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扎卡里·泰勒

鎖定
扎卡里·泰勒(英語:Zachary Taylor,1784年11月24日-1850年7月9日),美國軍事家、政治人物,第十二任美國總統(1849年3月5日-1850年7月9日)。 [6]  [14] 
泰勒在1808年應徵入伍,獲中尉軍銜,1810年晉升上尉。1811年被調到印第安納領地,駐防諾克斯堡。1812年第二次英美戰爭期間,多次率軍與英國的印第安人盟友作戰,獲陸軍少校軍銜。1832年4月晉升為上校。在1832年的黑鷹戰爭和1835年至1842年的塞米諾爾戰爭中屠殺印第安人,晉升准將軍銜。在1846年至1848年的美墨戰爭期間,帶兵長驅直入,攻入墨西哥,晉升少將。戰後被視為與華盛頓傑克遜齊名的民族英雄,被稱為“機靈的大老粗”“最大的英雄”。1848年,在輝格黨全國大會上被提名為總統候選人,與米勒德·菲爾莫爾搭檔,最後在美國擴張主義的浪潮中憑藉軍功贏得大選。1849年3月入主白宮,成為首任毫無政治與外交經驗的總統。由於派系鬥爭錯綜複雜,使他政務纏身,精疲力竭。1850年,泰勒在出席喬治·華盛頓紀念碑典禮儀式時中暑致疾,數日後逝世,執政僅16個月,享年65歲。由此成為繼威廉·亨利·哈里森之後,第二位死於任內的美國總統。 [6]  [9]  [14] 
在短暫的總統任內,泰勒反對分裂聯邦,也反對在從墨西哥奪取的領土上確立奴隸制。1850年與英國簽署了《克萊頓-布爾沃條約》,取得一定成就 [6]  。在1962年曆史學家的投票排名中,泰勒名列31位總統中第24位,是6位“低水平”的總統中的第1名 [7] 
中文名
扎卡里·泰勒
外文名
Zachary Taylor
別    名
精悍的老粗
國    籍
美國
民    族
美利堅民族
出生日期
1784年11月24日
逝世日期
1850年7月9日
職    業
美國政治家,軍事家
主要成就
美墨戰爭的英雄
第12任美國總統
出生地
美利堅合眾國-弗吉尼亞州
信    仰
聖公會
黨    派
輝格黨

扎卡里·泰勒人物生平

扎卡里·泰勒立志從軍

泰勒在弗吉尼亞州奧蘭治縣的出生地 泰勒在弗吉尼亞州奧蘭治縣的出生地 [10]
1784年11月24日,扎卡里·泰勒出生在弗吉尼亞州奧蘭治縣。泰勒的先輩1620年由英國移居新大陸。父母均受過良好教育。父親理查德·泰勒有地千餘英畝,獨立戰爭時曾在華盛頓麾下任中校。後來做過治官、縣長、州議員等。他的母親薩拉·達布尼·斯特羅·泰勒是當時受過良好教育的婦女。青年時期的理查德·泰勒熱衷於探險,對未開墾的肯塔基十分嚮往。就在泰勒出生數月後,他家遷入路易斯維爾正東方貝爾格拉斯河邊的斯普林菲爾德,在這西部邊疆的邊界上,泰勒在苦難的環境中一天天地長大,性格在日漸鍛鍊中堅強起來。泰勒在17歲時,就曾在早春的寒風中,勇敢地橫渡俄亥俄河游到印第安那,然後又悠然地遊了回來。 [3] 
泰勒在邊區農莊度過了少年時期的大部分時光,因而所受正規教育較少。母親是他的啓蒙老師,後來他就教於一位遊方教師,稍晚才進了學校。他的啓蒙老師伊萊沙·艾克説他“記東西很快,學習也有耐心”。他還跟從一個叫劉易斯·韋策爾的人學習過。他最後一個老師是基恩·奧哈拉,一個愛爾蘭天主教移民、古典文學學者。泰勒小時練字可能不太用功,因為一生中他的拼寫都相當糟。
泰勒從小嚮往成為一名軍人。1803年,泰勒十八九歲時,參加了肯塔基民團。以後,經過表親詹姆斯·麥迪遜(曾任第四任總統)向當時托馬斯·傑斐遜總統推薦,於1808年5月3日被委任為第七步兵團少尉軍官,從此開始了軍事生涯。泰勒的妻子瑪格麗特·麥克爾·史密斯也生長於邊區。他們在肯塔基邊區結識。兩人於1810年在泰勒父親贈送的農莊上結婚。從此,瑪格麗特開始了東奔西走的隨軍生活,直到1841年才在地方上定居下來。
泰勒加入正規軍後,晉升很快,戎馬生活40年,歷經幾場重大戰事。泰勒婚後一年(1811年)即調到印第安納特區的諾克斯堡哈里森堡駐防。1812年第二次對英戰爭爆發後,他投入對印第安人的作戰,指揮作戰的是威廉·亨利·哈里森將軍(曾任第九任總統)。當年9月,印第安人攻打哈里森堡,泰勒因防守成功而出了名,10月晉升為美軍中第一位名譽少校。1814年,泰勒率350人的部隊,在伊利諾斯特區的克雷迪特島上組織防禦。英國軍隊和印第安人一起,以3倍於泰勒部隊的兵力,向克雷迪特島猛攻,泰勒所部依託工事和火力,頂住了英軍炮火的轟擊,打退了敵軍的無數次衝鋒。為了完成在得梅因建造約翰遜堡的任務,他在消滅敵人有生力量之後,成功地組織了撤退。1815年1月升任第二十六步兵團少校。
戰爭結束後,國會於1815年3月通過法案,規定和平時期部隊減員。泰勒的軍銜從少校改為上尉。泰勒憤然離開軍隊,回到肯塔基。1816年,泰勒恢復軍職和少校銜,在第三步兵團任職,到密執安特區(今威斯康星州)興建霍華德堡。此後長年到處駐防。1819年4月,晉升中校。1822年底,接任路易斯安那的羅伯遜兵營指揮官。後來幾度換防。1829年轉任密執安特區克勞福堡指揮官。1832年4月晉升上校,任第一步兵團團長。

