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黃世中

(温州師範學院學術委員會委員)

鎖定
黃世中 男,1940年1月生,福建泉州泉港區(惠安)前黃村。研究員,畢業於浙江師大歷史系,現任温州師範學院學術委員會委員、謝靈運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國李商隱研究會副會長,中國山水文學研究會常務副秘書長、香港國際教育交流中心研究員。 [1] 
中文名
黃世中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940年1月
出生地
福建泉州泉港區
性    別

黃世中簡介

黃世中 黃世中
黃世中的主要業績:學術專著有《李商隱無題詩校注箋評》、《古代詩人情感心態研究》、《李商隱詩選注集評》、《唐詩與道教》、《與石居論集》、《釵頭鳳與沈園本事考略》等6種160萬字。另有文學傳記《李商隱傳》(與吳晶合著)30萬字;編著有《文言語法》、《散文寫作技巧》、《起名藝術》等70餘萬字,連同論文、創作合計約300萬字。此外,有參編著作4種:《1949-1997李商隱研究論集》(副主編)、《中國山水的藝術精神》(副主編)、《李商隱研究資料彙編》(參編)、《謝靈運研究叢書》(主編)等,約300萬字。正從事《文士失意與中國古典文學》一書的撰寫工作。其中《古代詩人情感心態研究》(專著)、《錦瑟箋釋述評及悼亡説新箋》(論文)獲浙江省教委社科優秀成果3等獎。《讀書》雜誌、《博覽羣書》、《中華詩詞年鑑》曾載文予以較高評價。在教育方面,與人合作創辦温州教育試驗區外國語學校,任名譽校長;温州師院附屬二中,任校長。1995年被授予温州市勞動模範,1997年獲國家教委高等師範院校曾憲樟教育基金會3等獎,1998年獲温州師院“最受學生愛戴的老師”的稱號。
情鍾李商隱 半生磨一劍(轉載鳴鳳新作) ——喜晤旅美作家、李商隱研究學者黃世中教授
名聞遐邇的李商隱研究學者黃世中教授,字景韓,1939年出生於福建泉州惠安縣。定居美國。他是中國李商隱研究會副會長,國內著名的唐詩學者;温州大學人文學院教授。
家藏萬卷書
1996年3月,黃教授被評為温州十佳藏書第一家。黃先生的藏書22000多冊,涵蓋文、史、哲;儒、釋、道;馬、恩、列、斯;經、史、子、集;草、木、禽、蟲;中醫、本草、花卉、蟲魚……而最為寶貴的是有各種版本的李商隱詩集及其箋註本。説起自家的藏書,黃教授的眼睛閃亮,那是因自豪而發出的喜悦的光芒。
就以李商隱詩集來説,有康熙初刻本朱鶴齡《箋註李義山詩集》,乾隆刻本《義門讀書記》(中有讀李義山詩筆記)、姚培謙《李義山詩集》、屈復《玉溪生詩意》、程夢星《重訂李義山詩集箋註》,嘉慶刻本馮浩《玉溪生詩集詳註》,同治三色輯評本《李義山詩集》(兩部),以及槐廬校刊本紀曉嵐《玉溪生詩説》,求恕齋初刻《玉溪生年譜會箋》等等。
