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慶雲黃

鎖定
落葉小灌木或亞灌木,高1一1.5米,全體無毛;莖木質,圓柱形,灰色;嫩枝綠色,基部有宿存倒卵形鱗片。葉互生,紙質,二回三出複葉,長20-35釐米;葉片羽狀分裂,裂片披針形,紙質,長5一10釐米,寬1一3釐米,先端鋭尖至鈍尖,基部下延,全緣或有齒,下面微帶白粉;葉柄長7一15釐米,圓柱形。花2一5朵生於枝頂或葉腋,直徑5-6釐米;苞片3-4(一6),披針形;萼片3一4,寬卵形;花瓣9一12,黃色,倒卵形,有時邊緣紅色或基部有紫色斑塊,長2.5一3.5釐米,寬2一2.5釐米;雄蕊多數;花盤肉質,包住心皮基部,頂端裂片三角狀或鈍圓;心皮2一3,錐形,長1.2釐米。蓇葖革質,長3釐米,直徑1.5釐米,頂端長漸尖,向下彎;種子數粒,黑色。分佈於雲南中部昆明嵩明祿勸、西北部大理洱源麗江中甸維西德欽、西南部景東,西藏東南部波密、林芝、工布江達隆子四川西南部木裏等縣,生於海拔2000-3500米地帶。
中文學名
慶雲黃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雙子葉植物綱
虎耳草目
芍藥科
芍藥屬
慶雲黃
分佈區域
雲南全境、西藏東南部、四川西南部

慶雲黃形態特徵

落葉灌木。莖高達2米;分枝短而粗。葉通常為二回三出複葉,偶爾近枝頂的葉為3小葉;頂生小葉寬卵形,長7~8釐米,寬5.5~7釐米,3裂至中部,裂片不裂或2~3淺裂,表面綠色,無毛,背面淡綠色,有時具白粉,沿葉脈疏生短柔毛或近無毛,小葉柄長1.2~3釐米;側生小葉狹卵形或長圓狀卵形,長4.5~6.5釐米,寬2.5~4釐米,不等2裂至3淺裂或不裂,近無柄;葉柄長5~11釐米,和葉軸均無毛。花單生枝頂,直徑10~17釐米;花梗長4~6釐米;苞片5,長橢圓形,大小不等;萼片5,綠色,寬卵形,大小不等;花瓣5,或為重瓣,玫瑰色、紅紫色、粉紅色至白色,通常變異很大,倒卵形,長5~8釐米,寬4.2~6釐米,頂端呈不規則的波狀;雄蕊長1~1.7釐米,花絲紫紅色、粉紅色,上部白色,長約1.3釐米,花葯長圓形,長4毫米;花盤革質,杯狀,紫紅色,頂端有數個鋭齒或裂片,完全包住心皮,在心皮成熟時開裂;心皮5,稀更多,密生柔毛。蓇葖長圓形,密生黃褐色硬毛。 [1] 

慶雲黃生長環境

性喜温暖、涼爽、乾燥、陽光充足的環境。喜陽光,也耐半陰,耐寒,耐乾旱,耐弱鹼,忌積水,怕熱,怕烈日直射。適宜在疏鬆、深厚、肥沃、地勢高燥、排水良好的中性沙壤土中生長。酸性或黏重土壤中生長不良。
充足的陽光對其生長較為有利,但不耐夏季烈日暴曬,温度在25℃以上則會使植株呈休眠狀態。開花適温為17~20℃,但花前必須經過1~10℃的低温處理2~3個月才可。最低能耐-30℃的低温,但北方寒冷地帶冬季需採取適當的防寒措施,以免受到凍害。 [1] 

