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本巴

(劉亮程著長篇小説)

鎖定
《本巴》是中國當代作家劉亮程創作的長篇小説,首次發表於《十月》2020年第5期。 [1] 
《本巴》以蒙古族英雄史詩《江格爾》為背景展開,追溯逝去的人類童年,探尋一個民族的歷史記憶與詩性智慧。他在史詩盡頭重啓時間,在古人想象力停住的地方重整山河,成就了一部充滿想象與思辨而又自然渾成、語出天真的小説,塑造了一個沒有衰老沒有死亡、人人活在25歲的本巴國度,波瀾壯闊、熠熠生輝,在説唱人齊的吟唱中,在遊戲、故事和多重夢境裏,帶人回到世界原初意義上的本真,看見另一個時間中的自己。 [2] 
2023年8月11日,《本巴》獲第十一屆茅盾文學獎 [11] 
作品名稱
本巴
作    者
劉亮程
創作年代
當代
文學體裁
長篇小説
發表時間
2020年5月
字    數
200千字

本巴內容簡介

沉醉在七七四十九天青春歡宴裏的江格爾,接到遠方哈日王的挑戰,少兒英雄洪古爾隻身出征。不願出生的赫蘭,為營救哥哥洪古爾被迫降生人世,用從母腹帶來的搬家家遊戲,讓草原上所有的大人在遊戲中變成孩子,最終又回到母腹。而不願長大的洪古爾為尋找失蹤的弟弟,用捉迷藏遊戲讓草原上的一半人藏起來,另一半去尋找。在母腹中掌管拉瑪國的哈日王,用做夢夢遊戲讓這一切成為他的夢,又在夢中讓人們看見那個真實世界的本巴締造者:史詩説唱者齊。起初,這些人物只有名字,後來在風雪夜裏,在一個個篝火旁的故事裏,他們被講活,有了靈魂。 [3] 
《本巴》書影 《本巴》書影

本巴作品目錄

第一章 搬家
第二章 迷藏
第三章 做夢
第四章 本巴
第五章 史詩
童年
出征
哺乳
轉場
車輪
降生
搬家家
遊戲
哈日王
恐懼
忽閃大臣
捉迷藏
衰老
躲藏
出來
回家
使者
烏仲汗
做夢
真實
影子
東歸
贊詩
牧遊
錯過
衰老
本巴
吃奶的娃娃洪古爾大戰格楞贊布拉汗
兩歲的賀順烏蘭出征打仗 [4] 

本巴創作背景

説起《本巴》的創作,劉亮程説要從十多年前開始説起,十多年前,劉亮程前往新疆和布克賽爾蒙古自治縣旅行,這是英雄江格爾的故鄉。該地位於準噶爾盆地西北邊緣,“羊道遍佈每一片山谷草原,那是羊走了幾千幾萬年的路,深嵌在大地。”他深受震撼,跑遍草原和山區,認識了許多牧民。自那時起,劉亮程開始讀蒙古族英雄史詩《江格爾》,他念念不忘這片草原,“在那些古代的夜晚,在茫茫大草原上,一羣人圍坐,聽着這些説唱,一直聽到月落星稀,東方發白,都毫無倦意。”他感動於史詩的天真帶給部落的希望與力量,感慨於人類童年時代對時間的絢麗想象,自此他萌發出一個念頭,“寫一部天真的小説”。十餘年來,這個念頭由初生漸至擴大,最終成為長篇小説《本巴》。 [5] 

