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梶原景時

(鎌倉幕府初期的御家人)

鎖定
梶原景時(かじわら かげとき,1140年~1200年2月6日),平安時代末期至鎌倉時代初期的武將,鎌倉幕府初期的御家人 [1]  石橋山之戰中作為平家大將搭救源賴朝,後在賴朝起兵之時前來投奔,官拜侍所別當、廄別當。景時在當時的東國武士中有着罕見的教養,喜歡和歌,其作品還被選為“武家百人一首”。作為與源義經對立的人物而為人所知,深受賴朝信賴,被都內貴族稱為“一之郎黨”、“鎌倉的實體武士”。景時在鎌倉幕府作為賴朝的寵臣發揮了權勢,在賴朝死後成為十三人合議制中的評定眾,後被放逐,與一族一同滅亡。 [2-3] 
本    名
梶原景時
別    名
平三(へいざ
へいぞう)
所處時代
平安時代後期至鎌倉時代初期
民族族羣
和族
出生日期
1140年
逝世日期
1200年2月6日
戒    名
龍泉院梶勝源公
墓    地
梶原山公園梶原堂,鎌倉市深澤小學用地內五輪塔,東京都大田區萬福寺,兵庫縣神宮寺
官    職
幕府侍所別當、廄別當、評定眾
家    族
桓武平氏良文流

梶原景時人物生平

梶原景時跟隨賴朝

梶原氏是繼承坂東平氏血統的鎌倉氏一族,和大庭氏是同族。他的從曾祖父鎌倉景正(梶原氏祖先梶原景久的從兄弟),是源義家的手下,在後三年之役中以武勇著稱,一戰成名。梶原氏和大庭氏都是源氏的僕從,但在平治之亂源義朝敗死後跟隨平家。
治承4年(1180年)8月,源賴朝舉兵殺死伊豆國目代山木兼隆。景時和大庭景親一起前往討伐賴朝,在石橋山之戰中打敗賴朝軍。敗走的賴朝逃到山中。《愚管抄》中記載:“治承四年後,賴朝起兵。以梶原平三景時。土肥次郎。岳父伊豆北條四郎時政為爪牙。”也有人指出,他從舉兵之初就可能跟隨了賴朝。
大庭景親乘勝追擊,在山中搜索賴朝蹤跡。據《吾妻鏡》記載,此時景時和飯田家義得知賴朝藏匿之處,向景親謊報山上沒有人跡,並將他們帶到了別的山上。
《源平盛衰記》中更詳細地敍述了這一場面。賴朝與土肥實平、岡崎義實、安達盛長等六騎藏在巖屋的卧木洞穴(現湯河原町)。大庭景親來搜查説這棵卧木很可疑,景時便相應地進入山洞,與賴朝見面。賴朝打算自殺,景時阻止了他,“我來助你一臂之力,苟富貴勿相忘。”大庭景親仍覺得形跡可疑,打算親自進入洞穴,景時卻突然站了出來,問道:“你在懷疑我嗎?”大庭景親放棄了追捕,賴朝九死一生。
此後,賴朝逃到安房國再次舉兵,千葉常胤上總廣常等東國武士陸續參加,士兵越來越多,於10月進入鎌倉。賴朝打敗了平維盛率領的平氏軍,大庭景親被捕處斬。12月景時通過土肥實平向賴朝正式投降。並於養和元年(1181年)正月和賴朝再次見面,排在御家人的行列。景時能説會道,頗有教養,因而被賴朝信任,並被起用營造鶴岡若宮、監視囚犯、奉行御廚房等各種事務。
壽永2年(1183年)12月,景時和上總廣常正在打雙陸棋,他突然跨上棋盤,一刀斬殺了廣常。有傳言説廣常有謀反的陰謀,賴朝命景時將其殺害。之後,謀反的嫌疑消除了,賴朝後悔不已,但話説回來,廣常在鎌倉政權軍中也擁有超羣的兵力,因此舉止傲慢,而且比起上洛打倒平氏,他更傾向於在關東地區的割據,對於立志建立武家政權的賴朝來説是危險的存在。

