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楊約

鎖定
楊約(生卒年不詳),字惠伯,弘農華陰(今陝西華陰東)人。 [32]  北魏輔國將軍、諫議大夫楊暄之孫,北周汾州刺史楊敷之子, [33]  隋司徒楊素的異母弟。隋朝宦官。 [32] 
楊約在孩童時,曾經爬樹墮地,為樹杈所傷,因此竟為宦者。他性情沉靜,內多譎詐,好學強記。楊素和他很要好,凡有什麼事情,楊素必事先與楊約籌劃而後行。北周末年(581年),因為楊素有軍功,楊約被賜爵安成縣公,拜上儀同三司。隋文帝即位後,授長秋卿。其後為邵州刺史,入為宗正少卿,轉大理少卿。晉王楊廣立為太子後,推薦楊約為左庶子,改封修武縣公,進位大將軍。 [32] 
文帝死後,使楊約入京,楊約更換留守,縊殺庶人楊勇,然後陳兵集眾。煬帝楊廣得知後,不久拜楊約為內史令,後數年,加位右光祿大夫。后皇帝令楊約到京師祭廟,因為公務期間繞道祭拜楊素之墓而被彈劾免官,不久,又拜淅陽太守。其後,煬帝感其兄子玄感之言,亦思楊約的廢立之功,乃徵入朝。 [32] 
字惠伯
所處時代
隋朝
民族族羣
漢族
主要成就
佐立隋煬帝為皇太子
本    名
楊約
官    職
內史令

楊約個人生平

楊約士族青雲

楊約墓誌 楊約墓誌
楊約,字惠伯,出身關中閥閲弘農楊氏 [1]  ,越國公楊素同父異母的弟弟。
童年時,曾經因為爬樹墜落地上,被樹枝所傷,因此進入皇宮做了宦官。生性深沉靜默,心懷狡詐,好學強記。兄長楊素十分友愛,但凡有所行為,必然會先與楊約籌劃後,方才行動。
北周大象(557年—581年)末年,憑藉兄長楊素的軍功,楊約被賜爵安成縣公,拜上儀同三司
開皇元年(580年),隋文帝楊堅稱帝后,授長秋卿,很長時間之後,他又被調任為鄀州刺史,隨後再次入朝為宗正少卿,又調職為大理少卿 [2] 

楊約晉王拉攏

隋開皇末期(595年-600年),皇太子楊勇失寵,而當時鎮守揚州的晉王楊廣意圖奪取皇儲之位。楊廣與親信張衡宇文述商議,宇文述説:“廢立太子,是國家的大事,處在父子骨肉之間,不是輕易可以謀求的。現在能改變皇帝意見的人,只有楊素;而楊素信任且與之商議的人,只有他的弟弟楊約。我平素很瞭解楊約,請讓我入京朝覲,而後與楊約想見,共同圖求廢立太子。” [3]  楊廣非常高興,聽從了他們的計謀,派遣宇文述帶大量的金銀珠寶入京。
宇文述多次宴請楊約,展示大量器物珠寶,與楊約開懷飲酒,賭博嬉戲,並且裝作不勝將財物全部輸給楊約用以賄賂,與之深交。楊約獲得許多財物,漸漸有了報謝宇文述的意思。宇文述藉機説:“這是晉王的賞賜,請我與公共同享樂。”楊約大為驚訝:“這是為什麼?” [4]  宇文述細述了獨孤皇后因對楊廣所言對太子楊勇的種種不滿 [5]  ,由是轉達了晉王想要與楊約結交、共謀太子廢立的意思。
宇文述説:“堅守正義履行道義,固然是人臣的常情。而背離常道符合時宜,也是通權達變者的良策。自古賢人君子,沒有不與時俱進隨勢耳邊,以避禍患。公的兄弟,功名蓋世,當權掌事,已經有一段時間了。朝臣中受到足下家族屈辱的人,不可勝數!現在太子因為其慾望不能被滿足,常常切齒痛恨當權大臣。公雖然盡心竭力侍奉君王,而想傷害公的人,也不在少數。君王一旦拋棄羣臣而離世,公要如何取得庇護?現在皇太子已經不被皇后所寵愛,君王也有將他廢黜的心意,這些公是知道。現在請立晉王為儲君,只需要賢兄開口即可。如果此時建立大功業,晉王必將銘心刻骨,如此便除去累卵之危,得以安如泰山。” [6]  楊約深以為然,因此告訴了楊素。

