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屈子祠鎮

鎖定
屈子祠鎮,隸屬於湖南省岳陽市汨羅市,地處汨羅市北部,東與羅江鎮接壤,南與屈原農場五分場、六分場毗連,西與屈原農場鳳凰山茶場相望,北與白塘鎮交界,行政區域面積98平方千米。 [6]  截至2019年末,屈子祠鎮户籍人口為46948人。 [6] 
周僖王五年(前677年),楚文王自湖北枝江徙羅子國於汨羅江畔,屬羅子國;2001年,改為屈子祠鎮。 [2]  2015年12月,原屈子祠鎮、原范家園鎮成建制合併設立新的屈子祠鎮。 [4]  截至2020年6月,屈子祠鎮轄11個行政村, [5]  鎮人民政府駐范家園村。 [2] 
2019年,屈子祠鎮有工業企業5個,其中規模以上4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28個。 [6] 
中文名
湖南省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湖南省岳陽市汨羅市
地理位置
汨羅市北部
面    積
98 km²
下轄地區
11個行政村
政府駐地
范家園村
電話區號
0730
郵政編碼
414402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氣候
著名景點
屈子祠
車牌代碼
湘F
人    口
46948人(截至2019年末户籍人口)

屈子祠鎮建置沿革

屈子祠鎮原屈子祠鎮

周僖王五年(前677年),楚文王自湖北枝江徙羅子國於汨羅江畔,屬羅子國。
北魏景明三年(502年),置玉山縣,治所設在玉笥山。
隋開皇九年(589年),撤岳陽郡設玉州,治所設玉笥山。
清咸豐五年(1855年)析鄉設局,轄鳳凰局的慄團、清平、周公、楚塘、文家、白水、六桂(部分)團,歸義局的仁義、保安、聚賢等10團。
民國元年(1912年)底,改局為鄉,屬祗園鄉。
1950年,劃鄉建政,設汨水、鳳水、楚塘等3鄉。
1956年,鳳水、新義、汨水、汨北、漁街市、公樂(小部分)等6鄉合併為汨水鄉。
1958年,與范家園鄉合併為屈原公社,後改范家園公社。
1961年,析置楚塘公社。
1984年3月,恢復楚塘鄉。
2001年,改為屈子祠鎮。 [2] 

屈子祠鎮原范家園鎮

清咸豐五年(1855年),析鄉為局,屬鳳凰局。
民國元年(1912年)底,改局為鄉,屬祗園鄉。
1950年劃鄉建政,設青龍、徽山等2鄉。
1956年,徽山、楚塘、楚南、青龍、羅濱、羅仁(部分)等鄉合併為范家園鄉。
1957年,析部分村組建縣茶葉示範場。
1958年,與汨水鄉合併建屈原公社,後改范家園公社。
1961年,析出楚塘公社。
1984年,廢范家園社復范家園鄉。
2000年,范家園鄉撤鄉建鎮。 [3] 

屈子祠鎮撤併後

2015年12月,原屈子祠鎮、原范家園鎮成建制合併設立新的屈子祠鎮。 [4] 

屈子祠鎮行政區劃

2011年末,原屈子祠鎮轄16個行政村:楚南、楚塘、翁家橋、金鈎、農科、楓樹、朱山、屈子祠、白水、金沙、漁街市、周家壠、屈原、黃興、荻湖、欄湖,下設293個村民小組。 [2]  原范家園鎮轄范家、程林、伏家、青龍、金山、呂仙、划船、花橋、月形、煙墩、農科、道衝、永青等13個行政村和1個牛形山社區,下設193個村民小組。 [3] 
截至2020年6月,屈子祠鎮轄11個行政村:屈子祠村、屈原村、雙楚村、新義村、漁街村、范家園村、徽山村、永青村、伏林村、金山村、新茶村, [5]  鎮人民政府駐范家園村。 [2]  [8] 

屈子祠鎮地理環境

屈子祠鎮位置境域

屈子祠鎮地處汨羅市北部,東與羅江鎮接壤,南與屈原農場五分場、六分場毗連,西與屈原農場鳳凰山茶場相望,北與白塘鎮交界,行政區域面積98平方千米。 [6] 

屈子祠鎮地形地貌

屈子祠鎮境內大部分為丘陵地帶,地勢從東至西中央高,南北低。 [2] 

屈子祠鎮氣候

屈子祠鎮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雨水充足,光照時間長,無霜期長。春季潮濕多雨,夏季炎熱濕潤,秋季乾燥涼爽,冬季濕冷少雪。 [2] 

屈子祠鎮水文

屈子祠鎮境內屬汨羅江水系。汨羅江自楚南村入境,由東向西,流經楚南、楚塘、翁家橋、金鈎、農科、屈子祠、金沙、荻湖、欄湖、漁街市、周家瓏等村,注入洞庭湖。 [2] 

屈子祠鎮自然資源

屈子祠鎮境內礦產資源主要為河砂,集中分佈在汨羅江流域。 [2] 

屈子祠鎮自然災害

屈子祠鎮主要有旱澇、低温、霜凍、雷擊、雨霧、風災等。旱澇災害平均三年兩遇。最嚴重的一次發生在2011年夏秋,乾旱時間持續近3個月,境內各村受災面積達15000畝。 [2] 