本巴人物介紹

三個孩子(赫蘭、洪古爾、哈日王)
三個孩子的本領都是遊戲。以孩童的遊戲取代成年人之間的殺伐,以遊戲擦拭成年人本心的塵垢,使其恢復接近母腹的童心,而將生活遊戲化,則可以將成年人從人世的沉重與殘酷中解放出來,使世界變得輕盈有趣,這自然要有賴於天真體輕的孩子的教導,而依此標準向前無限推導下去,也自然是離母腹越近的孩子越厲害,母腹中帶出來的遊戲最無敵。赫蘭的搬家家遊戲,教拉瑪國人以羊糞蛋代表羊,馬糞蛋代表馬,以草葉為家,以駱駝糞蛋為山,使沉重繁雜的搬家轉場變得快樂輕鬆,也將拉瑪國成年人都變成了孩子。洪古爾的遊戲是捉迷藏,使拉瑪國一半人藏起來,一半人去找,解放了拉瑪國的成年人,使他們恢復了童心,而尋找過程中,也將草原上壓住時間的牛糞羊糞馬糞翻了過來,將草叢樹林遠山中的時間找了出來,解放了時間。哈日王的本領是做夢夢。他的氣魄最大,整個哈日國都在他的夢中,他還佈置了一個大夢,引誘江格爾進入其中,在夢中對本巴國人進行伏擊。因為長於做夢,哈日王窺破了自身所處世界為夢中虛假世界的真相,也因此他的遊戲性更強。赫蘭和洪古爾還只是以遊戲為遊戲,以遊戲改變世界,在哈日王眼中,整個世界本來就是一場大遊戲,而遊戲最重要的是異想天開、別出心裁的想象力與創造力,他失望於他的臣民整日做的那些侵佔他人婦女牲畜的凡俗之夢,也正因為這樣的夢太現實,太缺乏遊戲精神。 [7] 

本巴作品鑑賞

本巴主題思想

《本巴》從蒙古族史詩《江格爾》中抽取元素進行當代創編,但他並非簡單地還原式重述,或者進行現代性的反思,而是將土爾扈特部迴歸的歷史與史詩的吟唱進行了聯動,從而營造出一個似真似幻的文學空間。一般還原式的重述往往只是將口頭文學進行書面文學的轉寫,這種轉寫往往經過記錄者的修訂潤飾,如在前現代時期不同年代轉寫者層累式完成的《荷馬史詩》,或者浪漫主義和民族主義覺醒年代倫洛特獨立蒐集整理的《卡勒瓦拉》。但在世俗化的“散文時代”,現代性“祛魅”的史詩已經被“現代史詩”小説所代替。小説作者深處現代性語境,即便試圖進行迷狂的書寫,也依然籠罩在理性思維的框架之中。從這個意義上來説,《本巴》是原初史詩的否定之否定,拋卻史詩的外殼,而採用史詩的元素和思維進行文學的創新。這種“小説”,實際上是對18世紀以來歐洲興起的小説規制的突破。
《本巴》的突破性體現在,激活古老史詩的活力因子,讓詩性智慧在理性時代重獲生機,具有思想上的啓示意義。《本巴》淡化了原史詩的族羣性和地方性色彩,在字裏行間卻藴含着中國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內涵。作為重新鍛造出的可譯性文本,它既是如夢如幻的中國故事,又是普遍共情浩瀚的世界文學,返璞歸真,舉重若輕。這使得《本巴》的文本兼具卡爾維諾的靈巧氣質和喬伊斯的象徵品格,同時又是根植於本土文化多樣性的嶄新藝術創造。小説的無限可能性於此敞開,這也意味着需要重新認識中國文學的當代性問題。
所謂“當代性”顯然包含了幾重內涵,物理時間意義上的年代分期,意識形態意義上的政治性,以及躬身入局意義上的情感與態度。在文學飽受新媒體衝擊的當下,它在民眾生活中的出路與位置究竟何在?我想,《本巴》也許提供了一種路徑:前現代史詩原本是根植於民眾日常的集體歡騰形式,現代以來則分化為一種藝術門類,並向着日益細緻的分支拓展,由於不同媒介與載體形式的迭代更新,小説在民眾日常生活中日益小眾化。但形式的小眾化,並不意味着史詩精神或者普泛的文學性的式微,它可能轉化為其他形態。 [9] 

