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李平

(山東理工大學校長特助、經濟與管理學部主任)

鎖定
李平,浙江寧波人,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山東理工大學校長特別助理、校學術委員會副主任、經濟與管理學部部長。南開大學世界經濟專業博士,英國蘇塞克斯(SUSSEX)大學SEI博士後。是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兼任中國世界經濟學會副秘書長、山東省世界經濟學會會長;是西班牙ESIC商學院客座教授,山東大學上海大學青島大學等高校博士生導師。
長期致力於國際經濟理論和政策研究,在人民、三聯等知名出版社出版專著和教材數十部;主持國家社科基金5項(含重點項目2項)、國家軟科學2項、教育部課題5項。在《中國社會科學》等國內外重要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260餘篇。首位榮獲省部級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3項、二獎等獎3項,安子介國際貿易研究獎3項。是“國際經濟與貿易”首批國家一流本科專業的負責人,也是“國際經濟學”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和國家雙語示範課程的負責人。 [2] 
中文名
李平
國    籍
中國
民    族
出生地
浙江省寧波市
出生日期
1969年2月
畢業院校
南開大學
學位/學歷
博士
職    業
教師
專業方向
世界經濟、技術創新 [2] 
職    務
山東理工大學校長特別助理、經濟與管理學部主任 [2] 
發表論文數目
269篇(截至2021年1月) [1-2] 

李平科研項目

  1. 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97CJL007):人民幣匯率干預及外匯儲備變動理論研究與政策設計
  2. 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04BGJ011):國際技術擴散對發展中國家技術進步的影響:機制、效果及對策分析
  3. 國家軟科學(2005DJQ4D164):國家科技政策與經濟政策協調性問題研究——20世紀中葉以來中日兩國的比較分析
  4.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06JA190063):全球化下我國自主創新中的R&D資本投入產出績效分析
  5. 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08BJL007):R&D資源約束下中國自主創新能力提升的路徑選擇——基於國際技術擴散和內生需求視角
  6. 國家軟科學(2010GXS5D226):金融危機下自主創新與經濟結構調整研究——基於有效需求視角的分析
  7. 教育部規劃基金項目(12YJA790071):海歸在中國自主創新中的作用:基於跨國人力資本流動的視角
  8. 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13AJY002):轉型期我國異質性流動人口的社會融合及管理體系研究
  9. 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19AJL011):開放條件下異質性企業要素配置與全要素生產率提升研究 [2] 

李平獲獎記錄

  1. “後向聯繫和技術的溢出效應”(載於《世界經濟與政治》,1995年第7期)榮獲“1996年度安子介國際貿易學術研究獎”
  2. “東亞地區技術擴散的條件分析”(載於《世界經濟研究》,1998年第2期)榮獲“天津市第七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論文)青年佳作獎”(1999.12)
  3. “最佳貨幣區的內涵、實現條件及歐洲貨幣一體化”(載於《世界經濟與政治論壇》,2000年第3期)榮獲“第九屆安子介國際貿易研究獎(論文)三等獎”(2001.12)
  4. “歐盟銀行信貸市場一體化進程分析”(載於《世界經濟》,2002年第1期)榮獲“第十八次山東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論文)二等獎”(2004.03)
  5. “東道國的貿易自由化對國際直接投資流入的影響”,(載於《世界經濟》,2003年第12期)榮獲“第十二屆安子介國際貿易研究獎(論文)三等獎”(2004.12)
  6. “東道國的貿易自由化對國際直接投資流入的影響”,(載於《世界經濟》,2003年第12期)榮獲“2005年度第十九次山東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論文)二等獎”(2005.04)
  7. “G-3匯率波動對發展中國家和地區的貨幣穩定的影響”,(載於《世界經濟》,2004年第10期)榮獲“第二十次山東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論文)二等獎”(2006.03)
  8. “中國自主創新中研發資本投入產出績效分析——兼論人力資本和知識產權保護的影響”(載於《中國社會科學》,2007年第2期)榮獲“山東省第二十三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論文)一等獎”(2009.11)
  9. “R&D資源約束下中國自主創新能力提升的路徑選擇——基於國際技術擴散和內生需求視角”(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08BJL007)(2008.07—2010.09))榮獲“山東省第二十七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一等獎”(2013.08)
  10. “基於國際引文的技術知識擴散研究:來自中國的證據”(載於《管理世界》,2011年第12期)榮獲“山東省第三十一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一等獎”(2017.09) [2] 

