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戰城南

(漢代樂府詩作)

鎖定
《戰城南》是漢代的一首樂府詩,屬“鼓吹曲辭”,漢代《鐃歌十八曲》之一。這首詩是為在戰場上的陣亡將士而作,詩中描寫了戰爭的殘酷,道出人民只是戰爭犧牲品的社會現實,表達了人民反對並詛咒戰爭的意願。此詩以死者告語烏鴉、駑馬哀鳴的奇思妙想抒發作者的悲愴之情,極富浪漫主義色彩,頗具民歌特色。全詩語言質樸,感情濃烈,想象新奇,敍述、抒情、議論、寫景交錯使用,體現了勞動人民高度的藝術創作才能。
作品名稱
戰城南
作    者
無名氏
創作年代
西漢
作品出處
樂府詩集
文學體裁
雜言古詩

戰城南作品原文

戰城南
戰城南,死郭北
野死不葬烏可食
為我謂烏:且為客豪
野死諒不葬,腐肉安能去子逃
水聲激激,蒲葦冥冥
梟騎戰鬥死,駑馬徘徊鳴
梁築室,何以南?何以北?
禾黍不獲君何食?願為忠臣安可得?
思子良臣,良臣誠可思:
朝行出攻,暮不夜歸! [1] 

戰城南註釋譯文

戰城南詞句註釋

⑴郭:外城。野死:戰死荒野。
⑵野死:死於野外。烏:烏鴉。
⑶客:指戰死者,死者多為外鄉人故稱之為“客”。豪:同“嚎”,大聲哭叫,號叫。
⑷諒:當然。
⑸安:怎麼。子:指烏鴉。
⑹聲:一説深。激激:清澈的樣子。
⑺冥冥:深暗的樣子。
⑻梟(xiāo)騎:通“驍”,作“勇”解,指善戰的駿馬。
⑼駑(nú)馬:劣馬,此詩中指疲憊的馬。
⑽梁:表聲字。一説橋樑。
⑾而:一作“不”,皆可通。
⑿良臣:指忠心為國的戰士。 [1]  [2-3]  [4] 

戰城南白話譯文

城南城北皆惡戰,城北城南屍連片。
拋屍荒野無人葬,任憑鳥鴉絕肚腸。
我懷悲痛勸烏鴉:“先吊死者為哀傷!
想必無人來安葬,腐屍豈會去躲藏!”
清清河水似淚流,蒲葦遍地暗幽幽。
善戰駿馬橫殭屍,駑馬悲鳴聲淒厲。
堡壘築在橋樑上,道路無法通南北。
五穀無收君何食?想做忠臣也無力。
日夜盼望壯士歸,忠勇可嘉令人思。
誰料早晨去征戰,日落夜深人不歸! [5] 

戰城南創作背景

《戰城南》是一首漢樂府民歌,屬《漢鼓吹鐃歌十八曲》之一,是為在戰場上的陣亡者而作。作品大約產生於西漢時代。漢朝和匈奴曾長期爆發衝突,朝廷派兵長期戍守,不免使戰士產生怨恨之情。此詩即是戍邊戰士反戰情緒的反映。 [3]  [4]  [5] 