扎卡里·泰勒印第安人

泰勒戎裝像 泰勒戎裝像 [13]
泰勒兩次參加征服印第安人的戰役。第一次是1832年5至8月的“黑鷹戰爭”,當時印第安首領黑鷹拒絕要求其移民的計劃,率眾抗擊美國政府軍,遭亨利·阿特金森准將、温菲爾德·斯科特少將以及伊利諾斯民兵三股部隊的追擊,沿羅克河而上,進入威斯康星南部。由於一路忍飢挨餓,疲憊不堪,加上婦女兒童的拖累,印第安人無法繼續前進,最後決定退回。8月3日,黑鷹率眾行至巴德阿克斯河時,被突如其來的泰勒的部隊攔截在河口,雙方在巴德阿克斯進行了激烈的戰鬥。此次作戰,印第安人慘敗。在作戰過程中,黑鷹三次提出投降,均被泰勒拒絕。泰勒在作戰中慘無人道地大肆屠殺印第安人,但也因為作戰有功,戰後被任命為克勞福德堡司令。同年9月,印第安人終於被迫割讓土地。
戰後,泰勒返回克勞福堡駐防直到1836年冬。後轉任密蘇里的傑斐遜兵營指揮官。泰勒參加的第二次鎮壓印第安人的行動,是“森密諾爾人(印第安人的一部分)之戰”。他於1837年11月奉調到佛羅里達後參加了這場戰爭。同年的聖誕節之際,泰勒在奧基齊比戰役中,以較小的代價,打敗了西密諾爾人的部隊。1838年,他被授予准將軍銜,並被任命為駐佛羅里達的美軍司令。期間,他在佛羅里達建立了53個新哨所,修築了848英里的馬路、3643英尺的橋樑和公路,有效地加強了該地區的防衞。陸軍部長喬爾·羅伯茨·波因塞特對他的成績給予表揚。1841年,他受命為南部陸軍司令,在路易斯安那的巴吞魯日安了家。這時,泰勒已有了許多奴隸和一片很大的莊園。 [2] 