本巴藝術特色

時空體
《本巴》的深度建立在玄虛至極的時空體驗裏,故事中一切空間都是時間化的,以年數來表述距離,位置和空間。小説的時空體藝術,被髮揮到極致。然而,作家的終極追求,卻是活在時間之外。超出三界,不在五行,大約是浪漫主義傳統的極限,藝術為一個可能的世界立法,而這種可能性建立於讀者的信仰之上。 [8] 
神話寓言
在小説《本巴》中,劉亮程從蒙古族史詩《江格爾》得到靈感,將史詩作為創作的基礎,從地方性和民族性的文化中提煉出具有世界文學屬性的主題。史詩文體影響了劉亮程的寫作,《本巴》的故事帶有人類初始的神話思維和原始色彩,這也使得小説文本帶有了寓言性;而源自史詩的純真質樸的語言,也使得簡潔清新的文風成為該作品的一大亮點。 [6] 
敍事探索
《本巴》的敍事探索“滿眼生機轉化鈞,天工人巧日爭新”,它絕非只是一部“炫技”之作,而是表達了作者獨樹一幟的創作觀,使得極富先鋒姿態的史詩敍事背後,又灌注了豐沛而細膩的情感體驗,復活和充滿了傳統史詩的抒情傳統。《本巴》濃郁的抒情色彩不僅僅源自故事的敍述方式,更來自作者本人對文字的熱愛以及作家職責的自覺意識。史詩中的英雄需要走出歷史的疼痛方能在故事中重新復活流傳千古,但歷史的疼痛卻不應被遺忘也不能被遺忘,需要説故事的人心口相傳,用他們的血肉之軀滋養、銘刻、傳承歷史之殤,這是作家從遊吟詩人身上繼承下來的古老而神聖的稟賦與職責。他們將棲身於英雄傳奇陰影之下尚未被講述的歷史傷痛承受下來,“疼痛是我們跟死去先人最後的血肉聯繫”,是連接現實與歷史、夢幻與真實的橋樑。它深植於説夢者的記憶之中,説夢者不死,本巴的故事便會一直講下去。疼痛一定意義上就是對現實敏鋭的感知與捕捉,對真相的洞悉,對夢的虛妄的清醒認知。但無論如何,我們都要保留做夢的能力,“當我們更認真地做夢時,真實的生活也會被我們顛倒過來”,將現實拉入夢境,又將夢境揉進現實,夢是我們同先人聯繫的唯一方式,也是人們寄存在高遠處的另一種生活,經由它,我們將找到通往未來的金光大道。而它同時又是所有生命最終必經的返鄉之路,夢裏的江格爾,從現實的醉生夢死中掙脱出來,懷着巨大的熱情和決心,帶領全族人踏上東歸的征程,“每前行一步都有人和牲畜在死去,卻沒有一個人回頭。他們心裏只有那個要回去的故鄉,眼睛看不見身後的死亡”。當現實被死亡的威脅以及慾望所遮蔽,唯有在夢中我們才能找回那條荒草叢生的回鄉之路,重拾返鄉的勇氣。 [10] 

本巴作品影響

本巴榮譽表彰

2021年11月,《本巴》入選2021花地文學榜年度長篇小説。 [12] 
2023年8月11日,《本巴》獲第十一屆茅盾文學獎 [11] 

本巴劇作改編

2022年9月,改編自《本巴》的文本劇《一夢本巴》在北京77劇場演出,共分為四場十二幕。 [13] 