黃教授的愛書、藏書,是有家學淵源的。祖上是前清解元,有黃氏藏書樓。黃教授的一部分書就是來自黃家祖上的遺澤。而温州籍岳父馬家,也多有藏書;將兩家的書合併,就成了黃教授如今的《與石居書屋》所藏之寶貴典籍。
黃教授一生嗜書如命,只要看到好書,不惜傾囊購置。文革中,他多次上杭州、上海、蘇州、南京購書,特別是從北京琉璃廠東街中國書店收集到許多好書。那時有些家庭將古籍當作“四舊”廢紙,賣到舊書店。黃先生則到處蒐集,經常揹着一隻大網袋到各地古舊書店“掃蕩”,一袋袋地買回家,人們取笑説,又是“一網打盡”。
黃教授坐擁書城,有兩枚閒章:“生涯只在一書屋”和“窗前明月枕邊書”。並自比為“快樂的蛀書蟲”。
著述受佳評
黃先生購書藏書不是為了裝幀門面,而是為了做教學和做學問。他在大學任教,開過《中國文學史》、《中國思想史》、《中國文化史》、《唐宋詩詞研究》、《李商隱研究》、《陸游研究》、《易儒道佛與傳統思想文化》等課程,卻從未曾向學校圖書館借閲過一本書。其所需之書,家中“與石居書屋”應有盡有。
他的學術研究以詩詞為主,兼及中國思想史與傳統文化。藉助家中藏書,他的箋註之學得心應手,在20多種學術著作中,最重要的就是以花了46年的寶貴時光完成了《類纂李商隱詩箋註疏解》。奠定了他在國內唐詩研究中的地位。此外,還有《李商隱詩選》三種,《李賀詩評註》等。黃教授是國內較早運用文藝心理學的方法,研究“詩人情感心態”的。他著有《古代詩人情感心態研究》一書。1991年新加坡國立大學舉行《漢學研究的回顧與前瞻》的國際學術會議。北京大學著名教授、中央文史館館長袁行霈先生在會上作了《中國大陸唐詩研究回顧與前瞻》的演講。她評述這本書説:“黃世中的《古代詩人情感心態研究》對白居易、元稹、李商隱、韓偓的心態都有較深入的闡述。”在運用語言學方法研究詩歌方面,黃教授也發表了重要論文《李商隱詩復辭重言研究》,是可喜的收穫。黃教授還運用宗教學的方法研究唐詩,著有《唐詩與道教》。原中華書局總編輯、國家古籍整理小組秘書長傅璇琮為黃先生《中國古典詩詞考證與解讀》一書所作的序言中説:“曾有學者提出,在唐代文學研究中,關於道教與詩歌的關係,大陸的研究還不如台灣,這是確實的。但我認為,台灣的這方面研究,宗教色彩過濃。像黃世中先生那樣從創作心靈的美學角度對文人(包括詩人)做多方面的探索,在研究視角與研究手段上是有拓展的。”一些長期未解決的文學公案中,黃教授也認真地去考證。他的《釵頭鳳與沈園本事考略》,對唐琬的家世、籍貫、婚變原因,以及《釵頭鳳》是否為沈園題壁詞,都作了考證。在《丁香花公案考辨》中對西林太清與龔自珍的關係也作了令人信服的考證。此外,在學術研究之餘,黃先生還寫作詩歌、散文、小説,迄今發表文學創作近200萬字。對其學者之風,學養深厚之力,一位著名詩人在上世紀80年代即評其詩文“風流炳煥,辭理優贍賅博,滔滔汩汩,如風行水上,自然成文”。