扎卡里·泰勒外戰英雄

美墨戰爭期間作為美國陸軍司令的泰勒 美墨戰爭期間作為美國陸軍司令的泰勒 [10]
泰勒是個粗獷直率、不修邊幅的人。生活拉拉沓沓,有時作戰也不穿軍服。身體矮小粗胖,絲毫沒有大將的風度和氣質,有時上馬還要勤務兵扶他一把。但是,他對部屬很和氣,沒有架子,連士兵都敢和他開玩笑。所以他被人們親切地稱力“機靈的大老粗”。這位綽號為“大老粗”的將軍,儘管戰略戰術水平有限,但卻十分善於利用被稱作軍內“智囊”的參謀長布利斯,以彌補他對作戰細節考慮不周的缺陷。泰勒的最大特點是在戰場上指揮若定。他總是騎在一匹名叫“老惠特尼”的馬背上,有時一條腿還跨過前鞍,嘴裏嚼着一根稻草,算計着每一個作戰步驟,輕鬆地指揮着各部隊的作戰行動。19世紀中期,對墨西哥軍隊的作戰,充分顯示了泰勒的這種沉着冷靜的指揮藝術。
1845年,泰勒駐守在傑塞普堡。當時美國因要兼併得克薩斯而與墨西哥發生邊界糾紛。詹姆斯·諾克斯·波爾克總統下令泰勒到美墨爭議地區佔領一個據點。泰勒佔據這一據佔後在那裏擴充部隊,等待進一步命令。翌年3月,泰勒率領部隊3000人向前推進,井立即着手修建要塞得克薩斯堡。4月25日,一支有1600人組成的墨西哥軍隊在得克薩斯堡附近包抄了一支只有63人的美軍偵察隊,美軍或死傷或被俘,無一倖免。這次敵對行動是美墨戰爭非正式的開始。
接着墨軍圍攻美軍一據點。泰勒聞訊後,率部援救。5月8日,雙方進行炮擊,最後泰勒部隊獲勝。次日,美國步兵又不停地進行衝鋒,包抄了墨軍的左翼,墨軍潰退。這個據點的守軍司令布朗戰死,泰勒把這個據點更名為布朗堡。這次戰鬥使泰勒名聲大振,成為名譽少將。
帕洛阿爾託之戰中的泰勒 帕洛阿爾託之戰中的泰勒 [10]
5月13日美國對墨西哥正式宣戰。泰勒用數週時間擴充部隊,準備深入墨西哥境內。6月底,泰勒正式晉升為少將。7月,受美國國會嘉獎。9月,率部向墨西哥北部重要城市蒙特雷進攻。激戰三天後,墨西哥守軍將領屈服,提出要求停火八週,准許墨軍撤退。泰勒鑑於美軍死傷很重,供應線也已延長,認為墨方提出的條件是當時可能獲得的最好結果,同意休戰兩月後,他率部進入蒙特雷。
泰勒上述行動在華盛頓引起不少批評。據説,波爾克對他自作主張作風甚為不滿,又鑑於他的聲望日高,有可能會成為輝格黨未來的總統候選人,遂於11月下令他留守墨西哥北部,另派温菲爾德·斯科特將軍從海路攻打墨西哥城,並下令把泰勒4/5受過鍛鍊的部隊及戰爭物資調歸斯科特將軍使用。
墨西哥總統兼總司令聖安納獲悉泰勒兵力削弱,立即率全部兵力攻擊泰勒,以期置泰勒部隊於死地。泰勒當時正駐在布埃納維斯塔。1847年2月22日至23日雙方展開決戰。這個戰役使美墨戰爭達到頂峯。當時墨軍擁兵兩萬,泰勒部隊只有4700多人。經過兩天戰鬥,雙方精疲力竭,此役,美軍傷亡746人,墨軍損失1500至2000人。墨西哥軍隊堅持不下去,趁天黑後撤退,泰勒獲得勝利,成為美墨戰爭中“最大的英雄”,國會給了他一枚金質獎章。11月26日,泰勒離墨返美。12月初要求解除軍職獲准,返回家鄉。 [3] 

扎卡里·泰勒當選總統

1848年泰勒和菲爾莫爾的競選海報
1848年泰勒和菲爾莫爾的競選海報(2張)
1848年大選時,一向反對進行對墨西哥戰爭的輝格黨看中了泰勒這位戰爭英雄。輝格黨在1840年大選時就因為推選了作戰英雄哈里森而一舉成功。泰勒是南方人,擁有奴隸和棉花種植園,能夠贏取南方選票;他在對墨戰爭中的成功,又能在北方以至全國贏得選票。而且,人們並不熟知他對當時國內有爭論的重大問題的觀點,這對他竟選也頗有利。於是6月7日,輝格黨在費城召開的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上提名泰勒為總統候選人。
這時,民主黨於5月22日在巴爾的摩召開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提名密執安州參議員劉易斯·卡斯為總統候選人。這一年在北方成立了一個第三黨,名叫自由土壤黨。這是反奴隸制運動在北方不斷擴大的結果。美墨戰爭結束後,美國獲得西南部大片土地。民主、輝格黨黨內反對將奴隸制擴展到這片新土地的四部分人士組成了這個黨。這四部分人是:輝格黨良心派(即新英格蘭良心派,屬輝格黨內北方一派);民主黨自由土壤派(民主黨內北方派,即改革派);主張廢奴的自由黨;紐約州民主黨內一部分不滿分子,他們因1844年民主黨大會上前總統馬丁·範布倫未獲提名而對黨不滿。8月9日,自由土壤黨於布法羅召開代表大會,提名馬丁·範布倫為總統候選人,提出的口號為“自由土壤,自由言論、自由勞動、自由人民”。
大選中泰勒獲選民136萬餘,卡斯獲122萬餘。卡斯得票略少是由於民主黨內部分化,力量分散,選票分散在正式候選人卡斯和自由土壤黨候選入範布倫兩人身上。最後泰勒得選舉人票163張,卡斯得選舉人票127張,泰勒當選為美國第十二任總統。副總統是米勒德·菲爾莫爾 [3] 

