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教育人類學教程

鎖定
《教育人類學教程》是2005年8月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馮增俊、萬明鋼。
書    名
教育人類學教程
作    者
馮增俊萬明鋼
出版社
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05年8月
ISBN
9787107187032 [1] 

教育人類學教程圖書內容

本書在吸收、借鑑國外研究成果與結合我國教育實際方面做了積極而有益的嘗試,在創建中國教育人類學學科體系、推進教育學專業發展、促進高校教材建設等方面產生了重要影響。
主要供高等師範院校本科層次教育人類學、教育學專業和其他相關專業教學使用,也是在職中小學教師培訓、研究生培養和教學科研人員從事教育人類學研究的重要參考書。本書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是新中國第一部教育人類學教材,也是唯一一部被教育部列入國家級規劃的教育人類學教材。

教育人類學教程作者簡介

馮增俊 1952年生,海南瓊海市人。中山大學教育現代化研究中心主任、中山大學教育學院教科所所長、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全國比較教育研究會副理事長、全國教育科學規劃評審專家組成員等職務。長期從事比較教育學和教育理論研究,在教育現代化、教育人類學、學校道德教育、高等教育等領域有所建樹。近年來承擔十餘項全國及省級重點科研課題,發表論文230餘篇;出版著作30多部,成果獲全國及省級獎勵多項。
萬明鋼 1958年生,河南葉縣人。西北師範大學校長助理、教育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西北少數民族教育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長期從事少數民族心理與教育研究,發表論文70餘篇,出版學術著作3部。2001年獲“教育部高校優秀青年教師獎”,科研成果多次獲獎。目前承擔全國教育科學“十一五”規劃項目、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大項目等多項研究課題。