黃世中情鍾李商隱

這裏想特別推介的是,黃教授的煌煌鉅著《類纂李商隱詩箋註疏解》。此書五大卷、350萬言,全套11斤重。這是傾注了黃教授半生心血,才得以完成的,可謂半生磨一劍。少年黃世中常聽父親這樣説:“陸剛李柔。多讀陸游、義山詩,可稟受剛柔二氣;能剛能柔,剛柔相濟,始為大丈夫。”稚氣未脱的黃世中從小浸淫在父親抑揚頓挫的吟哦中,領略了李商隱的深摯精美,含蓄幽婉,與李商隱一起分享喜悦和痛苦,絕望與哀感。在李詩一波三折,百回千轉的韻致中,他已深深愛上了李商隱,從此與李商隱結下了不解之緣。家中的藏書為黃世中打開了李商隱研究的大門。有道是無巧不成書。他的岳父馬士孚先生平生也以研讀李商隱為樂事,對李詩頗有研究,還曾輯錄前人箋釋評論的文字320多條,也存有幾十首的解箋文字。兩家的李商隱藏書合併在一處,使他成為全國收藏李商隱詩集版本之冠。撫摸着這些泛着微黃的書頁,散發著幽幽墨香的古籍,黃世中浸潤在書香氤氲中,説不出的幸福,對家大人感恩的心也油然而生。是父輩們帶領着他在浩瀚的書海中遨遊,他們在黃教授心靈深處打下最雋永的烙印。
1962年11月7日這一天,23歲的黃世中着手一項浩繁的工程:從第一稿到現在的四稿,每頁300格的稿紙,總共書寫了4萬多張。我們今天看到的五大卷鉅著,是從一萬多頁文稿,印成了4260頁的一部書,中間經歷了多少的曲折與艱辛!文革中,他小心翼翼地轉移藏匿手稿,到改革開放初期的80年代,書稿才得見天日。學界前輩朱東潤先生曾予以真誠相助,親自作序,給予很高的評價,稱該書“是一部極有意義的著作,平心靜氣,羅列諸家的見地,使讀者可以從此備見古今論斷,最後作出自己的認識。我深信從這部書中可以得到不少的教益”。又一個10年過後,黃教授終於得償夙願,在温州大學及黃山書社的支持下,作者花費兩年時間親自校對了三遍,這部鉅作終於呱呱墜地了。
類纂李商隱詩箋註疏解》一書據各種舊本共收錄了李商隱詩599首,以內容分類編撰,這在李商隱詩歌全集的整理中是首創,也是目前收錄李商隱詩最全的整理本,。黃教授還以現存最早的明嘉靖本為底本,彙輯唐至清末580餘家有關李商隱詩之箋釋與評論文字,並對599首詩一一校注箋評,交代每首詩的寫作背景、立意、主旨,最後做出自己的考證、評論等。因為對李詩的共同迷戀,著名作家、原文化部長王蒙和黃教授結成莫逆至交。他獲悉〈〈類纂〉〉一書即將出版,致函黃教授説:“李商隱的詩深摯、精美、含蓄、雅馴,是一道純美的卻又充滿人生慨嘆的風景。我們二人因李商隱而相識結交至今,亦快事也。”又説:“吾兄在做學問上是地地道道的學者,我與你的交往中,遇到一個詞語、一個史料或一個典故弄不明晰,你最晚第二天就會告訴我這個詞語、這個史料、這個典故的出處與正解。我受益良多,也對你的做學問的熱情與認真深感佩服”。嚴謹治學的態度,皓首窮經的一生,這套鉅著凝聚了黃教授的最愛與自豪,快樂與艱辛。“類纂雖然用去自己40多年時間,但可以節省大學中文系唐詩教學與研究的教授們許多時間;一人辛苦,萬人得益,”黃教授樂呵呵地説,眼睛充滿了睿智的光芒。由於他在李商隱研究方面的出色成績,上世紀90年代初,被推舉為中國李商隱研究會副會長。穿越千年的時光隧道,黃教授與李商隱身無綵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惺惺相惜,心神交融,在半個世紀的對話中,黃教授完成了對李商隱詩歌的梳理與解讀。李商隱在天之靈,當會感動得潸然淚下。

