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比丘戒

鎖定
比丘戒,梵語upasam!panna,或 upasam!pada^,巴利語同。音譯鄔波三缽那。意譯近圓,有親近涅盤之義。又作近圓戒、近具戒、大戒。略稱具戒。指比丘、比丘尼所應受持之戒律;因與沙彌沙彌尼所受十戒相比,戒品具足,故稱具足戒。依戒法規定,受持具足戒即正式取得比丘、比丘尼之資格。
中文名
比丘戒
梵    語
upasam!panna
巴利語
upasam!pada^
音    譯
鄔波三缽那

比丘戒簡介

比丘戒有二五〇戒,比丘尼戒有三四八戒。據四分律所載,戒可大別為八種,即波羅夷(比丘四,比丘尼八)、僧殘(比丘十三,比丘尼十七)、不定(比丘二)、捨墮(比丘三十,比丘尼三十)、單墮(比丘九十,比丘尼一七八)、波羅提提舍尼(比丘四,比丘尼八)、眾學(比丘一百,比丘尼一百)、滅諍(比丘七,比丘尼七)。其餘十誦律五分律善見律毗婆沙、巴利戒本、西藏戒本等所傳各異。受此戒時每有特別受戒之作法,例如具備三師七證白四羯磨等條件。又由具足戒中抽取五戒、八戒等,相應於根機而令遵守之,並次第誘導,乃持具足戒之前方便,稱具戒方便。受戒之資格則不得與十三難十遮互相牴觸。

比丘戒經書記載

五分彌沙塞比丘戒本一卷 五分彌沙塞比丘戒本一卷
《增一阿含經》引: 釋道安上師在序中説:此經往往有律語,有些在外國不許沙彌與在家人閲讀。“而今以後,幸共護之,使與律同,此乃茲邦之急者也。斯諄諄之悔,幸勿藐藐聽也。”戒律是如來秘寶,古來不輕以示人。小眾不得聽大眾的説戒羯磨,所以古德多認為未受具足戒者,亦不得閲讀大戒,否則便成“賊住”而障受大戒。即不得聽,也不得讀。
根本説一切有部毗奈耶》雲:“比丘經典總有三藏。在家俗侶得聞二藏,謂論及經。毗奈耶教是出家軌式,俗不合聞。”
《僧祗律》中規定,比丘若向未受具人説五篇七具之名,便犯越毗尼罪,這是比丘不應鼓勵小眾及俗人看律的有力根據。
分別功德論》雲:毗尼者禁律也,為二部僧,非沙彌清信士女所可聞見。
《大藏輯要》引: 楊仁山居士引序例中説“小乘律聲聞調伏藏,非受具戒者,不宜檢閲。”
《戒本疏行蹤記》(引十住毗婆沙論)雲:“三藏為言,律藏勝故、蜜故、為佛獨説,制必僧中,不許餘眾之所讀誦;非所學故。”《大智度論》“毗尼中説白衣不得聞律”
中阿含經》第63經,“阿難!難提波羅陶師盡形壽手離鏵鍬,不自掘地,亦不教他。“ 此處,佛陀讚歎難提波羅陶師按照比丘戒生活,所以,非比丘行比丘戒,佛所讚歎。

比丘戒大戒

在佛教上,比丘為佛教出家受具足戒253條者。比丘戒也稱大戒。即受戒者須具出家之相,剃除鬚髮,披着袈裟,已受沙彌戒,受戒後必須嚴守253條戒律,於一切境界中精勤修持,擇善離惡。扎什倫布寺68歲的老僧次仁多吉説,由於受戒儀式屬藏傳佛教密宗的儀軌,所以整個受戒的內容不得外泄。他説,扎什倫布寺所有僧人對第十一世班禪受比丘戒由衷感到高興。

比丘戒意義

受成比丘戒對於正在成長中的年輕活佛來説,具有重要的意義。扎什倫布寺民管會常務副主任薩隆-平拉説,在釋迦牟尼向賢者五人傳授“四諦”法輪的特殊喜慶的日子裏,經師江洋嘉措向十一世班禪授比丘戒,是具有重要意義的盛事,也是藏傳佛教界的一件大事。

比丘戒引用經文

東晉天竺三藏佛陀跋陀羅譯
一者。當知日數月。一日二日。乃至十四日十五日。月大月小悉應知
二者。清旦當作施食法。今日得食施某甲某甲。於我不計意我當食。(如是三説)
三者。日日自憶若干臘數
四者。當憶念受持衣及淨施者
五者。當念不別眾食
六者。當念病不病
大德僧聽。冬時一月過。少一夜餘有一夜三月在。老死至近佛法欲滅。諸大德。為得道故一心勤精進。所以者何。諸佛一心勤精進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何況餘助道法。未受具戒者已出。僧今和合先作何事。(一人答言布薩説戒)諸大德不來。諸比丘説欲及清淨。誰與比丘尼取欲
合十指爪掌 供養釋師子
我今欲説戒 僧當一心聽
乃至小罪中 心應大怖畏
有罪一心悔 後更莫復犯
心馬馳惡道 放逸難禁制
佛説切戒行 亦如利轡勒
佛口説教誡 善者能信受
是人馬調順 能破煩惱軍
若不受教敕 亦不愛樂戒
是人馬不調 沒在煩惱軍
若人守護戒 如[犛-未+牙]牛愛尾
繫心不放逸 亦如猴着鎖
日夜常精進 求實智慧故
是人佛法中 能得清淨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