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曹植墓

(通許曹植墓)

鎖定
曹植墓位於通許縣城東的長智鄉後七步村,墓冢在村中400多平方米的坑塘南邊沿,東西北三面環水,南面臨路。墓寬22.5米,長22米,高3.4米。 [1] 
中文名
曹植墓
地理位置
通許縣城東的長智鄉後七步村
所處時代
三國
佔地面積
400 m²
保護級別
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開放時間
全天
門票價格
免費

曹植墓景點介紹

曹植墓碑原立於後七步村陳思王陵祠內,此地現為學校。碑體高3.44米,寬0.76米,厚0.22米。碑題名為“通許縣創建陳思王陵祠記”,為明代萬曆八年(1580年)通許知縣王喬吳撰文書丹,縣丞上好仁,典史範世麟立石,碑文正書36行。碑文記載了墓的位置,贊“子建詩才擅七步之雄,文章冠三國之彥”。 [1] 

曹植墓曹植簡介

曹植,字子建,三國時魏王曹操的第三子。封陳王,溢思,世稱陳思王。極富才學,南北朝詩人謝靈運評價他:“嘗言天下文章只一石,子建獨得八斗,世目為繡虎”。著名的《洛神賦》即出於曹植之手。詩歌多為五言詩。其詩善用比興手法,語言精煉而詞采華茂,對五言詩的發展頗有影響。又善辭賦、散文。原來文集,已散佚,宋人輯有《曹子建集》。 [1] 

曹植墓七步成詩

曹植早年曾被曹操寵愛,一度欲立為太子。後曹丕、曾睿相繼為帝,備受猜忌,曹丕曾故意刁難曹植,相傳讓他走七步路應賦詩一首,如詩不成,即給以懲罰。曹植應聲賦詩一首:“煮豆持作羹,濾豉以為汁,萁在釜底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丕感悟。七步成詩,成為一段佳話廣為流傳。 [1] 

曹植墓發現古墓

曹植曾封為雍丘王,在杞縣一帶活動過。其墓在山東東阿縣,杞縣曹植墓為其衣冠冢。後七步村名,一度訛傳為“齊步”。明成化八年(1472年),夏季發大水,墓被大水沖刷,出現一穴,遂發現一石碑,上書“三國魏陳思王之墓”,人們才知道“齊步”的錯訛。為紀念曹植,明萬曆年問,把“齊步”改為“七步”。 [1] 

曹植墓文物保護

1982年5月14日,通許縣人民政府將曹植墓列為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參考資料
  • 1.    曹植墓  .開封市人民政府官網[引用日期2021-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