梶原景時排擠義經

壽永3年(1184年)正月,景時父子參加了對源義仲宇治川之戰。景時嫡子景季與佐佐木高綱作為源義經的手下充當先鋒,提高了武名。戰後,源範賴、義經、安田義定等人向鎌倉報告了戰爭勝利,但都只是簡單的“勝利了”,只有景時的報告書記載了義仲被討伐的場所、面容、主要的敵方武將的死者和討伐者的名字等詳細戰果。賴朝為其事務能力和實務能力之高而高興。
同年7月開始,景時與義經,源範賴與土肥實平分別交替擔任侍大將。景時、景季、景高父子在源範賴軍中與守護生田口的平知盛戰鬥,被稱為“梶原的二次奔跑”。一之谷合戰以源氏大勝結束,在這場戰鬥中景季抓住了平重衡(《平家物語》、《源平盛衰記》)。
2月18日,景時和土肥實平一起擔任播磨、備前、美作、備中、備後5國的守護。
景時押送平重衡回到鎌倉,4月和土肥實平一起上京,沒收了各地的平氏領地。8月,從中國地方向九州發起討伐。義經在賴朝的授意下被排除在討伐平氏之外。在《吾妻鏡》中記載了景時在淡路島等地的活動,此外,賴朝也命令範賴和實平、景時好好商量後再進行遠征,景時也跟隨範賴佔領了西國。
由於難以籌措軍糧和兵船,範賴陷入苦戰,元曆元年(1185年)正月,賴朝決定起用義經在攝津國組織軍隊,衝擊贊岐國屋島的平氏大本營。根據《平家物語》,屬於義經軍隊的景時提議在兵船上設置反櫓,自由進退。但義經反對,如果戴上那樣的東西,兵就會被膽怯的風吹退。景時説“只知道前進,不知道後退的是傻子”,與義經對立。這就是所謂的逆櫓爭論。景時被嘲笑為“六日的菖蒲”(屋島之戰)。
3月,義經為了消滅盤踞在長門國彥島的平氏,組織水軍發動壇浦之戰。根據《平家物語》記載,在軍議中景時希望打頭陣,而義經卻拒絕了,自己站在了頭陣。戰爭以源氏的勝利結束,平氏滅亡了。
關於《平家物語》中的倒櫓爭論和先鋒之爭的史實性,也有人持懷疑態度,但在《吾妻鏡》中的交戰報告中,景時表示“法官殿(義經)以功勳自居,傲慢自大,武士們如履薄冰。戰爭結束後,我只想回到關東去”(大意),義經和景時確實存在對立。
這個報告被稱為“梶原景時的讒言”,而《吾妻鏡》則在其附記中寫道:“義經的獨斷和任性導致對義經懷有怨恨的不只是景時”。後來義經從後白河天皇那裏得到討伐賴朝的院宣而舉兵的時候,儘管義經在討伐平氏戰中取得了輝煌的勝利,但是與之相應的武士卻寥寥無幾。另外,對於“梶原景時的讒言”,景時以外的義經同行的將領們沒有向賴朝辯護義經也是事實。
義經的所作所為使賴朝憤怒,賴朝無法允許他返回鎌倉,義經被趕回了京都。9月,景季上洛後,為了向賴朝傳達討伐源行家的命令,去了義經的宅邸,卻因病未能見面。等了一兩天去見他,義經説要在他腋下呼氣,針灸衰弱後等他去追討行家,直到病好為止。回到鎌倉的景季向賴朝報告了這件事,景時認為讓賴朝等了一兩天會面是可疑的,並且在這期間拒絕了飲食,顯出虛弱,他肯定是和行家沆瀣一氣。
土佐坊昌俊被派去暗殺義經,但遭到還擊,義經得到院宣,與行家一同舉兵,但由於士兵未聚集而失敗,從京都逃到奧州平泉的藤原秀衡身邊,文治5年(1189年),秀衡死後義經被繼承的藤原泰衡殺害。義經的首級被送往鎌倉,景時與和田義盛對此進行了檢查。

