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戰城南

(唐代盧照鄰詩作)

鎖定
《戰城南》是唐代詩人盧照鄰創作的一首詩。此詩生動地描繪了雁門關城南一場抗擊匈奴的激烈戰鬥場面,表現了唐軍同仇敵愾誓與敵人血戰到底的堅強決心。詩人也通過讚頌漢軍將士討伐匈奴的英勇頑強精神,表達了自己的愛國熱情和建功立業的渴望。全詩描寫新穎,氣魄宏偉。
作品名稱
戰城南
作品別名
鼓吹曲辭·戰城南
創作年代
初唐
作品出處
全唐詩
文學體裁
五言律詩
作    者
盧照鄰

戰城南作品原文

戰城南
將軍出紫塞,冒頓在烏貪⑶。
笳喧雁門北,陣翼龍城南
雕弓夜宛轉,鐵騎曉參驔
應須駐白日,為待戰方酣 [1] 

戰城南註釋譯文

戰城南詞句註釋

⑴戰城南:漢樂府《鐃歌》名,內容描寫戰爭的傷亡景象。後人以此題作詩,亦多寫戰爭。
⑵紫塞:泛言邊塞。崔豹古今注》捲上:“秦築長城,土色皆紫,漢塞亦然,故稱紫塞焉。”
⑶冒頓(mò dú):即冒頓單于,秦末漢初匈奴的首領,此泛指敵酋。烏貪:漢西域國名,烏貪訾離國之省稱。《漢書·西域傳》下:“烏貪訾離國,王治於婁谷。”其境在今新疆伊犁河流域。此借指敵人的根據地。
⑷笳喧:胡笳的彈奏聲。笳:匈奴樂器,即胡笳。雁門:山名,亦關名,故址在今山西陽高縣北,自古即為戍守重地。
⑸陣翼:戰陣的兩側。龍城:此借指敵方的首府。
⑹雕弓:雕刻有花紋之弓,此代指攜帶雕弓的士兵。宛轉:猶蜿蜒,隊列行進曲折延伸的樣子。
⑺鐵騎:披掛鐵甲的精鋭騎兵。驛:馬腳脛參有長毫之稱。參驔(diàn):檢查馬匹鎧甲等。參,檢驗。驔,一作“潭”。
⑻駐白日:用魯陽揮戈退日典故。魯陽,戰國時楚之縣公,傳説他曾揮戈使太陽退回。《淮南子·覽冥訓》:“魯陽公與韓構難,戰酣,日暮,援弓而揮之,日為之退三舍。”
⑼為待:為的是等待,戰方酣:戰鬥正激烈。 [2-4]  [5] 

戰城南白話譯文

將軍騎馬出了紫塞長城,去與駐紮在烏貪的冒頓作戰。
兩軍在雁門關的北面發起了戰爭,我軍與敵軍在城南佈下了陣勢。
戰爭一夜未停,戰士們的雕弓發出的鳴聲抑揚動聽,鐵騎的奔跑聲到次日天亮還未斷絕。
戰士們晚上浴血奮戰,白天本應駐地休息,但他們並未停下來,只等作戰勝利再好好地睡上一覺。 [4] 

戰城南創作背景

唐高宗時代,李治當局對突厥高麗百濟吐蕃等外族邊境發動了多次大大小小的戰爭,漢軍將士英勇頑強反擊匈奴,盧照鄰有感於將士們的這種精神,從而寫下這首《戰城南》。 [6] 

