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成都大學

鎖定
成都大學(Chengdu University),位於四川省成都市,是四川省和成都市共建的綜合性大學、成都市重點建設大學,是教育部國防教育特色高校、四川省博士學位授權立項建設單位,入選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四川2011計劃四川省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四川省卓越教師教育培養計劃、四川省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範高校,為中俄“長江—伏爾加河”高校聯盟成都國際友城高校聯盟CDIO工程教育聯盟成員單位。 [1-3] 
1978年12月,成都大學創辦;1983年,停辦本科,只辦專科;2003年5月,恢復為普通本科院校,更名為成都學院;2006年,成都教育學院、四川省成都衞生學校、四川省成都幼兒師範學校併入成都學院;2010年4月,成都鐵路中心醫院成建制劃歸成都學院作為附屬醫院;2013年8月,四川抗菌素工業研究所全部國有產權無償劃轉給成都學院;2018年11月30日,教育部發文正式批准成都學院更名為成都大學 [4-5]  [31] 
截至2023年10月,學校校區佔地2300餘畝,校舍建築面積99.21萬平方米,其中教學科研行政用房面積50.43萬平方米,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5.55億元,館藏紙質圖書總量253.77萬冊,電子期刊95.2萬冊;設有19個學院, [37]  開設72個本科專業;擁有9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19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類別;有專任教師1721人,全日制在校生27000餘人(其中研究生2700餘人,本專科在校生25237人)。 [6] 
中文名
成都大學
外文名
Chengdu University
簡    稱
成大(CDU)
創辦時間
1978年
辦學性質
公辦大學
學校類別
綜合類
學校特色
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2011年)
四川省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2012年)
四川省卓越教師教育培養計劃(2015年)
四川2011計劃(2015年)
四川省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範高校(2017年)
主管部門
四川省
現任領導
劉強(黨委書記)
王清遠(校長)
本科專業
72個 [6]  [39] 
碩士點
學術學位授權一級學科9個
專業學位授權類別19個
院系設置
19個學院
校    訓
自愛、自修、自尊、自強
校    歌
《成都大學校歌》
校慶日
12月8日
地    址
校本部:四川省成都市成洛大道十陵上街2025號
川抗所校區:四川省成都市成華區龍潭總部經濟城華冠路168號
文家校區: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區文家場
附屬醫院校區:四川省成都市二環路北二段82號
院校代碼
11079
主要獎項
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1項(2018)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2014)
國家級教學成果一等獎1項(2001)
知名校友
王力徐萬華徐季楨黃玉順楊秋白敦仁

