類增長27.4%、中西藥品類下降36.0%。全年電子商務交易額60.1億元,同比增長8.7%。
截至2023年底,汨羅市金融機構共12家,年末各項存款餘額379.2億元,較年初增長15.3%,其中個人存款291.1億元,較年初增長14.8%。年末各項貸款餘額368.7億元,較年初增長20.3%。全市金融機構存貸比為97.3%。
截至2023年底,汨羅市保險機構共24家,全年實現保費收入7.8億元,增長0.2%,其中財產保險費收入3.7億元,增長12.7%;壽險保費收入4.4億元,增長3.3%。全年共支付和結付各項賠款3.4億元,增長9.0%。 [28] 

汨羅市社會事業

汨羅市科學技術

截至2023年底,汨羅市有高新技術企業97家,淨增20家,完成科技型中小企業備案332家。全市研發投入11.6億元,佔GDP比重達到2.4%;完成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49.7億元,佔GDP比重11.0%;完成技術合同登記300項,交易總額22.48億元。國際馬德里商標數10件,國家地理標誌證明商標3件,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2件。 [28] 

汨羅市教育事業

汨羅的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以素質教育而著名。從1984年開始大面積推行素質教育探索。1996年,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李嵐清視察汨羅市教育,指示“汨羅經驗非常可貴,要逐步在全國推廣”。1996年7月由原國家教委在岳陽召開的“全國構建督導評估機制推動素質教育”會議,汨羅素質教育經驗推向全國。2006年5月,中國教育報刊社湖南省教育學會湖南省教育科學研究院湖南教育報刊社在長沙聯合舉辦了“汨羅素質教育論壇”。
截至2023年底,汨羅市共有各級各類學校(幼兒園)235所。其中幼兒園121所,在園幼兒14228人;小學68所,初級中學17所,九年一貫制學校20所,在校小學生38912人,在校初中學生21969人;職業中學3所,在校學生5818人;普通高中4所,在校學生10676人;特殊教育學校1所,在校學生209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 [28] 
普通高級中學(4所):汨羅市第一中學(湖南省示範性普通高級中學)、汨羅市第二中學(湖南省示範性普通高級中學)、汨羅市第三中學(湖南省普通高中特色教育學校)、汨羅市博雅高中(民辦高中)
普通初級中學:汨羅市正則學校(城區公辦九年制學校)、汨羅市楚雄中學(城區公辦初級中學)、汨羅市博雅學校(城區民辦初級中學)、汨羅市歸義中學(城區公辦初級中學),除歸義街道歸義中學外,其餘14個鎮均有一所公辦初級中學或九年一貫制學校(一鎮一品質學校)
國家級中職學校:汨羅市職業中專學校 [1] 

汨羅市文化事業

截至2023年底,汨羅市共有藝術表演團隊9個、文化館(站)17個、公共圖書館(站)17個、紀念館5個。全市有廣播電台1家、電視台1家。世界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目錄1處,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目錄2個,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目錄10個,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3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2處,岳陽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1處。館藏圖書49.13萬冊、報刊150種、古籍2000餘冊。 [28] 

汨羅市醫療衞生

截至2023年底,汨羅市共有衞生機構563個,其中醫院9所,婦幼保健院1所,專科疾病防治醫院4所,疾控中心1家,鄉鎮衞生院19所(14家鄉鎮衞生院,5家非建制衞生院),社區衞生服務中心2個,診所、醫務室、門診部77個,村衞生室及下屬點450個。衞生技術人員3860人,增長4.9%,其中執業醫師和執業助理醫師1609人,增長3.4%;註冊護士1601人,增長8.6%。醫院擁有牀位總數3746張,增長3.7%。 [28] 

汨羅市體育事業

截至2023年底,汨羅市共有綜合性體育館13座,游泳場10個,羽毛球館32個。在湖南省青少年田徑錦標賽,汨羅市第二中學學生霍豐瑞以2.12米獲男子跳高第一名並打破湖南省紀錄;汨羅市體育學校代表岳陽市征戰2023湖南省足球協會青少年錦標賽女子乙組比賽,獲亞軍;岳陽市中小學生運動會,該市共派出35支代表隊,獲大團體總分第一名、金牌數第一名、獎牌數第一名。 [28] 