黃世中網絡結奇緣

黃教授的兩個女兒均在美國,事業有成,安居樂業。年近古稀的他禁不住思念兒女心切,更想享受含飴弄孫的天倫之樂,為了彼此照顧方便,黃教授飄洋過海與親人相聚。但是身在異邦,心在故國。黃教授心愛的書屋無法遠渡重洋,只好靜下心來學習電腦,瀏覽文章。功夫不負有心人,黃教授還學會開博客了。他把自己的作品、書信、日記、感受都發布在網絡上,與在祖國各地的同好博友切磋交流。
在黃教授埋首敲字的時候,有一雙傾慕的眼光已經悄悄地注意到了他。那就是原福建日報社新聞研究所所長、《港台信息報》總編輯,現為福建省楹聯學會副會長的祝文善先生,他因身體欠佳,退休後就學習電腦打字,開博客。兩個素昧平生的學者,在網絡上一見傾心,彼此欣賞對方的文字和才華。網絡,這個比真實生活還要廣闊的空間,使居住在不同國度,具有不同經歷的人能夠“相識”並互相聯繫。網絡,虛擬的世界包羅萬象。人們也許認為這是如夢如幻般的縹緲,但是,人與人之間的關愛和真誠可以穿越時空,可以消除隔膜。黃教授和祝文善彼此直抒胸臆,暢談人生,真正做學問的人是很喜歡這樣坦誠交流的。而我,只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黃毛女子,閒時也喜歡敲打鍵盤,對網友傾訴積愫;有時興趣寫些小詩,不揣獻醜,貼在博客之上。作為祝文善先生的朋友,也因此有了向黃教授請益的機會,在網絡上和黃教授切磋詩藝,獲益良多。不知不覺一年的光陰如流水般逝去,我們老少三人結下了深厚的情誼。春節期間,黃教授回泉州探望老母親和當年他在惠安一中就讀時的恩師。於是,就有了他的桑梓之行和途經福州的雅聚。

