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李平

(北魏武邑郡公)

鎖定
李平,字曇定,黎陽郡頓丘縣(今河南省浚縣)人。北魏大臣,彭城郡王李嶷長子。 [1] 
豁達大度,涉獵羣書,頗有文才。太和初年,拜通直散騎侍郎,襲爵彭城公,擔任東宮屬官,外放長樂太守、冀州長史,遷河南尹。宣武帝即位後,歷任黃門郎、司徒左長史,外放相州刺史,遷度支尚書、御史中尉。平定京兆王元愉叛亂,領相州大中正。得罪尚書令高肇、侍御史王顯,坐罪免官。延昌初年,得以恢復官爵,迅速平息爭訟,遷中書令,尚書如故。孝明帝即位後,授吏部尚書,追論平定冀州之亂的功勞,冊封武邑郡公。南梁入侵時,帶兵打仗,贏得硤石之戰的勝利,遷右僕射、散騎常侍。
熙平元年,去世,獲贈使持節、侍中、驃騎大將軍、儀同三司、冀州刺史,諡號文烈。
曇定、雲定
所處時代
北魏
民族族羣
出生地
頓丘
逝世日期
516年
主要成就
歷任地方有政績、平定元愉叛亂,攻取硤石
主要作品
《李平文集》
本    名
李平

李平人物生平

李平治理地方

李平,字曇定,頓丘人,彭城王李嶷的長子。年少時,豁達大度。成年後,涉獵羣書,專長《禮》、《易》,頗有文才。太和初,李平拜通直散騎侍郎,孝文帝對他很禮待。家中親人去世,李平居喪因孝道著稱。後按例降王為公,襲爵彭城公。又拜太子中舍人,遷散騎侍郎,舍人如故,遷太子中庶子。李平請求治理一郡,孝文帝拜李平為長樂太守,李平施政清靜,吏民都懷念他。孝文帝南征,李平兼任冀州儀同開府長史,非常有名聲,轉正長史,太守如故。不久,李平又任河南尹,豪右權貴畏懼他。宣武帝即位,李平任黃門郎,遷司徒左長史,行尹如故。很快又以稱職正尹,長史如故。 [4] 

李平勸諫未果

宣武帝將前往鄴城,李平上表認為皇帝親臨,沿途州郡消耗太大,不宜輕易出京。宣武帝不聽。宣武帝詔令李平以本官行相州事。宣武帝來到鄴城,親自來到李平家裏,見到李平諸子。不久李平轉正刺史,加徵虜將軍。 [5]  後來又加李平平東將軍,徵拜長兼度支尚書,尋正尚書,領御史中尉。 [6] 

李平平定冀州

冀北刺史、京兆王元愉在信都反叛,朝廷拜李平為使持節、都督北討諸軍事、鎮北將軍、行冀州事進討。
李平進軍至經縣,諸軍集合。晚上有數千蠻兵襲擊李平的營壘,箭矢射到了李平的營帳,李平不為所動,騷動很快平息。李平繼續進軍至冀州城南十六里。叛軍攻圍濟州軍,拔柵填塹,未滿者數尺。魏軍諸將進擊,無功而還,不再敢進軍。李平親自進入隊伍之中,表示事成之後定有重賞,於是士兵進擊,大破叛軍。元愉墜馬,元愉的部下將馬讓給元愉。李平乘勝逐北,來到城門,斬首叛軍數萬級,於是圍城燒門。元愉與百餘騎突門棄城而走,李平派遣統軍叔孫頭追擊,在距離信都八十里的地方擒獲元愉。冀州平定,宣武帝派遣兼給事黃門侍郎、秘書丞元梵宣旨慰勞李平,徵召李平回京師,李平以本官領相州大中正。 [7] 

李平治有政績

李平之前被尚書令高肇、侍御史王顯所嫉恨,後來王顯代替李平為中尉,李平加散騎常侍。王顯彈劾李平在冀州隱匿官口,高肇尋獲李平的罪狀,二人上奏要求將李平免官。延昌初,朝廷以李平以前平定冀州的功勞恢復李平的官爵。州內多年不決的訴訟案件很多。李平不問真偽,都以景明年前為時限,於是爭訟都平息了。
李平遷中書令,尚書如故。孝明帝初,李平轉吏部尚書,加撫軍將軍。李平精明幹練,歷任官職都有政績,但性格急躁。尚書令、任城王元澄上奏以李平之前平定冀州的功勞,應該賜予李平封邑。胡太后於是封李平為武邑郡開國公,食邑一千五百户,縑二千五百匹。 [8] 

