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李彝殷

鎖定
李彝殷(?-967年), [2]  拓拔部人,五代時期將領李仁福之子,後唐夏州定難軍節度使李彝超之弟。 [3]  党項夏州政權統治者、定難軍節度使。 [2] 
清泰二年(935年),李彝殷兄病,以行軍司馬職被推為留後。後兄卒,遂代為節度使。天福八年(943年),累官至檢校太師。開運元年(944年),因起兵助攻契丹,授契丹西南面招討使。乾祐元年(948年)二月,加侍中,同年六月,河中李守貞叛,李彝殷出兵逼延州聲援。乾祐二年(949年),隱帝知其桀驁之志,以靜州隸定難軍,賜兼中書令。廣順元年(951年),李彝殷被太祖封為隴西郡王,同時遣使奉表附北漢劉鈞。顯德元年(954年),封西平王。 [2] 
顯德四年(957年)十一月,叛北漢,誘河東麟州刺史楊崇訓歸周,官加太保、太傅。建隆元年(960年)正月,遣銀州防禦使等奉表入賀,避宣祖諱改名彝興,太祖嘉之,加守太尉。同年三月,應太祖詔遣從弟彝玉御北漢兵於麟州。建隆三年(963年)四月,遣使獻良馬三百匹。入宋後貢奉唯謹,徵調時應。後因屢拒北漢之約,深受太祖厚賚。乾德五年(967年),李彝殷卒。 [2] 
所處時代
五代十國到宋朝
逝世日期
967年
主要成就
党項族的首領、定難節度使
本    名
李彝殷

李彝殷人物簡介

清泰二年(935年)春,二哥、定難節度使李彝超卒,三軍推為留後,後唐末帝李從珂授他為定難軍節度使後晉天福初年,石敬瑭加其為檢校太尉同平章事。晉少帝石重貴嗣位,加檢校太師。天福八年(943年)秋,李彝殷弟綏州(今陝西綏德)刺史李彝敏與其黨作亂,被李彝殷擊敗,奔往延州(今陝西延安),李彝殷押送到京城,朝廷送回夏州,由李彝殷斬了他。開運元年(944年)春,以李彝殷為契丹西南面招討使,防備南下的契丹。
後漢乾祐元年(948年)春,劉知遠加李彝殷兼侍中。這年,李守貞在河中叛亂,暗通李彝殷,李彝殷為之出師,於延州之北境駐紮,既而聽説李守貞被郭威所圍,便收軍而退。
後周顯德時,李彝殷被加官至守太傅、兼中書令,封西平王
北宋建隆元年(960年)春,宋太祖下制加李彝殷守太尉,為避宋宣祖趙弘殷諱,李彝殷改名李彝興。北漢皇帝劉鈞聯合代北諸部來進攻麟州,李彝興遣部將李彝玉會同諸鎮兵抵禦,劉鈞撤退。之後向朝廷獻馬三百匹,太祖大喜,親自監督為李彝興製作玉帶,且召來使問:「汝帥腹圍幾何?」來使回答:「彝興腰復甚大。」太祖説:「汝帥真福人也。」遂遣使賜帶。乾德五年(967年)秋,李彝興卒,太祖廢朝三日,贈他為太師,追封夏王。子李光睿嗣位,自立為留後。

李彝殷史書記載

《宋史·卷四百八十五·列傳第二百四十四》:
《宋史》 《宋史》
李彝興,夏州人也,本姓拓跋氏。唐貞觀初,有拓跋赤辭者歸唐,太宗賜姓李,置靜邊等州以處之。其後析居夏州者號平夏部。唐末,拓跋思恭鎮夏州,統銀、夏、綏、宥、靜五州地,討黃巢有功,復賜李姓。思恭卒,弟思諫代為定難軍節度使。思諫卒,思恭孫彝昌嗣。梁開平中,彝昌遇害,將士立其族子蕃部指揮仁福。仁福卒,子彝超嗣。事具《五代史》。
彝興,彝超之弟也,本名彝殷,避宋宣祖諱,改「殷」為「興」。初為行軍司馬,清泰二年,彝超卒,遂加定難軍節度使。晉初,加同平章事。開運初,授契丹西南招討使。漢初,加兼侍中。周初,加中書令。顯德初,封西平王。世宗即位,加太保。恭帝初,加太傅。宋初,加太尉。北漢劉鈞結代北諸部來寇麟州,彝興遣部將李彝玉會諸鎮兵御之,鈞眾遂引去。建隆初,獻馬三百匹,太祖大喜,親視攻玉為帶,且召使問曰:「汝帥腹圍幾何?」使言:「彝興腰復甚大。」太祖曰:「汝帥真福人也。」遂遣使以帶賜之。
乾德五年,卒,太祖廢朝三日,贈太師,追封夏王。子克睿立。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