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明太祖第三次北伐

鎖定
洪武十三年(1380年)二月至三月,朱元璋北元進行第三次北征,命西平侯沐英率其陝西明軍進攻,偵察到北元脱火赤到達乃路(今內蒙古額集納旗東南),急行軍七晝夜,渡黃河,經寧夏賀蘭山,距敵營50裏,分兵四路,乘夜合圍,明軍俘敵虜南下。
名    稱
明太祖第三次北伐
地    點
內蒙古額集納旗東南
參戰方
明、元殘部
結    果
明大勝
發生時間
洪武十三年(1380年)二月至三月

目錄

明太祖第三次北伐過程

洪武十三年(1380年)二月至三月,朱元璋又對北元進行第三次北征。二月,北元國公脱火赤、樞密知院愛足率領上萬人在和林屯紮,懷疑有南侵動向。十一日,朱元璋命令西平侯沐英率其陝西明軍進攻北元。三月二十一日,沐英行軍到達靈州(今寧夏靈武),偵察到脱火赤已經到了乃路(今內蒙古額集納旗東南)。於是沐英急行軍七晝夜,渡過黃河,經寧夏翻過賀蘭山進行突襲;在距離脱火赤軍營50裏的地方分兵四路,分別從各個方向乘夜合圍攻襲。脱火赤、愛足等遭突然襲擊,未經激烈抵抗就被明軍俘虜南下。
明成祖調集山東、河南、山西、陝西寧夏等地軍隊於北 [1]  京,並運送軍糧37萬石,分貯沿途各地。三月二十一日,明成祖採取長驅直入,直搗巢穴的戰略方針,率軍親征韃靼。六月初七日,師至清平鎮(即應昌,今內蒙古達來諾爾湖西岸)。韃靼首領阿魯台為牽制明軍,分軍攻萬全(今河北宣化)。明成祖不為所動,奮師北進。七月初四日,抵達殺胡原(今內蒙古呼倫湖北)。阿魯台聞訊,盡棄馬駝牛羊輜重,攜家屬北逃。明成祖以兀良哈為阿魯台羽翼,遂揮師東南,進攻兀良哈部。先選步騎2萬人,分5路進發,迂迴搗毀其根據地;親率武安侯鄭亨、成山侯王通、陽武侯薛祿等數萬精鋭,邀其西逃之路。明軍於屈裂兒河(今內蒙古境內之歸流河)與兀良哈軍數萬發生遭遇戰,大敗之,斬獲甚眾。

明太祖第三次北伐北伐

北伐是明朝建立後針對北元的八次軍事行動。
朱元璋徐達徵虜大將軍,統率全軍;以常遇春為副將軍,另以參將馮勝、右丞薛顯、參將傅友德各領一軍,全力北伐。
朱元璋再三申明軍紀,告誡出征將士,北伐不是攻城略地,而是推翻蒙元暴政、解除人民痛苦。隨後還發布了由宋濂起草的告北方官吏和人民的檄文,文中提出“驅逐胡虜,恢復中華,立綱陳紀,救濟斯民”的口號,這對中原地區的廣大漢族人民具有很強的號召力;檄文還表示,對於蒙古人和色目人若願為新皇朝臣民,則與中原人民一樣看待。
北伐軍節節勝利,迅速攻下山東諸郡。至正二十八年(公元1368年)四月佔領開封,平定河南,同時攻克潼關。八月,攻克元朝首都大都(今北京),元順帝見孤城難守,於是帶着后妃太子慌忙棄城逃走,奔向漠北,統治中原長達九十九年的蒙元被趕出了中原。 一如宋之丞相文天祥所説的一樣,胡運不過百年。
在南征北伐不斷取得勝利的情況下,至正二十八 [2]  (公元1368年)正月,40歲的朱元璋告祀天地,於應天南郊登基,建國號大明,改元洪武,以應天為南京。經過了九十九年的努力,漢人終於重掌了政權,坐回自己的主人。
經過十六年的征戰討伐,朱元璋終於實現了自己的夢想,“驅逐胡虜,恢復中華”,從一個橫笛牛背的牧童、小行僧,成為明朝的開國皇帝
1371年,明軍入川,夏主明升暗降,四川平定。1381年,朱元璋傅友德沐英藍玉進攻雲南,次年攻破大理。1387年,馮勝傅友德藍玉奉命進攻遼東元朝殘將納哈出,遼東平定。至此,除漠北草原和新疆等地外,全國已基本上光復。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