汨羅市社會保障

2023年,汨羅市新增城鎮就業人員7068人。參加基本養老保險職工人數94610人,其中在職53601人,退休人員41009人。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41636人,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490269人。參加失業保險職工人數26539人。參加工傷保險職工人數46543人。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登記參保人數361669人。領取失業保險金職工人數181人。城市低保户1364人,城市低保標準650元/月,月救助水平達366元;農村低保户12445人,農村低保最低生活保障標準5004元/年,月救助水平達237元。發放城鎮最低生活保障資金570萬元,發放農村最低生活保障資金3142萬元。各類收養性社會福利養老機構10家,總牀位數1560張,收養入住各類人員1129人。 [28] 

汨羅市交通運輸

汨羅地處在長沙市與岳陽市的中點,南距長沙74千米,北距岳陽66千米,交通便利。京廣鐵路、京廣高鐵、107國道、240國道、京港澳高速及複線、許廣高速 [31]  、210省道縱貫南北,平益高速、536國道、308省道橫貫東西。城區內建有汨羅火車站和京廣高鐵汨羅東站。城區與107國道、京珠高速公路均有專門連接線,距107國道6.6千米,距京珠高速24千米,距長沙黃花機場80千米,距岳陽城陵磯貨運碼頭90千米,距離長沙黃花機場、岳陽三荷機場、城陵磯港口均1小時車程,乘坐高鐵19分鐘可達長沙、岳陽,1小時可抵武漢,海陸空交通立體成網,是長株潭1小時經濟圈的重要城市、洞庭湖生態經濟區的重要節點。 [1] 
2023年,汨羅市有客運汽車312輛,全年汽車客運量273.8萬人次。鐵路旅客發運量111.8萬人次,其中高鐵發運量83.4萬人次。擁有新能源(純電動)公交車173台,其中城市公交輛91台,城鄉巴士82台,已開通城市公交營運線路16條。全市現有駕校6家,培訓6630多人。提質改造農村公路65.6公里,實施安保工程91.3公里。 [28] 

汨羅市歷史文化

截至2021年,汨羅市共有“汨羅江畔端午習俗”等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1個,“長樂抬閣故事會”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1個,“屈原傳説”“屈子祠祭屈大典”等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6個,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3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2處,岳陽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2處。 [1] 
端午習俗
二十世紀五十年代汨羅江龍舟賽 二十世紀五十年代汨羅江龍舟賽
汨羅江畔端午習俗是具有一整套豐富、獨特而又神秘的端午習俗,分佈於汨羅市的汨羅江流域中下游一帶。汨羅江畔端午節一般從農曆五月初一開始到十五日止,整個節日活動具有悠久的歷史性、廣泛的羣眾性、豐富的多樣性、濃郁的文化性、狂熱的參與性和深遠的影響。
2005年,“汨羅江畔端午習俗”進入了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2009年9月30日,被列入聯合國《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長樂故事會
汨羅市長樂抬閣故事會源於隋唐,盛於明清,由元鬧花燈中演變而來,是一項集驚、奇、險、巧於一體的傳統民間雜技,並集表演、彩繪、歷史、天文、地理、文學、民情、時代精神等融為一體的獨特的、古老而又神秘的民間行為藝術。故事會分為地故事、地台故事、高彩故事、高蹺故事四大類,分上、下市街故事會。2012年,獲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稱號。 [7] 
地花鼓
地花鼓屬燈舞類,最初僅限於春節等傳統佳節時與大鬧花燈活動穿插進行,匯同“獅子”、“龍燈”、“彩蓮船”一起進行表演,載歌載舞,情節生動,內容樸實,表演風趣,喜聞樂見。這種文化習俗後來逐漸進入人們日常生活領域,民間操辦紅白喜事也打起花鼓子來。