屈子祠鎮人口

2011年末,原屈子祠鎮總人口23084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402人,城鎮化率1.7%。另有流動人口3895人。總人口中,男性11989人,佔51.9%;女性11095人,佔48.1%;14歲以下3953人,佔17.1%;15—64歲16683人,佔72.3%;65歲以上2448人,佔10.6%。人口以漢族為主,達23056人,佔99.88%。2011年,人口出生率10.12‰,人口死亡率7.23‰,人口自然增長率2.89‰。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641人。 [2] 
2017年末,屈子祠鎮常住人口為43368人。 [1] 
截至2019年末,屈子祠鎮户籍人口為46948人。 [6] 
屈子祠鎮會議

屈子祠鎮經濟

屈子祠鎮綜述

2011年,原屈子祠鎮完成財政總收入1108萬元,比上年增長15%。其中地方財政收入560萬元,比上年增長21%。人均財政收入1938元,比上年增長15%。農民人均純收入7300元。 [2] 
2019年,屈子祠鎮有工業企業5個,其中規模以上4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28個。 [6] 

屈子祠鎮農業

2011年,原屈子祠鎮實現農業總產值1.67億元,佔生產總值的14%。糧食作物以水稻、玉米為主。2011年,生產糧食1.77萬噸,人均790.2千克;其中水稻1.45萬噸,玉米0.32萬噸。主要經濟作物為油菜。2011年,蔬菜種植面積0.7萬畝,產量0.11萬噸。畜牧業以豬、牛、羊、家禽為主。2011年,生豬倒養量1.21萬頭,年末存欄0.46萬頭;牛飼養量0.4萬頭,年末存欄0.22萬頭;羊飼養量0.27萬隻,年末存欄0.12萬隻;家禽年飼養量21.2萬羽。 [2] 

屈子祠鎮工業

原屈子祠鎮以竹木製品加工、釀酒業、電子產品加工為主。2011年,工業總產值2.3億元,佔生產總值的71%;實現工業增加值0.36億元,比上年增長12.2%。擁有工業企業12家,職工1256人。 [2] 

屈子祠鎮商業

2011年,原屈子祠鎮完成社會商品零售總額達3.8億元,比上年增長11.5%。共有商業網點26個,職工513人。 [2] 

屈子祠鎮金融業

2011年末,原屈子祠鎮境內金融機構各類存款餘額2.7億元,比上年增長11%,;各項貸款餘額0.7億元,比上年增長15%。 [2] 

屈子祠鎮社會事業

屈子祠鎮教育事業

2011年末,原屈子祠鎮有幼兒園4所,在園幼兒621人,專任教師29人;小學6所,在校學生1136人,專任教師60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3所,在校學生535人,專任教師74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學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為100%。2011年,財政預算內教育經費281萬元,比上年增長9.1%。預算內教育經費佔財政總支出比例為34%,比上年增長11%。 [2] 

屈子祠鎮文體事業

2011年末,原屈子祠鎮有鎮文化站一處,有村級文化活動中心12處,各類圖書室17個,藏書10萬餘冊。音樂、美術、書法、攝影及文學業餘創作隊伍34人。2011年末,有學校體育場2個。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佔常住人口的23%。 [2] 

屈子祠鎮醫療衞生

2011年末,原屈子祠鎮有各級醫療衞生機構17個,門診部(所)1個;有牀位52張;固定資產總值1600萬元。專業衞生人員45名,其中執業醫師3人,執業助理醫師3人。2011年,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2.26萬人次。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共2.2萬餘人,參保率95%。 [2] 

屈子祠鎮社會保障

2011年,原屈子祠鎮發放各類慰問補助金35.4萬元,市走訪工作組共支援鎮村建設30餘萬元;發放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433户、605人,支出46.4萬元;農村“五保户”生活費發放188人,支出28.2萬元;國家計劃生育獎勵扶助資金髮放6.42萬元;純女户結紮7例,發放資金8000元;2011年度為349户發放獨生子女保健費2.1萬元;落實種糧直補、綜補資金1025.1306萬元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共2.2萬餘人,參保率達95%:113名無勞動能力殘疾人享受國家補助8.2萬元。敬老院1家,供養農村五保人員36人。 [2] 

屈子祠鎮郵政電信

2011年末,原屈子祠鎮有郵政代辦所1處,報紙、雜誌累計期發行1.3萬份。電信企業1家,服務網點32個,程控電話交換機總容量0.8萬門,固定電話用户0.2萬户,移動電話用户1.5萬户,電話普及率96%,互聯網用户0.12萬户。 [2] 

屈子祠鎮基礎設施

  • 給排水
2011年,原屈子祠鎮自來水廠日供水量為1萬噸,鎮區主要道路兩側已鋪設D600排水管道300米。 [2] 
  • 供電
1999年,屈子祠鎮35千伏變電站、供電站建成。 [2] 
  • 園林綠化
2011年末,原屈子祠鎮駐地有花壇5個,綠化面積1300平方米。 [2] 

屈子祠鎮交通

屈子祠鎮境內有許昌—廣州高速公路汨羅段、國道G240經過。 [9-10] 

屈子祠鎮歷史文化

  • 地名由來
屈子祠鎮因境內“屈子祠”而得名。 [2] 
  • 文物古蹟
2001年6月,屈子祠被國務院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7] 
  • 非物質文化遺產
2005年,汨羅江畔端午習俗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2009年,汨羅江畔端午習俗被列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 [7]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