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昨日

(唐代李商隱詩作)

鎖定
《昨日》是唐代詩人李商隱創作的一首七言律詩。首聯寫所戀女子昨日離去,今朝又派人來傳信。頷聯追敍兩人稍得相會就立刻別離,令人惆悵嘆息。頸聯以月輪已缺,弦不成雙,暗示重會難期。尾聯遙想對方笑倚梅花的情景,悠然神往,更見相思的深切。詩中使用流水對,意義連貫而下,特別是“也”字的妙用,變板滯為靈活,也增強了詩歌的搖曳之美。此外,比喻通俗平暢,接近民間詩謠,容易上口和記誦,也促成了全詩清新明快的風格。
作品名稱
昨日
作    者
李商隱
創作年代
晚唐
出    處
全唐詩
作品體裁
七言律詩

昨日作品原文

昨日
昨日紫姑神去也,今朝青鳥使來賒
未容言語還分散,少得團圓足怨嗟
二八月輪蟾影破,十三絃柱雁行斜
平明鍾後更何事,笑倚牆邊梅樹花 [1] 

昨日註釋譯文

昨日詞語註釋

⑴昨日:指正月十五日。這是取首二字為題,並非專詠昨日情事,實為無題詩
紫姑:相傳為廁神,亦稱子姑、坑三姑。南朝宋劉敬叔異苑》卷五:“世有紫姑神。古來相傳雲是人家妾,為大婦所嫉,每以穢事相次役。正月十五日感激而死,故世人以其日作其形,夜於廁間或豬欄邊迎之,祝曰:‘子胥不在,曹姑亦歸,小姑可齣戲。’”感激,感傷憤激。南北朝宗懍荊楚歲時記》:“正月十五日,其夕迎紫姑,以卜將來蠶桑,並佔眾事。”此處當是由“紫府仙人”變化而來,借指所愛的女子。
青鳥:亦稱青雀,道教傳説為西王母取食傳信的神鳥。《山海經·西山經》:“又西二百二十里,曰三危之山,三青鳥居之。”郭璞注:“三青鳥主為西王母取食者,別自棲息於此山也。”此言“取食”。又,《漢武故事》:“七月七日,上於承華殿齋,正中,忽有一青鳥從西方來,集殿前。上問東方朔,朔曰:‘此西王母欲來也。’有頃,王母至,有兩青鳥如烏,挾侍王母旁。”此言青鳥為西王母傳信,後遂以青鳥為信使的代稱。賒(shā):用法同“”,語氣助詞,無意義。張相詩詞曲語辭匯釋》:“此‘賒’字驟難索解,細案之此為七律,對仗工整,‘賒’字對‘也’字,系以助辭對助辭,可無疑義。”“‘來賒’猶雲‘來思’或‘來兮’。”一説指遲緩,緩慢。
⑷言語:言談,相互傾訴。分散:離散,別離。
⑸少:稍。團圓:此處指與所戀之人稍得團聚。足:堪。怨嗟(jiē):怨恨嘆息。
⑹二八:指陰曆十六日。月輪:一輪圓月。蟾影破:月亮開始由圓到缺。蟾影,即“月輪”,傳説月中有蟾蜍。破,殘破。喻兩人不得團聚。
⑺十三絃柱:指箏的弦柱。箏有十三絃,每弦系一柱。十三為單數,喻雙方的分離。雁行斜:形容箏柱斜列像雁飛時排成的斜行。
⑻平明鍾後:謂早晨敲過晨鐘之後。平明,黎明。鍾,佛寺、道觀用以報時、鳴警、集合的信號。
⑼邊:一作“匡”。 [2-4]  [5]  [6] 

昨日白話譯文

昨夜幽期密約,紫府女神悄然回去。今晨她又派去青鳥信使,告訴我下次幽會的日期。
當時匆匆相會,還沒有暢敍就分開了。難得團圓相歡,見面太少,自然令人怨恨嘆氣。
十六日晚上的月亮,已經不那麼圓了。箏上十三根弦柱,就像排成列斜斜飛去的大雁。
平明的鐘聲已經敲響,姑娘啊,你在哪裏?你定然倚着牆邊梅花樹,微笑着將我等待。 [5] 

昨日創作背景

關於此詩的創作緣由,歷來有不同看法。清代朱鶴齡等人認為此詩是感慨人心分合無常而作;清代屈復等人認為此詩怨離合,是惜別之詞;清代徐德泓認為這是一首去職之詩;清代馮浩等人則提出此詩為有求於令狐綯而作,並將作年定在唐宣宗大中四年或三年(850或849)。據今人黃世中考證,詩中以紫姑神喻女子,當亦女冠之流。紫姑神,亦“紫府仙人”,借“紫姑”為喻,記正月十五元宵佳節的一次小會。正月十五相會之事,不應發生在李商隱初到玉陽山學道之時,故酌定此詩作於唐文宗大和二年(828)正月十六。 [4]  [5] 