本巴作品評價

《本巴》是今年長篇小説創作的重要收穫和絢爛景觀,以其令人驚歎的新奇感受、衝擊力和強大想象力征服了讀者。《本巴》致敬了蒙古族史詩《江格爾》,這種致敬意味深長,不僅是向《江格爾》的致敬,更是向我們偉大的中華民族共同體致敬,向我們多民族的燦爛文化和偉大遺產致敬。在此基礎上,劉亮程向我們重新展現和講述了人與空間、人與時間等千百年來有關人類生活的基本話題,進而打開了一種全新的認識和感知結構。《本巴》是一部重要而特殊的作品,是作者本人別出心裁、橫空出世的創造。從《一個人的村莊》到《本巴》,劉亮程一路走來,堪稱新疆深遠的大地和天空所淬鍊出的優秀作家。(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李敬澤評) [14] 
《本巴》的內涵非常豐富,思考深刻、抱負遠大。這是一部原創之書,同時有着堅實的史詩來源和神話背景,既充滿傳奇和詩意,又融入了真實的歷史故事,既是對遙遠歷史的書寫,又和今天的現實有所勾連,佐證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歷久彌新,尤為難能可貴。小説最突出的關鍵詞是“時間”,作者用時間度量一切,將時間以及其他看不見的東西變得可視、可觸、可用,讓縹緲的概念成為實體的物質,這些都是獨屬於作者的不可複製的寫作能力。這部作品之複雜,從任何一個角度進入都有説不完的話題。(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閻晶明評) [14] 
《本巴》是一部很難談論的作品,它幾乎刷新了以往的小説創作,也刷新了曾經的劉亮程,這是它的創新性所在。但這種創新性又與人類的原初性和古老性相關,是在舊“我”中發現新“我”,在人類固有的敍事中發掘新的想象。鄧選斌談到,此次研討會必將給新疆文學創作帶來重要啓示,有力推動新疆文學事業繁榮發展。宋吉述表示,相信讀者會驚歎於這部作品史詩般的輕盈與純粹,感懷於少年英雄的兄弟情誼,觸動於他們保衞家園的質樸的心。(中國作協創研部主任何向陽評) [14] 
《本巴》是用作家的視野和角度觀照民族文化、觀照歷史、觀照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是江格爾史詩精神在現代作家筆下的又一次傳承和發揚。《本巴》無疑是新疆文學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深入開展文化潤疆的示範和樣本。而此次研討會的討論將給新疆文學創作帶來啓示,有力推動新疆文學事業的發展。宋吉述表示相信讀者會驚歎於這部作品史詩般的輕盈與純粹,感懷於少年英雄的兄弟情誼,觸動於他們保衞家園的質樸的心。(新疆文聯副主席鄧選斌評) [15] 
《本巴》是一部“夢之書”,遠古的人們在夢裏成就和創造一切;也是一部“天真之書”,表現出對童年時光的懷念和讚頌;還是一部“傾訴之書”,具有濃厚的浪漫主義氣息。(《文藝報》總編輯梁鴻鷹評) [15] 
劉亮程的《本巴》,向《江格爾》致敬,在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中證明多元一體的中華文化美美與共的活力。融史詩、童話、寓言為一體,在詠唱與講述的交響中以飄風奔馬、如夢如幻的想象展現恢宏絢爛的詩性境界。對天真童年的追念和對時間的思辨,寄託着人類返璞歸真的共同嚮往。(第十一屆茅盾文學獎授獎辭) [17] 

本巴出版信息

《本巴》首次發表於《十月》2020年第5期,2022年1月由譯林出版社出版單行本。
名稱
出版時間
出版社
ISBN
參考資料
《本巴》
2022年1月
譯林出版社
978-7-5447-8793-2
[16] 

本巴作者簡介

劉亮程,1962年生,新疆沙灣縣人,現任新疆作協副主席,中國作協散文委員會副主任,被譽為“20世紀中國後一位散文家”。著有詩集《曬曬黃沙梁的太陽》,散文集《一個人的村莊》《在新疆》,長篇小説《虛土》《鑿空》《捎話》《本巴》,訪談隨筆集《把地上的事往天上聊》等。有多篇散文收入全國中學、大學語文課本。獲第二屆馮牧文學獎、第六屆魯迅文學獎等獎項。 [16] 
劉亮程 劉亮程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