李平攻取硤石

當時,梁武帝蕭衍派遣其左遊擊將軍趙祖悦佔據西硤石,眾至數萬,逼近壽春。鎮南將軍崔亮西硤石不克,崔亮又與李崇 不和。朝廷詔令李平以本官使持節、鎮軍大將軍、兼尚書右僕射為行台,節度諸軍,諸將全部聽從李平,如有違抗,以軍法從事。朝廷又詔令李平的長子李獎以通直郎的身份隨從李平出征。朝廷賜予李平縑帛百段、紫納金裝衫甲一領,賜獎縑布六十段、絳衲襖一領。於是李平率步騎二千趕赴壽春。李平巡視硤石內外,探知了硤石的佈防舉措。李平命李崇、崔亮水陸並進,約定日期一同出擊。李崇、崔亮畏懼軍令,不敢違抗。魏軍連續多天和梁軍交戰,屢破梁軍。安南將軍崔延伯在下蔡建橋,以抗拒南梁的援軍。梁軍將領王神念昌義之等人不得赴援趙祖悦,趙祖悦只能死守孤城。李平部署軍隊攻城,令崔亮都督陸軍攻城西,李崇率水軍攻城東,然後擊鼓,南北方向同時登上城牆。魏軍攻克外城,梁軍士兵爭相投降。趙祖悦率餘眾固守南城,魏梁兩軍通宵攻守,天明趙祖悦投降。魏軍斬殺趙祖悦,送其首級回洛陽,魏軍俘獲甚眾。李平因功遷尚書右僕射,加散騎常侍,將軍如故。 [9] 

李平料事如神

李平回到京師,胡太后在宣光殿召見李平,賜李平金裝刀杖一口。當時南徐州刺史上表指梁軍在淮水上游建堤壩,對魏軍不利。朝廷詔公卿議論,李平認為不需發兵進攻,堤壩終究自行毀壞。後來堤壩果然崩毀,靈太后大悦,招待羣臣赴宴,敕令李平在宴會上演奏簫管,孝明帝手賜李平縑布百段。熙平元年冬李平去世,遺令薄葬。朝廷下詔給予李平東園秘器、朝服一具、衣一襲、帛七百匹。靈太后為李平在東堂舉哀。朝廷贈李平侍中、驃騎大將軍、儀同三司、冀州刺史,諡文烈公。李平自從在度支任事以來,一直官至尚書僕射,日夜都為公事,從不懈怠,參與機密十幾年,時常向君主進諫,勸善規過,有獻替之稱。所制詩賦箴諫詠頌,別有集錄。 [10] 

李平主要成就

李平精明幹練,歷任地方官職都有政績,平定元愉叛亂,攻取硤石擊退梁軍,深受孝文帝、宣武帝、胡太后的倚重,李平富於文才,所作的詩賦箴諫,別有集錄。

李平軼事典故

李平告誡台使

李平勸課農桑,修飾太學,簡試通儒以充當博士,選取五郡聰敏的人以教習,圖畫孔子及七十二子的畫像於課堂,親自為畫像寫贊(用於頌揚人物的一種文體)。每次來的台使(朝廷的使者)都喜歡將這些畫像據為己有,於是李平在客館畫上“履虎尾”、“踐薄冰”,在畫下面標註頌揚的字句,以示告戒。 [11] 

李平解救任款

武川鎮民饑荒,鎮將任款請朝廷調糧未獲批許,任款擅自打開糧倉賑恤鎮民,有司以費散的罪名給任款定罪,免其官爵。李平上奏表示任款意在救濟鎮民,心無不善,宣武帝寬釋了任款。 [12] 

李平史籍記載

《魏書 卷六十五 列傳第五十三》 [1] 
《北史 卷四十三 列傳三十一》 [2] 

李平親屬成員

李平父親

李嶷,彭城郡王。

李平兒子

李獎,字遵穆,吏部尚書、相州刺史、河南尹、武邑郡公,贈衞將軍、冀州刺史。
李諧,字虔和,相州大中正、衞將軍、大司農、秘書監,贈驃騎大將軍、衞尉卿、齊州刺史。
李邕,字修穆,著作佐郎、高陽王元雍友,贈鎮遠將軍、洛州刺史。

李平女兒

李氏,嫁給江陽王元乂之弟元爽。 [13] 

李平孫子

李構,李獎之子,太子中舍人。
李訓,李獎之子,太尉默曹參軍。
李嶽,李諧長子,司徒祭酒。
李庶,李諧之子,尚書南主客郎中。 [1] 

