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鎖定
檠,漢語二級字 [5]  ,讀作檠(qíng、jìng),本義指矯正弓弩的器具 。 [4]  檠(jìng)名詞,也指有腳的盤碟之類的器具。 [6] 
中文名
拼    音
qíng、jìng [6] 
部    首
五    筆
AQKS
鄭    碼
ERMF
筆    順
見外文名
外文名
一丨丨ノフ丨フ一ノ一ノ丶一丨ノ丶
注    音
ㄑㄧㄥˊ
字    形
上下結構
總筆畫
17
統一碼
U+6AA0
四    角
48904

現代釋義

基本字義
檠qíng
⒈ 燈架,燭台:燈檠。
⒉ 借指燈:孤檠。
⒊ 矯正弓弩的器具。 [4] 
基本詞義
◎ 檠 qíng
〈名〉
(1) ( 形聲。從木,敬聲。本義:矯正弓弩的器具)
(2) 同本義 [adjuster]
檠, [1]  榜也。…弛弓防損傷,以竹若木輔於裏繩約之。——《説文》
不能紲檠巧用。——《詩·角弓》傳
檠不正而可以正弓。——《淮南子·説山》
弓待檠而後能調。——《淮南子·脩務》
檠弓弩。——《漢書·蘇武傳
(3)又如:檠枻(矯正弓弩的器具);檠榜( 矯正弓弩的器具)
夢斷酒醒山雨絕,笑看飢鼠上燈檠。——蘇軾《侄安節遠來夜坐》
(5)燈 [lamp]
投僧避夜雨,古檠昏無膏。——王安石《自州追送朱氏女弟》 [4] 
檠 jìng
檠,名詞,指有腳的盤碟之類的器具。出自於北魏·楊衒之《洛陽伽藍記·法雲寺》:“金瓶銀甕百餘口,甌檠盤盒稱是。 [6] 

古籍釋義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渠京切,音擎。《説文》榜也。《唐韻》所以正弓。或作𢐧。通作㯳。《詩·秦風》竹閉緄縢。《釋文》弓檠曰䩛。《周禮·冬官·考工記·弓人注》內之檠中。《淮南子·修務訓》弓必待檠,而後能調。
借作燈檠字。檠,架也。韓愈短檠歌。
《唐韻》居影切《集韻》《韻會》舉影切,𠀤音景。義同。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渠敬切,音競。檠子,疉名。《類篇》有足所以幾物,卽隔子也。《前漢·地理志》朝鮮民飮食以籩豆。《師古注》以竹曰籩,以木曰豆,今之檠也。 [2] 

矯正弓弩的器具

檠,矯正弓弩的器具。2000多年前,戰國七雄爭霸,當時最先進的冷兵器莫過於弓弩。在秦兵馬俑坑的考古發掘中,也多次出現過上百件弓弩。但令考古專家興奮的是,一件保存最為完整的弓弩破土而出,尤其是弓弩上“檠”的發現,以前只見諸史書,終於出現了實物,更是破解了歷史謎團。
考古發現
兵馬俑一號坑第三次發掘考古領隊申茂盛告訴記者,此次發現的弓弩是前幾天剛清理出來的,位於一件陶俑的身上,應該是供該陶俑使用。他説,現已發現上百件弓弩,但這件保存最為完好,弓弦、弓背、弩機等均輪廓鮮明、保存較好。其中,弓背彎曲長度145釐米,弓弦長度130釐米左右,弓弦的直徑0.8釐米,表面光滑圓潤,非編織物。據推測,弓弦的材質可能是動物的筋。其中弩機是青銅所做,還埋在土裏未清理完。
此次他們工作做得特別細緻,在對弓弩進行清理時,驚喜地在每根檠木上都發現了三個等距離小孔,直徑在0.6釐米,小孔應該是用來穿繩子的,這樣檠的作用也就解開了。申茂盛説,打仗時弓弩是張開的,而在平時不用時,如果保護不好,弓弩則容易變形,會影響威力,而檠則起到保護弓弩的作用。不使用弓弩時,通過這三個小孔用繩將檠與弓綁縛在一起,再用一個短的撐木支撐,形成三角形,將弓固定,使弓在鬆弛的狀態下不變形。
在打仗時,則把檠取下來。類似於現代人對皮鞋的保護,不用時在鞋子裏放入鞋模,保持鞋子不變形。也就是説,秦代武士作戰時,需要將弓弩上的“檠”取下來,彎弓射箭;平時則用“檠”將弓固定,防止變形。運輸時,也用檠固定,方便運輸。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