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掌蹠角化病

鎖定
掌蹠角化病是一組以掌蹠皮膚增厚、角化過度為特徵的一組慢性皮膚病,又稱掌蹠角皮症。本病包括遺傳性獲得性兩種類型,遺傳性疾病佔大多數,主要表現為掌蹠皮膚角化的相關表現。
就診科室
皮膚科
常見病因
可由遺傳性因素或繼發性疾病導致
常見症狀
掌蹠皮膚粗糙、增厚性斑塊、丘疹等
傳染性

掌蹠角化病病因

1.遺傳性因素
大部分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少數為常染色體隱性遺傳
2.獲得性因素
銀屑病濕疹、手足癬、扁平苔蘚等皮膚病,內臟器官癌及應用砷劑均可出現掌蹠角化病。病因根據疾病類型而異,如絕經期掌蹠角化病及掌紋點狀掌蹠角化病等屬於原因不明的掌蹠角化病;砷掌蹠角化病與接觸砷劑有關;而銀屑病、慢性濕疹毛髮紅糠疹等疾病也可出現掌蹠角化的表現。

掌蹠角化病臨牀表現

常染色體顯性遺傳,多於嬰兒期開始發病,輕者僅有掌蹠皮膚粗糙,嚴重時掌蹠部出現瀰漫性、邊緣清楚的角化增厚性斑塊,表面光滑,黃色,酷似胼胝,或呈疣狀增厚,足弓一般不受累,易發生皸裂,引起疼痛。局部一般無炎症,角化過度損害可延伸至掌指(趾)側緣或手足背,但一般不累及膝、肘。可伴有多汗、甲板增厚、渾濁等角化損害,持續終生而不會自行消退。
常染色體顯性遺傳,外顯率高,通常於20~30歲發病,皮損為掌蹠部對稱、散在分佈的多呈圓形或橢圓形的角化性丘疹,高出皮膚,數目較多,一般直徑僅為0.2~0.3cm,大者可達1cm。多呈灰黃色,質地堅硬,中心剝脱後形成火山形狀的凹陷,可聚集成疣狀角質損害。
常染色體顯性遺傳,大多自幼(1.5~15歲)發病,皮損為過度角化性斑塊或豆狀角化過度,慢性進行性發展。皮損的發生部位及嚴重程度與機械摩擦及其強度有關,多見於掌蹠側緣,甲下、甲周也可見角化過度。
4.獲得性掌蹠角化病
均以掌蹠部角化為特徵性表現。其中四肢的淋巴水腫角化病,掌蹠部出現瀰漫角化過度,其表現有疣狀突起及皸裂;內臟器官癌症者皮損呈點狀珍珠狀丘疹,主要見於大魚際小魚際

掌蹠角化病檢查

1.體格檢查
仔細觀察皮損出現與消失的時間、發展順序、分佈部位、形態大小、顏色、平坦或隆起、有無脱屑等,皮膚觸診可判斷皮損的質地、有無壓痛等。
主要做皮膚活組織檢查,根據組織病理學檢查結果進行診斷或與其他皮膚病做鑑別診斷。

掌蹠角化病診斷

主要依據病史或家族史、典型的角化過度等皮損特徵及其他症狀進行診斷。有時僅僅根據常規視診等為主的物理診斷仍無法達到鑑別的目的,組織病理學檢查、實驗室檢查對疾病具有一定的診斷和鑑別診斷價值,在排除其他疾病的情況下,可做出診斷。

掌蹠角化病治療

治療原則為減少角質層增厚,潤滑皮膚,預防皸裂,減少壓力和摩擦。
1.全身治療
主要為維生素A酸類藥物,可減輕角化性損害,停藥易造成疾病反覆。
2.局部治療
(1)角質鬆解藥:可用水楊痠軟膏尿素軟膏等治療。
(2)外用維生素A酸類藥物:減輕角化性損害。
(3)外用糖皮質激素:可減輕炎症反應

掌蹠角化病護理

保護創面,角質層脱落時,邊緣翹起,應輕柔、細緻地用剪刀修剪痂皮,防止脱落的痂皮刺激新修復的皮膚。此外,着裝應寬鬆柔軟,減少摩擦和刺激,保持環境清潔,減少感染機會,飲食宜清淡,忌辛辣刺激食物,注意保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