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樸不花

鎖定
樸不花(?—1364年),又作王不花,元朝宦官,高麗人,原名不詳,蒙古名不花(意為公牛)。 [1] 
他與順帝完者忽都皇后同鄉,以宦官入事皇后,受寵幸,官至榮祿大夫資正院使,執掌皇后財賦。順帝至正十九年(1359),與皇后謀使順帝禪位於皇太子愛猷識理達臘,為丞相太平所拒,未果。次年,太平罷相,與丞相搠思監、宣政院使脱歡結黨擅政。二十三年,為監察御史也先帖木兒等彈劾,得皇后庇護;復為集賢大學士、崇正院使。二十四年,與搠思監倚擴廓帖木兒為外援,誣孛羅帖木兒等謀反。孛羅帖木兒領兵逼京師,聲言清君側之惡,必得樸不花始退兵,他被縛送至軍前,旋即處死。 [2] 
本    名
樸不花
別    名
王不花
所處時代
元朝
民族族羣
高麗人
逝世日期
1364年

樸不花人物生平

元順帝的奇皇后與樸不花是同鄉,她還在高麗時就與樸不花“相為依倚”。後來奇皇后作為貢女選入元宮,得到順帝寵愛,成為第二皇后,樸不花也淨身入元宮,多年侍奉奇皇后。奇皇后對他“愛幸之,情意甚膠固”。大約至正十七年(1357年),樸不花接替高麗安東人姜金剛,做了奇皇后的管家——資正院使 [3]  ,官階為從一品榮祿大夫
至正十八年(1358年),京師大飢,繼而瘟疫,死者無數。樸不花奏請順帝,請求買地埋葬死者,於是順帝及其他宮眷賜給他紙鈔及金銀等物有差,中書省和樞密院也給他無數財物,樸不花自己也出玉帶一、金帶一、銀二錠、米三十四斛、麥六斛、青貂銀鼠裘各一襲作為費用,自南北兩城抵盧溝橋擇地方挖坑,埋葬死者屍體,並賞給抬屍者紙鈔。安葬完畢後,在萬安壽慶寺舉行無遮大會,為這些死者超度。到至正二十年(1360年)四月,前後埋了二十萬具屍體,用鈔二萬七千九十餘錠、米五百六十餘石。樸不花又於大悲寺修水陸大會三晝夜,生病的居民者就提供藥物,不能治喪的就提供棺材。翰林學士承旨張翥撰《善惠之碑》以歌頌樸不花的善政。
其時元末農民起義風起雲湧,而順帝怠政,奇皇后密謀迫使順帝將皇位禪讓給她所生的皇太子愛猷識理達臘,便派樸不花將計劃告訴丞相太平,太平不答應。至正二十年(1360年),太平罷官,搠思監為丞相。順帝日益厭政,樸不花乘機弄權,與搠思監裏應外合,四方警報、將臣功狀皆抑而不聞,內外解體,而他們自己根株盤固,氣焰薰灼,依附他們的內外百官佔了十分之九。
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監察御史也先帖木兒、孟也先不花、傅公讓等上奏彈劾樸不花等,以漢唐宦官之禍為鑑,請求遠離或罷黜他們。御史大夫老的沙準備將這些上疏報給順帝,奇皇后對皇太子愛猷識理達臘説:“樸不花是我資政院老火者,看家貧人也,台家何無情而欲逐之,汝不能為我主張耶?”於是皇太子攔下了彈劾樸不花的上疏,並將彈劾過樸不花的御史全部貶謫。另外兩名彈劾樸不花的御史陳祖仁、李國鳳也觸怒順帝而被貶官。在奇皇后的支持下,樸不花升為集賢大學士、崇正院使。
經過彈劾樸不花的風波,老的沙受到奇皇后母子的厭惡,被讒言中傷,順帝認為老的沙是自己的母舅,便封為雍王,放逐西域。老的沙至大同,遂留孛羅帖木兒軍中。樸不花與搠思監又開始謀劃除掉與老的沙親近的十八名充當怯薛歹的功臣家子孫,將十八人抓到資正院,刑訊逼迫他們承認謀害太子,正要將他們全部處死時,太子得了嚴重的咽喉病,侍從説只有放了十八功臣家子孫才能消災,於是十八人都免死流放。隨後,樸不花與搠思監仗着擴廓帖木兒的外援,誣陷孛羅帖木兒與老的沙圖謀不軌。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三月二十七日,元廷下詔削去孛羅帖木兒的官爵,解除兵權,等道路暢通後回四川。孛羅帖木兒知道是搠思監、樸不花所為,怒不奉詔,以清君側為名派遣禿堅帖木兒率軍直指大都。皇太子派兵迎戰於皇后店,敗北。四月十二日,禿堅帖木兒駐紮大都城外的清河,元順帝派蒙古國師詢問其出兵理由,經過多次往返,順帝得知孛羅帖木兒的退兵條件。起初不聽,隨後在四月十四日下令流放搠思監於嶺北、樸不花於甘肅,實際上是交給禿堅帖木兒(一説在兵臨大都前因宗王不顏帖木兒等人之請求而放逐二人,但二人未赴配所)。禿堅帖木兒在覲見了順帝后,於四月十八日守約退兵,樸不花、搠思監被押送到孛羅帖木兒那裏處死。 [4-7] 

樸不花歷史評價

李國鳳:“不花驕恣無上,招權納賂,奔競之徒,皆出其門,駸駸有趙高張讓田令孜之風,漸不可長,眾人所共知之,獨主上與殿下未之知耳。” [4] 

樸不花影視形象

參考資料
  • 1.    方齡貴主編.《元明戲曲中的蒙古語》: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1年:第186頁
  • 2.    高文德主編.《中國少數民族史大辭典》:吉林教育出版社,1995年:第678頁
  • 3.    據高麗大臣李穡《牧隱文稿》卷十八《有元高麗國忠勤節義贊化功臣重大匡瑞寧君諡文僖柳公墓誌銘》記載,“歲丙申(1356),姜資正金剛降香金剛山,命公(柳淑)護其行”。可知當時的資正院使還是姜金剛。另據金九容《惕若齋先生學吟集》捲上《金剛院使出家朝士詩之予作十韻》(作於1357年八月前)記載,姜金剛在1357年八月以前回到高麗出家為僧,可推知此時資正院使之職已被樸不花替代。
  • 4.    《元史 卷二百四 列傳第九十一》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2-08-26]
  • 5.    《新元史 卷二百四十七 列傳第一百四十四》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2-08-26]
  • 6.    《元史 卷四十六 本紀第四十六》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2-08-26]
  • 7.    權衡:《庚申外史》卷下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2-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