成都大學歷史沿革

成都大學文脈溯源

成都教育學院
  • 四川省成都師範學校
四川省成都第一師範、幼兒師範學校
1904年,淑行女塾創建。
1906年,改為淑行女子學堂。
1911年,改為四川省立女子師範學校。
1914年,更名為四川省立第一女子師範學校。
1935年,更名為四川省成都女子師範學校。
1949年,調整為四川省立女子師範、幼稚師範聯合學校。
校園風光
校園風光(22張)
1950年,更名為川西成都女子師範學校。
1953年,更名為四川省成都第一師範學校。
1965年,調整為四川省成都第一師範、幼兒師範學校。
四川省成都第二師範學校
1906年,公立四川優級選科師範學堂創辦。
1910年,更名為川中師範學堂。
1914年,改為四川省立第一師範學校。
1950年,更名為川西成都師範學校。
1952年,更名為四川省成都第二師範學校。
1969年,四川省成都第二師範學校與城北中學合併為東方紅學校。
四川省成都師範學校
1970年,四川省成都第一師範、幼兒師範學校與東方紅學校合併為成都簡易師範學校。
1971年,更名為四川省成都師範學校。
在“文革”期間,學校十年內搬遷八次,輾轉於龍泉驛區柏合寺、青台山、石靈、山泉,最後校址在金牛區花照壁街。
  • 四川省新都師範學校
1904年,新都縣速成師範學校成立,校址位於新都縣城東文昌宮。
1910年,更名為新都縣立初級小學堂。
1929年,更名為新都縣立初級中學。
1936年,更名為新都縣立初級農作家事職業學校。
未來藍圖
未來藍圖(14張)
1947年,更名為新都簡易師範學校,校址在新都縣諭亭巷。
1951年,更名為四川省新都師範學校。
1959年,更名為四川省新都幼兒師範學校。
1969年至1974年,學校停辦。
1975年,調整為四川省新都師範學校。
1992年,學校遷址新都縣。
  • 成都教育學院
1957年,成都市中學教師進修學校成立,校址位於成都西勝街。
1960年,更名為成都市中學教師進修學院。
1976年,更名為成都市教師進修學院。
1984年,更名為成都教育學校。
1996年,成都教育學校與成都成人教育學院(1986年,創辦於1980年的成都市工農業餘師範學院更名為成都成人教育學院)合併為成都教育學院,校址位於成都東馬棚。
2001年,四川省成都師範學校和四川省新都師範學校併入成都教育學院,校址在成都百果林街。
四川省成都衞生學校
  • 原四川省成都衞生學校
1952年10月,在羊市街鸚哥巷創建四川省護士學校。
1953年2月,調整為四川省成都護士學校。
1955年6月,更名為四川省成都衞生學校,遷至文廟西街。
1958年7月,更名為成都護士學校,遷回羊市街鸚哥巷。
1959年5月,更名為成都醫士學校。
1961年9月,更名為成都衞生學校。
1983年12月,更名為四川省成都衞生學校。
  • 原四川省成都第二衞生學校
校園風光
校園風光(12張)
1958年9月,四川省温江專區醫學專科學校創辦,校址位於温江縣(現温江區)。
1960年7月,遷至廣漢縣(現廣漢市),更名為四川省都江衞生學校。
1961年7月,更名為四川省温江衞生學校。
1962年12月,遷至灌縣(現都江堰市)康復路。
1979年,更名為四川省温江地區衞生學校。
1983年10月,更名為四川省成都第二衞生學校。
  • 原四川省成都中醫學校
1959年1月,成都中醫學校創辦,校址位於錦官驛街八十八號。
1963年3月,遷至紅星路一段四十四號,更名為成都中醫進修學校。
1976年,更名為成都中醫學校。
1984年7月,更名為四川省成都中醫學校。
  • 新四川省成都衞生學校
成都學院
成都學院(9張)
2000年5月,四川省成都衞生學校、四川省成都第二衞生學校、成都中醫學校三校合併組建新的四川省成都衞生學校,分別為四川省成都衞生學校(羊市街校區)、四川省成都衞生學校(都江堰校區)、四川省成都衞生學校(錦江校區)。
2004年9月,在青羊區文家場增設文家校區。
四川省成都幼兒師範學校
1942年,在布后街創建四川省立幼稚師範學校。
1944年,遷至青龍街;1946年,遷至吉祥街(原向育仁公館)。
1949年9月,遷至文廟后街,更名為四川省立成都女子師範、幼稚師範學校。
1957年2月,遷至致民東路16號,更名為四川省成都幼兒師範學校。
1965年,遷至龍泉驛區柏合寺,調整為成都第一師範學校、幼兒師範學校。
1970年底,更名為成都師範學校。
1973年秋,遷至簧門街,更名為四川省成都幼兒師範學校。
1974年,遷至昭宗祠88號。1980年,遷回致民東路16號。
2002年,加掛四川師範大學學前教育學院牌子。
成都鐵路中心醫院
附屬醫院
附屬醫院(5張)
1901年,法國天主教傳教士杜昂先生請來瑪利亞方濟各傳教會女修會在成都市平安橋街大樹拐創辦法國醫院。後因院址不敷應用,即利用“庚子賠款”在平安橋馬道街75號施藥室的基礎上擴建,更名為法國天主教聖修醫院。
1932年,成都川軍巷戰時,醫院救治受傷官兵,受到軍民讚揚。
抗日戰爭期間,日戰機轟炸成都,醫院被當時的省府列為重點醫院,專門搶救重傷員。
1947年,附設私立仁愛高級護士職業學校,先後招收3個班,開設有英語課,共培養護士57人。
1950年後,醫院更名為和平醫院。
1951年,西南鐵路工程局接管後成為“基地醫院”。
1958年,醫院劃歸成都鐵路局,更名為成都鐵路局成都鐵路中心醫院。
1995年,醫院被四川省衞生廳確定為“國家三級乙等醫院”,同年被中華人民共和國衞生部聯合國兒童基金會世界衞生組織授予“愛嬰醫院”稱號。
2004年12月,醫院由成都鐵路局移交成都市政府管理,正式成為成都市衞生局直屬公立醫療機構之一。在成都市新的區域衞生規劃中,醫院被成都市政府規劃為“城北醫療中心”,醫院的改擴建被列入成都市“試驗區建設”的重點工程。
2008年9月,經四川省教育廳和成都市衞生局批准,醫院與成都醫學院簽署協議,成為成都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非直管)。
2009年1月,四川省衞生廳正式下文確定醫院等級為“三級甲等”綜合醫院。
四川抗菌素工業研究所
四川抗菌素工業研究所
四川抗菌素工業研究所(5張)
1965年化工部遴選了十個與國防有關的重要科研機構作為三線建設項目,由沿海遷往內地,其中就包括將上海醫藥工業研究院抗菌素研究部分的設備的人員,遷往成都,建立抗菌素研究所。3月份中央文件下達,上海醫藥工業研究院隨即開始考察聯繫,提出遷建方案,7月6日召開抗菌素研究室職工大會進行動員,7月30日第一批內遷職工乘火車由上海經西安進川,8月2日到達成都,隨遷十一個車皮的裝備、傢俱與圖書。11月11日召開成立大會,四川抗菌素工業研究所宣告成立,起初取名為工業研究所。
1970年,化工部、石油部、煤炭部合併,成立燃料化學工業部,所部分業務移交四川省化工局管理,隸屬關係變為燃化部和四川省化工局共管,主要由地方管理,更名為四川抗菌素工業研究所。
1975年10月,燃料化學工業部為石油化工部和煤炭工業部,醫藥劃歸石油化工部領導,研究所隸屬關係變為石化部和四川省化工局共管,仍恢復四川抗菌素工業研究所名稱。
1978年,石油部與化工部分開,研究所為化工部領導。7月,移交國家醫藥管理總局直屬,實行總局與地方雙重領導,以總局為主,業務工作由國家醫藥管理總局中國醫藥工業公司歸口管理。10月,化學工業部將研究所調整為部與地方雙重領導,以部為主,名稱改為化學工業部四川抗菌素工業研究所。
1979年3月,更名為國家醫藥管理總局四川抗菌素工業研究所。
1981年11月,國家醫藥管理局將研究所由中國醫藥工業公司調整為總局科教司統一歸口管理。同月,研究所成為全國首批碩士學位授權單位之一。 [7] 
1985年,研究所成為國家醫藥局系統科技體制改革的試點單位。
2000年7月,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將四川抗菌素工業研究所移交中國醫藥集團總公司所屬。
2002年11月,更名為中國醫藥集團總公司四川抗菌素工業研究所。
2008年,研究所從杉板橋舊址整體搬遷到了龍潭工業集中發展區華冠路新址。
2009年,被科技部指定為“國際科技合作研究基地”。
2010年5月,隸屬中國醫藥工業研究總院
2011年,獲准設立“博士後創新實踐基地”。 [7] 
成都學院
校門變遷圖集
校門變遷圖集(6張)
1978年12月,成都大學創辦,校址臨時設於成都市黌門街,以後又遷址花圃路、荷花池。
1979年3月9日,學校在成都市人民政府招待所禮堂舉行成都大學首屆學生開學典禮。
1983年,為了接受世界銀行的貸款,學校停辦本科,只辦專科,改辦為短期地方職業大學。
1999年7月2日,第九屆成都市委第36次常委會正式作出遷建成都大學、創造條件使成大重新升格為本科院校的決定。
2001年1月8日,新校建設工程奠基典禮在十陵工地舉行。
2002年,學校遷至十陵。
2003年5月16日,經教育部批准恢復為普通本科院校,教育部批示:“首先在原成都大學的基礎上建立本科層次的成都學院,撤銷原成都大學的建制,但成都大學校名保留且不被其它學校使用。然後積極創造條件,俟條件具備後,再按程序更名為成都大學。” [4]  [8] 

