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我們

(美國2013年大衞·容克執導電影)

鎖定
《我們》是2013年上映的美國電影,由大衞容克執導。
《我們》講述兩名赤裸上身的男子,在空無一物的房間中央相對而立,久久對視着,眼神中既無友誼,也無仇恨。一左一右,他們緩慢地抬起手,慢得好像刻意為了求取步調一致。當兩隻手指在本該相觸的那點之前停留下來,鏡頭才告訴我們,他們之間隔着一道看不見的玻璃幕牆
兩個彼此陌生的人,在一個空無一物的房間中醒來,對自己為什麼會出現在此一無所知,也無心探究。他們唯一想做的,是與對方達成交流
中文名
我們
類    型
劇情、愛情
製片地區
美國
導    演
大衞容克
片    長
92 分鐘
上映時間
2013年05月10日
對白語言
英語

我們劇情簡介

兩名赤裸上身的男子,在空無一物的房間中央相對而立,久久對視着,眼神中既無友誼,也無仇恨。一左一右,他們緩慢地抬起手,慢得好像刻意為了求取步調一致。當兩隻手指在本該相觸的那點之前停留下來,鏡頭才告訴我們,他們之間隔着一道看不見的玻璃幕牆
兩個彼此陌生的人,在一個空無一物的房間中醒來,對自己為什麼會出現在此一無所知,也無心探究。他們唯一想做的,是與對方達成交流。但是隔斷整個房間的巨大玻璃牆阻礙了他們的接觸,甚至阻隔了他們的聲音。儘管影片本身是默片,但演員用了幾個簡單的動作和表情就交代出了彼此無法聽見的困境。
鏡頭所及的範圍內,房間沒有出口,也沒有任何陳設。兩人除了面面相覷之外無所事事。很快,他們相對擺出各種表情和動作來打發時間。看到這裏,也許會讓人認為又是一部那個年代極其流行的卓別林式喜劇片。而事實上D·J的處理非常簡潔流暢,人物的表情動作切換極快,幾乎接近於現代的MV效果。這也更接近於現實可能:在一番互相取樂之後,兩人很快就厭倦了,重新把注意力集中到自我身上。
兩人再次對視的時候已是從睡夢中醒來,鏡頭中開始出現了第一第二件屋內陳設——兩張牀。對這一變化花了一些時間適應,最終從牀上起來,兩人已經換了一身服裝,隨後就是層出不窮的大換裝過程:燕尾服、牛仔裝、工作服、華麗的戲服、破爛的乞丐裝束,甚至印第安人羽飾……直至最後的赤身裸體。沒有任何信息提示這些衣服從何而來,也許是本來就在房間某個角落的衣櫃中,也許是兩個長期被困的人每天醒來都會被仙女換一身行頭。總之重要的不是衣服的出處,而是兩人在不斷的換裝過程中尋找着什麼,他們努力地想與對方呼應,或風格搭配相得益彰,或截然不同自成一派。而最後的赤身裸體,暗示了這種尋找以徒勞無功告終。
在接下來的一段中,兩人身邊出現了各種樂器。短笛、小提琴、口琴、鼓、手風琴、甚至一架鋼琴,依序出場。兩人交替演奏着,而顯然對方無法聽見,甚至無從得知另一人是否真懂演奏。默片在這裏出現了局限,如果D·J生於今日,恐怕也會把這一段拍成無聲效果。胡亂敲打鍵盤、拉動絲絃都可以得到玻璃另一側的鼓掌讚賞,儘管掌聲也難以聽見。音樂如何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演奏這一行為,傳達出的意願。即便如此,對失聰聽眾的演奏也很快耗盡了兩人的耐心。樂器突然又自然地從鏡頭內退出了。
時間的概念在這裏是含混的。觀眾可以把故事想象成發生在一天之中,也可以認為段落之間相隔很久,D·J對此並無意解釋。這部超前的作品因而保持了一種極端傳統的符合“三一律”的假面——人物只有兩個,甚至沒有名字;地點不曾更換;時間也可能是完全連貫的。很難想象這樣的片子會被當時的觀眾理解。更難理解的是導演為拍攝此片所做的努力。
在《我們》的末段,兩位演員突然同時獲得了囚禁中最珍貴的寶物——書籍。不同的是,A獲得了若干本不同的書,而B只獲得了一本。他們如飢似渴地閲讀了起來。很快,他們就揮霍完了自己的儲備,繼而覬覦其對方手裏擁有的。
“交換”是這個時候的自然選擇。而因為有玻璃牆的存在,交換的手法只能是一方把書頁緊貼在玻璃上,供另一方讀完併為他翻頁。兩人手中書籍數量的懸殊此時並沒有成為障礙。
D·J敏鋭地宣告,在同屬於“未知”的情況下,一本書的價值和一堆書的價值是毫無分別的。兩名角色一個以“冊”為單位,一個以“章”為單位,有條不紊地交換着手裏的寶物。
而衝突最後也由此產生了。B不願意先展示自己最後一章的最後一頁,而A也不願意先交出自己的最後一本書。一切慷慨和信任都是在尚有餘地的情況下存在的,觸及了底線,沒有人願意讓步。兩人從固執己見到爭執,進而發展成謾罵、威脅。情緒在對峙中逐漸深温、脱離理智,終於B撕下了自己那本書的最後一頁,扯成碎片並張嘴吞食了下去。
這個過程中,A眼睜睜地看着故事的結局被摧毀,憤怒和抓狂到極點,他用拳打、腳踢、書砸兩人之間的厚重玻璃(沒有鋼化玻璃助陣的D·J這一段拍的有點假),卻無濟於事
最終疲憊的兩人背靠背地坐在玻璃兩側的地板上。影片到這裏配上了哀傷的音樂,時間尺度又一次模糊起來。
絕望之後的A,拾起手邊的那最後一本書,在沒有回頭的情況下,把書頁一頁一頁地面向玻璃緩緩翻過去。儘管失去了故事的結局,他還是選擇了向他的朋友做最後一次交流的嘗試。這段一改之前的明快節奏,拍攝得極其緩慢,影片的凝重在這裏達到了高潮
而當鏡頭在移動中更改機位(D·J的又一創舉)後,這部影片的最後一幕出現在了我們面前:在玻璃牆的另一端,B安詳地閉着雙眼,手腕上黑色的傷口和地面上的血漬讓整個房間更白得觸目驚心。玻璃牆的上端用血寫着一行字。

我們經典橋段

They lived happily ever after.
從此以後他們幸福快樂地生活下去。
最後那本書的最後那頁的最後那句話就是這樣。
故事的結局就是這樣。
D?J對“人與人之間不可逾越的隔膜”的認識就是這樣。
幸福快樂的是they,不是we,是‘他們’,而不是‘我們’,是故事,而不是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