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撲街

鎖定
撲街(pū jiē),源自粵語,正確的或原本的字是仆街,原指橫屍街頭,現指跌倒在馬路上、跌倒,所以普通話裏很多時錯用了“撲”去代替。
仆街也有自嘲的意思,譬如“今次仆街”,指這次慘了、死定了。
“仆街”是古代文言文在白話文裏的直用,《説文解字》:僕,傾、頓也。頓者,下首也。以首叩地謂之頓首,引申為前覆之辭。“僕”為動詞,意為失足跌倒而趴伏。“街”意為在街上,實為狀語,翻譯成白話文為“趴伏在街上”,是狀語後置的一種。
“仆街”是來源於粵語的一個正確用字,使用比較廣泛。
用於普通話後很多人會會把“撲”和“僕”混淆。仆街的原意是指一個人走在路上不小心被外物絆倒,是個被動行為,所以不能用撲這個帶有主動詞性的字。
中文名
撲街
拼    音
pū jiē
粵語讀音
pok3 gaai1
來    源
粵語
基本意思
跌倒

撲街語源讀音

根據文獻記載,僕字的意思可追溯以下語源:
西漢·司馬遷《史記·項羽本紀》:「衞士仆地。」趴倒地上。
東漢·班固《漢書·卷四十七·梁孝王傳》:「貪生畏死,即詐僵仆陽(佯)病。」跌倒而伏。
説文解字》(大徐本):僕,傾也。從人卜聲。芳遇切。
《説文解字》(段注本):僕,頓也。頓者,下首也。以首叩地謂之頓首,引申為前覆之辭。
唐·李延壽《南史·吳平侯勱傳》:「或遇風雨,僕卧中路,坐地號慟,起而復前,家人不能禁。」倒卧路中。
唐·韓愈《祭湘君夫人文》:「舊碑斷折,其半仆地。」傾倒、橫陳。
唐·孫樵《祭梓潼神君文》:「跛馬愠僕,前僕後踣。」前倒後撲,難以前進。
唐·柳宗元永州韋使君新堂記》:「或立或僕。」傾倒、橫陳。
《新唐書·房杜傳贊》:「興僕植僵。」傾倒。
宋·王安石遊褒禪山記》:「有碑僕道,其文漫滅。」傾倒、橫陳於道中。
廣韻》:僕,前倒、倒也。
清·朱駿聲説文通訓定聲》:「前覆曰僕,後仰曰偃。」前倒後翻的分別。
清·秋瑾《吊吳烈士樾》:「前仆後繼人應在,如君不愧軒轅孫」前面的倒下,後面的接上。意指繼承於前倒下烈士之志,寓意不怕犧牲。
在讀音方面,根據《集韻》,僕之標音為「普木切」,對應通攝合口一等入聲屋韻滂母。取「普」字聲母(今p-)、陰陽(今陰聲),再加「木」字韻母(今-uk)、平仄(今入聲),合起來讀「puk、陰入聲」,與現代口語讀音「puk7」完全對應。而按「粵語審音配詞字庫」,僕字的現代標準讀音是「fu6」,口語讀音「puk7」被視為異讀字

撲街詞語文法

在廣義上,仆街這詞有以下幾種用法:
一 形容詞(作「衰嘢」或「嚴重」解):呢條友做埋咁多仆街嘢,早就生仔無屎忽啦。/考試肥佬(音譯自英語「Fail」)?你呢次真系仆街啦。/個股市今日跌到仆街!
(這個人做了這麼多壞事,活該生孩子沒屁股。/考試不及格?你這次真的完蛋了。/股市今天跌得很厲害! )
二 名詞(指責罵的對象。作「衰人」解):呢個仆街,咁多人死唔見佢死。/叫嗰條仆街收皮啦。
(這個混蛋,死了這麼多人還未見他死。/叫那個混蛋去死吧。)
三 副詞(表示非常失敗):人賭錢你賭錢,又會輸得咁仆街𠺢!/你做人做得好仆街姐,行行下都會被棵樹砸瓜噶。
(人賭錢你賭錢,怎會輸得那麼慘!/你做人做得很潦倒,走著走著都會給棵樹砸死呢。)
四 動詞 (原意中性詞「碰到」或「撞傷」,引申為「不小心」解):小心啲嘛,仆街痛唔痛啊?/咁無用,早就叫佢去仆街啦!
(小心點嘛,跌在地上很痛吧?/這麼沒用,早就叫佢去死啦!)
五 嘆詞(表失望或自責。作「衰咗」解):仆街囖!無啦啦落狗屎(下雨)!/哎呀!仆街——去茅廁無帶紙巾!
六 拆分使用(「僕」作動詞,「街」作補語):僕你個街,食屎啦!/僕佢個街啊,咁都唔中?! (類似「豈有此理」、「頂你個肺」等意思)
七 「反語」(褒義詞)。
例1:個仆街仔,又幾醒目咯啵。/你好仆街喔,咁都溝到條女!亦有情侶或深交,互稱仆街,而不已為意
例2:在《大內密探零零發》電影中,零零發把無相王之子殺掉之後,皇上説了一句:阿發,你仆街啊(阿發,你這小子做得好呀!)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