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春雪

(唐代韓愈創作的七言絕句)

鎖定
《春雪》是唐代詩人韓愈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首句言新年到來,未睹芳華。次句言二月仍無花,只是初見草芽。三、四句寫飛雪迎春,裝點春色。 [9]  此詩於常景中躍然新意,工巧奇絕,獨具風采。從春寒飛雪的視角,抒發了一種萬物皆有靈性,可以化春寒料峭為春意欣然,化情懷冷漠為意趣盎然的樂觀主義情懷。 [1] 
作品名稱
春雪
出    處
《全唐詩》
作    者
韓愈
創作年代
作品體裁
七言絕句

春雪作品原文

春雪
新年都未有芳華,二月初草芽。
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 [4] 

春雪註釋譯文

春雪詞句註釋

①新年:古指農曆正月初一。
②芳華:泛指芬芳的花朵。
③初:剛剛。
④驚:新奇,驚訝。
⑤見:同“現”,呈現,發現。
⑥嫌:嫌怨;怨恨。
⑦故:故意。 [1] 

春雪白話譯文

新年已到還看不見鮮花的影子,二月時才驚喜地發現小草新芽。
連白雪都嫌怨春色來得太晚了,故意化作花瓣穿飛庭院樹叢間。 [4] 

春雪創作背景

方崧卿《韓集筆正》,此詩作於元和十年(815年),即韓愈任知制誥時作。方陽桂《昌黎先生詩文年譜》,以此詩篇次《題百葉桃花》之後,《戲題牡丹》之前。 [5]  詩寫長安春雪。 [2] 

春雪作品鑑賞

春雪文學賞析

這首《春雪》,構思新巧,獨具風采,是韓愈小詩中的佼佼者。
首句中的“新年”即陰曆正月初一,這天前後是立春,所以標誌着春天的到來。新年都還沒有芬芳的鮮花,就使得在漫漫寒冬中久盼春色的人們分外焦急。一個“都”字,流露出這種急切的心情。第二句“二月初驚見草芽”,説二月亦無花,但話是從側面來説的,感情就不是純粹的嘆惜、遺憾。“驚”字最宜玩味。它似乎不是表明,詩人為二月剛見草芽而吃驚、失望,而是在焦急的期待中終於見到“春色”的萌芽而驚喜。內心的感情是:雖然春色姍姍來遲,但畢竟就要來了。“初驚”寫出“見草芽”時的情態,極其傳神。“驚”字狀出擺脱冬寒後新奇、驚訝、欣喜的感受;“初”字含春來過晚、花開太遲的遺憾、惋惜和不滿的情緒。然而這種淡淡的情緒藏在詩句背後,顯得十分含藴。從章法上看,前句“未有芳華”,一抑;後句“初見草芽”,一揚,跌宕騰挪,波瀾起伏。
三、四兩句表面上是説有雪而無花,實際感情卻是:人倒還能等待來遲的春色,從二月的草芽中看到春天的身影,但白雪卻等不住了,竟然紛紛揚揚,穿樹飛花,自己裝點出了一派春色。真正的春色(百花盛開)未來,固然不免令人感到有些遺憾,但這穿樹飛花的春雪也照樣給人以春的氣息。詩人對春雪飛花主要不是惆悵、遺憾,而是欣喜。一個盼望着春天的詩人,如果自然界還沒有春色,他就可以幻化出一片春色來。這就是三、四兩句的妙處,它富有濃烈的浪漫主義色彩,可謂神來之筆。“卻嫌”“故穿”,把春雪描繪得美好而有靈性,饒富情趣。詩的構思甚奇。初春時節,雪花飛舞,本來是造成“新年都未有芳華,二月初驚見草芽”的原因,可是,詩人偏説白雪是因為嫌春色來得太遲,才“故穿庭樹”紛飛而來。這種翻因為果的寫法,卻增加了詩的意趣。“作飛花”三字,翻靜態為動態,把初春的冷落翻成仲春的熱鬧,一翻再翻,使讀者如入山陰道上,有應接不暇之感。
此詩於常景中翻出新意,工巧奇警,別開生面。 [6] 

春雪名家點評

清·朱彝尊《批韓詩》:常套語,然調卻流快。 [7] 
清·劉坡公《學詩百法》:作詩實寫則易落板滯,空翻則自見靈動。翻騰之勢愈空,題中之意愈透。但不能一味空翻,與題絕不相關,而近於浮泛也。唐詩中韓愈《春雪》一首,可謂極空翻之能事矣。……上詩第一句從“春”字着意翻起,何等飄逸;第二句點醒“春”字之意,第三、四句摶成一氣,苟非起處蓄勢翻空,收處之題意何能有如是之清醒耶? [3] 
民國·朱寶瑩《詩式》:《文選》以謝惠連《雪賦》入物色類。雪於諸物色中最難賦,而賦春雪則須切“春”字,尤難於賦雪。此詩首句、二句從“春”字咀嚼而出,看似與雪無涉,而全為三句、四句作勢,幾於無處不切‘‘雪’’字。三句、四句兜轉,備具雪意、雪景,不呆寫雪,而雪字自見,不死做春,而春字自在。四句一氣相生,以視尋常斧鑿者,徒見雕斫之痕,其相去遠矣。 [7] 

春雪作者簡介

韓愈(768年—824年),字退之,河南河陽(今河南孟州南)人。唐代文學家、思想家,是唐古文運動貢獻最大的倡導者。因其常據郡望自稱昌黎韓愈,故後世稱之為韓昌黎。他三歲喪父,由兄嫂撫養,備受艱辛。但他自幼好學,精通六經百家之學。唐德宗貞元八年(792年)進士及第,先後為節度使推官、監察御史,德宗末因上疏極論政出多門,宰相不專機務及宮市之弊而被貶。後起用,參加平定淮西藩鎮,因功升為刑部侍郎。唐憲宗時曾任國子博士、史館修撰、中書舍人等職。元和十四年(819年)因諫阻憲宗奉迎佛骨被貶為潮州(今廣東潮州)刺史。穆宗時歷任國子祭酒、兵部侍郎、吏部侍郎、京兆尹兼御史大夫。長慶四年(824年)正月在長安去世,年57歲,諡曰文,世稱韓文公。 [8] 
參考資料
  • 1.    (唐)韓愈著;東籬子解譯.韓愈集全鑑.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有限公司,2020.06:第22-23頁
  • 2.    張海鷗.唐名家詩導讀.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222頁
  • 3.    劉坡公著.學詩百法.瀋陽:遼寧人民出版社,2000.01:第56頁
  • 4.    周家丞主編.唐詩三百首新編.北京:中國言實出版社,2019.10:第279頁
  • 5.    賀新輝主編.唐詩名篇賞析 第3冊.北京:中國婦女出版社,2007.01:第426頁
  • 6.    上海辭書出版社文學鑑賞辭典編纂中心編.歷代名詩鑑賞 唐詩 下.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18.08:第431-432頁
  • 7.    陳伯海編.唐詩匯評 中.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5.05:第1726頁
  • 8.    孫麗青主編.中國傳統文化概要.青島:青島出版社,2009.04:第130頁
  • 9.    曾凡玉編著.唐詩譯註鑑賞辭典.武漢:崇文書局,2017.02:第742-74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