梶原景時幕府元老

關於景時的讒言,有夜須行宗和畠山重忠的事例。夜須行宗在壇之浦之戰後請求恩賞的時候,景時提出沒有聽説過夜須這個人的名字,於是提起訴訟,證人出庭,夜須的戰功也明朗了,景時敗訴了。作為懲罰,景時被判處負責鎌倉道路的修建。
畠山重忠受罪被關押在千葉胤正那裏。重忠因罪而斷食,賴朝吝惜重忠的勇猛,就此赦免。重忠被懷疑在武藏國企圖謀反時,賴朝派使者前去,感到恥辱的重忠打算自殺,使者為了阻止重忠,説服他去鎌倉。景時成為了訊問的角色,重忠堅決辯駁了自身的清白,賴朝也終於解開了疑惑。景時打算陷害有人望的重忠,被御家人們非常怨恨。另一方面,景時也請求都築經家、金刺盛澄、城長茂、曾我兄弟的赦免。
文治5年(1189年)7月,在奧州合戰中景時父子也隨軍出戰。藤原泰衡戰敗被殺,奧州藤原氏滅亡。景時對被俘的泰衡家臣由利八郎進行了盤問,但由利八郎對其傲慢的態度不滿,不肯接受憤怒的盤問。取而代之的是,因為受審訊的畠山重忠遵循禮法,由利八郎接受了感人至深的審訊,説“重忠(和景時)是雲泥的區別”。
建久元年(1190年),賴朝首次上京,途中在遠江國橋本宿的宴會上,賴朝和景時交換了和歌。12月1日,景時被選為右近衞大將拜賀的隨兵 [4]  ,進行了參議院的供奉。並且,賴朝推舉10位御家人首領進行賞賜時,他是其中一人,但他將獎項讓給了兒子景茂。建久2年(1191年)德大寺實定去世的報道中記載了景時和弟弟朝景學習於實定,梶原氏與輩出優秀歌人的德大寺家進行交流,學習和歌。
建久2年(1191年),賜予鶴岡八幡宮的古神體,在梶原八幡神社(八王子市)供奉。
建久3年(1192年),景時代替和田義盛就任侍所別當。侍所別當這個重擔很難交替,實際上根據賴朝的意向來考慮是妥當的。其實,比起和田的戰鬥能力,景時的政務能力更優秀。據説當時的坂東武者幾乎沒有會寫文章的人,因此能寫一首和歌的景時對賴朝來説是難得的人才吧。與後世豐臣秀吉手下的石田三成德川家康手下的本多正信的例子相同。在《愚管抄》中也被評價為“鎌倉的本體武士(鎌倉殿賴朝的第一家臣的意思)”。
正治元年(1199年)正月賴朝去世後,景時繼續作為宿老被二代將軍源賴家重用。4月以年輕賴家的失政為理由停止政務,設置了十三人合議制,景時也排在了前面。

梶原景時身死族滅

賴家與有力御家人之間的對立導致醜聞不斷,對此嘆息不已的結城朝光説:“忠臣不侍二主,雖然在已故將軍去世的時候我想出家遁世,但是根據遺囑未能實現的事情真的很遺憾。”被朝光的話激怒了的景時,進獻讒言説這是對賴家的誹謗,要求判罪。
得知此事的御家人們非常憤怒,向賴家提交了要求三浦義村和田義盛等66名將領彈劾景時的聯名書。賴朝死後,御家人對妨礙賴家繼續行使權力的景時的不滿噴湧而出。11月,賴家向景時下了最後通牒,景時沒有辯解,和一族一起退到了所屬的相模國一之宮的府邸。
正治2年(1200年)正月,景時帶領一族上京從相模國一之宮出發。在戰場上,和高見武士偶然相遇。一家三十三人陣亡。《吾妻鏡》中,景時上京召集九州的軍兵,以武田有義為將軍策劃叛亂。 [5]  梶原一族滅亡的地方被稱為梶原山。另外,在吉香友兼打敗景茂的時候,友兼所持的青江太刀作為友兼的子孫安藝國人吉川氏的傳家寶被傳授,作為國寶“狐崎”流傳至今。
鎌倉幕府北條氏的後一年編纂書《吾妻鏡》中記載,在其臨死之際的報道中,“以兩代將軍的寵愛而自豪,舉止旁若無人,多年的積弊終於回到了自己身上”。但是根據《玉葉》記載,景時放逐的原因被認為是源賴家聽信讒言,説是源實朝將要造反推翻源賴家,景時放逐3年後,賴家被北條氏的陰謀流放暗殺,實朝成為將軍,北條時政掌握實權,北條氏便歪曲景時驅逐的真相,景時被斷定為壞人。而且點燃了御家人們的不滿而煽動暴亂的是時政的女兒、實朝的乳母阿波局。

