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敦煌畫院

鎖定
敦煌畫院成立於1993年,由敦煌市政府批准,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先生親筆題名。
辦院以來,得到了敦煌市委、市政府的重視和大力支持。畫院把學習、傳承、弘揚敦煌藝術作為立院之本,是敦煌成立最早、規模最大的專業畫院。
敦煌畫院比鄰鳴沙山,展覽空間逾3000平米,為國內外藝術家和高校提供創作、展覽、研學及遊學等服務。
經歷近30年發展,敦煌畫院承載着傳承弘揚創新的使命,從專注於敦煌壁畫的繪畫技法研究機構,逐步演化成為面向中國及東亞的敦煌藝術和文化的傳承、交流和創新平台。 [1] 
中文名
敦煌畫院
外文名
DunHuang art academy
地    點
甘肅省敦煌市
成立時間
1993年
開放時間
早9:00—晚17:00 旺季:9:00~20:00(週一閉館)
畫院傳承
泥本壁畫繪製技藝
館藏精品
自上世紀末敦煌藝術家累世創作,其中泥本精品逾兩千平尺
首任院長
楊士科
現任院長
宋靈

敦煌畫院歷史沿革

畫院機構的設立在敦煌有着悠久的傳統歷史。在敦煌文獻記載中,在曹氏執政敦煌之時,正值五代時期中原畫院形成之重要階段,沙州(敦煌,古稱沙州)就已經出現了民間的“畫行”,還建置了隸屬官府的“畫院”。五代時期,沙州已是和南唐後蜀交相輝映的另一處中國早期“畫院”的濫觴地。
1993年,在敦煌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成立了敦煌畫院。敦煌畫院由原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先生題詞,植根於敦煌本土文化,以莫高窟雕塑壁畫研究為背景,創新文化藝術作品為補充,不斷向外傳播和輸送最為真實和自信的敦煌藝術文化。
經過近三十年的發展,敦煌畫院已從當年的由國內外有志研究和發揚敦煌文化之藝術羣體組成的學術機構,成長為擁有佔地面積3000平方米,為藝術家和社會各界提供全方位的藝術生活服務與藝術衍生品服務的文化機構。

敦煌畫院展示空間

敦煌畫院坐落於敦煌鳴沙山畔,成立近三十年,展覽面積逾千平米,館藏品涵蓋泥本、紙本臨摹壁畫數百幅,包含經變畫、尊像畫、本生故事畫、供養人畫像、裝飾圖案等經典敦煌壁畫。
敦煌畫院
敦煌畫院北京分院於2020年底正式對外開放,對外展覽敦煌壁畫數十幅,目前是北京地區唯一一家以敦煌為主題的藝術空間。
展覽空間內設有兩座復原敦煌洞窟,分別復原了莫高窟3窟和榆林窟25窟,復原作品均為敦煌畫院老師泥本臨摹的幾乎等大的壁畫,氣息古樸,讓敦煌文化愛好者可以長期近距離欣賞敦煌壁畫的藝術空間,在北京體驗敦煌石窟的氣息。

