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僧人

(佛教詞語)

鎖定
僧人 ,拼音讀(sēng'rén),是一種佛教詞語,是指出家修行的男性佛教徒。
中文名
僧人
宗教信仰
佛教
拼    音
sēng'rén

僧人詞組拼音

僧人 (sēng'rén)

僧人僧人生活

按佛制講,僧人的吃食是由居士供給的。為了有利於修定,也為了減少居士的負擔,僧人實行過午不食。在寺院中,僧人吃飯稱為用齋,吃飯的地方稱為齋堂佛教戒律中,有不飲酒之戒,也有不殺生之戒。漢族僧人信奉的大乘佛教經典中,有反對食肉的條文,五台山漢族僧人,是堅持不飲酒和不食肉的,但蒙族和藏族僧人仍有食肉的習慣。
過去僧人為了防止蓄私財,起貪念,定有手不提持銀錢的戒條。外出旅行,僧人要有俗人隨從,替其管理錢物。後來由於種種不便就不那麼嚴格實行了,現在(2013年)五台山僧人外出,一般沒有俗人跟隨。
僧人 僧人
僧人禮節中最普通的是雙手合十,即兩隻手舉於胸前,十指相合,向對方表示敬意。僧人與僧人之間,不以年齡分大小,而以戒齡論長幼。俗人同僧人見面和交談,沒有固定的禮儀可循,往往隨着俗人社會職業和文化素養的不同而有所差異。許多俗人,出於對僧人的尊重,在見僧人時,亦仿效僧人,雙手合十,舉於胸前。需要注意的是,遊客在飲酒之後不要去見僧人,把酒味帶到僧人面前是不禮貌的。在與僧人的談話過程中,遊客不要吸煙,也不要問尊姓大名。因為出家人只有法名和法號,而不用俗姓和俗名。

僧人修佛戒律

僧人 僧人
僧是僧伽的簡稱,字義是“大眾”。佛教徒中有居家男女和出家男女之分。出家男女至少是四個人以上的團體,才能組成僧伽。出家男女的個體,稱為僧人。出家的男子,受十戒沙彌,受具足戒的稱比丘;出家的女子,受十戒的稱沙彌尼,受具足戒的稱比丘尼。根據佛制,剃髮、染衣、受戒是取得僧人資格的必要條件。受具足戒後的比丘,要遵照戒律過清靜儉約的生活,這些戒律包括不殺、不盜、不淫、不妄語、不兩舌不惡口不綺語、不飲酒、不塗香裝飾、不自歌舞、不坐卧高廣牀位、不接受金銀財寶、不做買賣、不算命看相、不詐示神奇、不掠奪和威嚇他人等等。僧人不能代人祈福禳災,也不能代神降福免罪,他不是人與神之間的橋樑,只是為求得解脱而出家修行。僧人的精力主要用於學修,學修的內容主要是佛經的教義和教理,其方法則隨着宗派的不同而不同。居住在五台山的僧侶,認真地履行着戒條,不僅潛心學修,虔誠奉佛,而且有保護和維修寺廟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