昨日作品鑑賞

昨日文學賞析

這是一首清新流麗的愛情詩。詩中寫相思而悲劇氣氛不過於濃重,表達方式不過於婉曲,語言風格不過於精麗,純用白描手法,清淡自然,藝術感染力很強。
首聯是説昨天紫姑神才離去,今朝她又派青鳥來傳信。“紫姑神”是中國古代神話中的廁神,詩中以昨夜所迎的紫姑神代指自己所愛的女子。“青鳥”相傳是西王母的使者,又借喻女子派來送情書的人。這兩句對得非常工整,“昨日”對“今朝”,“紫姑神”對“青鳥使”,“去”對“來”,“也”對“賒”,結尾都是語氣助詞。值得注意的是,這兩句的節奏為二、三、二,與通常的二、二、三節奏相比,似有點拗口,然而從藝術處理上看,不刻意求工,改變節奏常式,反而顯得靈活。
頷聯回想昨夜與愛人的相會,前句憶匆匆離散,未能談上幾句就又分手了;後句嘆歡聚甚少,稍得相聚又分散,反更令人惆悵嘆息。“未”“還”“少”“足”四個字,把那短暫的會見又離散、很少團圓堪怨嗟的行動和變化、心理和感受描寫得淋漓盡致、曲折宛轉。心有靈犀的相見卻聚散匆匆,衷腸難盡,美好的相遇也就越發顯得珍貴。這兩句寫得明白如話,雖惆悵遺憾卻無沉重悲傷,細品詩味,很像宋詞中的“幾回得見,見了還休,爭如不見”(北宋周邦彥燭影搖紅·香臉輕勻》)之意。
頸聯則順着頷聯的意思,即景興感,比中有賦,抒寫輾轉不眠渴望再見的焦灼心情和不得團圓的幽恨。這兩句以數字對偶,富有特色。“二八”,這裏指正月十六日。雖然成雙,但從十六日起,月已開始虧缺不圓。“十三絃柱”,指箏的弦柱,箏有十三絃,每弦系一柱。十三為單數,單數不成雙,故常喻人的離別。“二八月輪”與“十三絃柱”都是即目所見之物,詩人看到它們便觸動了別離的怨嗟,聯想非常自然。詩人為月虧弦單擔心,正是渴望與愛人團圓的殷切心理的表現。“雁行”,本喻整齊有序,這裏則比喻箏聲哀怨雜亂,襯托出其孤獨煩亂的心境。大有“纖指十三絃,細將幽恨傳”(北宋晏幾道菩薩蠻·哀箏一弄湘江曲》)的意藴,含而不露。
尾聯將筆鋒一轉,從相思之情中宕開,思念之深,竟至徹夜難眠。詩人想象所愛之人的倩影:黎明時分,晨鐘響過,她還有什麼事呢?一定是微笑着倚在牆邊的梅花樹旁吧。末句是傳神之筆,雖只輕描淡寫,卻將那女子笑倚梅花的嬌好身態及心中對愛人的嚮往期待心理刻畫得栩栩如生,給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全詩中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
綜觀全詩,詩人敍述了昨夜的小會遽別,抒發了今日的相思之情。前六句一氣流注,尾聯卻從今夕宕開,轉想對方笑倚梅花的情景,悠然神往,更見相思之殷切,而所愛之人清麗的風神和若有所思的情態也隱見言外,淡淡收住,富有含藴。 [7-9] 