成都大學合併發展

2006年,成都教育學院、四川省成都衞生學校、四川省成都幼兒師範學校併入成都學院,分別為成都學院師範學院、成都學院醫護學院、成都學院學前教育學院。
2010年4月21日,成都鐵路中心醫院成建制劃歸成都學院作為附屬醫院,更名為成都大學附屬醫院。
2011年9月29日,經教育部審核,批准成都學院為教育部第二批“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實施高校。 [9] 
2012年,學校順利通過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合格評估。同年入選四川省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 [10] 
2013年年8月15日,四川抗菌素工業研究所全部國有產權無償劃轉給成都學院,同時學校成為了碩士學位授予權單位。
2015年,入選四川2011計劃(四川省高等學校創新能力提升計劃)、四川省卓越教師教育培養計劃。
2017年5月,學校被評為四川省第二批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範高校。 [11] 
2018年11月30日,教育部發文正式批准成都學院更名為成都大學。 [31] 
2020年7月2日,加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高校藝術聯盟。 [12] 
2021年5月20日,成都大學與英國斯特靈大學聯合申報的“成都大學斯特靈學院”獲教育部正式批准為非獨立法人中外合作辦學機構,英文名稱為Stirling College, Chengdu University。 [25] 
正門 正門

成都大學辦學規模

成都大學院系專業

截至2023年10月,學校設有19個學院,開設72個本科專業,學科專業涵蓋藝術學、文學、管理學、教育學、經濟學、法學、工學、醫學、理學、農學10個學科門類 [6]  [37] 
成都大學院系專業一覽表
學院
本科專業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測控技術與儀器、車輛工程、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
建築學、土木工程、測繪工程、工程管理、工程造價、環境工程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電子信息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件工程、數字媒體技術、通信工程、網絡工程、物聯網工程、信息與計算科學、自動化
生物工程、食品科學與工程、食品質量與安全、藥學、製藥工程
財務管理、工商管理、國際經濟與貿易、會計學、審計學
廣播電視學、漢語國際教育、網絡與新媒體、漢語言文學
商務英語、泰語、英語
會展經濟與管理、旅遊管理、文化產業管理
法學
產品設計、環境設計、視覺傳達設計、動畫、繪畫、廣播電視編導、音樂表演、藝術教育
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體育教育、休閒體育
特殊教育、小學教育、學前教育、應用心理學
成都大學醫學院(護理學院)
護理學、口腔醫學技術、臨牀醫學
---------

