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承德話

鎖定
承德話是指河北省承德市所使用的主要方言。按漢語方言學劃分標準,承德大部屬於北京官話-懷承片,在語音和語法上與普通話較為接近。其中,承德市的灤平縣是全國普通話標準音採集地,被認為是最接近普通話的方言。 [1]  不過,承德話並不完全等同於普通話。與普通話相比,承德方言具有影疑母歸n/ng、清入歸上顯著增多等特徵;並且在東北官話冀魯官話及少數民族語言的影響下,承德話底層保留了大量豐富的土語詞彙和用法。 [2] 
此外,承德市東北部的平泉市、圍場縣部分地區所説方言接近赤峯話,具有陰平較低且複韻母單元音化的特點,部分專家將其歸於北京官話-朝峯片 [3]  而承德東南部的興隆縣、寬城縣部分地區受臨近河北移民影響較大,所以老派方言又具有明顯的唐山方言特徵,屬冀魯官話-保唐片 [4] 
中文名
承德話
外文名
Chengde dialect
語言分區
北京官話-懷承片,部分地區使用北京官話-朝峯片和冀魯官話
分佈地區
河北省承德市
地    位
中國普通話標準音採集地

承德話承德話概況

北京官話-懷承片的使用範圍
北京官話-懷承片的使用範圍(2張)
承德話是指河北省承德市所使用的主要方言,按漢語方言學劃分標準,承德大部屬於北京官話-懷承片。 [5]  北京官話-懷承片的使用範圍包括:承德市區、鷹手營子礦區、承德縣、灤平縣、隆化縣、豐寧縣、圍場縣、平泉市;北京市懷柔區、密雲區、大興區、房山區;廊坊市區、三河市、香河縣、大廠縣、涿州市、固安縣和天津市武清區。 [5] 
和普通話相比,承德話仍然留存着一些本地方言的特點:影疑母不讀零聲母而是讀[n]或[ng](如:棉襖叫棉腦)、清入歸上較普通話顯著增多(如:國家叫果家)等,特別是大量土語詞彙的使用,使得承德話聽起來有着向東北官話過渡的特點。 [6] 

