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曹植墓

(山東省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鎖定
曹植墓(Tomb of Cao zhi),位於山東省聊城市東阿縣魚山鎮魚山村魚山西麓,始建於三國魏青龍元年(233年),發掘於1951年6月,是三國時期魏國東阿王曹植的墓地 [3] 
曹植墓平面呈“中”字形,由甬道、前室、後室二部分組成,墓葬朝向為坐東面西,墓葬全長11.4米,寬4.35米。出土隨葬器物陶器、銅器、玉器、石器等共133件 [3]  。曹植墓從形制到葬品,都堪稱曹魏時期的標型,對於研究曹魏時期的喪葬制度、社會歷史,有着較為重要的意義 [3] 
1996年11月20日,曹植墓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  。2021年10月13日,曹植墓被山東省文化和旅遊廳公佈為“山東百年百項重要考古發現 [1] 
中文名
曹植墓
外文名
Tomb of Cao zhi
地理位置
山東省聊城市東阿縣魚山鎮魚山村魚山西麓
所處時代
三國
保護級別
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編    號
4-0067-2-011

曹植墓歷史沿革

三國魏青龍元年(233年),曹植墓始建 [3] 
隋開皇十三年(593年),曹植墓新立墓碑 [4] 
1951年6月,曹植墓進行發掘,出土文物132件。
1977年3月,曹植墓清理出土銘文磚一塊。
1978年9月18日,曹植墓甬道、前門道和主墓室由於長期暴露,上部坍塌 [3] 
1981年,曹植墓重修碑樓 [4] 
1986年,曹植墓坍塌的墓室各部進行修復 [3] 

曹植墓建築格局

曹植墓
曹植墓(6張)
曹植墓平面呈“中”字形,由甬道、前室、後室二部分組成,墓葬朝向為坐東面西,墓葬全長11.4米,寬4.35米。甬道長2.2米,寬1.47米,高2.24米。頂和甬道口用磚平砌封堵,前門道深1.45米,寬1.32米,高2.06米,券頂。兩壁中部砌有凹槽,槽寬0.2米,深0.12米,高1.41米,作為順磚錯縫橫砌封門牆之用。墓室為磚結構,墓壁採用三橫一豎砌法。墓壁及頂部均抹一層厚約0.5釐米的石灰。前室呈方形,大跨度橫券頂。邊長4.35米,高4.80米。後門道深1.20米,寬1.65米,高1.96米。位於前室後壁偏北部,券頂,兩壁中部偏西處砌有寬0.2米,深0.09米,高1.67米的凹槽,作用同前門道之凹槽。後室長2.2米,寬1.78米,高3.31米。券頂坍塌,無後壁 [3] 
棺木放置於前室中部,已腐朽,從痕跡上觀察,應為單棺。棺內鋪墊三層,下層為厚約3釐米的木炭灰,中層為豆粒大的硃砂,上層為剪成日、月、星形的雲母片。屍體安置在雲母片上,已腐朽,僅存部分骨骼(共出土28節屍骨,唯缺頭蓋骨,現已遺失) [3] 

曹植墓文物遺存

曹植墓墓碑

墓碑位於曹植墓北側,亦稱陳思王廟碑,為隋開皇十三年(593年)所立,碑高1.7米,寬1.1米,碑額無字,似有畫像,因經年風雨剝蝕,已不可辨識。碑文二十行,行四十三字。書法雜用篆、隸、八分,結構嚴謹,獨具一格,表現出中國書法由隸向楷過渡的特徵。此碑早年堰沒於大清河中,至清代始挖掘撈出,重新置於曹植墓前,並建碑樓加以保護。碑樓內東壁鑲有一方唐代石碑,因年久風化,僅碑額小篆體“魏陳思王傳碑”六個大字可辨認,西壁嵌着橫批石刻一方,系明弘治八年山東按察司洽陽九皋子用章草狂書的一首七律詩:“人才三國數誰良,子建於曹獨有光。七步詩成名蓋世,千家冢陷骨聞香。魚山西麓斜陽老,膠水東阿衰草荒。今日我來尋掩處,精靈安妥花傍徨。” [4] 