戰城南作品鑑賞

戰城南整體賞析

這是一首悼念陣亡士卒的悲歌,也是對戰爭罪惡的詛咒和控訴。全詩充滿了悲憤沉鬱之情,是漢樂府中控訴戰爭罪惡的著名作品。
“戰城南,死郭北,野死不葬烏可食。”城南、郭北,互文見義,是説城南城北,到處都在進行戰爭,到處都有流血和死亡。抒寫一場激烈的戰事,起句剛敍及“戰”,便徑接以“死”,而對士卒殺敵的悲壯場景,不作一語描述:開筆堪稱奇特。戰爭過後,大地上橫七豎八,躺滿了屍體,成羣的烏鴉,“呀呀”地叫着,爭啄着這些無人掩埋的戰士。面對這樣的慘狀,誰都不能不驚心動魄。
“為我謂烏:且為客豪!野死諒不葬,腐肉安能去子逃!”這可以理解為是詩人請求烏鴉在啄食之前,先為這些慘死的戰士大聲慟哭;也可以理解為死去的戰士為自己請求烏鴉在啄食之前,先為他們悲鳴幾聲。想象出奇,出語沉痛,深刻表現了對戰死者的同情。清人陳本禮《漢詩統箋》説這幾句的意思是:“客固不惜一己殪之屍,但我為國捐軀,首雖離兮心不懲,耿耿孤忠,豪氣未泯,烏其少緩我須臾之食焉。”這種解釋,似乎是把這首詩歌理解成了為忠心耿耿報效朝廷而戰死的將士所唱的讚歌。
“水深激激,薄葦冥冥”二句藉助景物描寫,進一步渲染戰場荒涼悲慘的氣氛。清涼的河水流淌着,茫茫的蒲葦瑟瑟着,似乎在向人們哭訴着戰爭的災難。“梟騎戰鬥死,駑馬徘徊鳴。”突然,一聲戰馬的長嘶,引起了詩人的注意:它身受重傷,已經不中用了,但仍然徘徊在死去的勇士身旁,悲鳴着不肯離去。表面上,是對戰場上的景物作客觀敍寫,但這些景物,卻是經過詩人嚴格挑選了的典型畫面,無一不寄託着詩人深沉的感情在內。
“梁築室,何以南,何以北?禾黍不獲君何食?願為忠臣安可得?”這裏不只是對眼前戰場的情景進行描述,而是轉為議論,把眼光移向了整個社會:戰爭不僅駐把無數的兵士推向了死亡的深淵,而且破壞了整個社會生產,給人民的生活帶來了深重的災難。沉痛不滿之情溢於言外,也隱隱包含着對最高統治者的警告,從而有力地深化了作品的主題。
最後四句,詩人抒發了對死難士卒的哀悼之情。“思子良臣,良臣誠可思。”“子”和“良臣”在這裏是同位語,指那些犧牲了的戰士。詩人飽含感情,用一個“誠”字,傾吐了自己內心的悲痛。“朝行出攻,暮不夜歸。”感嘆戰士一去不復返,語句極其沉痛,引起人莫大的悲哀。結尾二句同開頭勇士戰死遙相呼應,再次表達對那些無辜戰死者的同情和惋惜,使全詩充滿了濃重的悲劇氣氛,也使整篇作品渾然一體。
這是反映社會現實的詩歌,但詩中運用了浪漫主義表現手法。歌辭中死人居然説話了,這就是浪漫主義表現手法的例證。全詩語言質樸通俗,頗具民歌特色。作品感情濃烈,想象新奇,敍述、抒情、議論、寫景交錯使用,體現了勞動人民高度的藝術創作才能。 [4]  [5] 

戰城南名家點評

明末清初顧茂倫《樂府英華》卷三:“水深激激、蒲葦冥冥”八字,渾如一幅古戰場。 [5] 
明末清初王夫之古詩評選》:所詠雖悲壯,而聲情繚繞,自不如吳均一派裝長髯大面腔也。丈夫雖死,亦閒閒爾,何至赬面張拳? [6] 
清代陳祚明《采菽堂古詩選》卷一:水深”八字沉鬱,“梟騎”二語壯,末段淋漓悽楚,“暮不夜歸”句勁。朝望軍士而動感愴之心,死者誠可哀,而偷生者多,忠臣不可得,而思良臣,全師早歸為上,亦《大風》之意,頗、牧之懷也。 [5] 
清代張玉穀《古詩賞析》卷五:此傷用人不當,使太平良佐徒死於戰之詩。舊解支離,都無是處。首三,敍戰死不葬事直起。“為我”四句,頂第三句申寫野死之慘,作曉烏語,痛極奇極。“水深”四句,插敍戰場苦景,寬以養民,而“戰鬥死”,已補出效命之勇。“徘徊鳴”,又引下惋惜意。以上俱屬鋪敍題面。“梁築室”以下,皆致己惋惜之意。“梁築”三句,惜用時之君不明也。“禾黍”句,惜死後之君無倚也。兩層比喻,正反遞落。良臣可思意,已隱隱逗起。“願為”句,復就死者欲忠不得,推原其心,恰好以忠臣跌出良臣。“思子”二句,點明良臣,深致景慕。末二,收轉用違其才,以致敗亡,兜應篇首,截然竟住。五層意思,都在空處折旋,且多以比喻出之。古詩豈易讀哉。 [5] 
清代莊述祖《漢短蕭鐃歌曲句解》:《戰城南》思良將帥也。武帝窮武擴土,征伐不休,海內虛耗,士卒死傷相繼。末年乃下詔棄輪台,陳既往之悔,故思伊呂之將焉。 [5] 
清代陳本禮《漢詩統箋》:此猶屈子之《國殤》也。《國殤》自憤其力盡死,此則恨其死於誤國庸臣之手。夫死非士所惜,但恐非其所耳。 [5] 
參考資料
  • 1.    曹道衡 選注.樂府詩選.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0:16-18
  • 2.    餘冠英 韋鳳娟.古詩精選.南京:鳳凰出版社,2018:39-40
  • 3.    (宋)郭茂倩編 崇賢書院釋譯.樂府詩集.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14:12-13
  • 4.    吳小如 等.漢魏六朝詩鑑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2:69-70
  • 5.    趙光勇.漢魏六朝樂府觀止.西安:陝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73-75
  • 6.    (明)王夫之.古詩評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