敦煌畫院重要館藏

敦煌畫院重要館藏
作品名稱
作品圖片
作品信息
作品介紹
彌勒經變》
《彌勒經變》 《彌勒經變》
作者:敦煌畫院
作品類型:泥本臨摹
規格:縱2.3米,橫4.5米
中唐時期代表作。
該幅泥本臨摹作品與洞窟內原壁畫等大,內容豐富,寓意祥瑞。
這幅畫在彌勒三會的背景圖中描繪了彌勒降生的世界中諸多理想國的景象,內容詳盡而又主次分明的宏偉構圖,已經成為後人研究敦煌壁畫的重要史料。
《觀無量壽經變》
《觀無量壽經變》 《觀無量壽經變》
作者:敦煌畫院
作品類型:泥本臨摹
規格:縱3米,橫5米
該幅泥本臨摹作品與洞窟內原壁畫等大,氣息古樸,造型莊嚴。
內容為敦煌壁畫中的經典的《觀無量壽經變》,以人間豪華的宮廷建築景物為藍本,來描繪極樂世界的歌舞,場面宏偉壯麗。是敦煌壁畫藝術公認的代表作之一。
《千手千眼觀音》 《千手千眼觀音》
作者:敦煌畫院
作品類型:泥本臨摹
規格:縱2.2米,橫1.8米
該幅泥本臨摹作品與洞窟內原壁畫等大,筆法極致,纖毫畢現。
此幅壁畫以其線描技藝卓絕的特點聞名於世,中國畫的代表性線描技法(如鐵線描蘭葉描釘頭鼠尾描折蘆描高古遊絲描行雲流水描等),幾乎全部結集在這一窟的壁畫內,觀音千手緊密排列,無一重疊;衣褶流暢,宛若真實;肌肉隆起,遒勁有力;髮絲細密,纖毫畢現。代表了莫高窟元代藝術的最高水平。
捨身飼虎本生》
《捨身飼虎本生》 《捨身飼虎本生》
作者:敦煌畫院
作品類型:紙本臨摹
規格:縱1.2米,橫1.7米
該幅臨摹作品是畫家根據原壁畫整理臨摹而成,題材經典,筆法嫺熟。
此幅壁畫講述的是佛的前世故事,一位捨生救虎的薩埵太子。這幅本生故事畫成於北魏,以其異時同圖的獨特構圖形式而聞名,向我們講述太子跳崖、飼虎、立塔等過程,神秘而充滿慈悲寓意。
《樂舞圖》
《樂舞圖》 《樂舞圖》
作者:敦煌畫院
作品類型:紙本臨摹
規格:縱1米,橫2.5米
該幅臨摹作品是畫家根據原壁畫整理臨摹而成,場面華麗,題材經典。
此幅壁畫是敦煌壁畫中規制最大的樂舞圖。樂舞圖中舞者跳着胡旋舞,兩側天女點燃燈輪,外側樂隊樂器超過十數種,場景取材於真實生活,不僅再現了當年的樂舞場面,更為研究古代樂器提供了強有力的參考。
《勝樂金剛雙身曼荼羅》
《勝樂金剛雙身曼荼羅》 《勝樂金剛雙身曼荼羅》
作者:敦煌畫院
作品類型:泥本臨摹
規格:縱1.7米,橫1.5米
此幅壁畫是敦煌壁畫中,最早的以藏密藝術為題材繪製的壁畫之一,具備極強的神秘色彩,又被稱為“秘密堂”。形象神秘,菩薩動態優美,美豔之中令人怖畏,表現出一種獰厲之藝術效果,是十三世紀我國藏族藝術的優秀作品,體現了文化融合,為敦煌藝術增加新的品類。

敦煌畫院畫院特色

敦煌壁畫是敦煌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包括十一個朝代千餘年間的歷史畫卷,是一部系統的中國美術史,是中國藝術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泥本客觀臨摹,還原敦煌洞窟氣息 泥本客觀臨摹,還原敦煌洞窟氣息
上世紀三四十年代,以李丁隴張大千先生臨摹敦煌壁畫為開端,開啓了傳承敦煌藝術事業的復興事業,而藝術界對敦煌壁畫的臨摹多以紙本為主,很難較好的還原敦煌壁畫的神韻。因此,敦煌畫院在忠實於壁畫原作的基礎上,採取最接近敦煌壁畫材質的“泥本客觀臨摹”,臨摹壁畫面積達2000平尺,領先於國內同類型的美術機構。
泥板繪製技藝 泥板繪製技藝
泥本壁畫臨摹,採用敦煌莫高窟宕泉河的土和鳴沙山的沙,按“三沙六土一分灰”的古法制作泥板,再將畫繪製在有敦煌靈性的泥板上。力求在形、神、味、韻和古壁畫達到高度一致,體現出年輪、膚理和美感的特點。
敦煌畫院院長宋靈向外界解密泥板的製作過程:“從莫高窟前面宕泉河取回的澄板土,砸碎,碾細後加水、麥草和勻發酵,再分別調配粗泥和細泥,整平地面,擺好木框,鋪第一層粗泥,要薄,能掩蓋纖維布即可;鋪第一層麻絲,第一層纖維網,壓實粗泥,鋪鐵絲網,加蓋粗泥至稍低於木框平面,壓實。鋪第二層纖維網,壓實;鋪第二層麻絲,壓實。加蓋細泥,壓平至與木框平面齊平,把四邊切段,平穩取出木框,修邊,三天取板,表面刷石灰水,陰乾。”
基於泥本所完成的作品雖然創作難度更高,運輸成本不菲,但其展出效果相對紙本而言還原更好,可以讓公眾彷彿置身洞窟之中,最大程度真實的還原敦煌壁畫的觀感。