李平學術任職

  1. 主講《國際經濟學》被評為國家雙語教學示範課程(2009)
  2. 主講《國際經濟學》被評為教育部來華留學英語授課品牌課程(2013)
  3. 負責的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被評為首批國家一流本科專業(2019)
  4. 主講《國際經濟學》被評為首批國家一流本科課程(2020) [2] 

李平科研成果

李平論文

  1. 李平、李思毅,“1993年世界經濟綜述”,《南開經濟研究》,1994年第4期,62-70頁
  2. 李平、石為華,“1994年世界經濟綜述”,《南開經濟研究》,1995年第4期 ,32-39頁
  3. 李平、王葳,“二元性技術的溢出效應”,《南開經濟研究》,1998年第5期,33-38頁
  4. 李平、李慧娟,“世界經濟十年(1983-1992)——回顧與展望”,《南開經濟研究》,1993年第4期,49-62頁
  5. 李平,“歐洲非主流經濟一體化的前景展望”,《南開經濟研究》,2000年第2期,13-16頁
  6. 李平、劉志勇,“發展中國家技術創新的特點及其對策”,《南開經濟研究》,2001年第6期,45-48頁
  7. 李平、甘春開,“歐盟銀行信貸市場一體化進程分析”,《世界經濟》,2002年第1期,37-43頁
  8. 李平、張慧萍,“國際銀行業併購的效應分析”,《經濟學家》,2002年第5期,103-109頁
  9. 李平、範躍進,“東道國的貿易自由化對國際直接投資流入的影響”,《世界經濟》,2003年第12期,34-39頁
  10. 李平、範躍進,“G-3匯率波動對發展中國家和地區的貨幣穩定的影響”,《世界經濟》,2004年第10期,32-39頁
  11. 李平、李亮,“進一步完善宏觀調控方式”,《經濟學家》,2005年第1期,122-123頁
  12. 範躍進、李平、李亮,“2004年全球房地產市場”,《世界經濟》,2005年第3期,60-63頁
  13. 李平,“國際技術擴散的路徑和方式”,《世界經濟》,2006年第9期,85-91頁
  14. 李平,“評《亞洲的超越》”,《世界經濟》,2006年第7期,94頁
  15. 李平、隨洪光,“國際技術擴散與經濟增長:收斂模型”,《南開經濟研究》,2006年第6期,50-59頁
  16. 李平、崔喜君、劉建,“中國自主創新中研發資本投入產出績效分析——兼論人力資本和知識產權保護的影響”,《中國社會科學》,2007年第2期,32-42頁
  17. 李平、隨洪光,“三種自主創新能力與技術進步:基於DEA方法的經驗分析”,《世界經濟》,2008年第2期,73-77頁
  18. 李平、張慶昌、魯婧頡,“效率增進、技術創新與中國鄉鎮企業的發展”,《中國農村經濟》,2008年第7期,46-52頁
  19. 李平、張慶昌,“工資上漲與全要素生產率的相對下降:1952-2008”,《南開經濟研究》,2010年第3期,49-63頁
  20. 李平、王春暉,“政府科技資助對企業技術創新的非線性研究——基於中國2001-2008年省際面板數據的門檻迴歸分析”,《中國軟科學》,2010年第8期,138-147頁
  21. 李平、李淑雲、沈得芳,“碳關税問題研究:背景、徵收標準及應對措施”,《國際金融研究》,2010年第9期,71-78頁
  22. 李平、許家雲,“金融市場發展、海歸與技術擴散——基於中國海歸創辦新企業視角的分析”,《南開管理評論》,2011年第2期,150-160頁
  23. 李平、王春暉、於國才,“基礎設施與經濟發展的文獻綜述”,《世界經濟》,2011年第5期,93-116頁
  24. 李平、王春暉,“公共研發機構對中國技術創新的貢獻度”,《科研管理》,2011年9月,第32卷,第9期,總第184期,15-21頁
  25. 李平、許家雲,“國際智力迴流的技術擴散效應研究——基於中國地區差異及門限迴歸的實證分析”,《經濟學(季刊)》,2011年第10卷第3期,935-964頁
  26. 張慶昌、李平,“生產率與創新工資門檻假説:基於中國經驗數據分析”,《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2011年11月,第28卷第11期,3-21頁
  27. 李平、宮旭紅、張慶昌,“基於國際引文的技術知識擴散研究:來自中國的證據”,《管理世界》(月刊),2011年第12期21-31頁
  28. 李平、李淑雲、許家雲,“收入差距、有效需求與自主創新”,《財經研究》,2012年第38卷第2期,16-26頁
  29. 李平、許家雲、張慶昌,“智力跨國外流有利於中國技術創新嗎?”,《財經研究》,2013年第2期,113-123頁
  30. 李平、宮旭紅、齊丹丹,“中國最優知識產權保護區間研究——基於自主研發及國際引進的視角”,《南開經濟研究》,2013年第3期,123-138頁
  31. 許家雲、李淑雲、李平,“制度質量、制度距離與中國智力迴流動機”,《科學學研究》,2013年第31卷第3期,350-385頁
  32. 李平、李蕾蕾,“基礎研究對後發國家技術進步的影響——基於技術創新和技術引進的視角”,《科學學研究》,2014年第32卷第5期,677-686頁
  33. 李平、季永寶,“政策導向轉化、要素價格扭曲與FDI技術溢出”,《南開經濟研究》,2014年第6期,125-137頁
  34. 李平、劉利利、李蕾蕾,“政府研發資助是否促進了技術進步——來自66個國家和地區的證據”,《科學學研究》,2016年第11期,1625-1636頁
  35. 李平、劉利利,“政府研發資助、企業研發投入與中國創新效率”,《科研管理》,2017年第1期,21-29頁
  36. 景光正、李平、許家雲,“金融結構、雙向FDI與技術進步”,《金融研究》,2017年第7期,62-77頁
  37. 李淑雲、李平、許家雲,“進口行為與企業生存——基於中國製造業企業微觀數據的實證分析”,《南開經濟研究》,2018第1期,140-157頁
  38. 李平、李淑雲、楊俊,“要素錯配、企業存續與全要素生產率”,《南開經濟研究》,2018第5期,155-175頁
  39. 李平、盧霄,“外資自由化與中國製造業企業生產率”,《南開經濟研究》.2020第4期,88-106頁 [2] 

