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杜鵑座

鎖定
杜鵑座(Tucana,縮寫:Tuc)是全天88星座之一,屬於南天星座。毗鄰星座:鳳凰座、水蛇座、印第安座、天鶴座、南極座、波江座。
杜鵑座是南方天空的小星座,它屬於1595年至1597年荷蘭探險家柯瑟和豪特曼最早圈出的航海12星座之一。在全天88星座中排名第48,中心位置赤經:0.1300 H,赤緯:-64.9600°,面積295平方度,最佳觀測月份在9月到11月。
杜鵑座內在波江座的水委一和南天極的中點上有著名的小麥哲倫星雲,它是和大麥哲倫星雲(劍魚座)一起由麥哲倫發現的。它也是我們銀河系的伴星系,直徑22000光年,距離太陽系19萬光年。 銀河系和大小麥哲倫星雲一起組成了一個三重星系。這裏所説的“杜鵑”,指的是生活在南美洲的一種嘴巴巨大、羽毛豔麗的鳥,1603年,德國天文學家巴耶爾為了紀念這種鳥的發現而命名了這個星座。
2015年10月,哥倫比亞大學傑里米·黑爾博士領導的一個天文學家小組使用哈勃望遠鏡觀察到了大約3000顆白矮星的遷移運動。這些白矮星位於杜鵑座47星團——一個位於南天星座杜鵑座的球狀星團,距離地球大約16,700光年。
赤    經
0 h
赤    緯
−65
天體名稱
杜鵑座
拉丁學名
Tucana
拉丁縮寫
Tuc
象徵物
大嘴鳥
面    積
295 km²
面積排名
第48位
亮星數目
1
最亮星
杜鵑座α(鳥喙一
流星雨
杜鵑座流星雨
鄰接星座
天鶴座印第安座南極座水蛇座波江座鳳凰座
最佳觀測時間
9月~11月
最佳觀測緯度
+25°和−90°之間
最亮星視星等
2.87
屬    格
Tucanae
完全可見範圍
14°N-90°S

杜鵑座星座特點

杜鵑座 杜鵑座
在我們銀河系中有200多個球狀星團繞着銀河中心運轉,杜鵑座47是第二亮的球狀星團(僅次於半人馬座ω星團)。杜鵑座47所發出來的光要走2萬年才會到達地球。觀測表明,杜鵑座47中包含了至少20顆毫秒脈衝星。
杜鵑座中亮於5.5等的恆星有15顆,其中的最亮星是α星,其視星等為2.86等,是顆巨星,距離為130光年。杜鵑座β星是雙星,兩子星的視星等分別為3.9等。兩子星的角距為27.1″。杜鵑座κ星是雙星,主星的視星等為5.1等,伴星為7.3等,複合星等為5.0等,兩子星的焦距為5.4″。杜鵑座ν是一顆不規則變星,亮度變化在4.75等和4.90等之間。

杜鵑座星座主要星體

拜耳命名法 其他名稱 中國星官 視星等 備註
杜鵑座α ---- 鳥喙一 2.86 等 杜鵑座最亮星;光譜聯星
杜鵑座β ---- 鳥喙四 3.70 等 多星系統(β¹視星等4.37,β²視星等4.54,β³視星等5.09)[5] 
杜鵑座γ ---- 鶴五 3.99 等 ----
杜鵑座δ ---- 鳥喙二 4.50 等 可能的變星,Vmax = 4.46m, Vmin = 4.50m
杜鵑座ε ---- 鳥喙七 4.49 等 ----
杜鵑座ζ ---- 鳥喙六 4.23 等 類太陽恆星
杜鵑座η ---- 鳥喙增一 5.00 等 ----
杜鵑座θ ---- ---- 6.11 等 盾牌座δ型變星Vmax = 6.06m, Vmin = 6.15m, P = 0.049308 d
杜鵑座ι ---- ---- 5.36 等 半規則變星
杜鵑座κ ---- ---- 4.25 等 四合星;可能的變星
杜鵑座λ¹ ---- ---- 6.22 等 可能的變星
杜鵑座λ² ---- ---- 5.45 等 ----
杜鵑座ν ---- ---- 4.91 等 半規則變星Vmax = 4.75m, Vmin = 4.93m
杜鵑座ξ HD 215562 ---- 6.49 等 波德將該星編號為杜鵑座ξ
杜鵑座π ---- ---- 5.51 等 ----
杜鵑座ρ ---- 鳥喙五 5.38 等 ----
---- HIP 118092 鳥喙三 5.94 等 ----
---- 杜鵑座AQ ---- 10.12 等 大熊座W型變星Vmax = 9.91m, Vmin = 10.48m, P = 0.5948 d
---- AB7 ---- 13.02 等 位於小麥哲倫星系的雙星系統,包含一顆沃爾夫-拉葉星
---- HD 5980 ---- 11.31 等 位於小麥哲倫星系的三星系統,包含一顆高光度藍變星和一顆沃爾夫-拉葉星,兩者均為已知光度最高的恆星之一
---- HD 6884 ---- 10.23 等 位於小麥哲倫星系的高光度藍變星Vmax = 9.5m, Vmin = 10.73m
---- HD 7583 ---- 10.20 等 位於小麥哲倫星系的黃特超巨星Vmax = 10.13m, Vmin = 10.44m
---- HV 2112 ---- 16.59 等 位於小麥哲倫星系的紅超巨星,極可能的索恩-祖特闊夫天體候選者
---- 杜鵑座47 ---- 4.09 等[1]  波德將其編號為杜鵑座47;又名NGC 104,全天第二亮的球狀星團
---- 小麥哲倫星系 ---- 2.70 等 臨近銀河系的一個矮星系不規則星系