扎卡里·泰勒病逝白宮

1849年泰勒的就職典禮 1849年泰勒的就職典禮 [10]
1849年3月5日,泰勒在鐘聲和軍樂聲中乘坐馬車到國會宣誓就職。他是美國曆史上第一位沒有任何政治經歷的總統,也是第二位死於任內的總統(任職僅16個月),同時還是美國曆史上第一位遲任一天的總統(因為原定就職的3月4日是星期天)。
泰勒政府[內閣]成員
職位
人物
集體畫像
總統
扎卡里·泰勒
泰勒(中)內閣(1849-1850)成員 泰勒(中)內閣(1849-1850)成員 [10]
副總統
米勒德·菲爾莫爾
財政部長
陸軍部長(戰爭部長)
喬治·克勞福德
司法部長
雷弗迪·約翰遜
郵政局長
雅各布·科拉默
海軍部長
威廉·普雷斯頓
內政部長
以上內容參考資料: [11] 
泰勒上台後,首先處理了古巴問題。美國南部奴隸主早就垂涎古巴,視這為補充奴隸勞動力的新源泉。波爾克總統就曾想從西班牙手中購買古巴的一個島嶼。1849年時,美國南部擴張分子支持一名古巴冒險分子於新奧爾良附近組織一支遠征隊,去古巴煽動叛亂,準備以後再把古巴作為蓄奴州併入美國。泰勒擔心這會在國內引起極大紛爭。1849年8月11日,他就古巴問題發表公告,宣稱美國政府有責任信守條約,阻止本國公民侵犯友好國家的領土,他警告美國公民不得參與對古巴武裝遠征的非法活動。遠征隊的計劃遂告瓦解,胎死腹中。
泰勒就任總統後,由於他是一個既無外交經驗又剛愎自用的人。不懂外交事務和禮節,與法國人在兩起細小事件上的誤解,幾乎導致兩國政府關係的破裂。19世紀40年代後期,拉丁美洲北部弱小國家已處於英國影響之下。民主黨總統波爾克執政時,為遏止英國並使美國能在中美洲地區順利擴張勢力,同中美洲國家簽訂了若干協定。輝格黨的態度與民主黨不同,主張與英國妥協。
泰勒上台後,為避免發生可能的武裝衝突,命令國務卿約翰·米德爾頓·克萊頓與英國駐美公使布爾沃進行談判,以解決兩國在中美洲的分歧和商訂兩國處理中美洲事務的基本原則。1850年4月19日,美國與英國締結了《克萊頓—布爾沃條約》,規定中美洲地區中立化,任何一國不得在那裏殖民或攫取領土。其中特別規定要保證北美和南美之間具有戰略地位的地峽的中立化,以後在地峽開鑿的溝通大西洋與太平洋的運河或通道也必須保持中立。該條約的最後一項條款,由於措辭模稜兩可,雙方政府的解釋各不相同,受到了民主黨的激烈抨擊。他們責難這個條款實際上承認了英國對洪都拉斯和其他已經建立的殖民地的所有權。
泰勒在總統任期內,還被蓋爾芬家族索賠案陷於嚴重窘境。佐治亞州的蓋爾芬家族長期以來向合眾國提出的賠償要求的本金,早在泰勒就任總統之前就己付清。但這個家族堅持要追付19萬美元的利息。經總統與內閣商定,同意追付。但由於陸軍部長喬治·克勞福德在處理過程中從中漁利,中飽私囊,引起了公眾對泰勒政府的強烈不滿。反對黨一度威脅要彈劾總統。泰勒被這件事弄得狼狽不堪,不得不決定改組內閣。但是,他還沒來得及着手選擇一些新的總統顧問時,便已經被政府事務搞得疲憊不堪,身體每況愈下。
泰勒遇到的另一大問題是對墨戰爭後美國新獲得的土地是否能推行奴隸制。美國南部種植園奴隸主與北部資產階級長期以來在蓄奴問題上進行着激烈的鬥爭。早在1790年,聯邦政府為解決州際邊界糾紛,確認了在賓夕法尼亞與特拉華和馬里蘭之間劃定一道梅松——狄克遜線,這條線到1804年以後成了美國東部自由州與蓄奴州的分界線。這條線以北為自由州,不允許奴隸制存在;線南為蓄奴州,允許蓄奴。到1819年,美國共有22個州,其中蓄奴州和自由州數量各半,故它們在參議院內的席位也相等。但是這一年,早在法屬時期就已存在奴隸制的密蘇里特區申請加入聯邦。於是國會內發生了密蘇里是作為自由州還是蓄奴州加入聯邦的爭執。同年底,北部要求分出一個緬因地區作為自由州加入聯邦。最後於1820年達成了密蘇里妥協案,密蘇里作為蓄奴州,緬因作為自由州加入聯邦,維持了參議院中的“權力均勢”,並且把劃分自由州和蓄奴州的界線定在北緯36度30分。
美墨戰爭剛開始不久,美國眾議院根據總統波爾克的特別諮文,於1846年6月提出撥款200萬美元以“償付”墨西哥地價的議案。賓夕法尼亞民主黨議員威爾莫特提出的一個議案附件,規定在新獲得的土地上,除經過正式判決的罪犯外,絕對禁止把其他人當作奴隸。這一附件引起南部奴隸主的反對,被國會否決。
泰勒出任總統時,北部各州正處在反對奴隸制的情緒高漲時期。美墨戰爭後獲得的大片新土地,究竟是作為蓄奴州還是作為自由州加入聯邦,已成為北部與南部矛盾擴大的重要因素。泰勒面臨的最緊迫問題是加利福尼亞與新墨西哥的地位問題。加利福尼亞要求以自由州身份加入聯邦,新墨西哥也要求成為禁絕奴隸制的地域。這些要求立刻使北部和南部的鬥爭白熱化起來。國會在奴隸制問題上同樣爭吵不休,意見分歧很大,甚至推舉一名守門警衞都要調查其對奴隸制的態度如何。1850年1至5月,國會就新土地上是否推行奴隸制問題展開了大辯論,這是美國曆史上著名的辯論之一。開會時有些議員帶着武器出席,他們有時在會上大打出手,鬥爭之激烈,可見一斑。南部計劃要在六月間召開南方大會,南部若干州有脱離聯邦之勢。
泰勒表示自己要烙守大選中的諾言,保持政治上的獨立性,不作一黨的掛名總統。他雖是南方人,且擁有奴隸,但從全國利益出發,主張維護聯邦統一。他提出可以保持全國已有的奴隸制狀態,但是禁止把奴隸制擴展到新的地區。他建議儘快接納加利福尼亞等地作為自由州加入聯邦,還誓言必要時“將親自率大軍”使用武力保持聯邦統一。泰勒的態度雖然堅決,但當時南部奴隸主勢力已經聯合起來,如果聯邦政府採取強硬的武力手段,美國內戰很有可能立即爆發。
泰勒的墓地 泰勒的墓地
在這全國性危機特別嚴重的時刻,1850年7月4日,泰勒出席了在華盛頓舉行的獨立紀念日慶祝活動。念活動在户外舉行,他頂着烈日一直聽完了兩個多小時的各種愛國演講。集會活動過後,他又在陽光下散步,獨自走了好長一段路程。當回到白宮之後,他感到又渴又餓。據説,為了降温,喝了一壺冰牛奶,狼吞虎嚥地吃了一大盤櫻桃。當天晚些時候,他的肚子開始咕嚕嚕地亂響,接着是腹部的劇烈疼痛。總統的保健醫生亞歷山大·S·沃瑟斯龐診斷他的病為霍亂,便給總統服用了甘汞鴉片。第二天,總統的病情不僅大為好轉,而且還能挺着處理一些重要事務。不過,總統的醫生們很快就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因為他們無法解釋和止住總統不斷上升的體温。7月8日,醫生們報告總統高燒不下,病情嚴重。泰勒雖然已經估計自己不可能康復了,但他還是以軍人特有的毅力挺過了一個夜晚。9日晚,泰勒説出了自己的遺言:“我大概要死了,我期侍着上帝儘快召喚。我一直忠實地盡力履行我的全部職責——對此我問心無愧,我的遺憾是,我將不得不離開我的朋友們了。”同日,執政16個月的泰勒在任期內逝於病榻,享年65歲。 [3] 

