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水深火熱

(漢語成語)

鎖定
水深火熱(拼音:shuǐ shēn huǒ rè)是一則來源於歷史故事的成語,該成語最早出自於《孟子·梁惠王下》。 [2] 
“水深火熱”本義是像水一樣深,像火一樣熱;比喻人民生活極端痛苦,如同處在深水熱火之中。該成語在句中一般作定語、賓語。也説“火熱水深”。 [2-3] 
中文名
水深火熱
拼    音
shuǐ shēn huǒ rè [1] 
近義詞
民不聊生生靈塗炭
反義詞
安居樂業海晏河清國泰民安
出    處
《孟子·梁惠王下》
注音字母
ㄕㄨㄟˇ ㄕㄣ ㄏㄨㄛˇ ㄖㄜˋ
語法結構
聯合式
成文用法
作定語、賓語

水深火熱成語出處

《孟子·梁惠王下》:“以萬乘之國伐萬乘之國;簞食壺漿以迎王師;豈有他哉?避水火也。如水益深;如火益熱;亦運而已矣。” [2] 
這段話後來概括為成語“水深火熱”。

水深火熱成語故事

成語漫畫《水深火熱》 成語漫畫《水深火熱》 [5]
戰國時,燕王噲改革國政,把君位讓給國相子之,將軍市被和公子平不服,起兵攻打子之,爆發內戰。
燕國大亂,齊國乘虛而入,齊宣王派大將匡章率兵十萬攻燕。燕國百姓對內戰不滿,不願出力抵抗齊軍,出現“士卒不戰,城門不閉”的局面,有些地方燕國百姓反而給齊軍送飯遞水錶示歡迎。匡章只用了五十天工夫,就攻下了燕國國都。
齊軍攻佔燕國後,並無撤回之意。匡章又不管束軍隊,士卒欺凌百姓,燕人紛紛起來反抗。
這時,齊宣王向正在齊國遊説的孟子請教,問道:“有人勸我不要吞併燕國,有人勸我吞併它,到底該怎麼辦?”
孟子回答説:“如果吞併燕國,當地百姓反而很高興,那就吞併它。古人有此先例,周武王便是。”這是指周武王討伐商紂,救民於水火之中,滅商而建立西周王朝。
“如果吞併燕國,當地百姓並不高興,”孟子又説,“那就不要吞併它。古人也有先例,周文王便是。”這是指周武王的父親文王,當初雖已三分天下有其二,但他認為商王朝還沒有喪盡人心,仍事奉商朝,不急於滅掉它。
孟子舉了這兩個例子後指出:“當初齊軍攻入燕國,燕人送飯遞水錶示歡迎,那是因為燕國百姓想擺脱苦日子。而今如果齊國吞併燕國,給燕人帶來亡國的災難,使他們陷入水深火熱之中,那他們必然會轉而盼望別國來解救了!”
齊宣王對孟子的這番忠告並不重視,一心要吞併燕國,結果不但引起燕國百姓的反抗,其他國家也紛紛表示要救助燕國,進攻齊國。齊宣王無奈,被迫從燕國撤軍。 [4] 

水深火熱成語寓意

“水深火熱”指老百姓所受的災難,像水那樣越來越深,像火那樣越來越熱。古時候一般都是君主專制導致的弊端讓人民生活痛苦。人們所做的一切都應該是要讓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嚴,讓社會更加公正、更加和諧。 [6] 

水深火熱成語運用

  • 成文用法
“水深火熱”形容人民生活處境異常艱難痛苦,多與“在……中”配合使用。該成語在句中一般作定語、賓語。也説“火熱水深”。 [2]  [3] 
  • 運用示例
明末清初·計六奇《明季南略》:“益以投降之眾,逃竄之兵掠人口資糧,無所不至,滇民水深火熱。”
近代·孫中山《三民主義·民權主義》:“歐洲人民當時受那種種不自由的痛苦,真是水深火熱。”
現代·金衝及《毛澤東傳》:“抵抗日本帝國主義的進攻,保衞及恢復中國的領土主權,拯救全國人民於水深火熱之中。”
現代·歐陽山《三家巷》:“有一天,中國人脱離了水深火熱的苦難,我一定息影家園,不問世事。”
現代·梁斌《紅旗譜》四二:“只要能把國家從水深火熱裏救出來,他就是至高無上的英雄。 ” [1] 

水深火熱成語辨析

水深火熱—民不聊生
兩者都有生活極度困難的意思,區別在於:“水深火熱”強調的是人民生活的極端痛苦,多用於戰亂災荒等重大變化的場景中;“民不聊生”強調的是生活非常艱難,簡直活不下去,多用於缺衣少食等經濟困難。 [3] 
參考資料
  • 1.    水深火熱  .漢典[引用日期2019-11-08]
  • 2.    許振生主編;商務印書館辭書研究中心編.新華成語詞典[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2.01:652
  • 3.    王俊編著.讀成語·識天下 走進中國傳統文化 貧苦篇 2[M].北京:開明出版社,2015.03:652
  • 4.    《國學典藏》叢書編委會編著.文字上的中國 成語[M].北京:中國鐵道出版社,2018.01:255
  • 5.    崔曉光主編. 學生漫畫成語故事 軍事戰爭[M]. 北京:商務印書館, 2015.07:120
  • 6.    陳營編著.開闊閲讀 讓孩子更聰明的成語故事 中華成語故事[M].長春:北方婦女兒童出版社,2014: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