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昭聞

鎖定
程剛,筆名昭聞,研究員中國民主建國會會員。陝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古法斫琴代表性傳承人,北派古琴製作代表人,中國古琴博物館館長 [3]  [7-8] 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中英國際音樂節中國區主席,陝西省長安古琴藝術研究院院長,陝西省技能大師 [11]  ,西安市高層次領軍人才 [12]  ,西安市政府職業能力專家,西安市民族管絃樂學會會長,西安琴會會長。 [1]  [10] 
中文名
程剛
外文名
Chenggang
別    名
昭聞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畢業院校
北京中醫藥大學
職    業
音樂史學家、斫琴師
代表作品
《長安古琴藝術》 [8] 
管派古琴製作與修復 [7] 
主要成就
陝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 [3-5]  [8] 
信    仰
道教

昭聞人物生平

昭聞出身醫學世家,從北京中醫藥大學畢業後,源於對中國傳統文化和古琴藝術的熱愛,曾拜入九嶷派第二代傳人韓廷瑤老先生門下學習撫琴,2014 年追隨田雙琨先生學習管派古琴製作技藝,2018 年執拜師禮,深得管派真傳,並得到各地古琴大師與斫琴大家的悉心指導。他創立了中國古琴博物館陝西省長安古琴藝術研究院(研究院傳習中心在冊學員一千餘人),主辦國家級、省級音樂會、研討會 30 餘場次,是西北地區古琴事業發展的領軍人。 [13]  [1-2] 

昭聞學術研究

昭聞著《長安古琴藝術》
昭聞著《長安古琴藝術》(1張)
常年致力於以純手工古法斫琴以及長安古琴藝術史研究,發表學術論文有《長安古琴藝術考》《古琴專業音樂教育的歷史與現狀》《古琴文化中的和合思想探微》《古琴琴歌的藝術特徵分析》《論中國古琴文化精神內涵的傳承及當代意義下的審美重構》等十餘篇。
論文作品《長安古琴藝術考》於2015年6月發表於音樂類專業期刊《音樂天地》雜誌,系統的闡述了長安古琴藝術的起源、代表人物、代表作品,對中國古琴藝術的貢獻等。 [6] 
古琴歷史專著《長安古琴藝術》由陝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發行,榮獲西安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專項資金資助、西鹹新區灃東新城優秀文藝作品專項資金資助 [13]  ,古琴製作專著《管派古琴製作與修復》由中國書店出版社出版發行,是陝西省哲學社會科學重大理論與現實問題研究項目、陝西省程剛技能大師工作室學術成果。 [9]  [14] 

昭聞斫琴作品

昭聞著《管派古琴製作與修復》
昭聞著《管派古琴製作與修復》(1張)
“做一個合格的斫琴師必須經過傳統文化關、古琴藝術關、工藝美術關、身體關四大關口,尤其是身體這一關是斫琴師,在漆工藝階段時就有90%的人都會對生漆過敏,渾身腫脹。”昭聞説,古琴製作與其他樂器有着本質的不同,一個優秀的斫琴師在琴學研究以及傳統文化方面都應該有很高的造詣。 [2] 
長安是古琴的發源地,這個無可厚非。一直到宋代以後,都城南移,古琴的興盛場所才開始轉移。”古琴製作自古就有南琴、北琴之分,他的古法斫琴技藝屬於北派。 [1] 
北琴古樸,南琴婉約。現實中往往存在南琴到了北方,琴體開裂,音色變質的問題。為此,昭聞查閲各類古琴專著,參考故宮博物院唐宋古琴實物,整理出獨特的北方斫琴標準流程。在繼承了管平湖先生古琴製作風格的同時,他復原了元代後斫琴師因為音色和地域原因而放棄使用琴體裹布的工藝。這項被稱之為“裹夏布”的技藝,是保證古琴流傳上千年不變形不開裂的法寶,也是唐代古琴經歷千百年還可正常彈奏的重要原因之一。 [2] 
昭聞古法斫琴作品集

昭聞個人生活

昭聞斫琴的大師工作室位於中國古琴博物館二樓,幾經周折走上了“善彈者善斫”的古法斫琴之路。
縱觀古法斫琴,似乎在杜絕速度和效率。選擇老材料,靠木漆要等,刮灰胎更是漫長的等待。一把“時間的標尺”時時在衡量心性,最終才能收穫一張好琴。撫琴、斫琴、閲讀經典,古人在古琴中修身養性,完成美的心靈教育。 [1] 
昭聞感嘆自己很幸運,曾拜入九嶷派宿老韓廷瑤門下學習撫琴,又追隨田雙琨先生學習管派古琴製作技藝,還得到各地古琴大師、斫琴大家的悉心指點。如今他也這樣要求自己的弟子。“撫琴、斫琴、閲讀經典,帶着他們一起做長安琴學方面的課題研究。”
“醫學治療人的身體,音樂治療人的內心。算起來,我也並沒有離開本行,也許社會更需要一個用傳統文化和傳統音樂醫治人們內心的醫生。”昭聞笑着説。 [2] 
昭聞 昭聞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