曹植墓出土器物

曹植墓於1951年6月由平原省文物管理委員會清理出土文物132件,1977年3月清理出土銘文磚一塊 [3] 
材質
器物/器型
描述
玉器
(4件)
青玉璜(4件)
Ⅰ式:為兩個半環形合在一起的環形,兩端邊緣處均有三個穿孔玉璜內徑3.4釐米,外徑8.4釐米,厚0.5釐米,寬2.5釐米。
Ⅱ式:為一彎梳形,脊沿飾有圓齒,中間有一小穿孔,通長11.8釐米,寬5.56釐米,厚0.5釐米。
Ⅲ式:為一圓形,兩邊沿飾有圓齒,有三個小穿孔,通長8.6釐米,寬3.3釐米,厚0.5釐米。
料器
(7件)
白料泡(1件)
口杯蓋形,瑪瑙質,磨光精細,徑4釐米。
綠料泡(1件)
口杯蓋形,綠松石質,徑3.7釐米。
青玉珠(1件)
圓球形,通體磨光,一端淺表面對鑽兩個小穿孔,徑1.75釐米。
紅瑪瑙球(1件)
圓球形,紅瑪瑙質,中有對鑽小穿孔,徑1.35釐米
青玉球(1件)
圓球形,通體磨光,徑3釐米。
白料球(2件)
圓球形,磨光,中有對鑽小穿孔,徑1釐米
磨光的不規則球形,白玉石質,徑3.5釐米
石器
(3件)
花石球(1件)
蒜頭形,頂殘,石質較粗,高3.3釐米,腹徑3.5釐米。
石圭(1件)
灰色岩石質,高22.7釐米,寬11釐米,厚2.7釐米。
石璧(1件)
斷裂為六塊,粘合成形,內徑7.9釐米,外徑25.2釐米。
陶器
(89件)
陶雞(2件)
灰色陶質形制基本一致。似為一雌一雄,尾殘,雞冠、雞翅清晰,雙腿直立,長24釐米,高18.7釐米。
陶鴨(2件)
雌性,嘴扁長,尾扁圓,體渾圓肥大,短足,直立,長33釐米。
雄性,嘴斷殘,尾呈扁圓形,腹渾圓雙足直立,長32.5釐米。
陶鵝(2件)
雌性,長脖,扁嘴,長腿,尾呈扁圓形,高36.5釐米。
雄性,長脖高昂,尾殘,長腿,足清晰,高32釐米。
陶狗(2件)
雙耳下垂,尾尖高翹,足趾、嘴、眼清晰,高30.3釐米,長39.2釐米。
耳前豎,尾細尖高翹,短腿,體長呈行走狀,嘴、眼清晰,高31釐米,長42釐米。
陶罐(15件)
丹藥罐(5件)
直口,方唇,斜肩,鼓腹,平底,肩有等距四系,並對稱印有篆體陽文“丹藥”戳記兩個,有平頂圓蓋,通高19.8釐米,口徑4.5釐米。
直口,圓唇,斜肩,鼓腹,平底,肩有等距四系,並對稱印有篆體陽文“丹藥”截記兩個,有平頂圓蓋,口殘,通高20.7釐米,口徑12.2釐米。
陶蓋罐(2件)
直口稍侈,圓唇,斜肩,鼓腹,平底,有平頂圓蓋,無系,通高16.3釐米,口徑10.11釐米。
口稍侈,圓唇,斜肩,鼓腹,腹部有模糊弦紋,平底有平頂圓蓋,通高16.8釐米,口徑10.8釐米。
陶雙系罐(2件)
口稍侈,圓唇,圓肩,鼓腹,平底,肩有對稱兩系,均殘缺,高14.8釐米,口徑10.7釐米。
直口圓肩,斜腹,平底,肩有對稱兩系,高21.5釐米,口徑11.3釐米。
陶四系罐(1件)
灰色陶質直口,鼓腹,平底,腹部有模糊弦紋,肩有等距四系,高30.5釐米,口徑27.8釐米。
陶盆(4件)
斂口,寬沿,鼓腹,壓痕紋,小平底,口沿殘,高10.3釐米,口徑19.6釐米。
敞口,寬沿,斜腹,腹飾弦紋,平底,高19釐米,口徑50.2釐米。
陶燈台(3件)
灰色陶質,形制基本一致。高柄,上粗下細,頂均殘,喇叭形足,高分別為16.9釐米、17.8釐米和17釐米。
陶盤(7件)
侈口沿,平底底有等距三足,高87釐米,口徑34.5釐米。
侈口,斜寬沿,淺腹,平底。
陶雙耳杯(17件)
灰色陶質,侈口,淺腹,雙耳平底,高4釐米,寬10.9釐米,長13.6釐米。
陶碗(10件)
侈口,淺腹,小平底,高6釐米,口徑17.5釐米。
陶瓶(1件)
灰色陶質,侈口,圓唇,短頸,斜腹,平底,高11.7釐米,口徑8.7釐米。
陶磨盤(1件)
灰色陶質,槽形磨盤,中有兩孔,盤徑31.2釐米。
陶鍾(1件)
灰色陶質,為柄狀,中有對鑽穿孔,高19釐米,口徑21.5釐米。
陶盞託(2件)
灰色陶質,形制基本一致。盞託·體、盞為釜形,有三足,託為侈口,淺腹,平底,通高5.7釐米,徑21釐米,盞口徑8.3釐米。
陶燻(2件)
灰色陶質,侈口尖唇,淺腹,平底,中間有一柱形孔,高4.9釐米,口徑16.6釐米。
灰色陶質,侈口,深腹,平底、中間有一柱形孔,口沿殘,高2.1釐米、口徑8.7釐米。
陶灶(3件)
灶體平面呈長方形,前面有長方形灶門和較高的擋火牆,後有網形煙孔,灶面有兩個圓形火眼,上置一釜一甑,底有一小孔,灶體總長42.65釐米,寬23.8釐米,高18.3釐米,釜高4.8釐米,高5.6釐米。
灶體平面呈卡形,上置·散,額底有六個小孔,灶門旁及灶面飾菱形紋,灶體長20釐米,寬14.8釐米,高9.9釐米,額高5釐米,口徑11.5釐米。
灶體平面呈橢圓形,前面有方形灶門,後有柱狀圖形煙孔,灶台上有一個圓形火眼,高8.7釐米,寬13釐米,長17.8釐米。
陶案(2件)
案面呈長方形,有四條彎腿及兩根橫底座,案面長42.3釐米,寬22釐米。
案面呈長方形,面有八個方形卵孔,缺腿,長50釐米,寬22.6釐米。
陶瓢(1件)
灰色陶質,門稍侈,淺盤式,有柄,4徑27.2釐米。
陶勺(2件)
深勺鬥,底部較尖。有柄,柄彎曲細長,長20.6釐米,高3.8釐米。
勺鬥為圓形,深腹,平底,寬沿,柄殘缺,口徑10.6釐米。
陶壺(1件)
灰色陶質,口稍侈,卷唇,直頸,鼓腹,平底,高10.3釐米,口徑7.5釐米。
陶井(2件)
灰色陶質,簡形、口有兩斜直支架,高13釐米,口徑9.5釐米。
(以上參考資料來源 [3] 