承德話方言詞彙

(1)代詞、副詞、助詞
往——我們。 上~家待會去;
寧(nǐng)——你們。
湯——他們。
歹——在。 你~哪呢?
贈(zèng)——這樣,這麼。~着不行;
恁(nèng)——那樣。
沒(mèi)——沒有。
都(dóu)——都。
誠是——實在,的確。 ~不賴呢;
爽的——索性。
多(duó)錢——多少錢。
多(duó)前兒——何時。
擁乎——因為。
一躉兒——一起。
壓(yǎ)根——從一開始。
伍的——之類的。 吃點瓜子~。
當木着——可能。
夜兒個——昨天。
早清——早晨。
頭晌——上午。
晌午/晌乎頭子——中午。
過晌——下午。
傍黑兒——傍晚。
黑介——黑天。
早以——早年間。
後雨兒——後來。
晃常兒——經常。
(2)形容詞
俊(zùn)——漂亮。
嫩(lèn)——鮮嫩;年輕。
蠻(mān)——不講理。
齁——(貶)很,非常。 ~苦;~鹹;
將(jiàng)離兒——將將。 ~一碗;
膈應人——令人討厭的。
惱應人——令人煩躁或者噁心。
麻應人——令人感到噁心或者害怕。
不景人——不得人心,多形容孩子調皮。
得(děi)勁——舒服。
鳥悄的——悄悄的。
牢棒——結實。
暖(nǎo)乎——温暖。
不得離兒——差不多,不錯。
癟月——扁了。 壓~了;
寒磣:難看、沒面子。
邪乎——大驚小怪。
絲饢——乾糧變質。
刺撓——癢癢。
焦酸——很粘。
喬酸——很酸。
喬哭——使勁哭。
上眼——令人煩。
各色——與人不同,怪僻。
麻爪——手足無措。
派邋——邋遢。
勒特——邋遢。
星星——吵鬧。
星應——吵鬧。
催唄兒——催促的緊。
刷利——利索。
夜怔——慘,可憐之意。
片兒拉三——東西亂擱,沒規矩。
幹不稜脆——乾脆。
手拿把掐——胸有成竹。
槓氣——志氣,出息。 這孩子挺要~;
魔怔——抽瘋。
不濟——(形勢、經濟)不好。
不善勁——不錯。
淨意兒——故意的。
犟眼子——倔強的人。
難揍/難性——性子葛。
草雞——令人煩躁或難以忍受。
老鼻子——很多的意思。
摘稜/摘不稜——走路歪歪稜稜的。
不招吊——沒用。
烏了巴突——温吞。
暴土揚長——形容灰塵很多。
五脊六受——百無聊賴。
招緊蹦子——突然。
油油喝喝——無所事事的樣子。
激嘹兒激嘹兒的:心裏、身體不好受。
(3)動詞
揍——做。 ~活兒;
鬧——弄。
呆(dǎi)——在。 你~那幹什麼呢;
瞭——看。
瞅——看。
且——起來。
扔(lēng)——丟棄。
擁——推。 ~個跟頭;
撤——扇(巴掌)。
旋——踢。 一腳~死你;
來(lǎi)——摘。 ~杏;
覺(jiǎo)——覺得。
邀末——估摸。
抹(mā)撒——摸摸。
撒目——看。
經佑——提醒。
貓腰——彎腰。
卡跟頭——摔跤。
打出溜——打滑。
幹仗——打架。
熬(nāo)——燉菜。
熥(teng)——蒸。 ~餑餑。
插(chǎ)粥——熬粥。
白瞎——浪費。
滋飲——小口喝。 ~一小口;
呲噠——訓斥。
嫌(xiáng)乎——嫌棄。
嗔着——責備,怪。
尋(xín)思——思考。
圓意——吭聲,説話。
呱啦——聊天。
裝(zhāo)——填。 ~不下;
割(gā)——切斷,劃分。
踩(cǐ)——蹬着。 ~着梯子;
歸攏——整理、歸類。
長病——生病。
幹於——噁心,乾嘔。
孬破了——化膿了。
扎(zhá)古——治理、修理。
粘齒(chì)——催促,不停的説。
念秧兒——旁敲側擊的嘮叨,讓你能聽出其意,卻不直説。
胡唚(qìn)——胡説。
作(zuō)業——作死。
戳(chuǒ)禍——闖禍。
囊(nǎng)業——與人慪氣。