黃世中共剪西窗燭

2月24號,天空陰霾小雨淅瀝,我的心情急切且激動,神交已久的黃教授今天千里迢迢來到福州,我將見到仰慕已久的老師有點坐立不安。好在老天作美,剛才還陰雨綿綿,黃教授一到,天就放晴了,貴人來了桂花開,一股清新的空氣伴隨着花兒的馨香從遠處飄然而來,沁人心脾。黃先生春風滿面,古稀之年卻精神矍鑠,身體硬朗。我們一見如故,沒有拘束和不安,有的是親切和喜悦。黃教授開朗隨和,健談風趣,如沐春風的感覺大概就是這樣的。我們一起來到祝文善老師家,在祝文善家中守候的好友有方友德老師,鄭壽安老師,以及幾位祝老師的故交。黃教授一進家門,便談笑風生,無拘無束,空氣裏洋溢着融洽氣氛,大家相顧而笑,愉悦歡暢。
在祝老師盛情邀約下,我們來到附近一家頗有名氣的“食鼎記”小酌。把酒言歡,祝夫人極盡地主之誼,殷勤備至,讓遠方而來的黃教授賓至如歸。黃教授幽默風趣,把自己在美國的趣聞和尷尬事一一道來,令人捧腹。最後,黃教授説到:“我還想回國定居,我的根在自己的國家,我的價值也在這裏;只有祖國,才是我的心靈的棲息地”。這是黃教授發自肺腑的一番話,我們默默頷首。酒酣耳熱之際,大家豪情頓起,吟詠出朋友間的真誠與莫逆之情:
旅美歸鄉喜晤談,經綸滿腹盡歡言。
隱詩導讀凝才識,釵劇探源引激瀾。
傳世考評心恬淡,等身着述氣昂軒。
虛屏網友成知友,相見時難別亦難。
-——祝文善
三山洗雨轉新晴,雅士逸興桑梓行,
留客樽前勤學問,談詩座上善題評,
羣賢妙論窮真理,著述榮身合重名,
商隱千年無憾事,網緣佳話半生情.
——黃益羣
福州相聚樓心鼎,再聚紅樓心海瀾。
一點靈犀屏網結,兩飛青雀為探看。
南行泉港萱堂拜,北上榕城問友安。
歧路楊朱情惘惘,茫茫天海淚丸丸。
——黃世中
黃先生雅興漸起,用手指輕輕敲打節拍,吟唱大家所寫的詩,音韻優美,我們聽得如痴如醉,拍案叫絕。
翌晨,黃教授馬不停蹄,帶着我先後拜訪了昔日的高中同窗學長,有張黎洲先生、張錦才先生,他們都是退休了的省新聞出版、廣播電視界的領導和文人學者。五六十年揮手一瞬間,回首當年,少年心事,意氣方遒,不乏幹過臭事和值得回味自豪的經歷,比如曾分別在中學作文比賽中榮登榜首,説起來猶如發生在昨天的事情呢,大家親切之至。隨後,我們又驅車到金山拜訪著名詩人蔡厚示及其夫人劉慶雲兩位教授。多年未見好友相逢,真是百感交集。看着他們促膝交談,白首映着酡顏,充滿詩情畫意,不禁為他們的情誼長青而感動不已。
晚霞猶滿天
離別的時刻即將來臨。踏着夜色,我們一行漫步在西湖的湖畔棧道上,長廊曲欄,花香瀰漫。
黃教授告訴我,為紀念辛亥黃花崗起義100週年,在美國期間,他創作了一部長篇歷史小説。不到一年時間,60萬字的小説《昨夜羣星隕落》就寫成了。小説寫了1910年的廣州新軍起義和1911年的黃花崗起義。寫革命先烈們碧血濺長虹的英勇事蹟。他着重寫了福州與連江參加起義的20多位烈士。著名的有福州林覺民、林尹民、林文和方家的方聲洞、方君瑛,連江的吳適等。林覺民犧牲前留下的《與妻書》和方聲洞的《稟父書》,都是難得的愛國主義教材。這部小説即將在國內出版。我聽了不覺肅然起敬,希望早睹為快。黃教授答應一出版立即送我一冊。
話題偶然轉到了郁達夫與王映霞,黃教授説自己同王映霞女士是忘年之交。郁達夫與王映霞從最早的兩情相悦到分道揚鑣,他們經歷的恩怨情仇讓人莫衷一是。上世紀80年代初,黃教授因為作詩人情感心態研究,輾轉找到王映霞女士,求證自己對鬱王婚變的某些疑惑。此後20餘年間,黃先生與王映霞書信往來有200餘件,並多次面對面的交談,掌握了大量的翔實資料。王映霞女士曾委託黃教授為她撰寫傳記,所以把手頭上保存的許多資料和照片託付給他。黃教授説:“2000年王映霞去世時,就想將鬱王之戀和婚變寫一部傳記體小説。後來因種種原因而未能動筆。”我們唏噓之餘嘖嘖稱奇,這兩百餘件王映霞遺書,是研究中國現代文學史怎樣一筆文化財富啊!黃教授又對我説:“待手頭這本歷史小説出版後,就要着手寫郁達夫與王映霞,還原真實的歷史。”我們期待着這部書,它將有許多不為人知的史料將公之於眾,應該是一部攝人心魄,奪人眼球的好書。莫道桑榆晚,紅霞猶滿天。黃教授感慨地説道:“這一生活得快樂開心,了無遺憾,唯一的心願就是把自己的那麼多藏書讓他們得到應有的歸宿。”他規劃着未來的情景:“希望有一塊地,蓋上一座大的房子,堅實牢固,裏面就存放着他的所有藏書。門前的匾額上寫着鎏金大字:黃氏藏書樓。不是讓這些書束之高閣,而是把藏書樓開放,讓所有喜愛書的朋友都能得到知識的滋潤,這樣才不枉我藏書愛書一生。”隨着他的描述,我彷彿來到一座充滿書香的院子,裏面靜謐祥和,學子們在書海的馨香裏恣意遨遊,如海綿般汲取知識的營養,讓一代代的學子都能像黃教授那樣飽讀詩書,學富五車。為國家社稷作出貢獻。敬仰與傾慕佔滿我的心靈,我寫了一副對聯,為黃教授70華誕獻上虔誠的祝福 :
情鍾李商隱,煌煌鉅著驚當世;
胸懷萬卷書,涓涓細流澤宇中。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