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鎖定
杳,漢語二級字 [1]  ,讀作yǎo,會意字,最早見於甲骨文 [2]  。本義是昏暗;由幽暗引申為極遠;由極遠又引申為尋不到蹤影。
(基本信息欄參考資料: [3] 
中文名
拼    音
yǎo
部    首
平水韻
十七筱 上聲 [4] 
字    級
二級字(編號3877) [1] 
鄭    碼
fkvv
注    音
ㄧㄠˇ
結    構
上下結構
總筆畫
8
異體字
倉頡碼
da
統一碼
基本區 U+6773
筆順編號
12342511
五筆86&98
sjf

字源演變

字形演變 字形演變
“杳”是會意字。甲骨文的上部是樹木,根部是日,會太陽已經落下去,天色昏暗之意。小篆的字形與甲骨文基本一樣。隸變後楷書寫作“杳”。《説文·木部》:“杳,冥也。從日在木下(杳,幽暗。由“日”在“木”下會意)。”《王力古漢語字典·木部總論》認為“木部”中的“杳”字“與樹木關係不大”,這一問題的出現當追溯到《説文》。會意字應合理選擇其中的一個部件作為所歸屬的部首。根據“杳”一詞的本義,《説文》“杳”字歸在《木部》不當,應將“杳”字歸在《日部》。 [2]  [5] 
“杳”的本義是昏暗;由幽暗引申為極遠;由極遠又引申為尋不到蹤影。 [2] 

詳細釋義

拼音
詞性
釋義
英譯
例句
例詞
yǎo
形容詞
幽暗、昏暗。
gloomy
《楚辭·九歌·山鬼》:“杳冥冥兮羌晝晦,東風飄兮神靈雨。”
郭璞《江賦》:“氣滃渤以霧杳,時鬱律其如煙。”
韓愈縣齋有懷》詩:“雷威固已加,颶勢仍相借,氣象杳難測,聲音籲可怕。”
孔尚任《桃花扇·歸山》:“漸漸的松林日落空山杳,但相逢幾個漁樵。”
杳杳冥冥;杳蒙
幽深。
deep and serene
《楚辭·屈原·九章·懷沙》:“眴兮杳杳,孔靜幽默。”
杳然;杳昧
深遠、高遠、渺茫。
remote
《管子·內業》:“是故民氣杲乎如登於天,杳乎如入於淵。”
《漢書·揚雄傳上》:“上天之縡,杳旭卉兮。”顏師古注:“杳,高遠也。”
杜甫《洗兵行》:“司徒清鑑懸明鏡,尚書氣與秋天杳。”
方孝孺《默庵記》:“子嘗見夫萬仞之淵乎……杳乎莫測。”
杳遠
消失,不見蹤影。
without a trace
南朝宋謝惠連《贈別》詩:“今行嶀嵊外,銜思至海濱,覿子杳未僝,款睇在何辰?”
林景熙仙壇寺西林》詩:“古壇仙鶴杳,野鹿自成羣。”
明湯顯祖《牡丹亭·寫真》:“徑曲夢迴人杳,閨深佩冷魂消。”
魯迅《集外集·斯巴達之魂》:“黎河尼佗終夜防禦,以待襲來。然天既曙而敵竟杳。”
杳無影響;杳沉;杳絕
隱約。

唐韓愈《送靈師》詩:“有時醉花月,高唱清且綿。四座鹹寂默,杳如奏湘弦。”
郭祥正《金山行》:“金山杳在滄溟中,雪崖永柱浮仙宮。”
李東陽《天津八景·安西煙樹》詩:“林間暝色聞鍾杳,野外寒光見日遲。”
[3]  [6] 

古籍釋義

説文解字

杳,冥也。從日在木下。烏皎切 [3] 

説文解字注

杳,冥也。
冥、窈也。𦱤為日且冥。杳則全冥矣。由𦱤而行地下、而至於榑桑之下也。引伸為凡不見之偁。
從日在木下。
烏皎切。二部。 [3] 

康熙字典

《唐韻》烏皎切。《集韻》《韻會》《正韻》伊鳥切。𠀤音窅。《説文》:冥也。張衡《思玄賦》:日杳杳而西匿。《淮南子·天文訓》:日晡則反景上照於桑楡,故杳字日在木下。
又《玉篇》:深廣貌。《管子·內業篇》:杳乎如入於淵。
又葉委羽切,迂上聲。《王逸·九思》:意逍遙兮欲歸,眾穢盛兮杳杳。思哽饐兮詰詘,涕流瀾兮如雨。 [7] 

字形書法

字形對比

字形對比(中國大陸-中國台灣-中國香港-日本-韓國) 字形對比(中國大陸-中國台灣-中國香港-日本-韓國)

書寫演示

杳書寫演示 杳書寫演示 [3]

書法欣賞

篆書 篆書
隸書 隸書

音韻彙集

韻書集成

字形
韻書
聲調
韻目
字母
聲類
開合
等第
清濁
反切
擬音
廣韻
上聲

全清
烏皎切
ʔiɛu
集韻
上聲

全清
伊鳥切
ʔiɛu
韻略

上聲





伊鳥切

增韻

上聲





伊鳥切

中原音韻

上聲
蕭豪



全清

iau
中州音韻

上聲
蕭豪





衣皎切

洪武正韻

上聲


全清
伊鳥切
ʔieu [8] 

上中古音

時代
聲韻系統名稱
韻部
聲母
韻母
先秦
王力系統
0
iau
周法高系統
ʔ
eəw
兩漢
西漢


東漢


南北朝
宋北魏前期
蕭宵

iɑu
北魏後期北齊
蕭宵餚

iɑu
齊梁陳北周隋
蕭宵

iɑu
隋唐
擬音/高本漢系統

ʔ
ieu
擬音/王力系統

0
ieu
擬音/董同龢系統

ʔ
iɛu
擬音/周法高系統

ʔ
iɛu
擬音/李方桂系統

·
ieu
擬音/陳新雄系統

ʔ
ieu [9-10]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