楊約參與謀嫡

楊素本就用心險惡,聽聞楊約之言後大喜,於是拍掌答道:“我的心思,尚未遠慮至此,幸好有你提醒我。”需要指出的是,楊素在聽聞楊約轉述之後的態度,在《隋書.楊勇列傳》中的記載卻並非如此喜形於色,而是驚訝,並且謹慎的對楊約表示了疑慮:“但是,不知道文獻皇后如何打算?如果確如晉王其言,我又該怎麼辦?” [7]  史料在這件事上出現了截然不同的情況,或為春秋筆法。
楊約知道此事可行,又對楊素説:“獨孤皇后的話,皇帝是言聽計從,應當把握這個機會,趁早結交依託,如此不但可長保榮祿,遺福廕給子孫;而且晉王楊廣傾身禮士,聲名日益隆盛,躬履節儉,有人君的風範。以我料想,將來必能安定天下。兄長如果遲疑,一旦有所變故,令現在太子掌權,恐大禍來臨就不遠了。”楊素於是決定採用這一計策 [8] 
不久,楊素入宮赴宴,私下對獨孤皇后説“晉王孝悌恭儉,很像當今皇帝”,以揣測獨孤皇后的意圖,果如其然 [9]  。開皇二十年(600年)十月,太子楊勇被廢為庶人,被囚禁於內史省,按照五品官員待遇給予生活保障。憑藉鞫拿楊勇有功,楊約被賞賜物一千段 [10] 
同年十一月,晉王楊廣被立為太子,任用楊約為左庶子,改封他為修武縣公,進位大將軍。等到楊素被隋文帝所疏遠,外任楊約為伊州(今河南臨汝縣)刺史。仁壽四年正月,隋文帝駕崩,楊廣要楊約仁壽宮朝覲,並命令他回京,並更換楊勇囚禁之所的留守,矯詔稱隋文帝之意,賜死楊勇。楊約因此將楊勇勒死,然後陳列兵士集結朝臣,公佈隋文帝的喪訊。隋煬帝聽説後道:“高明兄長的弟弟,果然堪當大任。” [11] 

楊約煬帝宦途

楊廣即位數日後,拜內史令。楊約有治國之術,且又通達當朝事物,隋煬帝非常信任他。仁壽四年(604年)八月,漢王楊諒造反於幷州,隋煬帝命令時任尚書左僕射的楊素領兵討伐,平叛後派遣楊約帶着糧食手詔前往慰勞其兄 [12]  。大業二年(606年),楊素病重,深知自己的名望和地位已到了極限,不肯吃藥,也不想謹小慎微活下去,便對楊約推心道:“我難道還要活下去嗎?” [13] 
當時,因為對蕭皇后感情之故,隋煬帝大力啓用皇后家族的親眷,對蕭皇后之兄蕭琮特別倚重,任命他為內史令並封為梁國公;然而蕭琮曾為隋朝附屬國西梁之主,生性淡泊,不為在朝官職所約束,下朝之後喜歡喝酒。楊約與蕭琮官位相同,於是隋煬帝下旨讓楊約勸誡勉勵他,楊約也以私人情誼規勸他,然而蕭琮回答:“蕭琮如果勤為政事,與公又有什麼差別呢?”楊約笑而放棄 [14]  。大業三年(607年),元德太子楊昭早逝後,朝廷都屬意齊王楊暕立儲,隋煬帝重選王府屬官,亦派遣楊約等人前往宣教 [15]  。幾年後,楊約加授官位為右光祿大夫
後來隋煬帝在東都,命令楊約到京師祭祀祖廟。走到華陰這個地方,看見兄長楊素的墓,於是繞道前往拜哭,被御史彈劾,因此坐罪免官。不久,又被拜淅陽太守。楊素之子楊玄感,當時為禮部尚書,與楊約感情十分深厚,因為離別而痛心,流露於表情,隋煬帝對他説:“公近來傷心憂愁,不是為了叔叔吧?”楊玄感再拜流涕説:“確如聖旨所言。” [16]  皇帝也顧念楊約廢楊勇立自己的功勞,因此徵之回朝。大業五年,楊約病逝 [17] 

楊約主要成就

楊約為人多智狡黠,在隋文帝朝儲君爭位的鬥爭中,引導其兄楊素押寶站隊成功,在楊勇被廢、楊廣奪嫡的過程中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不僅如此,在隋文帝在仁壽宮駕崩之後,楊約更是及時入京,親自絞殺楊勇,穩定京城政局,為楊廣剔除政治後患。後在大業朝,亦深得楊廣信任,有始有終 [18] 

