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曾安平

(德國國家工程院院士,生物工程學家,西湖大學合成生物學與生物智造中心創始主任)

鎖定
曾安平(Anping Zeng),1963年出生於江西省吉安市華裔德國人,生物工程學家,德國國家工程院院士西湖大學合成生物學和生物工程講席教授、合成生物學與生物智造中心創始主任。 [1] 
曾安平於1982年獲得江西工學院(現南昌大學)學士學位;1984年獲得北京石油化工科學研究院碩士學位;1990年獲得布倫瑞克工業大學博士學位,之後在德國國家生物技術中心做博士後研究;1992年—2006年任職於德國國家生物技術中心(GBF),歷任生化工程部實驗室負責人和基因組學部系統生物學課題組長;1992年—1993年在澳大利亞國家科學與工業研究院(CSIRO)從事生物過程開發研究;1995年—1996年到美國明尼蘇達大學化工系做訪問學者;2001年獲中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海外(傑出)青年基金;2004年獲得布倫瑞克工業大學教授頭銜;2006年起,任漢堡工業大學(漢堡-哈爾堡工業大學)終身教授、生物過程與系統工程研究所所長;2009年—2013年先後任漢堡工業大學過程與化學工程學院教學副院長、院長;2022年全職受聘於西湖大學,任西湖大學合成生物學和生物工程講席教授、合成生物學與生物智造中心創始主任。 [1]  [5] 
曾安平主要研究領域為工業生物技術、系統及合成生物學,包括從生物合成過程基礎到利用酶,微生物及動物細胞的大規模生物製造技術開發。 [8] 
中文名
曾安平
外文名
Anping Zeng
國    籍
德國
出生地
江西省吉安市
出生日期
1963年
畢業院校
布倫瑞克工業大學
職    業
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
2020年當選為德國國家工程院院士

曾安平人物經歷

1963年,曾安平出生於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區曲瀨鎮臘塘村。 [3] 
小學就讀於彭家坊小學,成績一直名列前茅。他在曲瀨中學讀了三個學期後,轉學到吉安縣立中學 [3] 
1978年9月—1982年7月,就讀於原江西工學院(現南昌大學)化學工程系,畢業獲得學士學位。
1982年9月—1984年12月,就讀於北京石油化工科學研究院石油化工及化學工程專業,獲碩士學位後留院工作。
1985年9月—1986年7月,就讀於同濟大學留德預備部。 [5] 
1986年,赴德國國家生物技術中心(現赫姆霍茨感染研究中心,HZI)攻讀博士學位。
1990年,獲布倫瑞克工業大學博士學位,之後在德國國家生物技術中心做博士後研究。
1992年—2006年,任職於德國國家生物技術中心(GBF),歷任生化工程部實驗室負責人和基因組學部系統生物學課題組長。 [4] 
1992年—1993年,在澳大利亞國家科學與工業研究院(CSIRO)從事生物過程開發研究。
1995年—1996年,到美國明尼蘇達大學化工系做訪問學者。
2000年,獲得布倫瑞克工業大學教授資格。
2001年,獲中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海外(傑出)青年基金。
2004年,獲得布倫瑞克工業大學教授頭銜。
2005年,獲聘為三所德國大學(斯圖加特大學弗賴堡工業大學、漢堡工業大學)生物化工及動物細胞系統生物學專業終身正教授。
2006年起,任漢堡工業大學(漢堡-哈爾堡工業大學)終身教授、生物過程與系統工程研究所所長。
2009年—2013年,先後任漢堡工業大學過程與化學工程學院教學副院長、院長。 [5] 
2022年,全職受聘於西湖大學,任西湖大學合成生物學和生物工程講席教授、合成生物學與生物智造中心創始主任。 [1] 
曾安平