杜鵑座研究歷史

杜鵑座 杜鵑座
杜鵑座是南方的細小星座,是巨嘴鳥的意思,只有中文把它誤譯成“杜鵑座”。南天星座,接近波江座的亮星水委一,在天上另外兩隻鳥﹝天鶴座及鳳凰座﹞的南邊。在1595年至1597年間由荷蘭航海學家凱澤(Pieter Dirkszoon Keyser)及霍特曼(Frederick de Houtman)定名。並被約翰·拜耳在1603年收錄於《測天圖》。
在杜鵑座接近南極座和水蛇座的邊界處有著名的小麥哲倫星雲,是離我們最近的河外星系之一。1519~1521年葡萄牙航海家麥哲倫率船隊環球航行經過赤道以南時,發現南天空中有一大一小的兩個雲霧狀天體,麥哲倫首次作了逼真的描述,他回到歐洲後公佈了這一發現。後來,人們為了紀念這位傑出的航海家把它們統稱為“麥哲倫雲”,而在此之前稱為“好望角雲”。小麥哲倫雲是我們銀河系的伴星系,它的實際跨度為15000光年左右,含有幾億顆恆星。小麥哲倫雲距離我們19萬光年,其質量約是銀河系質量的1/100。它和 銀河系和大小麥哲倫星雲一起組成了一個三重星系。靠近大麥哲倫雲之處還有一個肉眼可見的球狀星團ξ(或47)(NGC 104),座內有亮於4等的星4顆。
杜鵑座在每年9月17日子夜杜鵑座的中心經過上中天。在北緯14度以南的廣大地區可以看到完整的杜鵑座,在北緯33度以北的地區則完全看不到這個星座。杜鵑座是荷蘭航海家P.D.凱澤等最早創設的星座,是生活在南美洲的一種嘴巴巨大、羽毛豔麗的鳥,1603年,德國天文學家巴耶爾在他繪製的星圖中採用了該星座。
2015年10月,哥倫比亞大學傑里米·黑爾博士領導的一個天文學家小組使用哈勃望遠鏡觀察到了大約3000顆白矮星的遷移運動。這些白矮星位於杜鵑座47星團——一個位於南天星座杜鵑座的球狀星團,距離地球大約16,700光年。 [2] 
科學家在對杜鵑座47球狀星團的觀測中,確定了數個毫秒級脈衝星的伴星為白矮星,而且脈衝星可從白矮星那兒吸積物質。當質量大約是10倍太陽質量的恆星結束其生命時,可產生一次壯觀的超新星爆發,其遺蹟就是中子星。中子星的質量僅為數倍太陽質量,但它們的體積也很小,直徑僅為數十公里。中子星處於快速旋轉的狀態中,發出燈塔般的光束,每隔幾秒重複一個週期。這樣的中子星也稱為脈衝星。 [3] 
杜鵑座星圖

