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曹友聞

鎖定
曹友聞(?-1236年),字允叔,同慶府慄亭(今甘肅徽縣)人,宋初名將曹彬十二世孫,南宋名將。 [8-9] 
寶慶二年(1226年),曹友聞中進士,詔授綿竹尉,改授天水軍教授。端平二年(1235年)初,蒙古攻秦、鞏2州,圍天水軍。友聞單騎夜入,與守將張維集民戰守。同弟先後據守仙人關、七防關、白水江等要塞,每戰親冒矢石,為士卒先。授知天水軍。端平三年(1236年),蒙古軍攻戰沔州、逼圍隴南青野原,友聞率精兵內外夾攻,擊退敵兵,因功授武德大夫、左驍騎大將軍。不久,遣將據守雞冠隘、陽平關等要地,同元將汪世顯展開激戰,“喋血十餘里”,大獲全勝,授眉州防禦使、利州駐紮御前諸軍統治兼沔州駐紮兼管關外四州安撫、權知沔州,節度屯戍軍馬。 [8] 
同年九月,蒙古兵數萬南下直攻大安軍,友聞孤軍堅守仙人關,派曹萬設疑兵於雞冠隘,自率精兵萬人設伏。雙方冒雨血戰,死亡慘重。次日天明,蒙古援兵至,曹友聞被圍,殺坐騎死戰,壯烈殉國,全軍覆沒。 [8] 
允叔
所處時代
南宋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同慶府慄亭 (甘肅徽縣)
逝世日期
1236年
主要成就
保衞天水軍、大破闊端、應援階州、青野原,戰功赫赫
本    名
曹友聞
官    職
眉州防禦使、左驍衞大將軍、利州駐紥御前諸軍統制等
追    贈
龍圖閣學士大中大夫
諡    號
毅節

曹友聞人物生平

曹友聞川中名將

南宋寶慶二年(1226年),曹友聞中進士,被授為綿竹縣尉,次年又改任天水軍教授。他赴任的同時,成吉思汗正在帶兵圍攻西夏國都中興府,並派出一支軍隊進入了南宋轄境,一舉拿下階州(今甘肅武都東),幷包圍了天水軍(今屬甘肅),造成“丁亥之變”。這時曹友聞還沒到任,天水軍是否丟失都跟他沒有半點關係,何況還是個文官,他完全可以原地返回。但曹友聞臨難不苟,毅然單槍匹馬闖入了軍城,與守臣張維一起組織兵民佈防,好在沒過多久,成吉思汗就病逝於六盤山,蒙軍只好撤退,軍城就保全了下來。此事過後,四川制置司為表彰曹友聞的功績,特地繡了一面“滿身膽”的大旗頒授給他。
1230年7月,蒙軍有心掌握川陝地形,再度進犯蜀地,由於當時的四川制置使桂如淵畏敵如虎,不顧川陝防線向來是以“三關為門户、五州為藩籬”的戰鬥經驗,輕率地做出了棄五州(成州鳳州天水軍階州、西和州)、保三關(仙人關、七方關、武休關)的決定,致使三關之外慘遭蒙軍蹂躪。在此戰之中,宋軍將領大多棄地而去,只有曹友聞盡遣家財招募了五千忠義之士,這才力保天水軍不失。事後,四川制置司看出了曹友聞不光膽大,而且確有將才,便讓他出守七方關。
在這次蒙軍進攻前,曹友聞就已官至武翼大夫閤門宣贊舍人利州駐紮御前諸軍都統制,位居四川四大主力禁軍(沔戎、興元金州利州)之一的統帥。而在青野原之戰過後,闊端又率大軍轉攻大安軍,但又被曹友聞帶兵打退,使他連立兩功,因此被朝廷升為武德大夫、左驍騎大將軍,聲名更加顯赫。

曹友聞代表之戰

端平二年(1235年)初,蒙古窩闊台汗集結蒙古、西夏、吐蕃及投降蒙古的漢軍,號稱五十萬大軍,大舉南侵宋朝。蒙古大軍兵分兩路,東路由窩闊台第三子闊出率領,入侵襄漢;西路由窩闊台次子闊端等率領出徵四川。
進攻四川的闊端軍,先攻春鞏,圍天水。曹友聞單騎夜入,與天水守將張維等籌劃守城要略,並散盡家財招募兵士七千餘人,同其弟曹友萬先後據守仙人關、七防關、白水江等要塞,每戰皆親冒矢石,為士卒先。被授知天水軍。蒙古軍轉攻階州,曹友聞引軍馳援,夾擊敵軍,擊退敵軍後,駐石門(今陝西略陽縣西北),負責扼守七防關(今康縣雲台鎮)一帶。
端平三年(1236年)春,蒙古軍再次南侵。一舉攻下沔州(今陝西勉縣),繼而進圍青野原(今甘肅徽縣南)。宋軍被困,請求救兵解圍。曹友聞聞訊,召集部將説:“青野原為蜀咽喉,不可緩”。急派弟曹友萬領軍自冷水品渡嘉陵江,至六股株,抄小道直奔青野原。曹友聞引精兵隨後趕到,同守軍一起內外夾攻,擊退蒙古軍,因功授武德大夫、左驍大將軍。