教育人類學教程圖書目錄

第一章 導論
第一節 教育人類學的學科意義
一、探尋教育生成與人類發展的內在規律
二、推動教育研究模式的轉型
三、發揮教育人類學的決策功能
四、建立中國教育人類學
第二節 教育人類學的研究對象與學科主題
一、教育人類學的研究對象
二、教育人類學的學科歷史發展特徵
三、當代教育人類學學科的主題建構
第三節 教育人類學的學科體系
一、教育人類學的學科概念
二、教育人類學的學科領域
三、教育人類學與其他相關學科的關係
第二章 教育人類學的發生發展
第一節 人類學與教育人類學
一、人類學產生及其作用
二、人類學走向教育的必然
三、人類學與教育學的學科聯姻基礎
四、教育人類學的學科形成
第二節 文化教育人類學的產生和發展
一、啓蒙階段
二、應用性學科階段
三、形成獨立的學術性學科階段
第三節 哲學教育人類學的產生和發展
一、草創時期
二、形成探索性學科時期
三、形成獨立的學術性學科時期
第三章 教育人類學理論體系
第一節 教育人類學理論分析框架(上)
一、對理論分析框架的探討
二、本質生成模式
三、工具主義模式
四、互動傳遞模式
第二節 教育人類學理論分析框架(下)
五、系統共生模式
六、信息系統論模式
七、生態學模式
八、進化論模式
九、簡要評價
第三節 教育人類學研究特性
一、教育人類學研究目的
二、教育人類學研究方法特點
三、教育人類學的方法論原則
第四章 教育人種志研究方法及其運用
第一節 人種志與教育人種志
一、人種志概念及其意義
二、教育人種志概念及研究意義
第二節 教育人種志研究的特性
一、教育人種志研究的類型
二、教育人種志的世界觀特徵
三、優秀學校教育人種志標準
第三節 教育人種志研究程序及策略
一、教育人種志研究方案的選定
二、田野工作開展
三、教育參與觀察
四、深度訪談
五、口述歷史研究法
六、教育人種志研究的資料工作
第四節 學校教育人種志研究實例
一、黃瑞琴《幼稚園園長的教室觀點之研究》(1991)
二、張芬芬《師範生教育實習中潛在課程之人種志研究》(1991)
三、齊學紅《師生互動關係中的學生自主性問題研究》(2000)
第五節 成為一名人類學者意味着什麼
一、建立文化洞察力
二、田野工作的專業素養
三、堅持培訓與實踐相結合
第五章 教育與人的生成
第一節 人與教育
一、人與人的本質
二、教育人類學的人性觀
第二節 人的未特定化與教育特性
一、未特定化與人的生成
二、人的可塑性與可教育性
第三節 教育與人的自我定義
一、人與人的自我定義
二、作用人的自我定義的因素
三、教育在人自我定義中的作用
第四節 人的生成與教育的作用
一、人的生成特徵
二、人的生成之教育作用
三、人的生成與教育本體
第六章 教育與人類進化
第一節 文化進化與教育起源
一、文化進化理論概述
二、教育起源研究概要
三、人類誕生與教育起源
四、人類教育的本質特性
第二節 教育進化模式與人類文化適應機制
一、教育進化的文化模式
二、人類社會文化適應性
三、教育進化的文化性與教育定義
第三節 教育演進與人類發展
一、教育演進時代與人類進步
二、教育進化與人類的教育意識
三、教育進化的基本特徵·
第七章 教育與民族發展
第一節 文化模式與民族
一、文化模式與民族形成
二、文化模式與民族生存
三、民族文化模式與教育
第二節 民族發展中的教育演變
一、民族發展與教育模式
二、民族發展與教育創新
第三節 教育的文化功能與民族的發展
一、教育的文化積澱、保存功能
二、教育的文化傳遞功能
三、教育的文化選擇功能
四、教育的文化創造功能
五、教育文化功能的運作及表現形式
第四節 教育文化價值觀與民族發展
一、中華民族精神與教育價值觀
二、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的教育價值取向
三、西方民族文化精神與教育價值觀
四、民族教育價值觀與民族教育行為選擇
第八章 教育與文化演進
第一節 教育與文化的形成和發展
一、文化的概念與理論
二、文化構成的元素及其功能
三、文化分析
四、教育是文化的生命機制
第二節 教育與文化價值
一、文化視野中的教育功能
二、文化價值對教育的影響
三、文化價值認同與教育
第三節 文化變遷與教育
一、文化變遷的原理
二、文化變遷與現代化
三、文化現代化與傳統文化
四、文化現代化的態度及其選擇模式
第四節 文化變遷與人的適應
一、文化適應的過程與結構
二、文化適應態度及其選擇模式
三、行為變化與心理壓力
第九章 教育與個體文化過程
第一節 教育與個體文化適應
一、個體文化適應原理
二、個體文化適應過程
三、個體文化適應的反應方式及教育對策
第二節 教育文化不連續性與個體發展
一、教育文化不連續性分析
二、文化不連續性與個體文化適應
三、不同類型文化不連續性與個體適應
第三節 教育與個體人格生成
一、塑造人格是教育文化功能的本質表現
二、教育中文化不連續性對人格生成的影響
第十章 教育與人的生物適應性
第一節 人的生物性與教育演進
一、人的生物性是教育的基礎
二、人的生物研究開創現代教育
三、現代生物學與當代教育改革
第二節 教育的生物文化特性分析
一、教育與人的生物文化性
二、教育與人的生物遺傳
三、人的生長模式與教育的作用
四、教育的生物功能與人格發展
五、教育在文化進化與人的遺傳中的作用
第三節 教育生物文化功能與優生優育
一、優生學與生物工程
二、優育與教育工程學
第十一章 學校教育人類學研究
第一節 學校教育的人類學分析
一、學校的人類學定義
二、學校教育的生態學研究
第二節 多元文化與學校教育
一、學校與跨文化教育
二、學校跨文化教育問題分析
第三節 學校課程與教學中的文化
一、學生呼聲:為什麼教育必須是多元文化的
二、課程改革:如何剔除偏見與歧視
三、教學反應:多元文化教學有哪些主要策略
四、教師關注:多元文化課程與教學應思考什麼問題
第十二章 學校課堂人種志研究
第一節 學校課堂人種志概述
一、教育人種志與課堂人種志
二、課堂人種志的基本含義
第二節 課堂人種志的研究特點
一、課堂人種志研究是質性的
二、課堂人種志研究是直觀的
三、課堂人種志研究是描述的
四、課堂人種志研究是微觀的
第三節 課堂人種志研究的基本過程
一、確定課堂人種志研究的對象
二、課堂人種志中的“參與觀察”
三、課堂人種志報告的撰寫
第四節 課堂人種志研究案例分析
一、國外的研究案例分析
二、中國的研究案例分析
第十三章 班級生活與學生文化
第一節 學生文化的內涵及特徵
一、學生文化的成因分析
二、學生文化的主要特徵
第二節 班級生活與學生文化表現特徵
一、學生文化與班級生活中的管理主義傾向
二、學生文化與班級生活中交往行為的調適
第三節 學校教育變革下的學生文化
一、學校教育中的學生觀反思
二、理解和接納學生文化
三、班級文化建設
第十四章 教師文化的人類學研究
第一節 教師文化的人種志研究概述
一、教師文化的實地研究
二、教師文化的敍事研究
第二節 教師的教育信念及其成因
一、教師的教育信念
二、教師的教育信念的形成因素
第三節 教師的教育行為及其對學生的影響
一、教師“期望”的價值導向
二、“有激情”的文化意義
第十五章 教育人類學未來展望
一、國際教育人類學研究走向
二、中國教育人類學發展探析
三、中國教育人類學未來展望
參考文獻
後記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