敦煌畫院專家團隊

敦煌畫院與中央美院、清華美院(中央工藝美院)壁畫系、中國傳媒大學、四川美院等國內一線藝術美術院校知名教授導師有長期合作關係。
敦煌畫院老師均是有着數十年臨摹經驗的畫家,多年專注敦煌主題。
沈永平,敦煌畫院副院長、敦煌市美協副主席、敦煌市美協敦煌壁畫研究部主任、甘肅省美術家協會會員,常年從事泥本臨摹敦煌壁畫,開創了敦煌壁畫地仗畫的新畫法。
2008年受韓國國立博物館邀請複製了新疆伯孜克里克石窟的壁畫。作品多次在全國各地及海外展出。
蘇柏鬥,敦煌畫院重彩研究室主任、北京大學中國傳統藝術文化研究所教授、工筆畫研究室主任、中國藝術研究院工筆畫研究院研究員、中國工筆畫學會常務理事、中國美協中國重彩畫研究會理事、北京工筆重彩畫會理事。出版有《蘇柏鬥作品集》、《觀音工筆畫法》等。
莊生源,敦煌畫院資深畫師、甘肅省美術家協會會員、敦煌藝術研究會會員、敦煌市美術家協會理事、培訓部主任。

敦煌畫院重要畫展

《敦煌如是繪》藝術展 [13] 
策展人:李碩 [13] 
《敦煌如是繪》藝術展 《敦煌如是繪》藝術展 [13]
北京金隅喜來登大酒店攜手敦煌畫院共同主辦《敦煌如是繪》藝術展。此次畫展分為“昨天”“今天”“明天”三個展題。 [13] 
“昨天”,敦煌是絲綢之路的重要樞紐,敦煌藝術曾為商旅過客提供精神慰藉,成為無數世人的情感寄託;“今天”,敦煌藝術因歷史機緣再次復燃,敦煌成為更多人感興趣的旅遊目的地,絲綢之路因為“一帶一路”再次成為世界舞台中央;“明天”會怎樣,請讓我們在下一代人的心中種下一顆敦煌藝術的種子,讓敦煌之美代代相傳。 [13] 
《不可思議的敦煌》藝術展 [14] 
《不可思議的敦煌》藝術展
展覽由敦煌畫院主辦,展出內容共分七大單元,分別為經變畫、關於窟、藻井、本生故事、供養人、飛天與樂舞、佛菩薩與修行人;展出了説法圖、千手千眼觀音、散花飛天等60餘幅珍貴的敦煌壁畫摹繪作品;同時展出了5件珍貴的敦煌雕塑復原件;展覽以藝術性“復原”的方式,營造“沉浸式體驗探窟”的樂趣。 [14] 
《回到敦煌》系列主題文化展 [15] 
策展人:林宏 [15] 
《回到敦煌》系列主題文化展
由李可染畫院、中國留學人才發展基金會一帶一路研究院、敦煌畫院共同發起並主辦的《回到敦煌》系列主題文化展。 [15] 
本次展覽總策劃、學術主持、策展人林宏先生介紹,《回到敦煌》系列主題文化展覽的第一部分將情景再現敦煌窟3號窟、57號窟、榆林窟25號窟,窟內展出壁畫為上世紀泥本複製的“真下一品”再現敦煌藝術;第二部分為當代藝術家臨摹、創作作品展示的形式致敬敦煌文化。 [15] 

敦煌畫院書籍出版

敦煌畫院與中信出版社於2022年夏天推出《敦煌如是繪:接續1600年美的歷程》,內容是面向公眾講述壁畫臨摹傳承人的淵源、訪談和作品,從傳統文化中汲取當代精神力量。
敦煌如是繪:接續1600年美的歷程》榮獲第十八屆文津獎推薦圖書獎 [3] 豆瓣評分8.6 [2]  ,被評為中信出版社年度好書 [4] 天貓年度新書,入圍年度中國好書,得到三聯生活週刊俞敏洪老師等推薦 [5] 
《敦煌如是繪》 《敦煌如是繪》