楊約人物評價

魏徵 [30]  :性好沉靜,內多譎詐,好學強記……有學術,兼達時務,帝甚任之。
李延壽 [31]  :外示温柔,內懷狡算,為蛇畫足,終傾國本,俾無遺育,不亦宜哉。

楊約家族成員

弘農楊氏家族
楊結
中山相
楊繼
治書侍御史
洛州刺史
弘農簡公
楊宥
河間太守
七兵尚書
臨貞恭公
北魏
華州刺史
臨貞忠公
北周
大將軍
臨貞忠壯公
隋朝司徒
楚景武公
楊玄感,禮部尚書
楊玄縱,武賁郎將
楊玄獎,義陽太守
楊萬石,鷹揚郎將
楊積善,偃師縣令
楊約
修武縣公
(過繼)
楊詢
-
楊慎
-
楊弘禮
楊弘義
楊弘文
楊弘武(唐朝宰相)

楊約史籍記載

  1. 《隋書》:《列傳第十.楊勇列傳》 [19]  ,《列傳第十三.楊約列傳》 [20]  ,《列傳十二.劉騫列傳》 [21]  ,《列傳第二十六.宇文述列傳》,《列傳四十四.蕭琮列傳》 [22] 
  2. 《北史》:《列傳第二十九.楊約列傳》 [23]  ,《列傳第五十九.隋宗室諸王》 [24]  ,《列傳第五十二.劉騫列傳》 [25]  ,《列傳第八十一.蕭琮列傳》 [26] 
  3. 《資治通鑑》:《隋紀三》 [27]  ,《隋紀四》 [28] 
  4. 《楊約墓誌》 [29] 
參考資料
  • 1.    楊素家族實為正統東漢楊震所興之弘農楊氏之門閥,非為南北朝之冒認,故而家族影響力巨大。
  • 2.    詳見《隋書.楊約列傳》。
  • 3.    《隋書.宇文述傳》:王時陰有奪宗之志,請計於述,述曰:“皇太子失愛已久,令德不聞於天下。大王仁孝著稱,才能蓋世,數經將領,深有大功。主上之與內宮,鹹所鍾愛,四海之望,實歸於大王。然廢立者,國家之大事,處人父子骨肉之間,誠非易謀也。然能移主上者,唯楊素耳。素之謀者,唯其弟約。述雅知約,請朝京師,與約相見,共圖廢立。”
  • 4.    《隋書列傳二十六.宇文述列傳》:晉王大悦,多齎金寶,資述入關。述數請約,盛陳器玩,與之酣暢,因而共博,每佯不勝,所齎金寶盡輸之。約所得既多,稍以謝述。述因曰:“此晉王之賜,令述與公為歡樂耳。”約大驚曰:“何為者?”
  • 5.    《隋書.列傳第十楊勇列傳》《北史.列傳第五十九》:隋宗室諸王又拜,嗚咽不能止,皇后亦悲不自勝。此別之後,知皇后意移,始構奪宗之計。因引張衡定策,遣褒公宇文述深交楊約,令喻旨于越國公素,具言皇后此語。
  • 6.    《隋書.楊約列傳》: 時皇太子無寵,而晉王廣規欲奪宗,以素幸於上,而雅信約。於是用張衡計,遣宇文述大以金寶賂遺於約,因通王意,説之曰:“夫守正履道,固人臣之常致,反經合義,亦達者之令圖。自古賢人君子,莫不與時消息,以避禍患。公之兄弟,功名蓋世,當途用事,有年歲矣。朝臣為足下家所屈辱者,可勝數哉!又儲宮以所欲不行,每切齒於執政。公雖自結於人主,而欲危公者固亦多矣。主上一旦棄羣臣,公亦何以取庇?今皇太子失愛於皇后,主上素有廢黜之心,此公所知也。今若請立晉王,在賢兄之口耳。誠能因此時建大功,王必鐫銘於骨髓,斯則去累卵之危,成太山之安也。”
  • 7.    《隋書列傳第十.楊勇列傳》:素瞿然曰:“但不知皇后如何?必如所言,吾又何為者!”
  • 8.    《隋書.楊約列傳》:約知其計行,復謂素曰:“今皇后之言,上無不用,宜因機會,早自結托,則匪唯長保榮祿,傳祚子孫,又晉王傾身禮士,聲名日盛,躬履節儉,有主上之風,以約料之,必能安天下。兄若遲疑,一旦有變,令太子用事,恐禍至無日矣。”
  • 9.    《隋書.列傳第十楊勇列傳》《北史.列傳第五十九》:後數日,素入侍宴,微稱晉王孝悌恭儉,有類至尊,用此揣皇后意。皇后泣曰:「公言是也。我兒大孝順,每聞至尊及我遣內使到,必迎於境首。言及違離,未嘗不泣。又其新婦亦大可憐,我使婢去,常與之同寢共食。豈若睍地伐共阿雲相對而坐,終日酣宴,暱近小人,疑阻骨肉。我所以益憐阿摐者,常恐暗地殺之。”素既知意,因盛言太子不才。皇后遂遺素金,始有廢立之意。
  • 10.    《資治通鑑.隋紀三》:於是集羣官於廣陽門外,宣詔戮之。乃移勇於內史省,給五品料食。賜楊素物三千段,元胄、楊約並千段,賞鞫勇之功也。
  • 11.    《資治通鑑.隋紀四》:乙卯,發喪,太子即皇帝位。會伊州刺史楊約來朝,太子遣約入長安,易留守者,矯稱高祖之詔,賜故太子勇死,縊殺之;然後陳兵集眾,發高祖兇問。煬帝聞之,曰:“令兄之弟,果堪大任。”