曹植墓歷史文化

曹植墓相關人物

  • 曹植
曹植(192一232年),字子建,沛國譙(今安徽毫縣)人,曹操第三子,曹丕的親胞弟。少有文才,為曹操所寵愛,曾幾次欲立為太子,後因任性放誕而失寵。及曹丕、曹叡相繼為帝后,備受猜忌和迫害,屢遭貶爵,遠離京師,頻繁改換封地。三國魏太和三年(228年)被封為東阿王,歷時四載。三國魏太和六年(231年)又改徙陳王(今河南淮陽),是年十一月病逝。卒諡思,世稱陳思王。三國魏太和七年(232年)三月,其子曹志遵遺囑,將其歸葬於東阿魚山 [4] 

曹植墓學術研究

曹植墓為遷葬墓,是由河南省周口市準陽區(古陳地)遷來的(至今淮陽區城南仍存有曹植的衣冠冢——思陵冢 [3] 
曹植墓實行的是薄葬。當時當地羣眾曾謠傳“破開曹子建墓,富了九州十府一百單八縣”。其實不然。《三國志·陳思王植傳》就曾記載“遺令薄葬”。從考古發掘中發現,所出土的件文物,大都為比較粗糙的陶器,還有幾件石器和料器,沒有發現什麼貴重物品,符合曹丕在遺令中規定的那樣,“無藏金銀銅鐵,一以瓦器”亦符合其父曹操一貫倡導的“令民不得復私仇,禁厚葬,皆一之於法”。同時,曹植生前的生活是比較困苦、潦倒的,“既徒有國土之名,而無社稷之實,又禁防壅隔,同於囹圄”,死後亦難以厚葬,那種“富了九州一百單八縣”的説法是不能成立的 [3] 

曹植墓文物價值

曹植墓從形制到葬品,都堪稱曹魏時期的標型,對於研究曹魏時期的喪葬制度、社會歷史,有着較為重要的意義 [3] 

曹植墓所獲榮譽

2021年10月13日,曹植墓被山東省文化和旅遊廳公佈為“山東百年百項重要考古發現 [1] 

曹植墓文物保護

1996年11月20日,曹植墓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 

曹植墓旅遊信息

曹植墓地理位置

曹植墓位於山東省聊城市東阿縣魚山鎮魚山村魚山西麓。

曹植墓交通路線

  • 公交
山東省聊城市內乘坐D611路公交車,在魚山曹植墓景區站下車前往。
  • 駕車
山東省聊城市東阿縣魚山鎮人民政府距離曹植墓約6.8千米,駕車約9分鐘。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