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杜文煥

鎖定
杜文煥(?-1645年), [2]  字弢武,陝西延安衞籍,明末清初崑山人。 [3]  都督杜桐之子,總兵杜松之侄。明末將領。 [2] 
杜文煥由蔭敍歷延綏遊擊將軍,累進參將、副總兵。明萬曆四十三年(1615年),擢署都督僉事、寧夏總兵官。次年,鎮延綏,屢敗入犯蒙古諸部,以病歸。天啓元年(1621 年),杜文煥再鎮延綏。加四川總兵,援成都平奢崇明叛建功。天啓二年(1622年),擢總理,統川貴湖廣軍,坐延綏失事罪戍邊。天啓七年(1627年),起鎮寧夏,援遼東分鎮寧遠,晉右提督,因病去職。崇禎元年(1628 年),錄功蔭指揮僉事。崇禎三年(1631年),其署延綏鎮總兵,兼督固原軍鎮壓農民軍,為提督兼統山陝軍。崇禎五年(1633年),杜文煥被劾下獄。崇禎十五年(1643年),起原官,辭歸。崇禎十七年(1645年),加太子太保統兵入援。南明福王立,以原官僉書中府,提督京城巡捕營,進少保、少師兼太子太師。入清隱居崑山,同年去世。 [3] 
杜文煥善騎射,精兵法,兼通《左氏春秋》,旁及諸子百家,詩工六朝、初唐諸體。著有《太霞洞集》《五嶽志概》《餐霞漫筆》《六韜廣義》《太霞集選》《八溪集》《弢武全集》等。 [3] 
弢武、日章
所處時代
明朝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崑山
逝世日期
1645年
本    名
杜文煥

杜文煥人物生平

杜文煥平定延綏

杜文煥博通文史,能吟詠。萬曆年間廕襲延綏遊擊將軍,累進為參將副總兵
萬曆四十三年(1615),擢署都督僉事寧夏總兵官。延綏被蒙古人入侵,杜文煥赴救,大破之。
萬曆四十四年(1616),代替官秉忠鎮守延綏,屢敗蒙古部落於安邊保寧、長樂,斬首三百有奇。西路火落赤、卜言大懼,相繼投降。沙計數次侵略邊境,被杜文煥所敗,遂納款投降。既而再次與吉能、明愛匯合,駐高家、柏林邊,要封王、補賞十事。杜文煥襲其營,斬首一百五十。火落赤諸部落攢刀立誓,獻罰九九。九九者,部落中罰駝馬牛羊數也。已,沙計又伏兵沙溝,誘殺都指揮王國安,糾猛克什力犯雙山堡,復犯波羅。杜文煥擊破之,追奔二十餘里。當是時,河套部落號稱十萬。然其眾分四十二枝,多者二三千,少不及千騎,屢不得志。沙計乃與吉能、明愛、猛克什力相繼投降,延綏遂少事。杜文煥尋以疾告歸。

杜文煥奢安之亂

天啓元年(1620),再鎮延綏。下詔杜文煥支援遼東,杜文煥乃遣兵出河套,搗巢以致寇。諸部大恨,深入固原慶陽,圍延安,揚言必縛杜文煥,掠十餘日始去。命解職候勘。
奢崇明成都,總督張我續請令杜文煥救援。至則圍已解,偕諸軍大破佛圖關,收復重慶。奢崇明遁走永寧,杜文煥停頓不進。尋擢總理,盡統四川、貴州、湖廣的軍隊。杜文煥估計不能制賊,謝病去。坐延綏失事罪,戍邊
天啓七年(1627),起鎮寧夏。寧遠、錦州告警,詔杜文煥馳援,俄令分鎮寧遠。進右都督,調守關門。不久告病歸家。

杜文煥剿賊無功

崇禎元年(1628),錄重慶功,蔭指揮僉事
崇禎三年(1630),陝西羣盜起,五鎮總兵並以勤王行。總督楊鶴請令杜文煥署鎮延綏事,兼督固原軍。數敗賊,賊亦日益多。會山西總兵王國樑擊王嘉胤河曲,大敗,賊入據其城。兵部討論設一大將,兼統山西陝西軍協討。乃令杜文煥為提督,偕曹文詔馳至河曲,絕餉道以困之。敗寇於府谷,又敗張獻忠於清澗。神一元陷寧塞,杜文煥家破。遂留杜文詔,令杜文煥西還。
崇禎四年(1631),神一元慶陽,杜文煥解其圍。御史吳甡彈劾杜文煥殺延川難民冒功給事中張承詔復彈劾之,下獄褫職
崇禎十五年(1642),用總督楊文嶽薦,以故官討賊。無功,復謝病歸。

杜文煥重新啓用

弘光帝即位,起用杜文煥,與劉復生一起總督巡邏巡捕二營,加左柱國太子太傅、掌中軍都督府。杜文煥推薦韋世明、桂應青為總兵。南京失陷後,退往金山衞,不久去世。 [1] 

杜文煥家庭成員

父:杜桐
叔父:杜松
子:杜弘域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