曾安平主要成就

曾安平科研成就

  • 科研綜述
曾安平在科普活動中介紹合成生物學 曾安平在科普活動中介紹合成生物學
曾安平院士團隊的主要研究方向為工業生物技術、動物細胞培養技術、蛋白質工程、系統代謝及合成生物學,研究重點為電驅動生物合成技術、二氧化碳等一碳化合物生物利用、以及具有催化性能的智能蛋白質生物材料;注重多學科交叉,基礎研究和工程研究緊密結合,實現了從0到1及從1到100的原始創新和工業應用。曾安平在國際上率先將系統生物學及基於蛋白質結構的合成生物學應用於工業生物過程研究,尤其在二元醇及氨基酸生物合成領域,從基礎研究到生化工程及工藝過程開發進行了系統的創新性工作,成果實現工業應用。代表性工作包括對1,3-丙二醇這一工業生物過程的從代謝途徑的定量分析、設計、調控到生物反應器與產品分離過程的系統性研究,開發了原創的工藝過程,為這一生物過程的工業化奠定了基礎,最新研究還開發出從一碳化合物(二氧化碳甲醇)合成1,3-丙二醇的全新生物合成途徑。在電生物合成技術方面,曾安平團隊開發出All-in-One電極及相應電生物反應器,將其成功應用於脂肪酸合成、1,3-丙二醇與有機酸酯聯產的全新生物合成工藝。在一碳代謝及大氣(二氧化碳,氮氣)生物利用的研究中,曾安平團隊還首次發現了具有催化性能的蛋白質水凝膠,闡述了其成膠機理,對其作為智能生物材料在合成生物學和生物醫學中的基礎及應用進行了研究。 [1] 
  • 學術論著
據2023年3月西湖大學官網顯示,曾安平在國際刊物上發表論文300多篇,專業編著5本。 [1] 
  • 專利成果
據2023年3月西湖大學官網顯示,曾安平擁有專利(含申請)20多項。 [1] 

曾安平人才培養

  • 培養成果
曾安平 曾安平
截至2022年4月,曾安平先後培養指導了30多位來自中國的博士、博士後和訪問學者,他們中很多人在回到中國後成為了學科帶頭人和科研骨幹。 [2] 
  • 勉勵學子
曾安平勉勵大家發揚創新精神,勇攀科技高峯,聚焦國家戰略,服務社會發展。 [8] 
  • 建議學生
曾安平 曾安平
曾安平建議學生在選擇導師時不要光看導師的“帽子”,光想着導師要我做什麼,要主動思考自己想做什麼,看導師的研究方向是不是自己感興趣的。並且導師課題組及所在的研究機構的學術氣氛也很重要。 [10] 
  • 教育理念
曾安平在中國國內帶學生,一直注意打破束縛學生思維的學術權威意識,不要盲從書本和文獻。他總跟學生講,大家在學術上是平等的,在一些具體課題上,學生要儘快走到老師前面去,提出自己的想法,老師更多時候應該是引導、質疑,和學生一起分析問題,提出解決方案。 [10] 

曾安平榮譽表彰

時間
榮譽表彰
表彰機構
2008年
美國醫藥和生物工程學會(AIMBE)會士(Fellow) [5] 
美國醫藥和生物工程學會(AIMBE)
2017年
中國博士生導師獎 [9] 
中國旅德化學化工學會、德國化學學會
2019年
美國化工學會(AIChE)食品、醫藥及生物工程部2019年會獎 [9] 
美國化工學會(AIChE)食品、醫藥及生物工程部
2020年
德國國家工程院院士 [1] 

曾安平社會任職

據2023年3月西湖大學官網顯示,曾安平曾任德國化學工程和生物技術協會專業委員會“生物過程工程”及“系統與合成生物學”專家組成員,“新一代生物製造系統”專業委員會主任,多次成為歐盟、德國科學基金委、聯邦教育科研部等科研合作項目首席科學家,專家委員會成員和主任。Wiley學術雜誌《Engineering in Life Sciences》主編。 [1]  擔任天津大學北京化工大學等校兼職教授,是包括馬克斯·普朗克科學促進協會中國科學院有關研究所等多家國際學術機構和企業的學術顧問和諮詢專家,《Bioresources and Bioprocessing》副主編和其它5家國際學術刊物的編輯/編委。 [5] 

曾安平人物評價

曾安平是生物技術領域的領軍人物,被認為是二元醇合成領域在國際上最具影響力的學者。(西湖大學評) [6] 
曾安平教授是傑出的華人科學家。生物反應器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評) [7] 
曾安平教授是國際上合成生物學與生物製造領域的領軍科學家。(南開大學新聞網評) [11]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