汨羅市風景名勝

綜述
屈子祠大門 屈子祠大門 [11]
汨羅旅遊資源豐富,主要景點有汨羅江、屈子文化園、屈子祠、神鼎山、八景洞、任弼時故居、汨羅江國際龍舟競渡中心、屈子生態濕地公園、普德觀。 [1]  截至2022年底,汨羅市有A級旅遊景區7個,其中國家4A級景區2家(任弼時紀念館、屈子文化園)、國家3A級景區5家(長樂古鎮、西長、普德文化園、神鼎山、紅花山)。 [23] 
屈子文化園
屈子文化園是國家4A級景區、湖南省十二五規劃重大文化項目和標誌性重大文化工程,園內分為屈子祠核心景區、端午文化體驗區、端午文化產業區、端午文化民俗區、屈原墓保護區、汨羅江濕地保護區,景區內有屈子祠、屈子書院、水仙湖、騷壇、濯纓橋、望爺墩、繡花墩、桃花洞、壽星台、剪刀池等紀念屈原的古蹟,並配套建有端午人家民宿、維景生態酒店等,是集屈學研究、龍舟競渡、藝術欣賞、民俗展示、休閒娛樂於一體的文化旅遊景點。 [1] 
屈子祠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國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屈子祠汨羅江景區是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是湘楚文化旅遊黃金線上的重要景點。 [11] 
任弼時紀念館是國家4A級景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全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江澤民、胡錦濤等黨和國家領導人都曾蒞臨該館,並留下墨寶。該館已與毛澤東劉少奇彭德懷賀龍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紀念館建立了長期合作關係,以實現客源共享、優勢互補。

汨羅市名優特產

汨羅市的農林特產主要有優質稻米、高油玉米、茶葉、西瓜、煙葉、杉、松、楠竹、生豬、黃牛、魚類等。尤其是傳統產品長樂甜酒,新產品無公害蔬菜、加華牛肉等,特色鮮明。 [6] 
長樂甜酒
長樂甜酒湖南省岳陽市汨羅市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
長樂甜酒,看起來晶瑩可鑑,聞起來馥郁芬芳,吃起來唇齒留香。長樂甜酒營養豐富,含有糖、礦物質、有機酸、氨基酸和B族維生素等多種營養成份,是一種舒筋、固氣、提神醒腦、去風濕的滋補品。 [8] 
2016年11月,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長樂甜酒”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9] 
汨羅粽子
汨羅粽子湖南省岳陽市汨羅市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
粽子,古稱“角黍”。粽子最早記載於1600年前西晉新平太守周處所寫的《風土記》,其雲:“仲夏端五,方伯協極。享用角黍,龜鱗順德。”於是口口相傳,相沿成俗。汨羅粽子外形呈牛角狀,粽體顏色橙黃,晶瑩透亮;入口糯軟略粘,清香味甜。
2019年10月8日,國家知識產權局批准對“汨羅粽子”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10] 