扎卡里·泰勒為政舉措

泰勒當選後,從全局出發,主張把從墨西哥割取的領土(即加利福尼亞新墨西哥)給予州的地位,反對把從墨西哥奪到的土地開闢為蓄奴州,他的決定在國會中遭到反對。雖然泰勒已經向輝格黨預定了立法領導的原則,但是他不傾向於成為一名輝格黨領導人的傀儡。傳統意義上,當他們擬定新憲法時,決定是否想要奴隸制度
因此,為了結束對在新地區是否建立奴隸制度的爭論,泰勒對在新墨西哥和加利福尼亞的移民起草了一個憲法,並且申請國家地位。這導致了南方人的狂怒,因為他們感到總統正篡奪他們的決策特權。泰勒與企圖脱離聯邦的勢力作鬥爭。又揭發出他的內閣中有三個人不符合入閣資格。在此情況下他決定改組內閣,但在不久後便去世。
泰勒去世後,國會終於通過了輝格黨亨利·克萊等人提出的妥協法案。主要內容為:加利福尼亞為自由州加入聯邦;成立新墨西哥和猶他兩個特區,暫不制定是否允許奴隸制的法律:在哥倫比亞特區內禁止奴隸交易;制定更有力的法律,幫助奴隸主緝獲逃亡奴隸。 [3] 

扎卡里·泰勒歷史評價

亞伯拉罕·林肯在1850年時評價説:“泰勒將軍並非總是(當然在他生活中曾經有過)在勢均力敵或對自己有利的條件下進行戰鬥,然而他從未被打敗過,也從未退卻過。泰勒將軍的戰役並非以光輝的軍事部署著稱,而是在所有經過冷靜而可靠的判斷表明他將要征服對手的情況下進行的,他總不理會自己可能會失敗。” [1] 
曾經是泰勒部下的美國第18任總統尤里西斯·辛普森·格蘭特説:“無論在面臨危險還是承擔責任時,沒有任何一位軍人象他那樣沉着、冶靜。這種素質此之天資聰穎或勇敢精神更為難得……泰勒將軍從不穿制服,而他的衣着純係為了舒適。他在指揮戰鬥時,總是在戰場上定來走去,親自觀察戰局……騎馬時,他常常採取側騎的姿勢——把雙腳放在馬的一側——在戰場上更是如此。” [13] 
在1962年美國曆史學家投票排列的名次上看到:泰勒在31位總統中排名第二十四;是六個“低水平”的總統中的第一名,在約翰·泰勒之上,安德魯·約翰遜之下。 [7] 

