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

鎖定
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又稱武漢第二船舶設計研究所(719所),成立於1965年,地處湖北武漢,是中國唯一的核動力艦船總體設計研究所,是集總體研究、設計、民用產業化等業務的多學科、多專業的國家重點科研院所。 [1-2] 
中文名
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
成立時間
1965年
機構地址
湖北省武漢市
別    名
武漢第二船舶設計研究所(719所)
機構屬性
核動力艦船總體設計研究所
名譽所長
黃旭華

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歷史沿革

1965年3月20日,由周恩來總理主持的中央專委第11次會議批准核潛艇工程“上馬”,重新列入國家計劃,715所劃歸二機部建制,要求二機部1970年建成核潛艇陸上模式堆。6月12日,以海軍艦艇研究院(七院)一所二室為基礎,組建核動力潛艇總體研究設計所(即719所)。
1966年,海軍艦艇研究院第719所開始進行中國第一艘核潛艇總體方案論證和設計。
1990年4月8日,江澤民主席為719所題詞:“為核潛艇研製事業再立新功”。 [1] 

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科研條件

截至2013年2月,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設有船舶及海洋工程等30多個專業,是以艦船總體研究、設計為主,兼顧民用開發的多學科、多專業的大型總體研究所。擁有中國工程院院士、總設計師、研究員、高級工程師等專業的技術人員700多人。 [1] 
截至2018年5月,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擁有以中國核潛艇之父、2013年度感動中國人物、中國工程院黃旭華院士及國家重點戰略裝備工程總師、中國工程院張金麟院士為代表的國家級、省部級專家60餘人,型號總師8人,船舶設計大師3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28人。 [2] 

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人才培養

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經國家批准,招收“船舶與海洋結構物設計製造”專業的博士生、碩士生和“核能科學與工程”專業碩士生,與哈爾濱工程大學聯合招收“核能科學與工程”專業的博士生,還建有博士後科研工作站 [3] 
該所每年選送科研骨幹繼續深造,攻讀碩士和博士學位。與美、英、法、俄、德、荷蘭等國有多種形式的技術合作與文化交流,並推薦公派出國留學攻讀碩士、博士學位和出國進修。 [3] 

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獲得榮譽

截至2015年7月,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3項,國家級科學技術成果二、三等獎4項,省部級科技成果獎150多項。該所連續四次獲“湖北省最佳文明單位”稱號,2005年榮獲“全國文明單位”稱號、2006年獲得“全國五一勞動獎狀”,並通過ISO9001質量認證。 [3] 
2017年11月,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獲得中央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授予的“第五屆全國文明單位榮譽稱號 [4] 
2020年1月10日,中國船舶重工集團第七一九研究所名譽所長黃旭華院士榮獲2019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5] 
2020年7月,榮獲“湖北省第八屆長江質量獎”。 [6] 

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社會評價

七一九研究所在水下艦艇領域具有雄厚實力,為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國防現代化建設作出了巨大貢獻。 [2] 上海交通大學校長林忠欽評)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