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普照寺

(山西省孝義市寺廟)

鎖定
孝義北川烏雞嶺,逶迤百里至下堡,兀突一峯,狀似雛鳳,名為鳳山,那裏翠柏蒼松,山清水秀,勝景如畫,寶剎普照寺就坐落在此山中段。普照寺創建於何年代,傳説不一。寺內鐘鼓樓的鐵鐘上有“金大定年號”,又據原寺院碑刻記載,創建於金元,並經明萬曆,清順治、康熙、道光四次維修。
普照寺,於1952年曾大興土木,建僧舍禪房,復修彩繪山門碑坊。
中文名
普照寺
中    起
五佛台樓
佈局結構
上建大雄寶殿,下對催輔庭,左右兩廊

普照寺古寺簡介

孝義市普照寺 孝義市普照寺
普照寺的全貌,見清道光十二年重修碑記雲:“下堡普照寺有佛院一所,上建大雄寶殿,下對催輔庭,左右兩廊,藥師、地藏王也。中起五佛台樓,而四通八達。北面鐘鼓樓,驚聾醒目,臨於幹位者,吳聖殿也。位於震方看真君閣也,東有僧舍,西築場園…。”
這就是普照寺從金元到民國十五年曆程了八百餘載的建築概貌。但時經一九三八年戰亂,一九五九年大躍進“拆廟建校”活動,普照寺歷經滄桑近千年,寺院建築皆被拆除,湮滅了往日光彩。

普照寺佛教活動

2004年,下堡村民委員會應廣大佛教居士強烈要求,向市民族宗教局提出批覆普照寺及修復為佛教活動場所的報告。張鐵虎集鄉資,籌錢資,募義工,重建普照寺。
歷時兩年餘,古剎廢墟重現輝煌,晨鐘暮鼓再度繞樑。

普照寺佈局結構

新寺分上下兩院,上有大雄寶殿鐫樟木、白玉佛身,供奉三世佛,偏殿供觀音、地藏王菩薩;下有天王殿,明柱飛檐,殿左設鐘鼓二樓,山門築三開道廈檐牌樓。山門前有十八層石階,象徵着佛珠十八顆。上院下院僧房二十一間,有階可通。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