敦煌畫院敦煌童畫

敦煌童畫 敦煌童畫
敦煌畫院與中國傳媒大學文化產業管理學院共同發佈“敦煌美育傳承與創新發展”公益課題,該課題以“敦煌童畫——讓美代代相傳”為主題,以推動敦煌文化藝術與青少年美術課堂的融合。截至2023年敦煌畫院已經連續5年在敦煌青少年美育領域舉辦敦煌童畫主題畫展。 [6] 
2020年《回到敦煌—— 一萬個太陽》敦煌公益主題畫展
主辦方:敦煌畫院
策展人:陸一飛
地點:敦煌畫院本院 杭州富春美術館
“2020一萬個太陽大型公益畫展暨心性藝術之旅“在敦煌畫院舉行。近百幅自閉症兒童的畫作在畫院亮相。“來自星星的孩子”用愛點亮畫作,將能量傳到敦煌,同時也將敦煌文化傳播到更多的地方。 [7] 
一萬個太陽敦煌主題公益畫展
2020年《愛無疆.然無界——與萬物共生長》敦煌公益主題線上展
主辦方:敦煌畫院 錦澈文化
策展人:宋琳
敦煌畫院和錦澈文化共同主辦的「看見·不可思議的敦煌」之「與萬物共生長」公益畫展2020年4月開幕,畫展圍繞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然無界”、以及倡導愛與平等的“愛無疆”兩個主題向青少年兒童徵集畫作,累計收到400餘幅作品。 [8] 
愛無疆.然無界敦煌公益主題展
2021年《那山那水它世界》敦煌主題公益畫展
主辦方:敦煌畫院 它基金
策展人:李碩
地點:敦煌畫院北京分院
2021年敦煌畫院攜手它基金,聯合舉辦本次「那山·那水·它世界」敦煌主題公益創作展。
反思人與自然的關係,當代文明發展的困境,也讓我們回首在傳統文化中尋找力量。大家熟知的九色鹿,是真善美的象徵,也是敦煌藝術中的典型形象。敦煌壁畫中的“青綠山水”技法,和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態觀念不謀而合。 [9] 
「那山·那水·它世界」敦煌主題公益創作展
2022年《不可思議的敦煌》國際兒童藝術展
主辦方:敦煌畫院
策展人:宋琳
地點:敦煌畫院本院
「不可思議的敦煌」青少年敦煌美育項目,是由敦煌畫院組織發起的2022年最大的敦煌主題風格青少年兒童美術教育項目。其目的是讓敦煌文化與青少年兒童美術文化產生碰撞,用青少年兒童的感官感知敦煌藝術之美,結合青少年兒童的心靈美、敦煌文化的畫風、故事性,獲得不斷地創新。同時利用這個機會,弘揚敦煌藝術,促進中國青少年兒童學習敦煌文化,讓敦煌文化代代傳承。 [10] 
不可思議的敦煌國際兒童藝術展
2023年《敦煌童畫》展
主辦方:敦煌畫院 中國傳媒大學文化產業管理學院
2023.10敦煌童畫線上展
2023.11濟南敦煌童畫特展 [11] 
南敦煌童畫特展
2023.12敦煌如是繪藝術展敦煌童畫展區
敦煌如是繪藝術展敦煌童畫展區
敦煌童畫》系列展展出了“敦煌童畫美育聯盟”成員機構創作出的敦煌主題童畫作品,從孩子喜好和接受度角度考慮,以10個敦煌主題為創作內容,創作出400餘幅敦煌主題童畫作品,評選出100幅敦煌童畫優秀佳作進行巡展。敦煌童畫未來還會聯結更多美育機構、更多家庭,讓敦煌之美深入人心。 [12] 

敦煌畫院參觀信息

門票信息:敦煌畫院門票憑第二代身份證或護照信息電話實名預約。
開放時間:早9:00——晚17:00 (旺季:早9:00—晚20:00點)週一閉館
地址:甘肅省敦煌市鳴山南路87號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