扎卡里·泰勒軼事典故

扎卡里·泰勒個人名言

泰勒非常珍視聯邦的統一,絕不允許奴隸主鬧分裂,他有一句名言:“半個多世紀以來,王國和帝國一個接一個的崩潰,這個合眾國卻巍然不動。創立合眾國的愛國者們早已作古,但合眾國依然存在,成了紀念他們的最光榮的豐碑”。他還説過:“我們自己的幸福以及千秋萬代的幸福必將取決於合眾國的維持。不管合眾國可能遇到什麼危難,我都將站在她的一邊,為維護她的完整而充分履行憲法賦予我的職責,充分行使憲法授予我的權力。” [8] 

扎卡里·泰勒人格魅力

扎卡里·泰勒騎在愛馬上的英姿 扎卡里·泰勒騎在愛馬上的英姿
泰勒為人熱誠、開朗、坦率,在生人面前有些害羞,不過很快就會親熱起來。他偶爾有點兒口吃,説話前要經過仔細考慮。儘管他長年穿着軍服和邋遢衣服,但他遠不是很多人所想象的那種鄉巴佬。根據傳記家霍爾曼·漢密爾頓的説法,他“是一個紳士,是一個天生的具有優雅,令女士們感興趣的騎士風度的、和藹可親、令人愉快的主人,弗吉尼亞肯塔基傳説的灑脱大方的紳士風度。” [3] 
泰勒將軍與人不擺架子、例行公事不講排場是有口皆碑的。一位軍官説,“他態度和藹,性情温柔,舉止有禮。在他的社交圈中你很快就會感到舒適自在。一次,他來看我,當時我正坐在一隻木箱上寫東西。我起身讓座,説我只有這麼一個蹩腳的地方可坐。他説:‘噢,沒關係。我擔心的是會把箱子壓壞。’他坐下來,非常友善親近地和我交談。”1847年11月,泰勒上船到新奧爾良休假前,他做的第一件事是把傷病員安頓在特等艙裏,讓人好好照料他們。然後,他另找一塊地方睡午覺。吃晚飯時,他沒有露面,水手們到處找了好久,最後一位水手發現他在鍋爐前的舊墊上睡得正香。還有一個更有趣的故事説,一天早上兩個剛從西點軍校畢業、着裝整齊的陸軍少尉,來到阿肯色州的史密斯要塞,遇見一位身材矮胖、貌似農夫的人。“早上好,老頭!”他們大聲呼道。“早上好。”“莊稼長勢咋樣?”他們又問。“挺不錯。”“走,跟我們一塊兒來喝一盅。”那老頭什麼也沒喝只和他們聊了一會兒。當他起身離開時,一個年輕人説:“代我們向你老伴和女兒問好。”當天晚些時候,這兩個少尉又着裝整齊地到司令部來拜見他們的指揮官。他們非常懊悔,原來指揮官就是他們早晨戲弄過的“老農”。泰勒莊重地向他們回禮,然後向他們介紹説:“這就是我的妻子和女兒。”當人們懷念這位只做了16個月的總統即去世的將軍時,總是談起他為人與處事的佳話。 [3] 
這位從軍40年,身經百戰的老將軍,中等身材,中等體重,體貌顯得格外平常。但仔細看來,身材長得不大勻稱:胳膊細長,軀於消瘦,兩腿較短,成羅圈腿形。泰勒壯年時身高1.76米,體重約77公斤,當總統時體重約90公斤。他的臉孔瘦長,高前額和長鼻子顯得格外突出。長着棕色的頭髮和淡褐色的眼睛。他眼睛遠視,且有散開性斜視症,總要帶着放大鏡,而且看人時總要斜着眼。他衣着隨便,什麼衣服最舒服就穿什麼。當兵時,扎卡里·泰勒甚至把軍服和便服混合在一起穿。他站立或走路時,總愛習慣地把手背在後面。一般來説,他的身體是很健康的,頭腦是很清醒的。 [3] 
扎卡里·泰勒是一個不求享樂的利己主義者,他不參加任何兄弟會組織,但卻又有很多不拘禮節的朋友。 [3] 