杜鵑座天體構造

銀河系伴星系小麥哲倫雲在杜鵑座的南部天區。杜鵑座天區內還有球狀星團杜鵑座47(NGC 104)和1990年才發現的杜鵑座矮星系。

杜鵑座小麥哲倫星雲

小麥哲倫星雲位於杜鵑座,距離我們大約21萬光年遠,是銀河系的已知衞星星系中第四近鄰的星系,僅次於大犬座和天馬座矮星系以及大麥哲倫雲。葡萄牙航海家斐迪南·麥哲倫(Ferdinand Magellan)和他的船員們在第一次環球航行中有大量的時間研究南天的星空。其結果是,兩個對於南天的天空守望者來説輕易可見的天體奇觀即被命名為麥哲倫雲。我們知道這些太空雲彩是不規則星系,是更大的旋渦星系銀河系的衞星星系。小麥哲倫雲實際跨度為15000光年左右,含有幾億顆恆星。這幅華麗的景象中還包括兩個前景的球狀星團NGC 362(左上)和47 Tucanae。壯觀的47 Tucanae距我們僅13000光年遠。
最近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天文學家們利用NASA斯皮策太空望遠鏡上的紅外攝像機,觀測小麥哲倫星雲中一顆超大質量恆星爆發後遺骸中的丰度,再次發現與銀河系恆星爆發相同的問題:塵埃丰度太少,只有理論預言的百分之一。這個巨大的差異對科學家們試圖解釋早期宇宙恆星形成的理論提出的嚴峻挑戰,因為早期恆星爆發產生的塵埃被認為是下一代恆星形成的“種子”。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天體物理助研Snezana Stanimirovic説:“以前的大多數工作都只集中於銀河系,因為沒有足夠高分辨率的望遠鏡能看到其它星系的情況。但是斯皮策太空望遠鏡的分辨率足夠觀察到附近的小麥哲倫星雲了。因為小麥哲倫星雲中的超新星經歷了與早期星系類似的演化,所以對它的研究可以檢驗早期宇宙塵埃形成理論。”
Stanimirovic猜測理論與觀測的差別可能與某種影響重元素沉積到塵埃中的機制有關,它可能是猛烈的超新星衝擊波對塵埃分解的比例更高或者是天文學家們丟掉了紅外攝像機觀察不到的冷塵埃。這個新發現同時也可能意味着大質量恆星吹出來的風改變了塵埃形成的地點。
Stanimirovic與伯克利、哈佛大學、加州理工學院、波士頓大學和其它幾個國際研究組織的同事們組成了小麥哲倫星雲斯皮策巡天(S3MC)研究小組。他們利用斯皮策望遠鏡空前的高分辨率研究星系中大質量恆星、分子塵埃星雲和周圍環境的相互作用。超新星遺骸放射出的輻射大部分都是紅外線,所以斯皮策望遠鏡可以很好的看到它們。S3MC小組計劃利用斯皮策望遠鏡進一步觀測超新星爆發車奶顆粒的化學成分。

杜鵑座NGC 104

恆星聚集在一起形成球狀星團,在我們銀河系中有 200多個球狀星團繞着銀河中心運轉。球狀星團NGC 104(也稱杜鵑座47)是第二亮的球狀星團 (僅次於半人馬座的 Omega星團,Omega Centauri)。位於小麥哲倫星雲的旁邊,只有在南半球才可以看到它。杜鵑座47所發出來的光要走 2萬年才會到達地球。
杜鵑座 47 ( NGC 104)是一個位於杜鵑座的球狀星團,距離地球大約15000光年。因為亮度達到裸眼可以看見的4.0等,所以被以佛蘭斯蒂德命名法命名。杜鵑座 47是在1751年被Nicolas Louis de Lacaille發現的,因為位置偏南,所以在此之前歐洲的觀測者一直未看見這個大小如同滿月的星團。他是全天第二亮的球狀星團(最亮的是半人馬座ω),並且有非常亮和密集的核心;已知有22顆毫秒脈衝星存在其中,和至少有21顆藍掉隊星在靠近核心之處。杜鵑座 47也被帕特里克·穆爾收錄在考德威爾目錄中,名稱為C106。
杜鵑座47(NGC 104)星團圖,來自ESO的VISTA(可見光和紅外測量望遠鏡)在智利帕拉納爾天文台。 這個集羣是距離我們大約15000光年遠,包含數以百萬計的恆星、和一些不尋常的外來星。 兩個小星羣非常接近我們銀河系的星系。
Cioni / VISTA麥哲倫星雲的調查 Cioni / VISTA麥哲倫星雲的調查
原文:This bright cluster of stars is 47 Tucanae (NGC 104), shown here in an image taken by ESO’s VISTA (Visible and Infrared Survey Telescope for Astronomy) from the Paranal Observatory in Chile. This cluster is located around 15 000 light-years away from us and contains millions of stars, some of which are unusual and exotic. This image was taken as part of the VISTA Magellanic Cloud survey, a project that is scanning the region of the Magellanic Clouds, two small galaxies that are very close to our Milky Way.——《The globular star cluster 47 Tucanae》 [4] 

杜鵑座包含星雲

編號
赤經(h,m)
赤緯
類型
星等
00.24.1
-72.05
球狀星團
4
NGC 292
00.52.8
-72.50
星 系
12.3
00.56.2
-72.29
疏散星團
9.6
01.03.2
-70.51
球狀星團
6.6
01.08.3
-72.53
SMCGC
10
NGC 292 NGC 292
NGC 330 NGC 330

杜鵑座星座神話

杜鵑座 杜鵑座
天神宙斯愛戀赫拉,一次,他看到赫拉在林中漫步。便立即降下一陣暴雨,自己則化作杜鵑,假裝躲雨,藏於赫拉衣襟內,然後現出原形擁抱赫拉,併發誓非赫拉不娶。杜鵑是宙斯的化身,在天宇成為星座。
NGC 362 NGC 36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