李平方誌記載

李平(?—516),字曇定,北魏頓丘(今河南浚縣)人,李崇堂弟。少有大度,涉獵羣書,頗有文才。太和初,為通直散騎侍郎,高祖甚為愛重。任太子中舍人,升散騎侍郎,太子中庶子。後自請出京治郡,任長樂太守,政務清靜,吏民懷念。高祖南征,徵李平行河南尹。
正始元年(504年),世宗將行鄴,李平上表勸緩。帝不從,詔李平行相州事。世宗至鄴,親見李平及其諸子,授李平正刺史,加徵虜將軍。
李平治理相州頗有政績。勤課農桑,修飾太學,簡試通儒以充博士,選五郡聰敏者授教,繪孔子及七十二弟子圖立於堂,親為立贊。帝詔李平加平東將軍,任度支尚書,後升正尚書,領御史中尉。李平任尚書10餘年,至於端副,夙夜在公,孜孜不懈,有獻替之稱。
永平元年(508年),京兆王元愉反於信都,帝詔李平為使持節、都督北討諸軍事、鎮北將軍、行冀州事討之。李平進抵經縣,大集諸軍。夜有敵軍偷襲,矢及平帳,李平堅卧不動,俄而乃定,遂至冀州城南16裏。敵圍攻濟州,拔柵填塹,諸將失利而還。李平整飭軍紀,鼓舞士氣,勤以重賞,督軍前進,大敗敵軍,斬冀州牧韋超、右衞將軍睦雅、尚書卜射劉子直、吏部尚書崔浩等,元愉北逃。李平率軍追擊,斬首數萬級,遂圍城燒門。元愉帶百餘騎棄城突圍,李平以快騎猛追,去信都十里擒元愉,執送京師。世宗遣使慰勞。李平凱旋還京,領相州大中正。
永平末,尚書令高肇上書彈劾李平在冀州隱截官口,李平被除名。延昌元年(512年)平反,恢復官爵。李平治州高明強濟,平息諍訟,廉明賑恤,所在有聲,升中書令。
延昌元年(512年),南徐州表奏,南朝堰淮為水患,靈太后召公卿議之。李平主張不假兵力,終自毀壞。後果如其言,淮堰自破。靈太后大悦,引羣臣入宴,賜李平鳴簫管,世宗親賜布匹百段。
肅宗即位,授李平吏部尚書,加撫軍將軍,封武邑郡開國公,食邑1500户。熙平元年(516年),梁武帝蕭衍遣左遊擊將軍趙祖悦率眾數萬襲據西硤石,進逼壽春。鎮南將軍崔亮攻之未克,鎮東將軍李崇攻之失利。乃詔李平為使持節、鎮軍大將軍兼尚書右僕射、都督諸軍事,詔李平長子李獎以通直郎從行,率步騎兩千赴壽春。李平巡視硤石內外,知其盈虛,然後嚴勒諸軍,頻日交戰,屢破敵軍。繼而分兵圍攻,令崔亮督陸軍攻城西,李崇勒水軍攻其東,安南將軍崔延伯立橋於下蔡,斷敵後援。趙祖悦待援無望,死守窮城。李平令諸軍通夜攻城,黎明破城,斬祖悦,送首洛陽。李平以戰功,升尚書右僕射。還京後,靈太后於宣光殿召見,賜以金裝刀杖一口。當年冬,李平卒。靈太后為其舉哀於東堂。贈侍中、驃騎大將軍、儀同三司、冀州刺史,諡號文烈。 [3] 
參考資料
  • 1.    《魏書 卷六十五 列傳第五十三》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5-10-23]
  • 2.    《北史 卷四十三 列傳三十一》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5-10-23]
  • 3.    趙智海.《浚縣誌》.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0年:1031-1032頁
  • 4.    《魏書 卷六十五 列傳第五十三》李平,字曇定,頓丘人也,彭城王嶷之長子。少有大度。及長,涉獵羣書,好《禮》、《易》,頗有文才。太和初,拜通直散騎侍郎,高祖禮之甚重。頻經大憂,居喪以孝稱。後以例降,襲爵彭城公。拜太子中舍人,遷散騎侍郎,舍人如故,遷太子中庶子。平因侍從容請自效一郡,高祖曰:“卿復欲以吏事自試也。”拜長樂太守,政務清靜,吏民懷之。車駕南伐,以平兼冀州儀同開府長史,甚著聲稱,仍除正長史,太守如故。未幾,遂行河南尹,豪右權貴憚之。世宗即位,除黃門郎,遷司徒左長史,行尹如故。尋以稱職正尹,長史如故。