扎卡里·泰勒興趣愛好

泰勒喜歡喝玉米粥,但不喜歡用陳玉米做的。在佛羅里達駐紮的時候,他發現自己的愛馬“克來板克”對甜玉米有着敏鋭的感知,因此他就把“克來板克”放進為軍隊準備的玉米麻袋堆中間,等着它去啃咬那隻讓它滿意的麻袋。泰勒會耐心地看着,直到“克來板克”做出選擇,然後他叫來僕人,立刻將馬牽到馬廄裏去。接着,泰勒會説:“既然那畜生已經在麻袋上咬出一個洞來,就取出點玉米來做頓玉米粥吧。” [15] 
儘管為人粗率的泰勒被丹尼爾·韋伯斯特輕蔑地認為是“一個説髒話、喝威士忌、駐守邊境的上校”,但他既不吸煙也不喝酒。泰勒唯一的惡習是嚼煙葉,據説他能準確地把嚼碎的煙葉吐進痰盂,是一個不尋常的“神槍手”。人們稱他為一個“地道的吐唾沫者”。 [3]  [15] 

扎卡里·泰勒開創先例

“一日總統”戴維·賴斯·艾奇遜 “一日總統”戴維·賴斯·艾奇遜
在美國,宗教是社會和政黨政治的一部分。特別是19世紀30-40年代,隨着反奴隸制運動的興起,宗教社團組織日益急增,崇尚教義成為天經地義的事情。這時就任美國總統,自然要遵守宗教的規矩。泰勒是一個虔誠的聖公會教徒,他雖沒有正式入教,但一直堅持參加聖公會的禮拜儀式。按照憲法,泰勒應在1849年3月4日宣誓就職。但是,這一天正是禮拜天,他又必須到聖公會教堂去做禮拜,所以他提出將宣誓就職的日期改在下星期一(3月5日)舉行。這一改變,使他成為美國曆史上第一位推後一天就職的總統。
然而,泰勒的這一決定,同樣創下了參議院議長戴維·賴斯·艾奇遜為一天總統的奇聞。因為,按照憲法規定,美國第11任總統詹姆斯·波爾克任期的最後一天是1849年3月3日。這一天的午夜12點鐘聲敲響,標誌着3月4日開始,波爾克就當卸任。新當選的第12位總統扎卡里·泰勒應在3月4日宣誓就職。但是,泰勒為了履行教儀,表示只能在3月5日星期一正式就職。根據1789年的總統繼任法,總統和副總統均缺位時,應由參議院議長臨時代行其職權。當時密蘇里州參議員艾奇遜是參議院臨時議長。這樣,艾奇遜就在1849年3月4日自動當了一天的臨時總統。

扎卡里·泰勒大奴隸主

作為一個奴隸主,泰勒在肯塔基和密西西比購買了種植園,擁有奴隸達200個。 [6] 

扎卡里·泰勒感情生活

泰勒照片 泰勒照片
泰勒的妻子是瑪格麗特·麥克考·史密斯·泰勒,1810年6月21日與扎卡里·泰勒結婚。這位曾供職於華盛頓將軍麾下的軍官的千金小姐,是一個討人喜歡的姑娘,她個頭適中、身材苗條、端莊秀麗、富有魅力。她在家族的薰陶下,知書達禮,善於管理家務,並培養起她畢生所遵從的宗教信仰。 [16] 
1810年春天,瑪格麗特到肯塔基州去看望她的姐姐塞繆爾·裘夫人。就在那時候,她遇到了裘家鄰居的一位名叫扎卡里·泰勒的年輕男子。瑪格麗特和他一見鍾情,大約三個月後,即在肯塔基州傑弗遜縣泰勒家的莊園裏舉行了婚禮。他們的婚姻可謂門當户對,雙方家庭都很滿意,兩人志趣也相投。這樁美滿姻緣一直持續了40多年。 [16] 
婚後,瑪格麗特沒有過幾天安穩日子,便隨丈夫走南闖北,東征西戰,一直過着艱苦的軍營生活,直到對墨戰爭之前才算有了一個安居之地。她是一個虔誠的聖公會教徒,定期為當軍官的丈夫祈禱。據説,她答應上帝,放棄自己的社交逸樂,以換取她丈夫從戰場上平安歸來。她對泰勒的政治機遇不感興趣,擔心因泰勒當總統而影響他們的私生活。所以,她曾祈禱泰勒競選失敗。 [16] 
由於泰勒幾乎是穿着軍服進入白宮的,所以,瑪格麗特也基本上是從緊張的軍營生活中進入第一夫人角色。她不善社交,加之體弱多病,只好隱居在白宮的二樓,把白宮女主人責任交給她的小女兒貝蒂·布利斯夫人代勞。她跟安德魯·傑克遜的夫人一樣,也喜歡用玉蜀黍心製成的煙斗抽煙。 [16] 
泰勒突然病逝後,瑪格麗特悲痛欲絕,她不準承辦喪葬的人員用防腐藥物處理屍體,也不準製作蠟模遺容。她讓意大利畫家來塞佩·尼亞尼當場作畫,留下總統的遺容。出殯的那天,她拖着多病的身體,跟隨追悼的人羣一起送葬。關於遺產方面的遺言是戰爭年代根據作戰可能犧牲的情況制定的。泰勒的小女婿被指定為遺產管理人。價值超過13萬美元的遺產,基本上是在妻子和子女中平均分配的。泰勒離世後,瑪格麗特的身體越來越壞,最終在1852年於密西西比州帕斯卡古拉去世。 [16] 

