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日本國王

鎖定
日本國王是日本掌握政權者(尤其是武家政權的統治者)在中世紀近世時期在外交上使用的稱號。
室町幕府將軍足利義滿為了勘合貿易接受了明朝“日本國王”的封號後,日本國王成為室町幕府將軍對明朝的外交稱謂江户幕府將軍則多自稱“日本國大君”。
中文名
日本國王
首任國王
懷良親王
類    別
封號
受封者
足利義滿豐臣秀吉

日本國王歷史沿革

日本國王指皇家王室

最早,中國朝廷把日本的領導人稱作“倭王”。到了唐朝以後,改稱“日本國王”。在《唐丞相曲江張先生文集》中收錄,有《敕日本國王書》一文。在《元史日本傳》中,也提到元朝皇帝忽必烈向日本送出國書,要求“日本國王”服從元朝的統治。這裏面的“日本國王”都是指當時的日本天皇

日本國王指幕府將軍

明朝建立以後,明太祖向日本派遣使節,要求日本取締倭寇並嚮明朝朝貢。當時日本正處於南北朝時代,佔據九州一帶的南朝懷良親王拒絕,把明朝派來的七個使節處決,室町幕府驅逐了懷良親王的勢力後,室町幕府和九州一帶的大名仍舊以“日本國王懷良”的名義與明朝進行貿易。
室町幕府將軍受限於國內經濟,試圖恢復明日貿易,自1374年起曾數次嚮明朝派遣使節。1374年,足利義滿以“日本徵夷將軍源義滿”的名義嚮明朝朝貢,要求與明朝貿易。然而明朝拒絕了室町幕府的要求,理由是明太祖認為“大覺系”的“日本國王懷良”(或作良懷)才是日本正統君主,而“持明系”則是亂臣。足利義滿是“持明系”的軍官,更不應與之通交。
1401年,足利義滿接受博多商人肥富的意見,以“日本國王臣源義滿”的名義,遣肥富和僧人祖阿攜表文嚮明朝朝貢。建文帝封足利義滿為日本國王。然而使者滯華期間,明朝發生了靖難之變,燕王朱棣武力打敗了金陵的侄子建文帝,奪了帝位,是為永樂帝。被責以篡位惡名的永樂帝,眼見“外夷”日本的使臣到來,永樂十分高興,認為蠻夷來朝,是作為天子之德的鐵證,因此立即冊封源道義(足利義滿)為日本國王,賜日本國王之印,發給堪合符,明朝正式與日本建立朝貢貿易關係。
此後,室町幕府的將軍都使用“日本國王”的稱號與明朝通連外交。在戰國時期,幕府的通交權實際上掌握在細川氏大內氏毛利氏宗氏這些門閥大名的手裏,這些要人們為了經濟利益,常常偽造含有幕府將軍署名的國書,與明朝進行貿易。
1596年,因萬曆朝鮮之戰談和的緣故,明朝萬曆帝冊封太閣豐臣秀吉為“日本國王平秀吉”,秀吉拒絕接受明朝的封號再戰。萬曆帝的冊封詔書的原本現保存於日本宮內廳書陵部 [1]  ,其複製品在日本國立歷史民俗博物館第2展示室「大航海時代中的日本」展出 [2]  ,被日本政府認定為重要文化財產。
江户幕府以後,多數武士士大夫受到儒家臣名分的思想,幕府將軍不願意對外僭越天皇,國書上之稱號改為“日本國大君”。在江户第六代將軍德川家宣時代,新井白石的改革中,幕府將軍的稱號一度被改為室町時代的“日本國王”,直到第八代德川吉宗繼任將軍,新井白石失勢,日本國王的稱號亦被廢除,改回“日本國大君”。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