成都大學學科建設

截至2023年10月,學校現有碩士學位授權點28個,包括馬克思主義理論、藥學、材料科學與工程、設計學等9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材料與化工、生物與醫藥等19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類別;建有博士後創新實踐基地。工程學、農業科學、化學、材料科學4個學科進入ESI全球前1%;藥學學科2019年入選校友會評選的中國高水平學科。 [6]  [13] 
行政樓 行政樓
類別
名稱
博士後創新實踐基地
成都大學博士後創新實踐基地
學術學位一級學科碩士點
馬克思主義理論、中國語言文學、化學、材料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基礎醫學、藥學、工商管理、設計學
學術學位二級學科碩士點
藥物化學、藥劑學、生藥學、藥物分析學、微生物與生化藥學、藥理學、會計學、企業管理、旅遊管理
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類別
法律、教育、體育、新聞與傳播、電子信息、機械、材料與化工、資源與環境、土木水利、生物與醫藥、農業、護理、藥學、工商管理、會計、藝術
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領域
會計、音樂、廣播電視、美術、藝術設計、新聞與傳播、小學教育、學前教育、體育教學、材料工程、農藝與種業、農村與區域發展、農業科技組織與服務、農業工程與信息技術(含原農業信息化、農業機械化領域)、食品加工與安全
四川省重點學科
微生物與生化藥學
四川省醫學乙級重點學科
骨科、泌尿外科
四川省醫學甲級重點專科
胸心外科、呼吸內科 [13-14] 

成都大學師資力量

截至2023年10月,學校現有專任教師1721人,其中,正高及副高職稱教師近800人,博士教師800餘人,博士生導師近100人,碩士研究生導師800餘人。有國家傑青、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等近20人,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省突出貢獻優秀專家等110餘人。特聘兩院院士3人、歐洲院士2人、日本工程院院士1人,特聘國家傑青等40餘人,特聘研究員(副研究員)100餘人。 [6] 
類別
名單
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
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
王清遠
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
王清遠、毛洪濤
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
毛洪濤
教育部優秀人才支持計劃
毛洪濤
國家農業部崗位科學家
趙鋼、張亞玉
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
王清遠、毛洪濤、王衞、鄧盛齊、李開南、張舒、趙鋼、胡鬱青、曹勝華、龔一龍、彭建設
四川省有突出貢獻的優秀專家
毛洪濤、馬勝、汪曉崗、趙鋼、胡鬱青
四川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
王清遠、毛洪濤、王衞、劉達玉、趙鋼、胡鬱青、彭建設
四川省教學名師
周激流、王衞、胡鬱青等
四川省青年科技基金傑出青年科技人才
劉濤、李建、李俊龍、時政、趙飛、梅汝槐等
四川省科技創新研究團隊帶頭人
康泰然
四川省衞生廳學術和技術帶頭人
李開南
四川省優秀教師
孫哲、陳大偉 [15] 
注:表單不全
四川省教學團隊
團隊名稱
所屬學院
帶頭人
立項年份
計算機應用技術
信息科學與技術學院
周激流
2008
生物工程
生物產業學院
趙鋼
2009
食品科學與工程
生物產業學院
劉達玉
2010
創意型旅遊管理
旅遊文化產業學院
諸丹
2010