不忿——不服氣。
委故——慢慢挪蹭或靜止。
故湧——慢慢挪蹭。
摘歪——側身躺下。
定嘎吱——出血以後結痂。
膈應——討厭。
擺鼻——耍賴。
出能——形容人幹活慢、不着調。
轄使人——仗勢欺人。
出外頭——上廁所。
打支營——幫忙。
沒營生——沒的幹,無聊。
磨洋工——辦事拖拉。
(4)名詞
北(běi)——筆
福(fǔ)——福氣。
甲——角。 嘴~;
許——宿,夜。 住一~;
鮮鹽——鹽。
棉腦——棉襖。
逼鬥——巴掌。
胰子——肥皂。
飯奎兒——飯盆。
取燈兒——火柴。
篩又蛋兒——土豆子。
疙扎兒——一種麪食。
油脂糕——炸糕或粘糕。
倭瓜——南瓜。
餑餑——發麪食品的統稱。
棒子——玉米。
婆婆丁——蒲公英。
哈拉海——野菜的一種,源自蒙語。
轉刀兒——外面一圈。
浮頭兒——上面一層。
喃(nǎn)壺——暖壺。
吹處——一種刷鍋工具。
水舀子——一種舀水用具。
柳罐斗子——一種盛水工具。
杌凳——凳子。
瓦掀——鐵鍬。
澇塔子——濕地。
土咔垃——土塊,也做土垃咔。
老爺兒——太陽。
小小——小男孩,兒子。
小丫——小姑娘,閨女。
妗子——舅母。
杆兒手——偷雞賊,引申為不務正業者。
欠兒登——手欠、嘴欠的人。
派邋鬼——邋遢鬼。
山哏子——土氣或死板。
搖道——心術不正。
方性——規矩。 真沒有~。
福(fǔ)根——剩飯的一種説法。
長蟲——蛇。
長蟲小舅子——蜥蜴。
老家兒——麻雀。
老鴰——烏鴉。
黃皮子——黃鼠狼。
馬告兒——一種猛禽。
鳴鳴哇——知了。
賴(lāi)嘚——一種野狼。
小嘎嘎——仔豬。
能帶——鼻涕。
鼻嘎——鼻屎。
吃馬糊——眼屎。
哈喇子——口水。
靨(yè)了蓋——腦門。
頭髮簾兒——流海。
脖頸(gěng)子——脖子。
後脊寧——後背。
耷拉板子——後背骨。
腚——屁股。
撥了蓋兒——膝蓋骨。
各拉板子——膝蓋骨。
腳脖子——腳踝。
嘴甲子——嘴角。
攬(lǎn)子——卵,睾丸。
黢黑——很黑。
焦黃兒——黃黃的。
紅拉鮮的——鮮紅。
白不蘇的——白生生。
當院——院子裏,屋外。
當街——大街上。
大夫——醫(yì)生。
街裏——縣城裏。
旮旯——角落裏。
營子——村莊。
河套——河溝。
(5)熟語、特殊句式
嘎哈——幹什麼。
當木住的——很有可能。
哼是——八成是。
兒騙——騙你我是你兒子。
怨不得呢——怪不得。
可(kē)不(bū)嘚——的確如此。
篩牛逼——吹牛逼,聊閒天。
治不嘚——非常嚴重。 肚子難受的~。
匹馬插槍——混亂不堪。
老遠山西——很遠的地方。
陰山背後——角落裏。
聊天把勢——撒謊。
嚇人搗怪——嚇人。
歇後打勢——誇張。
皮兒片兒的——亂七八糟。
圖(tū)意何苦——何苦。
泥了枯踹(chuāi)——到處是泥巴。
彪彪流星——形容人彪,愣。
疤疤流星——皮膚有疤痕。
疙瘩溜秋——物體凹凸不平。
大麼盡(jīn)倒兒——大搖大擺。
誤了三村——晚透了。
聽湯五四——一股腦的。
饑荒油子——混混。
精濕呱嗒——濕透了。
黑漆撩光——漆黑一片。
抽抽趕蛋——皺巴了。
二朝趕蛋——傻蛋。
暴土揚長——灰塵多。
冰涼瓦塊——天氣很冷。
死懶扒皮——非常懶。
伸腰拉跨——伸懶腰,沒睡醒的樣子。
思量倒氣——慢悠悠的琢磨。
稀了馬哈——糊塗。
油了馬哈——形容油垢很多。
死蠻(mān)不透氣——蠻橫,不懂事理的人。
狗懶八潑稀——幹活沒有章法。
喝笑老婆尿——形容人止不住的笑。
現上轎現扎耳朵眼——辦事拖拉。
老家兒沒毛——閒(銜)的。
賴(lāi)嘚不吃死孩子肉——活人慣的。