汨羅市著名人物

屈原(約公元前340—公元前278年),名平,字原,又自雲名正則,字靈均,出生於楚國丹陽秭歸(今湖北宜昌),戰國時期楚國詩人、政治家。早年受楚懷王信任,任左徒、三閭大夫,兼管內政外交大事。創作了《天問》《離騷》《九歌》《哀郢》《懷沙》等光輝詩篇。屈原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相結合的作品,對中國文學藝術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被確定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 [1] 
仇鰲(1879年—1970年),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中央委員,中南軍政委員會委員兼參事室主任。仇鰲原名仇曜元,晚年自號“半肺老人”,曾任湖南軍政委員會委員,中南軍政委員會政法委員會委員等職。民革第三、四屆中央委員。第二至四屆全國政協委員。 [1] 
任凱南(1884年—1949年),湖南大學校長,經濟學家。湖南省湘陰縣(今汨羅市)人,1884年8月出生於湘陰縣塾塘鄉(今汨羅市弼時鎮)。學識淵博,在經濟學方面造詣尤深。在倫敦大學時已學名赫赫,至武漢大學執教時,在經濟學界已被譽為“南任北馬(馬寅初)”兩大家之一。 [1] 
彭家煌(1898年—1933年),中國早期鄉土作家。筆名曾用韋公,湖南湘陰(今湖南省汨羅市)人。他的鄉土小説,比同時代的鄉土作家更加活潑風趣,也更深刻圓熟,人物色彩斑斕,口語的運用,尤為成功,《活鬼》《慫恿》《陳四爹的牛》是這方面的代表作。 [1] 
任弼時(1904年—1950年),原名任培國,湖南汨羅人,是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傑出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組織家,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卓越領導人,是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中國共產黨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的重要成員。 [1] 
楊敬年(1908年—2016年),著名經濟學家、翻譯家;湖南汨羅人;1936年畢業於中央政治學校;1948年獲牛津大學哲學博士學位,曾任南開大學經濟系學位委員會主任,中國對外經濟合作學會常務理事等,被英國劍橋國際傳記中心收入《大洋洲及遠東地區名人錄》。
康濯(1920年—1991年),湖南省湘陰縣(今汨羅市)人,現代作家。曾任湖南省文聯主席,中國作協書記處書記。在50餘年創作生涯中,共寫有33部作品,計300餘萬字,部分作品先後被譯成日、英、法、俄等外文版。
楊沫(1914年—1995年),原名楊成業,白楊姐姐,湖南汨羅人,中國當代女作家。曾任河北省安國縣婦女抗日救國會主任;冀中十分區抗日救國聯合會宣傳部部長、婦女部長;晉察冀日報社編輯。歷任北京市婦聯宣傳部副部長;中央電影局劇本創作所、北京電影製片廠編劇;北京市文聯副主席、主席;中國作協北京分會副主席;專業作家;中國文聯第四屆委員;中國作協歷屆理事;全國第三、五、六、七屆人大代表;全國第五屆人大常委。
白楊(1920年—1996年),原名楊成芳,楊沫妹妹,湖南汨羅人,中國內地女演員。曾獲中國廣播電影電視部榮譽演員獎、中國電影世紀獎女演員獎。
蔣超良(1957年—),湖南汨羅人。現任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委員,全國人大農業與農村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汨羅市榮譽稱號

2019年,榮膺全面小康推進工作優秀縣、計生基層羣眾自治示範縣、大宗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基地等國家級榮譽,首批創新縣(市)、綜治工作考核評估先進縣(市)、“四好農村路”示範縣、引導支持市縣創新驅動發展財政獎等省級榮譽。 [1]  2019年3月,入選第一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 [12] 
2020年,榮膺率先基本實現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範縣、基礎教育國家級優秀教學成果推廣應用示範區、綠色產業示範基地等國家級榮譽,雙擁模範縣、綜治工作平安縣(市)、交通運輸綜合體系建設工作優秀縣等省級榮譽。 [1]  2020年6月30日,入選“第二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 [13]  11月,被評為第十屆湖南省擁軍優屬擁政愛民模範縣(市); [14]  12月22日,入選全國第五批率先基本實現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範縣(市、區)名單。 [15] 
2021年,榮膺廣播電視公共服務先進縣(市)、交通運輸綜合體系建設工作優秀縣(市)、城鄉客運一體化示範縣、全國“四好農村路”示範縣(市)、全國縣域農業農村信息化發展先進縣(市)、全省科技特派員工作先進縣(市)、全省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先進縣(市)、全省平安建設先進縣(市)、全省深化小型水庫管理體制改革樣板縣(市)、全省“國培計劃”示範性項目縣(市)、全省村莊清潔行動先進單位等省級榮譽。 [1]  2021年1月18日,被國家衞生健康委命名為“2018-2020年全國計劃生育優質服務先進單位”; [16]  9月8日,入選國家能源局綜合司整縣(市、區)屋頂分佈式光伏開發試點名單; [17]  10月27日,入選交通運輸部公佈的第二批城鄉交通運輸一體化示範創建縣名單; [18]  11月,擬命名為“四好農村路”全國示範縣。 [19]  2022年11月,入選賽迪投資競爭力百強縣(2022),排名第100。 [22] 
2023年2月,入選全國首批自然資源節約集約示範縣(市)名單。 [20] 
2024年2月,被交通運輸部命名為“城鄉交通運輸一體化示範縣”。 [30] 

汨羅市友好城市

日本赤平市
湖北省秭歸縣 [21]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