成都大學教學建設

校園建築 校園建築
截至2023年10月,學校27個專業進入教育部“雙萬計劃”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立項,其中國家級一流專業建設點15個,省級一流專業建設點12個。有國家級特色專業2個,國家級卓越人才教育培養計劃專業4個,省級卓越人才教育培養計劃專業7個;省級應用型示範專業4個,省級“課程思政”示範專業2個;自動化等5個專業通過教育部專業認證;立項國家級一流課程6門,省級一流課程43門,省級“課程思政”示範課程16門,省級創新創業教育示範課程7門,省級應用型示範課程9門,省級精品課程38門,獲批全國首批“斯坦福創新創業課程實驗中心”。建有省級以上工程實踐教育中心、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8個,獲批省級現代化產業學院3個,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7個,省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3個。立項教育部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329項,教育部新文科研究與改革實踐項目2項。 [6] 
類別
名稱
國家級特色專業
動畫、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15個)
土木工程、法學、藥學、廣播電視編導、視覺傳達設計、漢語言文學、工商管理、學前教育、體育教育、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食品科學與工程、會計學、動畫、旅遊管理
四川省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12個)
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製藥工程、食品質量與安全、會展經濟與管理、繪畫、電子信息工程、小學教育、生物工程、泰語、自動化、軟件工程
國家級綜合改革試點專業
土木工程
國家級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
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軟件工程、自動化、食品科學與工程
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程
教師職業道德
國家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
成都學院—許燎源現代設計藝術博物館藝術學實踐教育基地
四川省特色專業
小學教育、學前教育、食品科學與工程、動畫、軟件工程、土木工程、旅遊管理、自動化
四川省本科綜合改革試點專業
旅遊管理、自動化、土木工程、動畫、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食品科學與工程、小學教育、學前教育、法學、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廣播電視編導
四川省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
創意型旅遊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成都統籌城鄉教育綜合改革背景下市屬高校高素質、應用型軟件外包服務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
四川省精品課程
計算機圖形學、幼兒園教育活動設計與指導、教師口語、護理學基礎、民事訴訟法學、包裝設計、計算機網絡(雙語)、小學數學課程與教學論、出納實務、畜產品加工學、動畫創作、英語視聽説、學前教育學科學研究方法、學生領導力、音樂基礎與作品欣賞、國學經典導論、生理學
四川省精品資源共享課程
國學經典導論、動畫創作、音樂基礎與作品欣賞
四川省精品開放課程
國學經典導論、動畫創作、計算機網絡、畜產品加工學、小學數學課程與教學論、學前教育學科學研究方法
四川省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學前教育實驗教學中心、計算機實驗教學示範中心、數字動畫實驗教學中心、生物醫藥基礎實驗教學中心
四川省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
自動化、軟件工程、土木工程、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食品科學與工程
四川省卓越教師教育培養計劃
“四有”幼兒教師培養綜合改革、“主輔+特長”培養模式下多科適應的全科小學教師培養
資料來源: [1]  [6]  [10]  [28]  [41]  注:以上名單列舉不全
  • 教學成績
截至2023年10月,學校2022年榮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1項,近三屆教學成果獎共獲得省級以上獎勵41項,其中一等獎9項;近五年,學生在各類學科競賽中,獲得國家級獎項1422項、省級獎項3200項,其中獲得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省級以上獎項231項,獲得“挑戰杯”省級以上獎項149項,連續五年獲得“挑戰杯”省賽“優勝杯”;獲批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241項,省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836項。 [6] 
教學成果部分獲獎項目
成果名稱
獲獎情況(年度)
高職高專應用性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與實踐
四川省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2000)
高職高專應用性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與實踐
國家級教學成果一等獎(2001)
創建校內-校外--海外三級實踐教學體系,培養高素質的旅遊管理專業人才
四川省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2004)
高校“兩課”實踐教學新途徑的探索以實踐
四川省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2004)
創建“兩平台,多方向”培養模式,實踐本科應用型人才培養方案
四川省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2004)
努力開創大學生班級建設新思路積極塑造大學生將抗成長的第一環境(參與)
四川省優秀教育成果二等獎(1997)
專科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實踐
四川省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1999)
加強機械專業學生應用能力培養的教改研究與實踐
四川省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1999)
高校學生工作信息化建設及在internet上的實現
四川省優秀教育成果二等獎(2000)
案例教學與實作相結合,強力提高學生談判力
四川省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2000)
生態學化的文學概論研究及教學
四川省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2004)
高工專計算機應用於維護專業教改的探索與實踐
四川省優秀教學成果三等獎(2000)
用超前觀念,創一流水平:藝術設計專業建設的探索與實踐
四川省優秀教學成果三等獎(2000)
以創新能力培養為目標,創建具有“產、學”結合特色的時間教學體系
四川省優秀教學成果三等獎(2000)
高職高專數學建模系列課程建設的探索與實踐
四川省優秀教學成果三等獎(2004)

成都大學學術研究

成都大學科研平台

截至2023年10月,學校建有包括國家低碳新材料學科創新引智基地、科技部國際科技合作基地、農業部重點實驗室、省重點實驗室、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省工程實驗室、省工程研究中心、省重點中華文化研究院、省社科聯首批試點實驗室等科研平台83個。 [6]  [16-17] 
平台類型
平台名稱
農業部重點實驗室
農業部雜糧加工重點實驗室
農業部技術研發分中心
國家雜糧加工技術研發分中心
科技部國際科技合作基地
教育部國別和區域研究中心
國家級藥用微生物菌種保藏管理專門機構
微生物資源保藏管理中心
四川省重點實驗室
抗生素研究與再評價四川省重點實驗室
四川省醫學乙級重點實驗室建設項目
臨牀遺傳學實驗室
四川省協同創新中心
四川省動漫遊協同創新中心
四川省抗生素行業協同創新中心
四川省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
四川省哲學和社會科學普及基地
青少年性教育普及基地
中華文化與城市傳承社科普及基地
老年健康科普基地
四川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實驗室)
四川省肉類食品質量提升與安全控制技術工程實驗室
四川省高校重點實驗室
食品加工與應用四川省高校重點實驗室
藥食同源植物資源開發四川省高校重點實驗室
成都飲用水源地保護研究四川省高校重點實驗室(籌)
四川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
統籌城鄉教育發展研究中心
四川景觀與遊憩研究中心 [16] 