曹友聞喋血仙人

自端平元年(1234)以來,蒙古軍屢犯金牛(今大安鎮)、大安(今唐渡鄉擂鼓台一帶),曹友聞與弟曹友萬誓死抗擊。 1235年,蒙古大汗窩闊台發動了第一次侵宋戰爭,西路軍直逼四川。這年十二月,蒙古軍攻陷沔州(今略陽),直逼大安。曹友聞率兵把守仙人關,探知蒙古軍大舉來犯,對曹友萬説:“國家安危在此一舉,眾寡不敵,豈容浪戰。惟當乘高據險,出奇兵,藏埋伏以待來犯,誓與陣地共存亡。”
曹友聞派遣部將急速前往雞冠隘(今陽平關雞冠山下)、陽平關(原陽平關在今黃家壩)據守。部署剛定,蒙軍數萬已突至陽平關,即命令出擊。又親帥帳兵和背嵬軍(即親兵)突出陣前,左右奔馳射退敵兵。友聞料定:“敵人必回兵攻雞冠隘,應加緊增援。”後來蒙軍果然以步兵萬餘猛攻隘口。曹友聞立令步騎直衝前去左右夾攻,蹀血10餘里,敵方敗退。

曹友聞大安殉國

端平三年(1236年)八月,蒙兵攻陷興元府(今漢中市),欲衝大安。南宋制置使趙彥吶令友聞控制大安,以保蜀口。曹友聞馳書趙彥吶稱:“沔陽蜀之險要,吾重兵在此,敵有後顧之憂,必不能逾越沔陽而入蜀,又有曹友萬和王宣首尾呼應,可保證大捷。大安地勢平壙,無陷可守,正好發揮敵人騎兵之所長,我步兵之所短,況眾寡不敵,豈可在平地控御。”趙彥吶不以為然,一日七次持小紅牌來催促急速行動。曹友聞認為以寡擊眾,非乘夜出奇兵內外夾攻不可。於是命曹友萬、曹友諒領兵上雞冠隘,多張旗幟,向敵人顯示我軍堅守的決心。曹友聞則選精鋭部隊萬人,夜渡嘉陵江,秘密往流溪溝埋伏。事先相約,敵人來到,內以擂鼓舉火為號,外呼殺聲以響應,兩面夾擊蒙古軍。部署既定,九月二十二日,蒙兵果然來犯,曹友萬衝出陣前迎戰。敵將八都魯擁有萬餘眾,達海率千人,往來搏戰,矢石如雨。曹友萬身被數創,遂令諸軍舉火。
九月二十七日,曹友聞遣諸軍全面迎戰;又親率精兵3000人疾馳往雞冠隘,但在進軍的路上遭遇暴雨。諸將請求:“雨不停爛泥沒足,等稍晴再戰。”曹友聞責備説:“敵人知道我伏兵在此,遲緩必失良機。”遂擁兵齊進。曹友聞入龍尾頭,曹友萬聞五鼓已響,即衝出雞冠隘口與曹友聞會合,內外兩軍皆殊死戰鬥,夾擊敵軍,血流20裏,蒙古人的營寨被宋軍連破數十個,屍體更是在陽平關外堆積如山。西川的軍隊素以綿裘代替鐵甲,此時盡被雨濕透,不利徒步戰鬥。二十八日黎明,蒙將汪世顯率大批蒙軍蜂擁而至,在三泉以鐵騎四面包圍宋軍,曹友聞嘆息説:“這難道是老天註定的嗎?我只有為國戰死而已!”於是破口罵戰,殺死自己所騎戰馬,以表示殉國的決心。血戰更加激烈,曹友聞與弟曹友萬皆戰死,全軍覆沒。南宋朝廷聞知曹友聞訃訊,特贈其為龍圖閣學士大中大夫,賜廟額為“褒忠”,諡號“毅節”。 [3] 
曹友聞曾以掌書記職務徵辟漢州人安如山,但被其拒絕。當安如山聽説曹友聞戰死後,遂前往戰場,收殮其遺骨,將曹友聞葬於曹氏家族墓旁。 [6] 
汪世顯素來佩服曹友聞的威名,曾贈其名馬,等到他於嘉熙元年(1237年)攻宋回師時,路經曹友聞與蒙軍激戰之地,感嘆道:“蜀將軍真男兒也!”於是以盛禮致祭。 [5] 
曹友聞戰死後,蒙古軍長驅入蜀,成都、利州、潼川三路的二十餘州都被蒙古軍攻下。