  • 12.    《資治通鑑.隋紀四》:帝遣楊約麧齎手詔勞素。
  • 13.    《隋書.楊素列傳》:素又自知名位已極,不肯服藥,亦不將慎,每語弟約曰:“我豈須更活耶?”
  • 14.    《隋書列傳四十四.蕭琮列傳》《北史列傳第八十一.蕭琮列傳》:僭偽附庸琮性淡雅,不以職務自嬰,退朝縱酒而已。內史令楊約與琮同列,帝令約宣旨誡勵,約復以私情喻之。琮答曰:“琮若復事事,則何異於公哉!”
  • 15.    《隋書.列傳十二劉騫列傳》《北史.卷六十四》:時元德太子初薨,朝野注望,皆以齊王當立。帝方重王府之選,大業三年,車駕還京師,拜為齊王長史。帝法服臨軒,備儀衞,命齊王立於西朝堂之前,北面。遣吏部尚書牛弘、內史令楊約、左衞大將軍宇文述等,從殿廷引謇之詣齊王所,西面立。牛弘宣敕謂齊王曰:“我昔階緣恩寵,啓封晉陽,出籓之初,時年十二。先帝立我於西朝堂,乃令高熲、虞慶則、元旻等,從內送王子相於我。於時誡我曰:'以汝幼衝,未更世事,今令子相作輔於汝,事無大小,皆可委之。無得暱近小人,疏遠子相。若從我言者,有益於社稷,成立汝名行。如不用此言,唯國及身,敗無日矣。'吾受敕之後,奉以周旋,不敢失墜。微子相之力,吾無今日矣。若與謇之從事,一如子相也。”
  • 16.    《隋書.楊約列傳》:既愴分離,形於顏色,帝謂之曰:“公比憂瘁,得非為叔邪?”玄感再拜流涕曰:“誠如聖旨。”
  • 17.    《楊約墓誌》現在已經發掘,有待公開。
  • 18.    根據《隋書.楊約列傳》、《北史.楊約列傳》整理總結。
  • 19.    《隋書.列傳第十》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6-07-24]
  • 20.    《隋書.列傳十三》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6-07-24]
  • 21.    《隋書.列傳十二》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6-07-24]
  • 22.    《隋書.列傳四十四》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6-07-24]
  • 23.    《北史.列傳二十九》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6-07-24]
  • 24.    《北史.列傳五十九》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6-07-24]
  • 25.    《北史.列傳五十二》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6-07-24]
  • 26.    《北史.列傳八十一》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6-07-24]
  • 27.    《資治通鑑.隋紀三》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6-07-24]
  • 28.    《資治通鑑.隋紀四》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6-07-24]
  • 29.    陳輝、薛海洋.《近年新出歷代碑誌精選系列》:河南美術出版社,2008年
  • 30.    參見《隋書.楊約列傳》。
  • 31.    參見《北史.楊約列傳》。
  • 32.    何本方,嶽慶平,朱誠如主編;王冠英,毛佩琦,盧昌德等副主編.中國宮廷文化大辭典.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2006.第1232頁
  • 33.    車吉心主編,中國宰相全傳,第11卷[M],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2008.05.第2727頁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