成都大學研究成果

校園大門 校園大門
截至2023年10月,學校近三年科研經費均超過2.5億元、師均科研經費超過15萬元。近五年,承擔國家科技計劃項目177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58項;承擔國家社科基金25項、國家藝術基金7項;獲得省部級及以上科研獎勵129項;發表ESI各學科論文5200餘篇,多篇發表在《自然-微生物》等國際頂級學術期刊,其中2022年發表ESI各學科論文1819篇;發表CSSCI論文405篇。我校教師負責的“超長壽命疲勞裂紋萌生機理與壽命預測”榮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參與的“阿卡波糖原料和製劑生產的關鍵技術及產業化”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負責的《“三禮”名物詞研究》入選《國家哲學社會科學成果文庫》。 [6] 
2016—2018年,學校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連續三年立項20項,排名在川高校前十;2017年國家社會科學基金立項10項,排名在川高校第六。2017—2018,學校連續兩年科研經費超過1億元。
學校川抗所主辦的《中國抗生素雜誌》在全國藥學類核心期刊中排前十位。王清遠教授於2014、2015、2016、2017年連續四年入選中國“高被引學者”榜單。 [6] 
省部級一等獎以上科技成果一覽表
序號
獲獎成果名稱
獲獎名稱
等級
年份
1
阿卡波糖原料和製劑生產的關鍵技術及產業化
國家科技進步獎
二等獎
2014
2
苦蕎麥新產品開發關鍵技術研究及產業化示範
四川省科技進步獎
一等獎
2016
3
四川地方豬遺傳資源保護技術體系創建與產業化開發利用
四川省科技進步獎
一等獎
2018
4
波形鋼腹板組合梁橋抗疲勞關鍵技術及應用
四川省科技進步獎
一等獎
2019
5
基於構效關係的中藥活性物質發現及其開發應用
四川省科技進步獎
一等獎
2019
6
發酵類免疫抑制藥物的關鍵技術開發及產業化
河北省科技進步
一等獎
2019
7
不同環境條件下植物相互作用與物質能量代謝規律及其調控機制
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
一等獎
2019
8
四川地方豬遺傳資源保護技術體系創建與產業化開發利用
四川省科技進步獎
一等獎
2020
參考資料: [32-36] 

成都大學學術資源

  • 館藏資源
截至2023年3月,學校圖書館館藏紙質圖書總量252.99萬冊,電子期刊95.2萬冊, [6]  訂購中外文期刊1700餘種,報紙54種,並新進了重慶智舍外刊服務系統,開通了文獻傳遞;先後購進了中外文數據庫36個,資源類型覆蓋期刊、圖書、學位論文等,並自建了巴蜀名人資源庫等7個特色數據庫。 [18] 
  • 學術期刊
期刊
期刊(3張)
成都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是由成都市人民政府主管,成都大學主辦的中國國內外公開發行的自然科學類綜合性學術期刊,主要刊登藥學與生物工程、信息科學與工程、現代製造技術、建築與土木工程等自然科學和工程技術方面的研究論文、研究報告。學報獲得首屆《CAJ-CD規範》執行優秀期刊,是《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數據庫》來源期刊、《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來源期刊,被中國期刊網(CNKI)、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萬方數據—數字化期刊羣、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VIP)、中國生物學文摘以及超星學術期刊“域出版”等多家知名數據庫及文摘期刊全文收錄。 [19] 
成都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是由成都市人民政府主管,成都大學主辦的中國國內外公開發行的人文社科類學術期刊,刊發文學、藝術、哲學、政治、法律、經濟、管理、歷史與社會學、語言文學、藝術、高等教育研究等方面的學術論文;學報是“中國人文社會科學綜合評價AMI”擴展期刊、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引文數據庫統計源刊、全國市屬高校優秀學報、全國地方高校名刊、四川省社會科學特色學術期刊、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圖書館館藏期刊。學報的“三國文化”欄目曾獲“全國地方高校學報特色欄目”“全國地方高校學報名欄”“四川省高校文科學報研究會優秀欄目”,“口述史”欄目被評為“全國地方高校學報名欄”。 [20] 
教育與教學研究》由成都市教育局主管,成都大學主辦,是原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第一批認定的學術期刊,是“全國地方高校精品期刊”,是四川省第一屆、第二屆社會科學特色學術期刊,四川省第三屆社會科學優秀學術期刊。期刊被《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期刊評價報告》引文數據庫、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學術期刊數據庫(NSSD)、中國知網、學術期刊(光盤版)全文數據庫、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數據庫(CAJCED)、萬方數據—數字化期刊羣、中國核心期刊(遴選)數據庫、重慶維普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超星學術期刊“域出版”、中教數據庫、博看網等收錄。 [21] 

成都大學合作交流

截至2023年10月,學校與41個國家和地區的178所高校或機構簽署合作備忘錄,與英國斯特靈大學合作舉辦斯特靈學院,開展本專科中外合作辦學項目4項,本碩博多層次海外聯合培養項目40個、海外校際交流交換項目42個。開設國際通識課程,建有全球語言測試中心。建設全球研究平台集羣,“四川省泰國研究中心”入選教育部國別和區域研究中心備案名單。累計招收留學生3500餘人,生源國74個,獲評首批“四川來華留學示範基地”。泰國外專關國興獲得中國政府友誼獎。2022年聘請外國專家116人,其中高端外專39人。 [6] 
學校還與嘉泉大學等境外高校開展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等專業領域的中外合作辦學項目,並納入國家普通高等教育招生計劃。 [26] 