慶雲黃分佈範圍

分佈於雲南中部昆明嵩明祿勸、西北部大理洱源麗江中甸維西德欽、西南部景東,西藏東南部波密、林芝、工布江達隆子四川西南部木裏等縣。

慶雲黃栽培種植

1.栽植
選擇向陽、不積水之地,最好是朝陽斜坡,土質肥沃、排水好的沙質壤土。栽植前深翻土地,栽植坑要適當大,牡丹根部放入其穴內要垂直舒展,不能拳根。栽植不可過深,以剛剛埋住根為好。一般盆栽較少。
2.光照與温度
充足的陽光對其生長較為有利,但不耐夏季烈日暴曬,温度在25℃以上則會使植株呈休眠狀態。開花適温為17~20℃,但花前必須經過1~10℃的低温處理2~3個月才可。最低能耐- 30℃的低温,但北方寒冷地帶冬季需採取適當的防寒措施,以免受到凍害。南方的高温高濕天氣對牡丹生長極為不利,因此,南方栽培牡丹需給其特定的環境條件才可觀賞到奇美的牡丹花。
3.澆水與施肥
栽植前澆2次透水。入冬前灌1次水,保證其安全越冬。開春後視土壤乾濕情況給水,但不要澆水過大。全年一般施3次肥,第1次為花前肥,施速效肥,促其花開得大開得好。第2次為花後肥,追施1次有機液肥。笫3次是秋冬肥,以基肥為主,促翌年春季生長。另外,要注意中耕除草,無雜草可淺耕鬆土。
4.整形修剪
花謝後及時摘花、剪枝,根據樹形自然長勢結合自己希望的樹形下剪,同時在修剪口塗抹愈傷防腐膜保護傷口,防治病菌侵入感染。若想植株低矮、花叢密集,則短截重些,以抑制枝條擴展和根櫱發生,一般每株以保留5~6個分枝為宜。
5.花期控制
盆栽慶雲黃可通過冬季催花處理而春節開花,方法是春節前60天選健壯鱗芽飽滿的慶雲黃帶土起出,儘量少傷根、在陰涼處晾12~13天后上盆,並進行整形修剪,每株留10個頂芽飽滿的枝條,留頂芽,其餘芽抹掉。上盆時,盆大小應和植株相配,達到滿意株型。澆透水後,正常管理。春節前50~60天將其移入10℃左右温室內每天噴2~3次水,盆士保持濕潤。當鱗芽膨大後,逐漸加温至25~30℃,夜温不低於15℃,如此春節可見花。
常見病害
葉斑病
葉斑病:也稱紅斑病,此病為多毛孢屬的真菌傳染。病菌主要浸染葉片,也浸染新枝。發病初期一般在花後15天左右,7月中旬隨温度的升高日趨嚴重。初期葉背面有穀粒大小褐色斑點,邊緣色略深,形成外濃中淡、不規則的圓心環紋枯斑,相互融連,以致葉片枯焦凋落。葉柄受害產生墨綠色絨毛層;莖、柄部染病產生隆起的病斑;病菌在病株莖葉和土壤中越冬。
防治方法:
  1. 11月上旬(立冬)前後,將地裏的於葉掃淨,集中燒掉,以消滅病原菌
  2. 發病前(5月份)噴灑1:1:160倍的波爾多液,10~15天噴一次,直至7月底;
  3. 發病初期,噴灑500~800倍的甲基託布津、多菌靈,7~10天噴一次,連續3~4次。
為真菌病害。由土壤傳播。發病在根頸處及根部,以根頸處較為多見。受害處有紫色或白色棉絮狀菌絲,初呈黃褐色,後為黑褐色,俗稱"黑疙瘩頭"。輕者形成點片狀斑塊,不生新根,枝條枯細,葉片發黃,鱗芽癟小;重者整個根頸和很系腐爛,植株死亡。此病多在6~8月高温多雨季節發生,9月以後,隨氣温的降低和雨水的減少,病斑停止蔓延。
防治方法:
  1. 選排水良好的高燥地塊栽植;
  2. 雨季及時中耕,降低土壤濕度
  3. 4~5年輪作一次;
  4. 選育抗病品種;
  5. 分栽時用 500倍五氯硝基苯藥液塗於患處再栽植,也可用5%代森銨1000倍液澆其根部;
  6. 受害病株周圍用石灰或硫磺消毒。
茵核病
又名莖腐病。病原為核盤菌。發病時在近地面莖上發生水漬狀斑,逐漸擴展腐爛,出現白色棉狀物。也可能浸染葉片及花蕾
防治方法:選擇排水良好的高燥地塊栽植;發現病株及時挖掉並進行土壤消毒;4~5年輪作一次。
經常見的還有炭疽病、鏽病。炭疽病在葉面上發生圓形或不規則形淡褐色凹陷病斑,擴展後邊緣為紫褐色;鏽病在葉揹着生黃色孢子堆,引起葉片退綠,後期病葉上生柱狀毛髮物。防治方法同葉斑病。
黃葉病
牡丹黃葉病診斷及治療?牡丹缺磷時,植株生長緩慢矮小,瘦弱,葉小易脱落,色澤一般呈暗綠或灰綠色,缺乏光澤。先從莖基部老葉開始,逐漸向上部擴展。
缺鎂、錳、硼、銅等微量元素葉片也會出現黃化、壞死、葉尖枯萎等症狀,應結合噴藥於花期後噴灑磷酸二氫鉀及微肥以補充營養。牡丹發生病變,葉片也可呈現色澤深淺不勻、黃綠相間的斑駁,即“花葉”。這是病毒病最常見的症狀,需加以區別。
牡丹栽培地多為多年重茬、連茬地,其中病菌很多,尤其是真菌中鐮孢菌,造成牡丹根、莖基部腐爛,因而吸水、吸肥能力減弱,引起下部葉片逐漸向上變黃脱落或枯焦,而牡丹新梢頂心和新葉顏色仍屬正常。這是牡丹干旱時根腐爛表現出的黃葉症狀。
參考資料
  • 1.    郭雪瀾.虎耳草目研究彙編:生物出版社,2000