承德話語音差異

承德話與普通話不存在迥然之別,卻存在着許多微小差異。從十幾年的普通話測試實踐看,受試者一級通過率一直在百分之三十左右徘徊,達到一級甲等的不足千分之二。反映出受試者中還存在着一定的語音失誤。 [2] 
(1)開口呼零聲母音節讀成舌尖中濁鼻音聲母音節。 與普通話聲母系統相同,承德話有零聲母音節,如五 [wǔ ]、魚[ yú]、衣[yī]等,也有舌尖中濁鼻音做聲母的音節,如拿[ná]、怒 [nù]等。與普通話的差異在於,承德話中除了“阿、唉、哎”等幾個嘆詞外,,幾乎所有開口呼零聲母音節都讀成舌尖中濁鼻音做聲母的音節,如“捱餓”讀成[nāi nè]、“歐洲”讀成[nōu zhōu]等 。 [2] 
(2)開口呼零聲母讀成舌面後濁鼻音。舌面後濁鼻音國際音標記作[η],漢語拼音記做[ng],是一個只做普通話韻尾,而不能充當聲母的輔音。隨着文化程度的提高,承德話中開口呼零聲母讀成舌尖中濁鼻音的已漸趨減少 ,但並沒有和普通話完全一致,而是加上了舌面後濁鼻音,也就是在發開口呼零聲母的時候,先有一個舌面後部降起的過程。如:把“昂”讀成[ngāng],把“餓”讀成[ngè]等是一個非常普遍的現象。 [2] 
(3)舌尖中濁鼻音讀成舌面濁鼻音。舌面濁鼻音發音時舌面抵住硬齶前部,軟齶和小舌下降 ,打開鼻腔通路 ,聲帶振動 ,氣流從鼻腔通過。 普通話中沒有這個聲母,而在承德話中,舌尖中鼻音聲母與齊齒呼、撮口呼韻母相拼的音節中聲母 n變讀成舌面濁鼻音,在發音過程中,具有較強的齶化色彩。 [2] 
(4)單韻母發覆韻母音。普通話中舌面後半高圓唇單元音[o]可以構成零聲音節,也可以和雙唇音 b、p、m,唇齒音f相拼。承德話中沒有這個元音,普通話中[o]的零聲母音節,承德話讀成後響複韻母[uo],舌位高低、前後有明顯的變化。這種誤讀極為普遍,甚至多數小學教師教漢語拼音時,也把[o]韻母教讀成複韻母[uo]。 [2] 
(5)複韻母發單韻母音。在語流中,由於同化異化等影響,韻母發生某些變化是普通話中客觀存在的現象。 但作為元音的組合,複韻母畢竟是一個音向另一個音滑動的過程,要具有必要的動程。在複韻母發音過程中,舌位的高低、前後,唇型圓展都會發生某種變化。但在承德話中多前響複韻母、中響複韻母都存在着動程不足的問題,甚至把前響複韻母讀成單韻母,將中響三合韻母讀成二合韻母,如將[ai]韻母讀成 [æ],白菜讀成 [pæ tsæ ],皚皚 [æ ] [æ ],將 ao韻母讀成 [ɔ:],懷抱讀成 [huε pɔ], iao讀成 [iɔ:],高校讀成 [kɔ xiɔ]等。 [2] 
(6)將圓唇韻母讀成不圓唇韻母。或把升元音讀成半升元音。普通話中有一個舌面後半長圓唇單韻母[o],用來構成零聲母音節或與雙唇音b、p、m唇齒音f音相拼。由於承德話中沒有這個韻母 ,所以 ,在普通話的[bo]、[po]、[mo]、[fo]音節中,承德話一律用[e]韻母代替,即圓唇音由展唇音代替,如:婆婆讀成[pé pe]、水波讀成[shuǐ pē]、墨水讀成[mè shuǐ ]、大佛讀成[dà fé]等。 [2] 
(7)部分地區兒化韻母不捲舌。普通話中有兒化韻母[er],也有大量的兒化音節,但在寬城峪耳崖、湯道河、碾子峪及平泉郭杖子一帶,兒化韻母卻沒有捲舌動作,往往把[er]讀成央元音 [ə],或讀成 [ηə],以舌面後濁鼻音做聲母。與此相關聯 ,普通話中的兒化音節也沒有發成具有兒化色彩的音。 [2] 
(8)部分地區具有獨特的聲調特點。承德多數縣區在聲調方面與普通話有較強的一致性,擁有陰陽上去四個調類,調值分別為55、35、214、51。但在少數地方與普通話聲調有着明顯的差異: 興隆縣具有四個調類與普通話相同 ,但陰平、陽平的調值卻與普通話有明顯差異,即:把本屬高平調的陰平讀成微升調(55調值讀成45),而陽平調則由中升調變為高平調(35變讀為55),也就是將陽平調值讀成普通話的陰平調值了。平泉北部黃土樑子一帶,則把陰平、陽平混為一調類(調值為35),如:“包子”被讀成“雹子”、“毛”讀成“貓”等。 [2] 