成都大學文化傳統

成都大學形象標識

  • 校徽
釋義:以太陽神鳥圖形表示成都,同時有立足成都,服務地方之意。參照校訓中“自立、自尊、自強”,採用屹立式的構圖,而以書本鍥合“自修”。主體部分是字母“U”,是大學英語單詞的首字母。沿用“和平鴿”的創意,加以美化和協調處理。圖形借鑑:書本、建築、警示鐘、鴿子、地球、歡呼人形。
校徽 校徽
40週年校慶標識 40週年校慶標識

成都大學精神文化

  • 校訓:自愛、自修、自尊、自強
張瀾先生1942年11月5日在他的《四勉·一戒》兩書的篇首“自序”中提到的“人不可以不自愛,不可以不自修,不可以不自尊,不可以不自強,而斷不可以自欺。”因此根據《四勉·一戒》,提出“八字建議作為校訓。
校徽碑 校徽碑
自愛:古往今來有成就併為後世效法的知識分子莫不擁有良好的自我判斷與自我期許,並珍惜自己的良好品質與名聲。在張瀾最尊敬的孟子的言論中,對不自愛的人和事是很鄙夷的:“夫人必自侮,然後人侮之;家必自毀,而後人毀之;國必自伐,而後人伐之。”、“自暴者不可與有言也,自棄者不可與有為也。言非禮義,謂之自暴也;吾身不能居仁由義,謂之自棄也。”所以,張瀾這樣來論述自愛:“即愛己之身不使其為惡所污損,而使之常生長於善也。欲其生長於善,必先求所以養之。”“養”的內涵是指“仁義良心”的培養。自愛者能做到“既不貪不義之生,亦不羨不仁之富”。如何才能擁有“仁義良心”呢?張瀾認為:首先要“己立”(能得合理之生存,並在此基礎上“為善自樂”)、“己達”(能受良好的教育,並在此基礎上“行義咸宜”)。堅守“仁義良心”的自愛者才能做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自修:儒家經典給中國曆代士大夫指出的最有價值的人生道路是修身養性齊家治國平天下,這是一種立足於卓越的個人修養而擔當家庭、社會、國家賦予自己的責任、使命的奮鬥歷程。張瀾解釋自修的內涵是:“就所學之已知已行者,而加以省察克治之功也。”“師雖教,而不能代其行;友雖益,而不能助其心,所貴乎自修者,為仁由己,克唸作聖,其機在我,非由人也。”他還進一步指出:“人能自修,則日進於聖賢;不能自修,則日流於非僻,此理之必然也。”
校史館 校史館
自尊:張瀾平生最佩服孔子倡導的“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的偉大情操,更是將孟子的“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作為自己終身的座右銘。所以他結合當時的官員與知識分子隊伍嚴重的良莠不齊這樣論述自尊:“無廉恥,無氣節,卑鄙齷齪,蠅營狗苟之人,固沒有自尊心,即使讀書頗能勤學,為人亦知自好,而僅志在温飽,以達富貴為目的,亦是沒有自尊心。自尊是不安於凡陋,而以遠大自期,即孟子所謂‘尚志’,高尚其志,不肯同乎流俗,就是自尊。”“能不以富貴而蕩其志,不以貧賤而變其節,不以威武而挫其志,即是自尊。”這是中國知識分子最高貴最值得傳承的精神氣質。
自強: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精粹之一是要求知識分子“自強不息”,它最具有影響力的表述是在《易經》裏論述乾卦時,孔子所説:“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張瀾對自強內涵的解釋是:“自強之要,在於為善,故必本於學,自強之功,在能不息,故必堅其志。”此外他還論述了自強的重要性:“蓋人能自強,大之足以為聖賢,為豪傑,耀古今而蓋天下,小之亦足以為一鄉一國之有德有為之人。”這正是大學的人才培養目標。
  • 成大精神
艱苦奮鬥,自強不息
  • 校風學風
校風:雅成大德、恆成大器
學風:學會學習、讀懂生活 [6] 
  • 校歌、學子之歌
《成大校歌》
作詞:周激流 作曲:胡鬱青
和煦的春風輕拂臉龐,我們懷着理想放飛希望。
嚶鳴湖畔我們放聲歌唱,歌唱成大今天美好時光。
我們是時代的一縷驕陽,莘莘學子來自四面八方。
我們努力拼搏奉獻力量,為了成大明天更加榮光、更加輝煌。
自愛自修自尊自強,團結奮鬥書寫青春篇章。
我們努力拼搏奉獻力量,為了祖國明天更加輝煌。
成大校歌 成大校歌
《成大學子之歌》
作詞:屠火明 作曲:陳萬、胡鬱青
你來自南江,我來自北國。
我們相聚在成大,追逐夢想和傳説。
你熱情似火,我青春如歌。
我們跨越彩虹的智慧放飛寄託。
希望裏開滿了花朵,夢想中掛滿碩果。
手拉手一起拼搏,心連心温暖你我。
手拉手,心連心,一起來唱歌。
為理想,為夢想,一起去拼搏。
手拉手,心連心,温暖你和我。
為成大,為祖國,一起去拼搏。
成大學子之歌 成大學子之歌