梶原景時藝術形象

梶原景時NHK

1966年NHK大河劇《源義經》中村歌門 飾 梶原景時
1972年NHK大河劇《新·平家物語森幹太 飾 梶原景時
1979年NHK大河劇《草燃江原真二郎 飾 梶原景時
2005年NHK大河劇《義經中尾彬 飾 梶原景時
2012年NHK大河劇《平清盛濱田學 飾 梶原景時
2022年NHK大河劇《鎌倉殿的13人中村獅童 飾 梶原景時
1986年NHK新大型時代劇《武藏坊弁慶石田太郎 飾 梶原景時

梶原景時TBS

1990年《源義經》真矢武 飾 梶原景時

梶原景時日本電視台

1991年《源義經》本田博太郎 飾 梶原景時

梶原景時親屬成員

父親:梶原景清
母親:橫山孝兼之女
兄弟:梶原景實
子嗣:梶原景季、梶原景高、梶原景茂、梶原景義、梶原景宗、梶原景則、梶原景連

梶原景時人物評價

梶原景時的評價在過去受到傳統的小説戲劇的影響,作為與源義經對立的反派角色,給人以讒邪小人的印象。但是近年來,即使評價變為有教養、忠於主公、事務能力優秀的官僚人物,評價也較為固定。
在《平家物語》《源平盛衰記》中,倒櫓爭論等義經與景時對立的故事更為具體地記述了出來。並且,在以義經為主人公的《義經記》中,景時被描寫為反派角色。這種對景時的印象正式固定下來是在平民文化興盛的江户時代。在通俗易懂的勸善懲惡受到喜愛的歌舞伎和説書中,與把義經作為悲劇英雄的判官偏袒相結合,反派景時被認為是陷害了義經的壞人。
到了明治時代,到了近代歷史學、文學的時代,幸田露伴山路愛山等不願意單純的偏袒義經,著有“為了賴朝而前進,充當了令人討厭的角色”這樣的擁護景時論。另一方面,東京帝國大學教授黑板勝美在《義經傳》中明確了讚美義經的立場,並斷定景時是“奸佞人物”。作為歷史學教授的黑板勝美的見解具有影響力,之後在很長一段時間的詞典裏景時被記述為“讒言陷害人的人物”。
到了戰後,研究者之間用偏袒義經史觀來描述的情況減少,作家和讀者在以往的片面勸善懲惡的觀點上也不會感到厭倦。義經在政治方面的無能被指出,另一方面景時為了建立賴朝的武家政權而主動承擔起了被憎恨的角色,雖然不能説是好人,但卻是優秀的官僚人物。這類觀點在海音寺潮五郎的史傳、司馬遼太郎《義經》和永井路子的短篇小説《黑雪賦》上都有體現。上橫手雅敬評價景時説,“雖然沒有才華,但是人性很卑鄙”、“狐假虎威”、“雖然不適合做侍大將,但如果選擇主人的話,是最優秀的從臣”。 [6] 
一般來説,在近年來具有影響力的電視劇中,景時很少被認為是單純的壞人。在以包含上述《黑雪賦》在內的永井路子作品為原作的大河劇草燃》和同為大河劇的《義經》中,景時雖然與義經對立,但被視為對賴朝忠心深厚的優秀官僚武士。另一方面,也有將景時描寫為壞人的電視劇,例如近年來的作品中有TBS大型古裝SP劇《源義經》。在作品中義經被美化,最後義經沒有死,逃到了蝦夷地,景時帶着惡意陷害義經,追到了平泉,最後被討伐等,被大幅度改編。
參考資料
  • 1.    Tankobon Hardcover.梶原景時―知られざる鎌倉本體の武士 (日語) 單行本-精裝.新人物往來社:日本,2004:68
  • 2.    相原鐵也.鎌倉幕府のリスクマネジメント.日本:文芸社,2003-7:68
  • 3.    鎌倉幕府のリスクマネジメント - 相原鐵也のページをご覧の皆様へ  .HMV&BOOKS onlineは[引用日期2020-07-20]
  • 4.    其他6人為北條義時、小山朝政、和田義盛、土肥實平、比企能員、畠山重忠。
  • 5.    本鄉和人.《新·中世王權論》:新人物往來社,2004:P92
  • 6.    上橫手雅敬.鎌倉時代政治史研究:吉川弘文館,1994:P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