曹友聞歷史評價

安如山《曹將軍》:
將軍精悍姿,齒齒碎鐵石。在昔童稚中,但聞飽經術。縱橫騁柔翰,丹雘間金碧。有司塞明昭,敝邑屈詞伯。芹香春水生,冠玉侍重席。脱略章句陋,搜抉窮理窟。未及文化成,其如王土窄!丈夫報主怨,豈必蒙清秩。蒼然請去位,滿面秋栗烈。糾合熊虎羣,旌旆揚廣陌。正當摩厲間,一鼓拔勁敵。屯兵沔水源,千里斧截截。浩蕩排煙旻,西極安屼嵲。奈何國無人,腐儒秉旄鉞。賞予入私門,金湯授盜賊。公時奮臂爭,反遭獻玉刖。三軍視馬首,痛哭下天壁。功成坐齟齬,憤怒須插戟。中宵拔劍起,肅肅整勁翮。吐氣風雲生,搴旗陷堅列。貫穿死生地,蹀血天地黑。勢雖眾寡懸,形未雌雄決。路窮斷首尾,眾盡乃手格。豈知龍虎逝,黯淡山川色。百萬尚震驚,嗚呼死諸葛。長城但自壞,千古痛稠結。肉食無遠謀,野史有直筆。酒酣歌節士,皛皛霜月白。 [4] 
汪世顯:“蜀將軍真男兒漢也。” [2] 
劉麟瑞有詩二首讚道:
  • 雁塔名香本一儒,執殳幾度為前驅。元戎卻敵世間有,教授提兵天下無。花石峽鏖忠奮勇,水牛嶺度死生殊。英風壯節誰堪匹?千載人稱大丈夫。 [1] 
  • 勇戴兜鍪學《六韜》,赤心報國是英豪。徧身膽在存全蜀,蓋世名高懾短曹。雞堡出奇師旅沒,龍門盡鋭弟兄勞。當時制帥猶多計,獨向深山遠遁逃。 [1] 
黃輝《曹友聞祠》:“卷地塵來可奈何,大旗風雨動關河。荒林不辨將軍樹,古嶺空傳壯士歌。深夜有人聞鐵馬,斜陽無事看金戈。空江蕭瑟英雄淚,流入岩石怨恨多。” [7] 

曹友聞人際關係

弟弟:曹友萬,與曹友聞一同戰歿。贈武翼大夫。 [3] 
據《宋史》記載,曹友聞至少有二子一女。

曹友聞史料索引

《宋史》卷208《忠義傳四》 [2] 

曹友聞後世紀念

曹友聞祠位於古朝天關附近,其名取自南宋朝廷所賜廟額“褒忠” [3]  。始建於明代,殿宇寬敞,氣勢恢宏,由於地處古驛道旁,行人多去瞻仰。清人曾對其進行過重修,今存遺址。 [7] 
參考資料
  • 1.    《元詩選初集·壬集》  .國學大師[引用日期2022-11-13]
  • 2.    《宋史·卷四百四十九·列傳第二百八》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2-11-14]
  • 3.    《宋史》卷208《忠義傳四》:事聞,特贈龍圖閣學士、大中大夫,賜廟褒忠,諡曰毅節,官其二子承務郎,婿迪功郎。[友]萬特贈武翼大夫,二子成忠郎。
  • 4.    《谷音》  .國學大師[引用日期2022-11-14]
  • 5.    《宋史》卷208《忠義傳四》:秦鞏人汪世顯素服友聞威望,嘗以名馬遺友聞,還師過戰地,嘆曰:“蜀將軍真男兒漢也。”盛禮祭之。
  • 6.    《谷音·捲上》:如山善擊劍,左右射,讀經史百氏之書,端平甲午,安撫曹友聞,闢掌書記,不起。友聞戰死三泉。如山往收其骨,藏諸其先之側,乃東下老於會稽。
  • 7.    朝天區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廣元市朝天區文史資料 第6輯 朝天記勝:朝天區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2001-12:239-240
  • 8.    郭方忠,張克復,呂靖華主編.甘肅大辭典.蘭州:甘肅文化出版社.2000.第1177頁
  • 9.    (清)畢沅撰.白話續資治通,4[M].長沙:嶽麓書社,1997.12.第7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