承德話形成歷史

結合承德地區的移民遷入歷史來看,承德話的形成不過兩三百年。據史料記載,自明初永樂年間朱棣發動”燕王掃北“以後,小興州(今承德一帶)的居民被悉數內遷,以充實京畿人口。原居民被遷移到了今河北保定、北京房山一帶,致使這裏成為“無人區”,本地傳統漢語方言土語消失殆盡。 [1]  因此在清代以前承德只是作為蒙古兀良哈的遊牧地,本地並無任何漢語方言,這種狀態一直持續到了明末清初。
避暑山莊風景
避暑山莊風景(6張)
清朝順治年間,多爾袞實行”圈地令“,在今京津河北一帶大規模圈地。到康熙八年圈地廢止,為緩解清初圈地帶來的社會弊端,康熙皇帝下令:此後圈地範圍限定在古北口、喜峯口外,京畿未圈得旗地田產者可到口外繼續圈佔。於是部分京畿旗人出密雲到口外潮河灤河流域跑馬佔荒。 [7]  在此期間承德還設置了皇莊、王莊和官莊共138座,莊頭親丁均是來自內務府的上三旗漢軍,莊丁則由京畿、山東、山西的無地流民組成。另外隨着避暑山莊木蘭圍場的建立,這裏又陸續修建了20餘座行宮、18處驛站和寺廟若干,大量京畿旗人被撥來戍守,這些人率先帶來了當時京畿地區流行的北京官話。 [1] 
雍正初年直魯等省饑荒四起,流民湧入京畿 [7]  ,於是清廷頒佈”借地養民“政策疏導流民,將口外熱河地區大範圍對民人開放,大量內地移民前來闢荒墾種。逃荒而來的直魯等地百姓除租種蒙古王公土地(蒙佃)外,一部分被納入旗莊從事生產活動(旗佃),另外一部分在零星餘地陡坡自行墾荒(民佃),後又轉化為以”押荒“的方式進行土地交換,由是大批漢民百姓得以在此繁衍生息,人口迅速增長。 [8]  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由於熱河人口滋生過多,乾隆皇帝決定改用府州縣制度管理此地,將承德升格為承德府,轄境各廳皆改設州縣管理。郡縣制的引入標誌該地已基本完成”內地化“,承德的發展進入到繁盛。 [9] 
明初興州百姓的內遷使得承德形成了200多年的歷史斷層,“洗掉”了承德原有的漢語方言。而清初由京畿陸續遷入的滿漢移民,將新的方言重新”寫入“,使得”北京官話“成為現承德話的基底。後續各類來源多樣的移民遷入,並沒有改變承德”北京官話“的本底,但也讓承德話吸納大量山東、河北、東北等地俗諺,由此形成了承德話的基本面貌。

承德話普通話採集地

承德話普通話的採集工作

國務院關於推廣普通話的指示 國務院關於推廣普通話的指示
1956年2月6日,國務院發佈《關於推廣普通話的指示》,在全國範圍內推廣普通話,並補充了對普通話的定義:“以北京語音為基礎音,以北方話為基礎方言、以典範的現代白話文著作為語法規範。”這個定義從語音、詞彙、語法三個方面明確規定了普通話的標準。“普通話”一詞開始以明確的內涵被廣泛應用。河北省的灤平縣是普通話標準音的主要採集地。“普通話”中的“普通”二字有“普遍”和“共通”的含義。 [10] 
1956年,國家語音工作人員曾先後兩次來到河北省承德市灤平縣金溝屯鎮金溝屯村進行普通話標準音採集。灤平方言的特點是音準分明,語調比北京方言硬一點,尤其是沒有尾音,顯得直接、清晰、明確,與普通話極為接近。 [11] 
“全國推廣普通話之前,國家有關工作人員曾到一些地區做普通話語音採集工作,那時大致是1953年。河北省金溝屯村、火斗山就是採集地。”河北省灤平縣教育體育局副局長張紹儒介紹説,石俊勇就是語音採集的參與者之一。
“當時我七八歲,老師把我叫到辦公室,讓對着幾個陌生人讀課文。讀完後,大家都誇我讀得好。”石俊勇老人回憶説,當時也不知道是怎麼回事,後來工作了才知道是普通話語音採集。金溝屯村小學還有一塊“普通話語音採集地”的石碑。 [1] 
據王國平介紹,1955年,國家正式成立國家語委,制定了語言方案,當時起的名字叫官話,普通話這個概念是後來才有的,正式方案1957年制定,1958年正式公佈。
普通話標準語音採集地--灤平金溝屯
普通話標準語音採集地--灤平金溝屯(5張)
在這個方案裏,很大程度上都是參照了專家到北京官話區採集語言的結果,主要採集地就是金溝屯村、巴克什營、火斗山。其中金溝屯的語言是應用最多的,也就是説,金溝屯當時採集所發出的音、所講的詞彙,和普通話是最接近的。王國平説,河北省語委隔幾年就到該地進行一次普通話考核驗收。 [1] 