扎卡里·泰勒人際關係

關係
姓名
簡介
父親
理查德·泰勒
獨立戰爭時曾在華盛頓麾下任中校。後曾任州議員。
母親
薩拉·達布尼·斯特羅·泰勒
受過良好教育。
妻子
瑪格麗特·麥考爾·史密斯·泰勒
(1778.9.21-1852.8)
1810年6月21日與泰勒結婚,生有一子五女。
兒子
(1826.1.27-1879.4.12)
早年從軍。美國政治人物,陸軍中將。
女兒
(1811.4.9-1875.12.2)
嫁給軍醫羅伯特·克魯克·伍德。
(1814.3.6-1835.9.15)
1835年與傑弗遜·漢密爾頓·戴維斯中尉結婚。三個月後病死。
(1811.4.9-1820.7.8)
黃熱病而早夭。
(1819.7.27-1820.10.22)
早夭。
(1824.4.20-1909.7.26)
被稱為貝蒂。20歲時嫁給了父親的副手威廉·華萊士·史密斯·布利斯。在母親多病的情況下成為實際上的白宮女主人。
表格參考資料 [4]  [16] 

扎卡里·泰勒人物爭議

1850年7月4日,泰勒總統參加了在華盛頓紀念碑前舉行的國慶活動。當天的天氣非常炎熱,泰勒喝了些冰鎮牛奶,又吃了幾個櫻桃,結果有些鬧肚子,到7月9日這位健康魁梧的總統又神秘的死去了。
泰勒之死 泰勒之死
如此區區小病害得兩位軍人出身的總統(另一位是威廉·亨利·哈里森總統,泰勒之前兩任的美國總統,於1841年4月4日死於風寒引起的急性肺炎)死得不明不白,當然會引起人們的關注。史學界為此爭論達百年之久,1991年,在徵得泰勒總統後人的同意後,他的遺體被挖掘出來,總統的指甲和頭髮被化驗,結果果然發現了砒霜,但當局很快下了少量的砒霜不足以致命的結論,然後匆匆結案。沒有人知道為什麼總統的體內會有這些砒霜 [5] 
貨幣戰爭》對泰勒的死因有不同的描述。該書認為,在國際銀行家迫切希望建立一個私有的美國中央銀行以謀取利益時,泰勒對建立中央銀行的消極態度,使得他被謀殺。 [5] 

扎卡里·泰勒後世紀念

美國發行的總統系列紀念幣中的泰勒 美國發行的總統系列紀念幣中的泰勒 [12]
泰勒逝世後,被安葬在距離肯塔基州路易斯維爾不遠的一座公墓裏。這座公墓以他的名字命名為“扎卡里,泰勒國家公墓”。 [13] 
美國發行有泰勒的紀念幣、紀念章。 [12] 
參考資料
  • 1.    劉革學等,美國總統生活藝術,天津人民出版社,1996年03月第1版,第125頁
  • 2.    楊家祺編著,軍人出身的美國總統,知識出版社,1997年05月第1版,第66頁
  • 3.    梅人,美國曆任總統,時事出版社,1996年01月第1版,第126-132頁
  • 4.    孫小金主編,名人後代大追蹤 第五卷,中國古籍出版社,2009.09,第1928頁
  • 5.    宋鴻兵著,貨幣戰爭文集 第一卷,長江文藝出版社,2015.07,第37頁
  • 6.    泰勒,Z.  .中國社會科學詞條庫[引用日期2023-10-04]
  • 7.    [美]威謙·A·德格雷戈裏(DeGregorio,William A) 主編;夏伯銘 譯.美國總統大全: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10:702-703
  • 8.    祁長松.美國名將全傳·下冊: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6-07:87
  • 9.    楊生茂,張友倫 主編.美國曆史百科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04-02:325
  • 10.    Zachary Taylor Facts  .Britannica[引用日期2023-10-07]
  • 11.    楊生茂,張友倫 主編.美國曆史百科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04-02:498
  • 12.    王宗舜 著.錢幣上的軍事文化 上:中國商業出版社,2015-08:107
  • 13.    [美]弗蘭克·弗雷德爾 著;劉慶雲,高學餘 譯.美國曆屆總統小傳:新華出版社,1982-06:65-69
  • 14.    林濤等 編著.美國總統全傳 百年風雲錄:時事出版社,2004-01:126
  • 15.    [美]小保羅·F. 鮑伊勒 著;姜棟,張欣 譯.美國總統軼事 修訂版:當代世界出版社,2007-01:87-90
  • 16.    楊家祺 編著.軍人出身的美國總統:知識出版社,1997-05:69-70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