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檔案科學技術研究

鎖定
檔案科學技術研究,對檔案和檔案工作採用調查、 觀察、實驗、比較、分析、綜合等方法進行探討,尋求其本質和發展的規律性,把感性認識材料上升為理性認識的一項創造性勞動。目的是為了獲得理論和技術方法成果,促進檔案工作在科學基礎上不斷進步。研究內容包括檔案學理論和檔案管理應用技術方法兩個方面。
中文名
檔案科學技術研究
研究內容
檔案學理論檔案管理應用技術方法
發展和用途
檔案工作實踐
方    法
調查、 觀察、實驗、比較等

檔案科學技術研究概念

檔案檔案工作採用調查、 觀察、實驗、比較、分析、綜合等方法進行探討,尋求其本質和發展的規律性,把感性認識材料上升為理性認識的一項創造性勞動。目的是為了獲得理論和技術方法成果,促進檔案工作在科學基礎上不斷進步。它是國家科學技術研究的一個組成部分和國家檔案事業的一個環節,也是建設和發展檔案事業的重要條件。
研究內容包括檔案學理論和檔案管理應用技術方法兩個方面。理論方面有關於檔案本質與價值、檔案工作基本矛盾和發展規律、檔案管理與文獻編纂的一般理論、檔案工作史和檔案學史的研究等,其成果主要是論文、專著和教科書。應用技術方法方面有檔案管理原則與技術、檔案文獻編纂與公佈、檔案保護技術、檔案工作標準化和管理現代化的研究等,其成果主要是法規文件、標準文件、新技術工藝方法、新設計、新材料、新產品和業務技術參考材料。

檔案科學技術研究發展和用途

檔案科學技術研究產生並服務於檔案工作實踐。古代和中世紀,在管理檔案的基礎上,已開始了關於檔案分類整理、保護和編纂的研究,主要體現為檔案管理制度、保護方法和文獻彙編。17~18世紀在歐洲有德國人、意大利人關於檔案館和檔案分類理論的著作,在中國也有清代史學家章學誠關於設立“志科”、積累檔案史料的論著等。18世紀末法國檔案改革和各國檔案工作的變化,推動了19世紀至20世紀初歐洲檔案工作理論與技術的研究,內容涉及檔案館性質、地位與作用,檔案整理與分類,檔案價值鑑定與銷燬,檔案利用與公佈等方面,並出現一批檔案學著作和技術方法、文獻彙編等研究成果。中國在20世紀20~30年代,由於史學界人士整理清代內閣大庫檔案積累了經驗,南京國民政府實行文書檔案改革運動,以及開辦檔案教育的教學需要,使檔案科學技術研究獲得長足進步,產生了一批學術論文和專著。上述各歷史時期的檔案科學技術研究成果,都對當時檔案工作的發展產生了積極的影響。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世界各國檔案工作迅速發展,科學技術日新月異,國際檔案學術交流與合作也不斷增多,各國檔案科學技術研究呈現逐步加強的趨勢。檔案專業術語、檔案館庫房建築與技術設備、檔案保護與修復、新型檔案的管理、電子計算機和縮微攝影技術的應用等方面的研究,已經引起各國檔案界的關注,併成為國際檔案會議多次討論的問題。國際檔案理事會於1956年成立檔案術語委員會,出版了《檔案術語詞典》,1969年以後相繼成立檔案縮微照像、自動化、保護與修復等專門委員會,出版了《檔案法示範草案》、《檔案材料的保護和修復》、《檔案修復基本標準手冊》、《檔案館建築與設備手冊》、《檔案整理與編目》等科研成果。蘇聯的檔案科學技術研究列入國家檔案事業發展計劃和國家科技情報系統,由檔案管理總局負責領導和監督,並設有全蘇文書學和檔案工作科研所(簡稱文檔科研所)。研究內容分為理論研究、應用研究和科學方法研究。理論研究包括文書學、檔案學、文獻編纂學和其他鄰近科目,由文檔科研所、莫斯科歷史檔案學院和大的檔案機關負責進行;應用研究的目的是運用理論原理和積累的工作經驗來解決檔案機關實際工作中的原則和方法問題,由文檔科研所與檔案機關負責進行;科學方法研究起橋樑作用,由它把科研成果形成通用的業務參考材料和標準文件,輸送到工作實踐中去。美國從事檔案教育的檔案學家和多年從事檔案工作的專家,對檔案理論和實際問題進行了廣泛研究。美國檔案工作者協會從1977年至1982年編寫出版了一套檔案《基本手冊叢書》 (中譯本《檔案工作的理論與方法》選擇其中 8冊於1988年出版),併為了鼓勵在檔案科研方面有成就者,於1959年和1983年專門設立了“沃爾多·吉福德·利蘭特獎金”和“同行波茲奈爾獎金”。

檔案科學技術研究國內研究

中華人民共和國一直重視檔案科學技術研究。1956年《國務院關於加強國家檔案工作的決定》要求國家檔案局和中國人民大學歷史檔案系對檔案學及其他輔助科目加強研究。 國務院科學規劃委員會於 1956年制定的《1956~1967年哲學、社會科學規劃綱要》和1957年制定的《關於改進檔案、資料工作方案》,國家科學技術委員會、文化部、國家檔案局1964年聯合下達的《1963~1972年科學技術發展規劃(情報、圖書、檔案資料)》,以及國家關於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六、第七、第八個五年計劃中,都規定了檔案科學技術研究的內容。
國家檔案局於1958年成立檔案學研究室(1962年撤銷)、1963年成立檔案科學技術研究所,對檔案學理論、檔案保護技術和檔案管理現代化問題進行了比較系統、深入的研究。1981年以後,中國檔案學會及各省區、各行業系統檔案學會相繼成立,羣眾性的檔案學術研究廣泛開展。同時,黑龍江遼寧四川江西、吉林、江蘇等省也相繼成立專門的檔案科學技術研究機構,省以上檔案館也都進行了檔案保護技術和檔案管理現代化方面的研究工作。
1988年全國檔案科技工作會議總結了已有的成就與經驗,明確了“檔案科研為檔案事業服務,檔案管理水平的提高要依靠檔案科研”的方針,並制定了檔案保護技術、電子計算機應用、檔案管理標準化和縮微複製技術等方面的科研規劃。
截至1990年底,國家檔案局已資助檔案科技研究項目96個,全國已有152個科研項目獲得檔案科技進步獎,其中關於檔案字跡恢復與保護技術有突破性的重大成果,在世界上居領先地位;中國檔案學會已組織 3次全國性檔案學術討論會和14次專題性學術討論會,共提供論文1200多篇,併為 110個科研項目頒發了檔案學優秀成果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