李平編著

  1. 李平,《技術擴散理論及實證研究》,專著,山西經濟出版社,1999年2月
  2. 李平、佟家棟,《歐洲聯盟的財政貨幣政策》,主編,山西經濟出版社,1999年2月
  3. 李平、楊清坊,《人民幣匯率—理論、歷史、現狀及其發展趨勢》,專著,經濟科學出版社,1999年7月
  4. 李平、王志宏,《東亞地區經濟結構的調整與中國》,專著,經濟科學出版社,2000年5月
  5. 張志超、李平,《加強預算管理和積極財政政策》,專著,經濟科學出版社,2000年10月
  6. 張志超、李平、周豪,《政府財政政策的國際比較》,專著,經濟科學出版社,2001年1月
  7. 李平、劉沛志、於茂榮,《東亞地區貨幣合作與協調》,專著,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4年12月
  8. 李平、公衍照,《進出口報關教程》,主編,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5年3月
  9. 李平,《國際技術擴散對發展中國家技術進步的影響》,專著,三聯書店,2007年1月
  10. 李平,《國際經濟學》,主編,山東人民出版社,2011年1月
  11. 李平,《R&D資源約束下中國自主創新能力提升的路徑選擇》,專著,人民出版社,2011年9月
  12. 李平、劉廷華、桑金琰,《管理經濟學》,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年8月
  13. 李平,《國際經濟學》,主編,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18年1月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