昨日名家點評

清代屈復《玉谿生詩意》:古詩:“刻成箏柱雁相參。”言箏柱斜列如雁飛也。二八十六,夜月缺時也;十三絃,不成雙也。笑倚梅花,望其來也,與“去”字相映。
清代姚培謙《李義山詩集箋註》:此感人心之判合不可必也。昨日輕離,今朝無信,去不知其何以去,來不知其何時來。大抵蟾影一破,必無重圓之理;雁柱本單,那有復雙之時?平明鍾後,惟有梅樹無心,笑倚牆邊而已。浪蕊浮花,其足戀耶?此即衞詩《終風》之意。
清代陸昆曾《李義山詩解》:篇中無限顛倒思量,結處一齊掃卻,有如天空雲滅,此最得立言之體者。上半言“紫姑神去”,問卜無從;青鳥不來,音書斷絕,何分散易而團圓之難得乎?下半曰“蟾影破”,憂容輝之漸減也;曰“雁行斜”,悲蹤跡之不齊也。一夜之間,百感交集,及至平明,自覺無謂。“笑倚牆邊梅樹花”,淡語意味卻自深長,與老杜“雞蟲得失無了時,注目寒江倚山閣”同一杼軸。
清代程夢星《重訂李義山詩集箋註》:程夢星曰:此亦惜別之詞,別無寄託。
清代馮浩《玉谿生詩集箋註》:“更”字慘極,味乃不窮,詩為元夕次日作。三句憶匆匆往還,四句嘆歡聚甚少、五取破鏡之義,六指哀箏之調,皆互見為令狐綯所賦諸詩中。結則極狀無聊也。
清代徐德泓、陸鳴皋《李義山詩疏》:徐德泓曰:此去職之詩,亦比體也。首聯,喻己失面不得也。三、四句,言其不久。第五句,即從上“團圓”字內鈎出,月至十六則缺矣。第六句,乃離弦別意。結謂景闌人散而無聊也。陸鳴皋曰:人知暌隔之足怨嗟,而不知少得團圓之怨嗟更深也。結有哭不得而笑意。
清代紀昀《抄詩或問》:亦“無題”之類。起二句拙,三、四句鄙,結亦鄙。
清代曾國藩十八家詩鈔》:此冶遊惜別之詞。
近代張採田《李義山詩辨正》:此篇寄意令狐屢啓陳情不省,故託豔體以寓慨。宛轉情深,字字血淚,真玉谿生平極用意之作。措辭悽痛入神,絕無一點塵俗氣。紀氏必目以語多近鄙,甚非通人論議也。當與《謁山》一篇同參,真一字一淚矣。
近代張採田《玉谿生年譜會箋》:“昨日”者,由明日而追溯昨日也。首句形神雖接,次句好音不來。“未容”句,“水去雲回”之恨。“少得”句,言能見一面,足慰相思,然已不可多得矣。後半極狀痴情悵望景況。“二八月輪”,團圓時少;“十三絃柱”,分散時多。與上二篇(按:指《無題·紫府仙人號寶燈》《明日》)同參,真字字血淚矣。
現代學者、文學研究家錢鍾書談藝錄》:李義山《昨日》首句:“昨日紫姑神去也”,搖曳之筆,尤為絕唱。 [4]  [10-11] 

昨日作者簡介

李商隱 李商隱
李商隱(約813—約858),字義山,號玉谿生。懷州河內(今河南沁陽)人。開成二年(837)進士。曾任縣尉、秘書郎和東川節度使判官等職。因受牛李黨爭影響,被人排擠,潦倒終身。所作“詠史”詩多託古以諷,“無題”詩也有所寄寓,至其實際含義,諸家所釋不一。擅長律、絕,富於文采,具有獨特風格,然有用典太多,意旨隱晦之病。有《李義山詩集》。 [12] 
參考資料
  • 1.    (清)彭定求等編. 全唐詩 下[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1372.
  • 2.    劉學鍇,李翰撰著. 李商隱詩選評[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8:321-322.
  • 3.    王思宇選注. 長相思 中國曆代戀情詩[M]. 瀋陽:遼寧人民出版社, 2018:206-207.
  • 4.    黃世中註疏. 類纂李商隱詩箋註疏解 第1冊[M]. 合肥:黃山書社, 2009:139-145.
  • 5.    鍾來茵著. 李商隱愛情詩解[M]. 上海:學林出版社, 1997:35-41.
  • 6.    鄭在瀛編著. 李商隱詩全集[M]. 武漢:崇文書局, 2015:77.
  • 7.    賀新輝主編. 唐詩名篇賞析 第4冊[M]. 北京:中國婦女出版社, 2007:658-659.
  • 8.    宋緒連,初旭主編. 三李詩鑑賞辭典[M]. 長春:吉林文史出版社, 1992:1133-1135.
  • 9.    李淼著. 李商隱詩三百首譯賞[M]. 長春:長春出版社, 1990:148-149.
  • 10.    陳伯海主編;孫菊園,劉初棠副主編;陳伯海書系主編;朱易安,查清華副主編. 唐詩匯評 增訂本 5[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5:3741.
  • 11.    (唐)李商隱著;劉學鍇編著. 匯評本李商隱詩[M]. 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2002:312-313.
  • 12.    俞平伯,蕭滌非,周汝昌,施蜇存等撰寫. 唐詩鑑賞辭典 3[M].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2017:1238.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