承德話採集者回憶

1953年,我剛13歲,當時的政務院來人到我們這錄音。老師把我和石俊勇,姚鳳媛叫到辦公室讀了幾篇課文。領導覺得我們的發音很標準。對我説,你的話説的好,以後沒準都像你學習呢。後來才知道,那次是全國範圍的為普通話標準音採集樣音。那時候心裏感覺特別的驕傲,自豪。 [1] 
那次經歷後,幾十年來我一直規範自己的發音。也不斷地練習。作為語文老師,我希望我的學生都能説出一口流利的普通話。其實我們灤平人的發音很標準。大多數只是個別音矯不準,你比如説:團結友愛,有的人讀成團結有“耐”。 [1] 
如今普通話已經成為我灤平的城市名片。近幾年,將在金溝屯村頭街打造普通話體驗一條街,修建普通話展館。
在中國,地域遼闊,民族眾多,國家的語言需要有統一的標準。灤平作為普通話標準音採集地,我心裏感到很榮幸。
退休在家,我也不想閒着,還想為普通話推廣做些事情,盡一點綿薄之力吧。推廣普通話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事情。我們都義不容辭。説標準普通話,做誠信灤平人。據當地勞動人事部門提供的信息,承德普通話已經成為一種就業優勢:已經為央視及各省市輸送了大批主持人才;承德市所屬的8縣3區,每個縣都有很多在全國各地從事服務行業的男男女女;從60年代開始,人民大會堂等場所很多服務員都是承德人。因為能説一口流利的普通話,多年來,河北省承德市的服務員、保姆等服務性行業在北京一直很受歡迎。2013年,北京一家公司還把話務中心建在了河北省承德市灤平,僱傭了50多名當地人做話務員,也是看重了當地普通話的優勢。 [1] 

承德話普通話優勢

2013年9月起,河北省承德市開始籌建以普通話文化為看點的農家遊、採摘園、普通話體驗一條街等多種形式的文化旅遊項目,打造普通話培訓基地。整個“普通話生態體驗區”計劃於2014年年底建成。河北省灤平縣選擇金溝屯鎮、巴克什營、火斗山三個示範性鄉鎮,試點建設以普通話文化為看點的農家遊、採摘園、普通話體驗一條街、普通話體驗茶館等多種形式的產業結構,讓遊客在體驗鄉村生產、商務和休閒生活的同時學習體驗普通話。 [1] 
承德普通話雖然標準,但真正得到首肯的是其下轄的灤平縣。出京承高速公路口,“普通話語音標本採集地”標牌赫然入目。灤平縣政協副主席王國平稱,1956年,國家語音工作人員曾先後兩次來到河北省承德市灤平縣金溝屯鎮金溝屯村進行普通話標準音採集。“説客氣點兒,我們灤平縣是普通話標準音採集地,要是不客氣點兒説,普通話是根據從灤平採集的語音來最後定的標準”。
河北人民廣播電台著名主持人、金話筒獎得主紀青雲和河北人民廣播電台台長王智曾來到灤平縣金溝屯鎮金溝屯村,見到了60年前普通話採集對象——84歲的原金溝屯村第四完小小學教師白向民、82歲的原金溝屯中學教師石俊永,並當場與村民比試普通話。當紀青雲和王智見到那些蹲在院牆根下抽着旱煙的老爺子和坐在村口大樹下嘰嘰喳喳拉家常的老奶奶們時還有些懷疑:“他們會説普通話嗎”,但是上前一嘮嗑,那地道的普通話一下子就把他們震住了。 [1] 
紀青雲、王智等人認為,承德普通話標準名副其實。“這樣一個資源是全國獨特的、唯一的,我們想把這個資源挖掘出來,成為國家的一個語言歷史博物館,讓全國各地的語言資料都能夠在這彙集起來,為子孫後代留下了一點寶貴的、文化的東西。”
“從專業的角度上講,被網友和本地人盛讚的承德標準普通話,應該被叫做承德方言。承德方言和北京方言一樣,同屬北京語音體系,在語音、詞彙和語法上與標準的普通話差異極小。從語音系統上講,承德方音音系與普通話音系基本一致,只是在聲母、韻母、聲調的某些方面顯示出一定的差異。 [1] 
承德話排名第一,不少承德人覺得是當之無愧。小王是河北師範大學的一名學生,來自承德,看到承德話最為接近普通話的消息後,也是非常高興。“我覺得自己的普通話和一般同學相比,還是標準一些。或許是環境的影響,感覺家裏人的普通話都還是挺標準的,所以自己的普通話沒怎麼練習,就順利通過了普通話測試。”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