戰城南作品鑑賞

戰城南整體賞析

這首《戰城南》通過讚頌漢軍將士討伐匈奴的英勇頑強精神,表達詩人的愛國熱情和建功立業的渴望。全詩充滿豪情和雄壯之氣,使人振奮,是一首格調昂揚激越的戰歌。
詩的首聯是嚴整的對句。“將軍出紫塞,冒頓在烏貪”指出交戰的雙方,又介紹交戰的地理背景。能征善戰的單于冒頓,殺父自立,滅東胡,逐月支,征服丁零,侵入秦之河南(今內蒙古河套一帶)地,勢力強盛。西漢初年,不時進一步南下侵擾,嚴重影響西漢王朝。這裏以“冒頓”對“將軍”,冒頓既已如此勇猛,那麼“將軍”自然也是身手不凡的。這裏為下文的酣戰作鋪墊。“烏貪”與“紫塞”相對,説明是在異域的。“紫塞”是古代人們對長城的習慣稱謂。紫色,象徵着高貴、莊嚴,不可侵犯,正與烏相對。“烏”字後再加以“貪”字,更易使人產生鄙薄感。詩歌利用字詞的形、義及色彩在人們心中的定勢,巧妙地造成一種邪不壓正的氣勢,既為下文作鋪墊,又表現必勝的信心。
  “笳喧雁門北,陣翼龍城南”,照應首句,指出“將軍出紫塞”的原因。敵人如此猖狂,漢軍自然要奮起抗敵。下句的“陣翼龍城南”也因此有了着落。不但正面迎擊,還左右包圍,兩翼的戰陣已達“龍城南”,直搗敵巢。足見漢軍之強大,英勇抗擊外敵的浩然正氣充斥字裏行間。
“雕弓夜宛轉,鐵騎曉參驔”,進一步描寫抗敵將士的戰鬥生活。他們嚴陣以待夜不釋弓,晨不離鞍,隨時準備飛矢躍馬,追奔逐北。比起“枕戈待旦”,“夜抱玉鞍”這樣的描寫新穎而有氣魄。“宛轉”“參驔”,既恰當地表現了前方將士緊張而又鎮定自若的心情,又充滿了必勝的信心。
“應須駐白日,為待戰方酣”是流傳千古的名句。詩裏雖沒具體説明這次交鋒是什麼時候開始的,但白日即將結束,戰鬥還在激烈地進行。將士們等待迎接決戰的勝利,因此從心底發出了呼喚,希望太陽留下來,讓他們與敵軍決一雌雄。日出日落是不可改變的自然規律,“應須駐白日”的呼喚,表面悖理而近痴,實則生動地表現了將士們高昂的鬥志。這是由“安得長繩系白日” 詩句變化來的。結尾以“戰方酣”三字,並未直説戰爭的勝負,但孰勝孰負已然明瞭,因為第二聯已表明直搗敵巢了。
這是一首裁樂府以入律的佳作。賀裳《載酒園詩話又編》説:“ 盧之音節頗類於楊。”陳僅在《竹林答問》中也説:“六朝之有唐,四傑之力也。中間惟盧升之出入《風》、《騷》,氣格遒古,非三子所可及。 [6] 

戰城南名家點評

吉林古籍出版社副編審任國緒《初唐四傑詩選》:這是一首擬古詩,通過描寫漢初與匈奴的邊境戰爭,歌頌了當時邊防將士浴血奮戰,保衞疆土的功績,反映了唐初對外戰爭的某些現實。 [7] 

戰城南作者簡介

盧照鄰(約632—695),唐代詩人,字升之,號幽憂子,幽州范陽(今北京市)人,為“初唐四傑”之一。曾任鄧王李元裕府典籤,繼調任新都尉。後為風痹症所困,辭官,住太白山中。後來受不了疾病的折磨,自投潁水而死。他一生不得志,因鄧王謀反武則天,受株連入獄,出獄後身染惡疾,生活十分艱辛,常靠乞藥乞錢為生,故他的詩多憂苦憤激之辭。其作品對當時的詩歌創作有一定影響。原有集,已散佚,後人輯有《幽憂子集》。 [8] 
參考資料
  • 1.    彭定求 等.全唐詩(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132
  • 2.    範鳳馳.新選唐詩精華.北京:中國文聯出版社,2000:13-14
  • 3.    李之亮 李迪.邊塞詩精華.北京:京華出版社,2002:4
  • 4.    郭茂倩 編.樂府詩集(插圖本).瀋陽:萬卷出版公司,2009:25
  • 5.    藍光中.歷代詩歌選讀(上卷).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2011:139
  • 6.    熊依洪.隋唐五代文學大觀.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8:36
  • 7.    任國緒.初唐四傑詩選.西安:陝西人民出版社,1992:113-114
  • 8.    蕭滌非 等.唐詩鑑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3:1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