  • 5.    《魏書 卷六十五 列傳第五十三》車駕將幸鄴,平上表諫曰...不從。詔以本官行相州事。世宗至鄴,親倖平第,見其諸子。尋正刺史,加徵虜將軍。
  • 6.    《魏書 卷六十五 列傳第五十三》加平東將軍,徵拜長兼度支尚書,尋正尚書,領御史中尉。
  • 7.    《魏書 卷六十五 列傳第五十三》冀北刺史、京兆王愉反於信都,以平為使持節、都督北討諸軍事、鎮北將軍、行冀州事以討之...平進次經縣,諸軍大集。夜有蠻兵數千斫平前壘,矢及平帳,平堅卧不動,俄而乃定。遂至冀州城南十六里。賊攻圍濟州軍,拔柵填塹,未滿者數尺。諸將合戰,無利而還,憚於更進。平親入行間,勸以重賞,士卒乃前,大破逆眾。愉時墜馬,乃有一人下馬授愉,止而鬥死。乘勝逐北,至於城門,斬首數萬級,遂圍城燒門。愉與百餘騎突門出走,遣統軍叔孫頭追之,去信都八十里擒愉。冀州平,世宗遣兼給事黃門侍郎、秘書丞元梵宣旨慰勞。徵還京師,以本官領相州大中正。
  • 8.    《魏書 卷六十五 列傳第五十三》平先為尚書令高肇、侍御史王顯所恨,後顯代平為中尉,平加散騎常侍。顯劾平在冀州隱截官口,肇又扶成其狀,奏除平名。延昌初,詔復官爵,除其定冀之勳。前來良賤之訟,多有積年不決。平奏不問真偽,一以景明年前為限,於是爭訟止息...遷中書令,尚書如故。肅宗初,轉吏部尚書,加撫軍將軍。平高明強濟,所在有聲,但以性急為累。尚書令、任城王澄奏理平定冀之勳,請酬以山河之賞。靈太后乃封武邑郡開國公,食邑一千五百户,縑二千五百匹。
  • 9.    《魏書 卷六十五 列傳第五十三》先是,蕭衍遣其左遊擊將軍趙祖悦偷據西硤石,眾至數萬,以逼壽春。鎮南崔亮攻之,未克,又與李崇乖貳。詔平以本官使持節、鎮軍大將軍、兼尚書右僕射為行台,節度諸軍,東西州將一以稟之,如有乖異,以軍法從事。詔平長子獎以通直郎從。賜平縑帛百段、紫納金裝衫甲一領,賜獎縑布六十段、絳衲襖一領。父子重列,拜受家庭,觀者榮之。於是率步騎二千以赴壽春。平巡視硤石內外,知其盈虛之所。嚴勒崇、亮,令水陸兼備,剋期齊舉。崇、亮憚之,無敢乖互。頻日交戰,屢破賊軍。安南將軍崔延伯立橋於下蔡,以拒賊之援軍。賊將王神念、昌義之等不得進救,祖悦守死窮城。平乃部分攻之。令崔亮督陸卒攻其城西,李崇勒水軍擊其東面,然後鼓譟,南北俱上。賊眾周章,東西赴戰。屠賊外城,賊之將士相率歸附。祖悦率其餘眾固保南城,通夜攻守,至明乃降。斬祖悦,送首於洛,俘獲甚眾。以功遷尚書右僕射,加散騎常侍,將軍如故。
  • 10.    《魏書 卷六十五 列傳第五十三》平還京師,靈太后見於宣光殿,賜以金裝刀杖一口。時南徐州表雲:蕭衍堰淮水為患。詔公卿議之,平以為不假兵力,終自毀壞。及淮堰破,靈太后大悦,引羣臣入宴,敕平前鳴簫管,肅宗手賜縑布百段。熙平元年冬卒,遺令薄葬。詔給東園秘器、朝服一具、衣一襲、帛七百匹。靈太后為舉哀於東堂。贈侍中、驃騎大將軍、儀同三司、冀州刺史,諡文烈公。平自在度支,至於端副,夙夜在公,孜孜匪懈,凡處機密十有餘年,有獻替之稱。所制詩賦箴諫詠頌,別有集錄。
  • 11.    《魏書 卷六十五 列傳第五十三》平勸課農桑,修飾太學,簡試通儒以充博士,選五郡聰敏者以教之,圖孔子及七十二子於堂,親為立贊。前來台使頗好侵取,平乃畫“履虎尾”、“踐薄冰”於客館,注頌其下,以示誡焉。
  • 12.    《魏書 卷六十五 列傳第五十三》武川鎮民飢,鎮將任款請貸未許,擅開倉賑恤,有司繩以費散之條,免其官爵。平奏款意在濟人,心無不善,世宗原之。
  • 13.    趙超.《漢魏南北朝墓誌彙編》.中國大陸:中華書局,2021:392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