成都大學社團文化

圖書館 圖書館
學校舉辦的文化活動有“嚶鳴風學術論壇”、成都大學“科創杯”科技文化節、成都大學社團活動月、成都大學“雄辯杯”辯論賽、成都大學大學生社會實踐服務基地、成都大學校園體育文化系列活動、數學建模比賽、成都大學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大賽等;開展了“絃歌三十——紀念成都大學建校30週年”晚會、“祖國在我心中——紀念建國60週年”晚會、“黨的光輝耀成大——紀念中國共產黨建黨90週年”晚會、“悼念最美志願者汪策”追思會等主題典禮教育活動;每年舉行一屆全校性師生田徑運動會;開展各級教學名師評選活動、“學生喜歡的大學老師”評選活動,教學質量跟蹤檢查制度、舉辦各種講座,簽名、演講比賽等活動。
2010年,學校啓動了“我鏡頭中的美麗成大”攝影作品徵集比賽和“嚶鳴杯”徵文比賽;2011年,啓動了“影動成大”DV作品大賽和“流金歲月”成大人講成大故事活動。

成都大學學校領導

成都大學現任領導

職務
姓名
黨委書記
黨委副書記、校長
黨委專職副書記
黨委常委、紀委書記
黨委常委、副校長
副校長
馬勝任(試用期1年)
黨委常委
李興泉、陳鈞、孟暉、劉達玉
參考資料: [42-43] 

成都大學歷任領導

黨委書記
任期
校長
任期
尤超
1979.4—1983.8
1979.4—1981.1
劉天文
1983.8—19853
1985.3—1991.7
蒲修貴
1985.3—1991.1
1991.7—1997.2
魏柏良
1991.1—1994.7
1997.2--20052
楊啓衞
1994.7—2000.5
吳光
2005.3—2007.11
屠火明
2006.2—2015.3
2007.12—2014.2
毛志雄
2015.3—2017.3
2014.5-至今
羅波
2017.3—2018.6
-
2019.3—2020.10

成都大學優秀校友

領域
姓名
備註
政界
四川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館副館長(兼),省政協常委
國家税務總局副局長
成都市政協常務副主席、黨組副書記
成都市人民政府副秘書長,市政府辦公廳主任、黨組成員
成都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市醫療保險管理局局長
成都市檔案局黨組書記、局(館)長
張軍
成都市環保局黨組書記、局長
重慶市永川區委常
成都市科學技術局(市知識產權局)巡視員
劉偉
成都市雙流區人民政府黨組成員、副區長
餘雅賓
成華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黨組書記,局長
商界
毛勇
成都正合地產顧問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
林丹
北京致遠協創軟件有限公司副總裁
誠信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郭藍冰
中央新影集團地理節目部主任
蔡軍
成都商報編委副總經理
郭漫舸
成都傳媒集團文化產業園區建設管理中心總經理
唐勇
成都市新都第九建築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
李榮鋼
成都成量工具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總工程師
鄧煉
成都金陽實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兼總經理
文化界
中國農村能源行業協會沼氣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國際知名沼氣專家,高級工程師
第42屆弗洛倫斯·南丁格爾獎章中國獲獎者
當代中國“儒學復興運動”代表人物之一
秘書界領軍人物
唐代文學和漢語聲韻學專家
成都時代出版社編委,時代出版社副社長
浙江大學傳媒與國際文化學院副院長
上海電視台主持人
詩人和文藝理論家
杜詩學者
四川高校曲藝聯盟主席、成都笑藝場社長、四川電視台特約主持人
雙棲漫畫家
注:參考資料來源於成都大學和校友工作辦公室網 [22-23] 

成都大學獲得榮譽

時間
獎項名稱
2021年4月22日
四川省委、省人民政府授予其“四川省脱貧攻堅先進集體”稱號
2021年
在“新時代·新青年”2021年四川省大學生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週年文化藝術展演活動中,獲得舞台藝術表演類-“紅歌嘹亮"一等獎
2022年
四川省首批現代產業學院
2022年5月
成都大學大運會志願者團支部榮獲“成都市五四紅旗團支部”稱號
2023年4月
成都大學Ultra戰隊獲得2023年全國大學生機器人大賽RoboMaster機甲大師高校聯盟賽(西南站)3V3對抗賽殿軍、步兵對抗賽殿軍
2023年7月
成都大學獲得國際大體聯“FISU健康校園認證
資料來源: [24]  [27]  [29-30]  [38]  [40]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